这篇文章让你知道为什么姜文是一个名词,形容词,甚至是一种艺术标准。
无论姜文上过多少次访谈节目,截图的金句当成多少素材被流传,他依然是不被理解的,只是他愿意选择表现出给大众调侃和满不在乎的一面。他拒绝做过多的解释,所以在《太阳照常升起》放映后对着记者说,看不懂我电影就回去再看一遍。
诗人于坚曾经给好的诗歌下过定义,一首诗就像一座塔,真正好的诗有七级浮屠,它的最底层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去的,随着那个人的阅读经验和修养的增加,他可以进入更高层次,塔的最高部分是只有少数人可以进去的。姜文的《邪不压正》就是这样。 在古北水镇的首映场上星光云集,远处是长城的灯火,整个剧场上被遥遥而来的嘉宾和媒体坐满。每个人都要攀爬一段山路,就如古代觐见一样,需要长长的宫路迎接,蓄备好威势和仪式感。每个人都带着笑容,那时候,姜文穿着黑西装浆洗过的白衬衫,在聚光灯下一边招呼大家汗如雨下,一边肯定在想,在这样浩大的问世下,首批观众到底能有多少进入到作品的高地。
文本和大背景
如果你以为《邪不压正》就是简单的文学文本改编,那就太低估了姜文。最初张北海的《侠隐》通过侄女张艾嘉递到了姜文的手上。在筹备之际,所有人都在揣测,第一代移民张北海重新写北平的那种怀旧到底会在姜文的电影里有怎样的展现。但影片乍一出来,我发现所有之前稍微下了点功夫去读原著,带着一些预期的观众都被整个编剧团队玩弄了。小说和电影完全不是一个故事。事实上,张北海那种隔着二十多年回顾怀乡的情愫根本装不下姜文的野心。《邪不压正》借了一个人名和故事背景的壳,灌装的是整个民国时代素材的新酒。肖斯塔夫维奇第二圆舞曲开场,华尔兹的三拍音乐趁着夜幕和血腥灭门的开场,揭开了准备做菜的乱世史料,里面用了太多下了不为人知的调味。
我们先不说主线人物和电影复仇剧情,来看看这些调味料到底有多丰富一一1 937年的英国外交官女儿喋血北平的故事,衍生出的电影里的一条支线故事帕梅拉之死。连名字都没变,只是把英国人改编成了美国人,目的是在于交代出整个电影的时代基调。北平在列强虎视眈眈下,各个国别的人能拥有什么待遇和外交特权昵?朱潜龙跟蓝青峰正在吃着饺子密谋交易,说着什么事都不能影响自己吃饭,结果手下的人一报道说美国人被杀,顿时食言要立刻起身走。当帕梅拉案件要让朱潜龙立威的时候,他举着手枪在河边枪毙了犯人,在群众的欢呼声下说了一句话,日本人放走,高丽人都带回警局揍一顿。这句话意味深长,不仅是体现日本人的特权,也顺应了大家对韩国的民意。当时1919年朝鲜半岛被日本吞并之后,独立运动者在中国成立了一个流亡政府,专门进行刺杀行动,制造爆破和恐怖事件,因而北方群众都对韩国人非常反感。
在下一个场景里,亨德勒带着李天然两个人骑着岛,像美国西部片一样出现在北京郊外,遇到日军演练。枪声四起时,跋扈的日本军官开着坦克,万万却没想到碰到了更加跋扈的美国人亨德勒,他仅仅用一个护照就挡住了他的坦克。关于美国外交地位的着重诠释,是一直贯穿下来的,六国饭店里面法国大堂经理的衬托,最为点睛的是亨德勒在死前和蓝青峰的对话里,直言不讳地说,你们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是穿着衣服的猴子。所以联系最初李天然在美国接受上级训话和布置任务,你不是为蒋介石效力,你要为日本人的敌人效力。中国和北京无非是西方的一个棋子,不享受真正的权力尊重。
当李天然刚回北京,姜文其实已经在对话中暗藏了大时代的寓意。城墙被拆了,有人买就有人卖。乱世之下,大家都在发国难财。北京的封建皇权已经瓦解了,所以蓝青峰说给朱潜龙找到了明朝皇帝的假画像,但嘴上说是溥仪那里拿过来的。在裁缝铺,许晴扮演的交际花要买龙袍。蓝青峰自己的宅邸要说是道光六公主原来住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就在这儿。 除了道光皇帝六公主寿恩固伦公主府的确位于东城区内务部街胡同11号之外,其余都是戏谑的方式,真皇权倒塌了,大家要师出有名,直接虚构了这些皇权用品,这种旧时权力崇拜依然对中国人是受用的,但已经成为了一种虚荣的装饰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背后是什么?是原本一座权力中心管辖下城市,失焦了。它的身份开始不明晰,它的原有的主人已经平民化,新主人究竟是蒋介石,日本人,中国人的汉奸,还是租界插手下的西方势力?就连公主府变成蓝青峰的府邸之后,再连夜换招牌变成了北平市警察局。这种变更之下,才有了开始美国人对李天然讲述暗号之前,对北平用了一个词来形容,puppet一一傀儡。
人物
为什么姜文要在那么多看似没用的细节的地方下做如此多的功夫昵?风雨欲来的战争前,对于一座城市的描摹,其实是为了映射主人公李天然。城市无主,人物认爹,全都是关系对于身份的认知。这就是我最为惊叹姜文布局的地方。
来说主线人物李天然,一上来交代身世是被师父收养的,原本安排的路线是年幼的时候就要跟年长五岁的师姐成婚,步师父师娘的人生模式,结果遇到了灭门惨案。得以幸存的原因是被继续收养,冠以了美国人亨德勒的姓氏去旧金山受训长大,回来后他最先面临的不是复仇,而是认爹。
亨德勒反复告诉他,你名字是布鲁斯亨德勒,不是姓李,你母亲是印第安人。你是一个妇产科医生,不是战士,也不是死士〈在李天然复仇的道路上哆0 1这个美国人的爹是一个阻碍,他希望李天然抛开中国这些所有新仇旧恨跟着自己去纽约。但李天然要复仇是做了二十年的局,始作俑者是蓝青峰,他步步为营地出资,去斡旋谈判,为了保障自己完整的控制力,所以不惜杀掉了亨德勒医生。在葬礼上,李天然旁边是死去的美国父亲被装进了棺材,脸上涂抹着鲜艳的腮红口红,他开口对蓝青峰叫爸爸。可是蓝青峰的计划跟李天然的计划有出入,李天然是想要把朱潜龙和根本撞到一起杀掉来报仇,而蓝青峰只是要把李天然当成条件,交换给朱潜龙,前提是朱潜龙杀了根本。所以他要让李天然暂缓自己的行动住在钟楼上,放话说,一旦你冲动,就会失去一个爹。
李天然就和北平一样,只是个傀儡,是没有资格真正参与到博弈里面去的。整个电影的权力分配和斗争大致分几块;蓝青峰要和朱潜龙交易,意图统一抗日结果未遂。朱潜龙和日本人勾搭,对美国人起疑心。日本人要进城把控政权试图替换掉代理人朱潜龙,于是又想跟蓝青峰交易交换汉奸名单。蓝青峰拒绝当汉奸,日本人又要和朱潜龙联合逼问蓝青峰手里要张将军。 在这些谋划里面,李天然从来没有参与过,蓝青峰挑选他是因为天降大恨,最容易操控。后来当他终于明白自己的身份的时候,是在蓝青峰开车把他送往北海的路上,此时蓝青峰已经失去对局势的控制。蓝青峰问,你明白你要做什么吗?他说,我明白我要做什么。蓝青峰再问,你真的明白你要做什么吗?他说,我真的明白我要做什么。于是蓝青峰哭了,后来才有李天然的顿悟。这场顿悟是用枪指着自己认的父亲,再颓然放下准备去赴死的顿悟。 在最终完成所有的复仇后,蓝青峰对李天然说,我救了你一命,你救了我一命,从此我就不是你爹了。你该找个自己的儿子了。从这个时候,李天然才真正的从寻爹,完成了不需要爹的过程,实现了人物主题的成长。其实从他开始出场的时候,他标志性的场景就是在屋檐上奔跑,他目的就是追朱潜龙的车,但是即便是追上车,他明白自己将要做什么吗?他是茫然的。只有大义和仇恨。
但是在屋檐上奔跑,让他遇见了关巧红。这个女人一点点教会了他勇气和决心,是他精神上的导师。李天然穿了很多套服装,都是用于屋檐上奔跑用的,一开始的雪行服,风衣洋装,中式大褂,运动装,露屁股的交际花浴袍,日本武士服,再到关巧红给他做的衣服。 其实从服装的更迭上就是李天然的外显的认知之旅。他遇见关巧红的第一面,就想让她给自己做一件衣服。什么样的衣服昵?让人看不见的衣服。他的本意是作为刺杀用,但关巧红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北平想让人看不见的人多了去了。开始关巧红说他是美国人的儿子,是看不起他的,李天然为了让她看得起,做了太多的努力,包括给她定制恢复放脚的自行车,还去烧了鸦片库。两个人的感情线是在烧了鸦片库的时候,遥望着浓浓烟火,一起升华起来的。直到最终李天然大仇得报,关巧红才让他换上了自己亲手做的大褂,给他掸掸领口说,真是个体面的年轻人。
布鲁斯亨德勒,李天然,再到Bruce Lee,他找了太多名字,也换了太多衣服,最终才成为了自己。对于一个没有家庭血缘,并且一直寻觅爹的李天然来说,关巧红在他视线中出现就充当了什么角色呢?他在被打针之后,对关巧红迷迷糊糊说,你真像我师姐。 关巧红和李天然之间的感情线除了男女之间的吸引,还有类似师姐这样的长五岁的精神女性指引,更在最终道出了,关巧红也想报仇的革命同袍之情。
关巧红这个人物形象在原著《侠隐》里面是没有的,只有一个女裁缝帮李天然补了一个扣子,但电影里面,关巧红其实就是历史人物施谷兰的改编。施谷兰的故事跟周韵在电影里面口述自己的生平一模一样,她小脚缠足,父亲在交锋中被孙传芳枭首悬于蚌埠车站,示众三日。她此后恳求过哥哥,第一任丈夫报仇,结果都被置之不理,于是她自己只能苦练枪法,把脚放出,誓报父仇不顾身,在1 935年天津佛教居士林开三枪刺杀了军阀孙传芳。
在所有人物里面,关巧红的目的性是最明显的,她对李天然的影响不是控制和设局,而是直接下达要求。李天然觉得他们两是医患关系,自己是关巧红的小白鼠,但最终,两个人的关系却像她所说的,李天然的自我觉醒反而治好了她自己的勇气。 在电影里使用了大量的民国史料,除去施谷兰的原型,北平梦魇英国外交官女儿的惨案,庄士敦,还有协和医院对着宣誓的梁思成被割错的肾。这些真实史料在杂糅的使用下,反而显出了魔幻现实的功用。电影里面还有直接虚构的史料。
朱潜龙是最早出场的人物,上来便是和根本说,我不再跟他姓了,我姓朱。接着对着师父磕头,砰砰砰,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随后杀了师父一家。见蓝青峰的时候,两个人也是对着一张假画像,跪地行大礼,砰砰砰磕头。这张画像蓝青峰说,是从溥仪手上弄来的,朱潜龙能不清楚这是假的吗?不可能,但因为朱潜龙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血统给自己身份地位背书,满足他的虚荣,所以这便是真的,他要和这张画像合影,连脸侧的方向都必须一样。他的身份认知一点都不比李天然简单,他的弑父的开始意味着他对原有情分的斩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傅死了,就是把爹给错置,于是他成为汉奸一点都不是偶然,所以他需要另寻一个画像来给自己进行身份定位。即便他心里清楚画是假的,即便那是日本人。 他为了名正言顺的身份做了太多事情,比如给师父立像,每年要去祭拜,把师弟雕塑成一只狗。他身居警察局副局长的位置,要照应民情,更是要斡旋在各方的势力里面去平衡。因而他要扮演对里对外不同面孔的角色。在胸口上纹的祖宗画像,就是他给自己矫枉过正的心理暗示一一明明不是,但也要成为自己的面具。
片中最明显的关于身份解读就是关于他的自欺,即便在生死搏斗里面,他也要对李天然说,师父是你杀的。只有死到临头,才讲出,如果不借给日本人种鸦片,自己不会杀师父。黑白的事实,还有明确的身份,在乱世之中其实是最不重要的。蓝青峰被日本人邀约的时候,朱潜龙是唯一写在名单里面的名字,他被日本人贩卖,成为随时可被替换的代理人。
再接下来,日本人对蓝青峰示威,把人力车夫杀死,再来警察和媒体报道,这些人力车夫是汉奸。英雄和汉奸,好人和凶手,都是可以随时被转换,这取决于权力。福柯早就提出,话语即权力。
主题
身份也好,公主府的标牌也好,城市的管辖也好,在乱世里面都是可以被随时转换的。那么在这环境下什么是不可变更的呢?
这才有电影的片名——邪不压正。为了给片名一个孕育的环境,一切关于美好的事情,情爱的部分,正直的部分,酣畅的部分,都是在房顶上完成的。你能看到映照着天空,无数的蓝天白云还有夕阳下的奔跑。李天然和关巧红永远是在高高在上的时候满脸纯真,这是没有阴谋和被玷污的场景。房顶上有黄瓜,西红柿,还能有掉着的钱。背景音乐除了王菲唱的By the Sleepy Lagoon之外,还有多尼采蒂的歌剧《爱之甘醇》咏叹调选段,在歌剧里面那是讲述详见青年没有勇气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意,他选择向江湖郎中购买假的爱情灵药,但喝了廉价葡萄酒后信心大增,获得了姑娘的芳心。
姜文用大型的浪漫主义,把古典的积累加入,进行了后现代的拼贴,杂糅,戏仿还加上的解构。不老针,巴黎时装周,香山天体营,相机自拍就是他给观众们提供七层浮屠的最贴近当下的门槛。肖斯塔科维奇的爱国主义音乐,多尼采蒂的歌剧,还有UMA WANG设计的衣服,是一层层隐形的包装纸。我知道有太多人不明白这部电影最终是在说什么,好像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又好像不是。很多人看完的反应都是惘然的,说不清道不明。但一部好的作品横空出现的时候,一定是挑战观众本身原有的习惯的。
《邪不压正》里面蕴含的野心,艺术高度,都不是为了满足观众预期去进行设定,它是借着一层层包装纸所做的实验。创作者需要观众,更需要能够跟上创作者脚步的观众。当这些包装纸一点点被展开,看着这些零零碎碎又精心构建的场景,声光包裹着画面,最后放在屋顶上那一声呼唤的时候,我脑子里想起卡尔维诺在《树上的男爵》里面的结尾,在这里改写了一下李天然布鲁斯亨德勒布鲁斯李一一生活在屋顶一一始终热爱大地一一升入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