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纪委监委干部程禹嘉在新国展参与入境进京疫情防控现场工作。
当前,外防输入成为北京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东城区“外语人才库”成员,区纪委监委青年干部程禹嘉、王佳佳、张凌东被抽调至防范境外输入最前线。3月15日晚7点开始,程禹嘉成为东城区入境进京人员防控现场工作组的一员,驻守位于新国展的入境人员临时转运点,接待居住地为东城的入境人员。
“入境转运登记看似简单,但这关系到一个人长途旅行后的身心情感,关系到一个家庭的牵挂,更关系到疫情防控全局,丝毫马虎不得。”程禹嘉说。
面对不会用汉语沟通的入境人员,程禹嘉承担起“翻译官”的角色,耐心讲解,细心沟通;面对不理解集中隔离政策的入境人员,她需要反复说明,协调安抚。由于双方都戴着口罩、并且要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所有沟通都需要她尽可能提高音量,很快就声音嘶哑。
此外,作为点对点、手递手的闭环防控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她深感责任重大,必须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确保信息登记准确无误。
手卫生、戴帽子、戴N95口罩、穿防护服、戴手套、穿鞋套、再戴手套、带护目镜,作为每天上岗前的必要准备,对这一整套工序,程禹嘉已经十分熟练,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一旦穿上防护服,就意味着接下来马不停蹄、超过4个小时的值守。为了保证防护服的使用寿命,大家不能上厕所,这意味着讲话讲得口干舌燥也不能喝水,甚至上岗前一小时内不敢进食;由于天气持续回暖,防护服密不透风,闷得里面的衣服湿透,防护服的帽子和着汗水贴在脸上;交接工作后摘下防护帽和口罩时,额前、脸颊出现深深的压痕……
“之前总是从新闻里看见一线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工作的种种不便,其实这只是他们经历艰辛、承受危险的一个小小缩影。当我穿上防护服,脸上有了压痕,汗水浸湿了头发和衣裳,我更加理解所有一线人员的伟大,也为我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感到荣幸。”程禹嘉说。
如果说机场人员接收、转运、安置是关键性的第一步,那么后续服务保障工作同样非常重要。入境人员来自多个国家,其中的许多人难以用中文进行沟通。14天的集中观察过程中,入境进京人员防控组的工作人员如何在尽量减少面对面沟通的情况下,与他们开展有效的交流?如何在全力做好基本生活服务保障的同时,突出人文关怀,及时回应关切做好服务?“线上传译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月17日下午,王佳佳、张凌东赶赴东城区入境人士的一处集中观察点,开展“线上传译”工作,传译内容涉及发布告知事项、答疑解惑、健康咨询等多个方面。
“一会儿凌晨一点至两点将集中接待一批人员入住,请做好准备”,这是王佳佳和张凌东上岗第一天就接到的任务。入境人员批量转运至集中观察点时,他们会迎来一段传译工作“小高峰”,必须高度紧张、提前待命,这个时间可能是日间,可能是清晨,也可能是半夜;为了及时做好服务,王佳佳和张凌东24小时保持手机不离身,常常需要一边吃饭一边工作,即使晚上睡着觉,但凡听见手机响动,也能立马清醒;为了提高效率,工作间隙,他们还不断学习疫情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最新规定,对常见问题进行梳理,不断充实“资料库”,工作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
平日里,王佳佳和张凌东是区纪委监委小有名气的“运动健将”,保持着规律运动的好习惯,热爱户外运动,羽毛球场和篮球场上也总能看见他们活跃的身影。但由于工作需要,3月17日至今,他们几乎没有出过房门。张凌东说:“锻炼好身体,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现在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一定会扛起责任。”王佳佳表示:“我们区纪委监委许多同志都非常优秀,外语能力也很强,现在把重任交给我们,我们特别珍惜机会,一定不辱使命。”
大年三十以来,面对疫情,区纪委监委全体干部加班加点,持续奋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此前,作为区纪委监委宣传部干部,程禹嘉承担着疫情防控监督的宣传工作,记录着全区纪检监察系统的每一分努力,鼓舞士气;作为区纪委监委审理室干部,王佳佳审结两起疫情期间发生的违纪案件,参与监督检查工作;作为区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干部,张凌东参与疫情期间违纪违法案件办理,严格落实“严查快办”要求。当外防输入成为工作重心,三名青年干部面对新的任务,又迅速转变角色,全力迎接挑战。
在接受挑战的同时,成就感和感动也随之而来。一位未成年的小妹妹,由于没有国内手机号码,一直借用程禹嘉的手机与家人联系。在等待时,她忽然上前找到程禹嘉,从兜里掏出一个3M口罩,小声说“姐姐,我还有一个多的口罩,送给你”。虽然婉拒了她的好意,但程禹嘉感到特别温暖。而对王佳佳和张凌东来说,他们的成就感,就来自于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称赞他们的认真负责,来自于外国友人对集中观察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送走一位位入境登记的人员,让他们能够安心、平和地坐上专车;服务好、送走一批批观察人员,确保外防输入工作有序进行……程禹嘉、王佳佳、张凌东三位青年干部,还将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使命、责任、担当,贡献纪检监察干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