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越(右)与陶大伟合作无间,成为荧幕上的绝配。(互联网)
(台湾综合讯)台湾资深艺人、金马奖影帝孙越5月1日在台大医院病逝,享年87岁。他一生带给世人欢乐,从此谢幕。
孙越今年3月因胰胆管结石住进台大医院治疗,4月上旬又因慢性肺阻塞(COPD)发作,插管并入住加护病房。台大医院说,孙越因年事已高及身体状况等多重因素,引起败血性休克,送加护病房,但感染不易控制,终因败血症及多重器官衰竭而辞世。孙家人避免烦扰大家,2日下午已入殓、火化,短短20小时完成孙越后事,让他安厝在慈恩园。未来将举行追思纪念会,委由基督教艺人之家、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等六个团体统筹处理。
台媒报道,孙越的灵堂布置简洁素雅,遗照中的孙越如同大家记忆里笑盈盈的模样。
孙越生前从不避讳谈身后事,虽是基督徒,但不愿被瞻仰遗容,曾说自己从小就怕鬼,“遗体只是躺着,看了会让人害怕,毫无意义。”他认为感情若深,便不须要看他最后经过化妆师修饰过后的脸,“宁可把彼此共同记忆搁在心底、梦里,在任何时刻都可想念老友。”
从反派到笑星
孙越生于1930年,1949年随国军抵台后加入装甲兵“水牛剧团”,32岁参演首部电影作品《白云故乡》,1969年靠《扬子江风云》获第7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14年后以《搭错车》的喑哑父亲一角夺下金马影帝。他早期多扮演反派角色,后来逐渐转型为正派人物、笑星,像是在1983年的《四傻害羞》扮傻瓜,1984年的《老莫的第二个春天》演出老兵。1976年,他和张小燕联手主持台湾电视史上第一个大型综艺节目《锦绣年华》,1979年与陶大伟、夏玲玲三人合作电视节目的单元《小人物狂想曲》,将观众身边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表演得淋漓尽致,与陶大伟成为荧幕上的绝配。
他也因主持公共电视节目《孙叔叔说故事》而被称为“孙叔叔”。
“破锣嗓子”爱唱歌
孙越曾形容自己的歌声是“破锣嗓子”,他在《孙叔唱副歌》节目中说,自己最不擅长唱歌,可是他就偏偏爱唱歌,“大家都说‘记不住歌词’,你不须要全记住歌词,能记住几句就记住几句。”他觉得唱歌是很快乐的,人生可以不寂寞,唱歌是一种享受,任何时候都可以让自己开心,所以唱歌不难。
孙越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为电影及公益而唱,1980年,他与陶大伟合录《滚石欢乐英雄系列第1辑:陶大伟、孙越》,《朋友歌》是两人的代表歌,而专辑其中一首《小人物狂想曲》诉尽了他的人生观。
1989年8月22日,孙越拍完电影《两个油漆匠》后召开“只见公益,不见孙越”记者会,宣布退出演艺界,只从事义务性演出。2001年,他为救世传播协会推出《老朋友:孙越的歌》,2006年为财团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推出《孙越叔叔的杂货铺》,几乎都是为了传播良善而唱。
孙越在2010年获得金马特别贡献奖,由张小燕和陶大伟担任引言人,张小燕以“伟人”称呼孙越,“孙叔叔身上有很多石头,三不五时要到医院拿石头。他没有胆,肺也割掉一块,他的心脏多了四根柱子,耳朵也听不见,他对电影的贡献,不只是社会,也是演艺圈的典范。”
孙越的人生“反过来走”
(台湾综合讯)若说人生如春夏秋冬,孙越的人生却像是反过来走,成为知名艺人之前,他有着极苦涩的童年与青少年。他出身中国沈阳,在上海与天津长大,父亲是德国西门子洋行的业务代表,收入丰沃,经常出入灯红酒绿场所,幼年的孙越也就常跟着父亲进出大饭店、鸦片烟馆,或去戏园听戏,去马场赛马赌钱,甚至去过妓院。
孙越虽然衣食无虞,但父母不时争吵,原来,父亲结识一名舞女,先是一两天不回家,接着十天半个月。到了孙越10岁那年,父亲彻底抛弃孙越母子。日日忧伤的母亲在孙越15岁那年去世,却是母亲去世后,他才惊讶得知母亲非亲生母亲,亲生母亲在生下孙越后10天即过世,妈妈是父亲后来的续弦,但始终待孙越如己出。“从此,这世界只剩我一个人了。”孙越曾如此描述母亲过世后的心情。
前途茫茫,孤单无助,他只好报考青年军,军中不自由的团体生活,却让这名缺乏家庭温暖的孩子意外感受到“大家庭”般的温馨气氛。后来他加入军中剧队,开始演话剧,直到1963年他33岁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