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机电维修空间里,也能走出能工巧匠。李密,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湛江卷烟厂制丝车间的维修班班长。工作23年来,厂里所有机器出现故障,他都能手到“病”除,他练就了一套望、闻、问、切的“看病本领”,成为全市机器设备维修的带头人。
我的世界只为维修
上个月,卷烟厂制丝车间一台切丝机不得不停下来。今年以来,这台最新引进的切丝机一直“烦躁不安”,切出的烟丝粗劣,对切丝要求 十分严格的烟厂来说是沉重打击,厂长只能停机让李密“把脉医治”。
面对这个重达10吨的庞然大物,李密在几位助手的帮助下,把整台机器拆开来,凭一双眼睛审出毛病,然后对所有的主要部件进行全面整改调试,花几十元变换几条胶带,几天就让这台机器再“上岗”。大家都不敢相信,这台机器居然运转得十分稳定,切割的烟丝精细标准,厂领导不禁拍手称赞:“不可思议!”
在卷烟厂里,大家都称李密为“密哥”。“我的世界我的工作,只为机器只为维修。”李密说,白天上班他就整天巡视机器生产流水线,晚上回家也是把玩音响等家电设备。
李密是雷州人,自小对电器机械着迷,无师自通。读中学时就自己到街头摆摊维修收录机、电视机、火气炉等家用电器,被村里人称为“神奇小子”。后来考上湛江的中专学校,1993年机电专业毕业后到湛江卷烟厂当技工,向老师傅学习,细心摸索,认真体会,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成为机器维修的行家里手。再复杂的机电设备,有时只要他望一眼、摸一摸,就能发现毛病故障所在。
把设备当成了孩子
“有问题,找密哥!”这已成为厂里职工的口头禅。
从整个设备维修人员看来,李密是公认的对设备最熟悉的人。李密在与设备多年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摸索到了它们的脾性:不同的设备犹如不同的孩子,需要用心去感受它的性格,时刻关注它的变化,保持它的清洁卫生,否则它就爱生病。一有时间,李密就到现场给设备上上油、擦擦灰、清清烟丝,“三分修,七分养”的维修理念使他所负责的设备都非常“听话”,对新引进的设备机器,他也是每天围着它转,向掌控机器的工人询问设备的情况,甚至每一台机器有哪些部件、多少个螺丝都清清楚楚。
制丝车间的设备繁多且复杂,许多紧急时刻不能及时购买到替换零件。针对这种现状,李密在每次进行维修的时候,都会在拆卸替换下来的零件中进行筛选,可以再利用的就挑选出来,进行维护保养,大至一台电机小至一枚螺丝钉,保养完整后再分类安放。正因如此,车间的设备停机率一直被控制在良好的范围内。
全心带出全能团队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一台切丝机前,一群工人簇拥着李密,仔细聆听他讲解切丝机保养知识。
“当我还是一个小电工时,师傅在我心间播下了精益求精的种子,一路走来,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今年48岁的李密,回忆起23年前参加工作时的场景,感慨自己遇到了一个好师傅。他说,把自己多年掌握、练就的维修技巧传授给更多青年员工,是他现在最大的愿望。
李密深知,仅凭一个或几个人的力量,远不能满足维修服务的需要。因此,他常带领团队进行设钳工训练和设备故障处理的模拟比武。李密很重视比武,他会定期模拟设备故障情况,将维修人员分组进行维修对抗并打分,比武后总结过程中的优缺点,有时可细致到某人安装一枚螺丝的方法策略。
正是这样看似普通的训练,日复一日坚持下来,终于在厂里的重大技改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2002年,李密带领着团队,耗时30天,克服不利条件改造和翻新一大批COMAS旧设备并使其按规定时限投入生产使用。2008年4月,仅耗时80天,李密与团队“边技改边生产”,完成片叶线整线搬迁和旧除尘房设备搬迁等技改项目。
李密主持完成《提高SH625烘丝机的工作温度》等6项QC成果,分别荣获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QC成果三等奖、厂QC成果特等奖;QC成果《振动输送机摇臂修整器的设计》获国家专利。
平凡的岗位也能成就卓越。在这个用铁锤、锉刀、螺丝笔演奏的维修交响曲中,看似粗犷却又处处闪现别出心裁的数百上千处改进,无论是重大技改还是零星维修,不论是简易防护门还是自制巧妙维修工具,都包含着李密的智慧和汗水。从精益求精到创新求变,是他的不变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