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资料图)
记者1月22日从浙江大学获悉,教育部党组日前下发文件,任命郑强同志为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书记(正厅级)。此前,郑强任贵州大学校长。
多年来,郑强给人们留下极具个性的学者和教育家的印象。不管此前在浙大还是后来到贵大,光是见诸报道的“郑氏语录”比比皆是,更有许多难以考证的据称是郑强的“名言”在网上流传。
大刀阔斧推进改革
2012年夏天,郑强出任贵州大学校长,多家媒体均以“浙大著名‘愤青’教授郑强担任校长”为题加以报道。有评论说,要看看这位具有争议的学者,在中国当前的大学教育环境下,是他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他。
郑强在贵州大学积极推进改革,力度之大,有媒体甚至认为已经到了“特立独行,近几年一直站在风口浪尖”的程度。
郑强也曾接受多家媒体采访,谈推进改革的心路。他说,自己是对口支援过来的,完全出于自愿,作为东部发达地区高校来的人,什么都看不惯。他看不惯贵大的校门,破烂不堪;看不惯校园迎宾道旁边的树林,七扭八歪、杂乱无章。他砍掉了一些树木、重修校门、买校车、对教师重新进行考核……他强势的风格也引起很多反对声音。
贵州大学一名退休教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校长郑强颇有微词。而贵州大学一位学生告诉媒体,郑强才像一位真正的校长,“没有架子,真实。”有学生把郑强叫作“强哥”,“很多老师和学生这样叫他。那些反对‘强哥’的人,太保守了。” 这位同学还说:“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校长信箱写信,甚至可以直接跑到校长办公室反映,一般很快就得到回复。但把问题反映到二级学院,回复得就很慢,效果也不明显。”
学生们用年轻人特有的方式表达对郑强的喜爱,在贵州大学,“校长表情包”广泛流传,“有时候,他开会的表情、发言稿里某一句有趣的话,都会被脑洞大开的同学制作成图片。有一张图,是郑强穿着白衬衣生气的表情,配了文字:“你干什么?!”
2015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郑强在全国“两会”上一番发言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中国有13个省没有一所直属大学,我们要求国家适时启动,在中西部13个省、市、自治区挑选出教育部直属大学。我跟很多校长建议,我们办不成,这个提议如果没有采纳,我们叫儿子再提。”郑强说,争取直属大学不是为名,而是要实在的,就是要钱。因为不是直属高校,意味着贵州建大学和建学校,大多数钱是贵州人民的钱。针对高校负债,他还希望中央政府启动特别针对西部的划债措施,他向记者们说:“你们帮我们说说,让这些高校有更多的钱投入建设。”
其实,这个问题郑强刚到贵州不久就在说。2013年,他就在第二届中国科技政策论坛上说:“目前,全国有13个省没设置中央院校,贵州是其中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大得到的所有国家补助,还不如浙江大学一年得到的多。”
郑强把自己在贵大的4年总结为“脚踏着地,手撑着天”。2012年,郑强启动了贵州大学行动计划,提出建设贵州大学新校区。在省里的一次会议结束后,他跟上省委书记的面包车,把计划书递了上去。贵大新校区很快得到批示,得以启动。为此,贵大拿到40亿元。郑强提出“贵州大学姓贵州”的办学理念,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就是因为“贵州茅台酒”这个招牌而专门开设的,目的是通过这些专业服务贵州。他说:“我把一系列东西搞得和贵州匹配。你看这办学思路多清楚?”
郑强接受媒体采访(资料图)
志在四方,不舍浙大
2012年,离开浙大赴任贵州前,郑强曾说,“虽然我志在四方,但是不舍浙大。”郑强表示,自己当年本科就是在浙大读的,留学后回国17年,也都是在浙大度过的,当年从讲师干起,一步步走到现在。“这些年,我最感谢的就是组织的培养、浙大的栽培,以及学生们对我的支持。可以说,我今天得到的一切,都是浙大给我的。”
他还说:“其实这些年,对我个人来说,地位、荣誉这些,看得并不是很重,浙大这些年,我最珍惜的奖项就是‘浙大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这个称号,我很舍不得我的学生。今天有些浙大的学生在网上知道这个消息后给我留言,说自己奔着这个教授去的,没想到他就离开浙大了。”
郑强在离开浙大前,为高分子系一批研究生上了“最后一课”。
郑强把高分子楼称作“情人”:差不多十年前,他声情并茂,用“男高音”的歌声募集建楼的款项;
因为门口写着“高分子楼”的石碑位置不正,他请人弄来大吊车,硬是把这块12吨的顽石挪位置;
实验室门窗,曾经跟工科实验室一样,一板一眼地挺立,他请人改成落地玻璃,“做实验不要弄得死气沉沉,做实验也要通透,用流行的话讲,要文艺点。”
和“情人”待在一起的郑强,自然、兴奋。他的装束跟平常差不多,浅蓝色衬衣加西裤,精神状态被学校师生定义为“激情四射”。
郑强当年的博士生朱晓楠说,郑强的课,一般没有人打瞌睡。“他的课,本来就生动,加上他眼睛一瞪一瞪,整个人手舞足蹈的,想睡倒是难了。”
郑强的课也不是都那么行云流水般的柔软。也有同事提到他的学术课风格“彪悍”,“不留情面。”
朱晓楠说:“郑老师要求高,不是说说的。”朱晓楠今年博士毕业,之前他的博士论文要接受同行审阅,他连夜打印了6万字的论文,请导师郑强最后看一遍。
没想到这一看,已经经过好几遍“修炼”的论文,再次“面目全非”。从纸面上看,估计郑强三天没休息,文章里每一个字、每一条批注,都有思考的痕迹。朱晓楠照着本子录入修改的内容,花了白加黑一整天。
学生们赶在这一课前,花了一周时间,把他们秘密搜罗过来的郑强从小到大的照片,做成了一本电子相册,郑强眼睛瞪得老大:“哇呀呀!你们哪里搞来的?”
“这是我刚到浙大高分子系的时候,和同学的合影。哎,这个同学现在在加拿大卖电脑,这个做生意……”
“唉哟,这是日本京都大学(郑强曾经在此留学),这个大门就3米多宽的大学,出了5个诺贝尔奖得主,这不是偶然……”
郑强一边讲故事,一边给学生们提四个要求:“你们要注重培养情感,一个完善的人,健全的人,不仅仅是长于手艺的,还是对自然对人对事,都有感悟的;要爱科学,光有感情没有真本事,你们生存不下去,你们的‘手艺’就是科研;要重人格塑造,穷我们不怕的,怕没有底线;要重义气,不要记恨任何人,你扑出去多少感情,别人心里有数。”
郑强语录走红网络
“现在孩子读得这么满,把吃奶的劲全用上,那些题连大学教授都不能做的,让我们孩子都做了。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是被累死在起跑线上,搞死在起跑线上了。”——郑强谈孩子的“起跑线”问题
“未必要读北大、清华、南开、浙大,孩子才算成才和成功。读不了这些学校,考到贵州大学来,我照样让你的孩子成长,而且你们家晚上睡觉也在做美梦,不会做噩梦。”——郑强谈家长的教育观需转变
“有些人吓唬我们女孩,说女博士嫁不出去,大学读了书女孩不找对象嫁不出去。我说这话也是错的,只要我们的女孩没有说一定要找个教授,找个博士,找个普通的男人,一定能嫁出去。”——郑强谈高学历女性与舆论压力
“我们民族对社会、对人的认同是存在一些缺陷的,我们太注重名声、家门,而不注重一个人实际的才华。我们中国改革高考制度就能扭转我们对现在高考的不满吗?我保留(意见)。”——郑强谈衡量人才的标准
“一个民族不能让太多商界的人过多占据媒体,教育孩子那些人所谓的成功。因为孩子只看到他们的成功,看不到他们当年的艰辛。”——郑强谈青少年榜样的选择需慎重
“志向高远、富于创新,叫英才;情感丰富、有驾驭天下的大气,叫俊才;学技高超,用之可担,用到哪儿都能发光,叫良才;身体不康健,心灵不健全的叫废才。”——郑强谈人才培养
“遇到改革的困难的时候,不是朝后退缩,而是想方设法迈过这个雷区,找到更宽阔的前进的方向。建议家长们要拥护改革,拥护前进。”——郑强谈高考改革
“我对清华、北大的学生说,你看着我的眼睛,强哥说的话你们承不承认?是艰苦的工作你们不愿意做,享受的工作很难找到,这才是真相。今天晚上,你们谁愿意跟我到贵州,我给你们买头等舱,下飞机的时候我给你们在贵州找最漂亮的姑娘献花。结果北大、清华的学生一个都不敢表态。”——郑强谈大学生找工作怕吃苦
“我最近有一个理论叫郑强下蛋理论。我们好不容易养肥的母鸡全跑到北京那下蛋,北京养的却不到我们这下蛋。考到浙大、北大走了一大拨,剩下的才是我们的。好不容易把他们培养好了,考研又走了。我就始终想,改变贵州的面貌靠什么?山清水秀、工业发展?但最终要的是文化自信。”——郑强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浙江新闻+】
郑强人物简介
郑强(资料图)
郑强,男,汉族,1960年9月出生,福建武夷山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四川大学(原四川联合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官方简历显示,郑强本科即在浙大化学系学习;1995年开始在浙大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任教;2009年至2012年任浙大党委副书记。2012年6月,郑强出任贵州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