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在南方电网系统内,也有这样一群参加过抗战的老兵,身经百战的他们尘封军功、默默奉献。从7月7日起,@南网50Hz 发起“寻访南网抗战老兵”,在短短的时间内收集到珍贵的图片资料及故事。7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个人来说,就是漫长的一辈子。每位抗战老兵的经历与故事都是一部历史,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这一期,我们来听听康老的故事……
太行巍峨,清障绮丽。河北涉县乃太行山下的一个小县城、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区,是抗战的四大红色根据地之一。著名的八路军129师就驻扎于此,刘伯承、邓小平、罗瑞卿、潘振武等革命家、军事家曾在涉县根据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开国将士”康祥庭。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个小县城就有1.3万余子弟从军,而康祥庭(现为广西送变电建设公司离休干部)便是其中的一员。
康祥庭毅然决然地投身到革命的滚滚浪潮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共和国的解放和祖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他的事迹永久载入《开国将士风云录》一书中。
参军,为了打鬼子
常胜之师129师的小战士。
时光变迁、命运沉浮,昔日骁勇善战的战士,如今已是耄耋老人。将近半个世纪的记忆,在他脑海里渐渐散去,很多人、很多事,康祥庭早已忘却,“参军,为了打鬼子”这个记忆在88岁的老人脑海还依旧那么清晰。
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肆意轰炸、杀戮,华夏大地民不聊生、满目疮痍。战争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年幼的康祥庭因此失去了母亲,父亲则以打长工为生,这个贫困的家庭风雨飘摇。1942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时期,日军开始了疯狂的反扑,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加频繁和更大规模的“扫荡”,并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
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涉县受到很大摧残,每每看到同胞们尸横遍野的惨景时,康祥庭心中充满了怒火。“我要去参军,我要去打日本鬼子!”年仅14岁的康祥庭毅然报名参军参加了抗战,成为八路军129师19团6连的一名小战士。别看当时的康祥庭年纪小,但他很快就学会了使用步枪,加上胆子又大,不久就跟着部队上了抗日前线。“部队里有很多跟我一样的新兵蛋子,大家初上战场,不少人连枪都不会打,但上了战场都没有功夫害怕了,害怕也没用。在团长的指挥下,我们反而越战越勇。”康祥庭回忆说。
青年时期的康祥庭。
战争是残酷的,在一次战斗中,康祥庭所在的队伍和日军僵持了五六个小时,一直到晚上战斗才结束,不少战友都牺牲了。康祥庭突然觉得手里有点热乎乎的,摊开一看,靠近太阳穴的头皮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子弹擦伤了,要是稍稍再偏点命就没了。
峥嵘岁月 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纪念勋章见证了康祥庭的传奇。
在部队里,康祥庭勤学苦练,很快地成长起来,他与一起参军的老乡陈友贵被选入了警卫连。警卫连的任务首先是要保护部队首长的安全,由于工作的原因,康祥庭很荣幸地参与了保卫邓小平、粟裕、罗瑞卿的工作。
“保卫任务是机动的,有时候跟着这个首长,有时候又会安排跟另外一个首长,也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会固定做某一个首长的警卫员,陈友贵担任邓小平的警卫员,而我则负责罗瑞卿的警卫工作”,康祥庭介绍说,“当时,我所在的警卫连除了要保护首长的安全,还要在战斗前挖战壕,在战斗中运送弹药。那时候就是‘小米加步枪’,条件艰苦,吃的小米粥能照出人影,武器也没有日本鬼子的精良,我们用的是步枪,后来终于有了布伦式机枪,这家伙比步枪好使多了。”
康祥庭荣获“开国将士”勋章。
八年抗战结束后,组织安排康祥庭负责潘振武(先后担任西满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东北野战军西线后勤部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等)的警卫任务。康祥庭跟随潘振武从延安西北财经办事部到冀热河区政治部、西满军区、东北军区部门,辗转延安、东北、华南等地,解放前夕,其所在部队积极筹运粮秣、武器,从物资供应上保证辽沈、平津和南下渡江诸战役的胜利。
为了绕过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线,队伍放弃了在交通线上与反动派纠缠、折腾,只靠骡马和战士们两只脚行进。“急行军的时候,每天大概要走120公里。”1945年底,康祥庭跟随队伍越过陕西边界,跨过黄河,进入山西吕梁山区,沿着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范围向东北方向前进。队伍日夜兼程,由于长时间奔行,人和骡马都非常疲惫,在快抵达目的地的时候,康祥庭的马突然倒地了,将他从马上摔下来,“当场骨折,差点到马克思那里报到去了!”
入编《开国将士风云录》荣誉匾牌。
入伍以来,康祥庭随军南征北战,前前后后参加了20多次战役,挖战壕、运送弹药、追剿敌军……曾数次遇险,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康祥庭和全国人民终于迎来黎明的曙光。
奔赴新的“战场” 与电结缘
多年的戎马生涯,铸就了康祥庭坚毅的性格。
1958年,康祥庭在贵县糖厂动力车间任党支部书记。
解放后,康祥庭来到广西富钟公安局完成清匪反霸任务,紧接着又先后到广西富钟县(现广西富川县、钟山县)六区人民政府、贵县糖厂任职。
1959年建国十周年劳模合影。
1957年,广西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为解决广西电力资源紧缺问题,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建设广西西津水力发电厂,该厂是由广西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设的第一座电厂、中国第一座低水头水电站。1960年,康祥庭来到建设中的广西西津水力发电厂担任组织部长,从此与电力企业结下不解之缘。
康祥庭任参加广西送变电公司职工代表大会。
1964年6月6日,广西西津水力发电厂第一台机组组装成功并网发电。周恩来总理闻讯欣然写下诗篇:“指点邕江变古今,西津灯火照天心。千帆东去传佳讯,大海潮回报德音。碧浪欢心输水电,田园任怨唤甘霖。舟人不复悲滩险,两岸黄莺唱绿荫。”
此时,康祥庭奔赴新的“战场”,来到了广西南宁担任广西南宁电业公司送变电工程处党委书记,虽然退伍多年,康祥庭仍坚持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在部队养成的良好作风带到工作中去,很快胜任了工作,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赖。“工作积极肯干,生活朴素、作风正派,群众威信高”,这是当时广西南宁电业公司送变电工程处党委对康祥庭的评价。
在他的带领下,工程处完成了西南线路、西柳线路、灵山线路及变电站、横县变电站、黎塘变电站、来宾变电站等系列工程的建设,为建国初期广西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劲的电力保障。
1982年,康祥庭担任广西送变电公司党委书记。
康祥庭的忠诚守责、工作卓见成效,1973年调任到河池地区建工局任副局长。1982年,广西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同年3月,康祥庭再次调任广西送变电建设公司担任党委书记。任职期间,广西送变电参建了中国第一条直流输变电工程--葛洲坝~上海±50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该工程加快推动了直流输电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为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1984年9月14日,广西电力企业管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合影留念。
康祥庭为先进员工颁奖。
此外,康祥庭狠抓党员发展,努力提升基层党员队伍质量。通过开展党员、人才双培养活动,加强了广西送变电建设公司党员队伍建设,培养生产经营管理骨干500多名,发展党员200多名,促进企业发展活力。
记者手记打开“沉默的历史”
第一次看到康祥庭,这个身材魁梧(身高180)的老红军佝偻着,他坐在病房的一个角落里,头微微低垂着,已经和寻常的老者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由于病痛的折磨,近两年他多半卧病在床,肺力不足,说话对他来说是一件很艰难的事,这让采访变得艰难。
我们试图从他的夫人、女婿那了解到更多的情况。
“年轻的时候,他很少说关于抗战的事情,他总说,没有什么好说的,不值得一提。1982年,他的老战友——邓小平的警卫员陈友贵来访,才跟我们说起当年的一些事情。”在康祥庭的夫人的眼里,丈夫是一个很沉默寡言、实诚的男人,在清匪反霸的时候,家里生活清苦,此时康祥庭在恶霸家里发现了好几箱金灿灿的黄金,居然看都不看一眼就交上去了。
“爸爸很少说它们打仗的‘威水史’,就是看到电视里那些抗日神剧,他才会插一句‘你们不懂,真正的战场可不是这样的,残酷得多,到处是破败的尸体,血肉模糊……’”在大女婿的眼里,岳父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他从来没有让子女接受‘照顾’,不管是读书还是就业的时候,他都不会去找关系,总是告诫大姐他们要勤恳,要靠自己。”
“对党绝对地忠诚,从小到大他都教育我们要爱国爱党,别人说一句党的不是,他都很难过。党安排的事情,他从来不会说一个‘不’字,无条件服从。”这,是儿子眼中的父亲。
坐在我们眼前,不是一位沉默的老人,而是一部“沉默的历史”。这部历史记载了一段个不平凡的爱国救亡岁月。我们从一枚枚残存的勋章,从亲朋好友及其战友口中窥见了泰山片叶,窥见那一段历史的沉重与辉煌。
赤子柔情,不掩铁汉军魂,曾经热血抗战的南网老兵依旧是我们心中不老的英雄!
编辑/林丹丹通讯员/韦静 方宇 陈海堂
鸣谢/南方电网公司人事部离退休管理处 广西送变电建设公司
温馨提醒:回复“抗战老兵”可查看往期人物。
长按二维码
选择最后一项【识别二维码】
即可关注@南网50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