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162天
01
最近,林心如在社交网站上,晒了自己手拿学生证的照片。
随后,有媒体证实林心如读的是,台湾世新大学硕士专班。
事件上热搜后,评论区却留下了无数嘲讽。
“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人去读硕士,我想我也可以读博士了”;“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吗?真的”;“这学校在台湾都不算一流,台湾的大学考零分都能上,还有脸出来显摆,有本事考个内地名牌大学MBA”;.......
实在太酸了。
说实话,我不认为,以林心如现在的地位和年纪,还需要靠学历给自己加分。
也完全没可能为了所谓的学霸人设,假装去读书镀金。
这些嘲讽,更像是无脑黑,和满满的酸葡萄心理。
其实,不管林心如读硕士,是为了什么,至少她在功成名就之后,还懂得给自己创造一个受教育的机会。
而这件事,不应该成为大家嘲笑她的点。
当然,我写这件事,也不是为了称赞林心如有多上进,多正能量。
而是想说,我们不应该去嘲笑,每一个珍惜,或是主动创造受教育机会的人。
好像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明白一件事:
普通人的人生,会抵达什么样的高度,最关键的就是教育。
02
- 读书,是你跨越阶层最快捷的途径。
每年高考前后,“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话题,都会被人反复提及。
有人拿高考状元中,出身城市和农村的比例,来一再佐证这一论调。
但事实上,尽管如今的高考制度存在弊端,但它依然是最公平、最透明的一项考试。
即使概率再低,受教育,也依然是普通人跨越阶层、改变命运的最快捷途径。
也许是因为我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大部分都是教育的受益者。
所以我一直相信,只要努力,就还有机会。
英国那部著名的纪录片《56UP》,用56年跟踪纪录,14个不同阶层孩子的人生轨迹。
证明了,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命运.
在中国,导演郑琼,也做了相似的一部纪录片,叫《出·路》。
她跟踪拍摄了农村孩子,小镇青年,城市少女的人生十年,让我们看到了3条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这3个人中,青年徐佳的人生轨迹,很有代表意义。
徐佳的老家村子里,务农或打工,是最常见的两种人生选择。
但幸运的是,他的父母都非常重视教育,父亲去世前让他:“爬都要爬到大学去”。
妈妈则告诉他:“即使是打工,也肯定是要文凭高的,不要低的。”
徐佳没有特别好的天赋,第一次高考失败后,徐佳选择复读。
谁知第二年,他又考了个一模一样的分数。
命运仿佛在和他开玩笑,经历两次复读,他开始恐惧失败,出现冒汗、手抖、走神、做不了试题等问题。
他甚至想过轻生。
好在,他最终挺过了第2次复读,过了二本线,考上大学。
再次拍摄时,他临近毕业,由于非重点大学毕业,徐佳的工作找得十分艰辛。
去保险公司实习,广投简历,购置了衬衫西装皮鞋,到处去面试。
终于,大半年后,他成功进入了一家电力公司工作。
在镜头第三次开始拍摄徐佳的时候,他还在当初那家公司上班。
徐佳在武汉有了房,有了车,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新一代,跨越了自己原本的阶层。
在被问到阶层差距时,徐佳说:“我现在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但我会努力去改变。”
相比纪录片中的其他两位,徐佳的经历,更像是大部分普通人的缩影。
我们珍惜每一次受教育的机会,拼命努力,考上大学。
也许到最后还是不如人家的起点高,但至少,你跳出了原本的阶层,创造了另一种可能。
事实上,任何社会都必然会有阶层,相比起欧美的阶层固化,其实中国还处于一个上下流动较为频繁的阶段。
如今,不少企业家,比如刘强东、俞敏洪等,他们都是因为受教育,才改写了命运。
即使强悍如邓文迪,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也是说“我只是一个教育的受益者,我今天的一切都来自我所受的教育。”
很多人喜欢拿没读过多少书,但取得成就的人来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
的确,“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没有哪条路是容易走的。
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通过教育跨越阶层,才是最容易的那条路。
03
- 读书,让你进入更好的圈子。
在看《出·路》的时候,小姑娘马百娟,让人特别心疼。
哥哥一句“纯粹不想念了”,就斩断了她读书的梦。
十几岁的年纪,和表哥结婚,去陶瓷厂劳作,日复一日吸着粉尘。
十几岁的同龄人,谈论的是孩子、尿布和丈夫,谁的肚子大。
本来,马百娟也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她甚至没有选择的权利。
因为她的父亲认为,“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为什么要上学?”
这话,我实在太熟悉了。
我小的时候,我家亲戚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观念。
尤其针对女孩,“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迟早是要嫁人的”。
记得在姐姐考上高中后,有亲戚当着我们的面,劝妈妈:
“别让她读那么多书,女孩子早晚是别人家的人,早点出去打工挣钱更好。”
姐姐和我愤怒不已,却碍于长辈的面子,不好顶嘴。
庆幸的是,妈妈不是这种人。从小她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
还记得那天,妈妈看我和姐姐很生气,就对我们说:
我知道你们讨厌这样环境,但我们周围的人就是这样。所以,你们只有好好读书,才能离开这里,认识更多的人,和更好的人交朋友。
到现在,我都牢牢记得这番话。
长到如今,回望过去,我最感谢的就是,我有安心受教育的机会。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词条《845:圈子效应》中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层次相同、属性相似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互相影响。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原生圈子,却可以通过读书,跳脱出来。
在小时的玩伴,整天八卦哪家的婆媳又在打架,今天的麻将赢了多少钱的时候。
我终于,不用再当那个被动接收者。
我的身边,再也没有人整天鼓吹“读书无用”,也没有人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
我终于,逃离了深恶痛绝的环境,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读书无用,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04
- 读书,让你拥有选择的底气。
专栏作者晨风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晨风一直以为一个初中同学,嫁了个好人家。
同学平常在自家开的店里帮忙,休闲时,逛街、绣十字绣。
一家人一起出去玩,照片上也总是笑容满面。
晨风一直是羡慕她的,直到有次听同学讲,她很怕老公。
老公瞪一下眼睛,脸一沉,她都不敢说一个字。
有次吃饭,因为她老公想买拐了几个弯的朋友的旧汽车。
同学怕有什么问题,提醒他别着急买,她老公觉得伤了自尊。
“我傻呀,有问题我能买吗”,然后就甩了她一个耳光,把她直接从凳子上打到地上。
孩子们都在旁边,吓得不敢吭声,她爬起来默默的吃饭。
这位同学,衣食无忧,不用辛苦上班,代价却是没地位、没尊严。
多年后,当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了晨风身上,晨风没有怨恨,没有愤怒,只是平静地说,“离婚吧”。
为什么晨风能这样?
晨风感叹:
十年寒窗没有白费,读书给我独自养活自己和孩子的能力,不需要依靠男人。读书更给了我分辨善恶的能力,和面对渣男时转身离去的勇气。
是啊,读书,不一定能让你出人头地。
但至少可以让你有一份相对稳定、体面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马未都在《开讲啦》中说:
人的第一目标都是逐利的,为了不给社会添负担,凭自己努力生存,生存得更好,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道德,人就应该逐利。读书,就是最好的工具。
深以为是。
当你能不靠任何人生存的时候,你才能有选择的权利。
而接受教育,就是大部分普通人,选择的底气。
真实生活,恰如白岩松所说:
孩子,除了上学,真的是没有其他的路能走,考试不是唯一的路,却是最公平的那条路。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
读书,从来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每个普通人都能走的路。
希望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都不要放弃读书。
不放弃,这条可能唯一的,看世界的路。
和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