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间的尊重,不是闲情逸致时,而是观点相左时;夫妻间的恩爱,不是花前月下时,而是大难临头时。”
——陈道明
在收官的爆款剧《我的前半生》里,除了爱情婚姻、中年危机、闺蜜撕逼等热点话题之外,带给观众最大惊喜的,恐怕就是隐藏在酱子日料店里的陈道明了。
五十出头的年纪,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说话做事温文尔雅。
那双眼睛似乎洞察一切,但又看破不说破,总是三言两语点到即止。
这个谜一样的存在,像极了《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
一个守着日料店,一个守着藏经阁。同样有着看透世事的通达,以及一身卓尔不凡的“武功”。
气度雍容,和光同尘,宠辱不惊,神秘莫测,尽显一代宗师风范。
金庸对扫地僧着墨不多,出场仅此一次,但他却在整个武侠体系占据着及其崇高的位置。
陈道明亦如此,从业30多年来,所参演的作品并不算多,但在整个演艺圈却是神一样的存在。
全剧最让人惊叹的,莫过于梅婷出现的那场戏。
多年以后,再度重逢。
老卓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没吃吧”,配上梅婷那默契的一个点头,立马将两人之间的过往情史隐约带出。
老卓径自到后厨煮面,梅婷的眼神却一路追随。
再愚蠢的人也能看出来,这眼角眉梢里全是未了的余情啊。
尤其是古老的唱片机里弥漫出回忆的曲调,他们两人从相视、拉手到共舞。
全程没有一句对白,却在举手投足间将那段扑朔迷离的感情纠葛铺展开来。
两个演技精湛的老戏骨同台飙戏,不禁让观众大呼过瘾。
事实上,陈道明已经五年没有演电视剧了。
此番“复出”,还是来打酱油的。
许多人都看不懂,大叔这是要闹哪样?
除了因为导演沈严是多年老友,曾合作过《中国式离婚》。
最关键的,他自己的那副好心态。
在宣传《我的前半生》的一个特别节目里,他说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了,不能总按照过去的经验来演戏,而自己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为的是看看现在年轻的演员是怎么演的。
关于这一点,同剧组的其他演员也证实,有时候拍完了戏份,陈道明就默默在边上看着。
态度诚恳,姿态谦逊。
这种老一辈演员身上所具有的特质,在动不动就被爆耍大牌对口型的流量小生小花面前,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陈道明到底有多么迷人呢?
记得宋丹丹曾在微博里感叹道:
“如果你是一个成熟女性,当你认识了陈道明,你要是不爱上他那一定是你缺乏自信(就像我)。
今天他在我家弹琴的一刹那,我觉得那样美……
道明,你的返璞归真让人惊叹!怎么会?”
瞧瞧这字里行间的钦慕,让宋丹丹这么个心直口快的人秒变迷妹,可见其圈粉功力有多么深厚!
除了宋丹丹,一向以娱乐圈“小钢炮”著称的冯小刚也对陈道明赞赏有加。
他曾写过一篇文章,夸陈道明是演员里读书多的一位,还写得一手好书法。
的确,陈道明才华横溢,饱读诗书,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深谙中国古典文学。
季羡林大师曾评价他的水平,可以胜任北大研究生导师。
可就是这么一位殿堂级的演员,肯为了戏屈尊。
这次客串老卓,虽然戏份不多,但却演得入木三分。
其中有一个细节特别动人,作为一个日料店的老板,他的手经常拿着一块抹布反复在擦,特别有生活气息。
这不难看出,他对一个角色的细心揣摩。
若是换了其他人,不见得会有这份认真。
而这股肯在戏里低头的劲儿,一如23年以前。
1994年,冯小刚准备拍刘震云的《一地鸡毛》。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曾经心高气傲的小职员,到了机关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由最初的执拗,慢慢磨平棱角,变得游刃有余,最终应对自如。
刚开始的时候,冯小刚顾虑重重,担忧孤傲的陈道明演不出那种市井小民的味道,生怕到头来拍成了皇上来民间微服私访的感觉。
陈道明特别想挑战这个角色,也看出了冯导的顾虑,于是把他叫到家里,两个人一边喝二锅头一边聊。
并且一反常态,申明这个角色该怎么演都听冯导的。
这是冯小刚第一次见陈道明喝酒,也是唯一一次,触动挺大,也被那份真诚感动。
后来在拍摄中,陈道明确实如自己承诺的,像变了个人,殷勤,周到,善解人意,有商有量。
每天穿着小职员的邋遢服装,完全找不到他当初那清高影子了,简直令全剧组的人都刮目相看。
可等到戏一杀青,陈道明又迅速回归到了以前的状态。
这出戏与入戏之间的游刃有余,这份为了角色放低姿态的热诚,也让冯小刚感慨地称赞为:“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
并且,这份主动还延续到了拍《唐山大地震》时。
当时的陈道明已经是圈里最顶级的男演员了,可他得知冯小刚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筹备拍摄“地震”题材,主动请缨要免费去演。
这种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不得不让人钦佩。
陈道明1955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是浙江绍兴。
当时陈家是中药世家,算得上书香门第。
陈道明的父亲毕业于燕京大学,在天津大学任过教,还在天津美国救济总署当过翻译。
有一个良好的出身,打小就住在三层洋楼里,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陈道明,自然比其他人多了一份与生俱来的“贵气”。
他的父亲原本不愿让他干演戏这一行,因为那个时代演员被称为戏子。
奈何,时局动荡,为了躲避上山下乡,16岁的陈道明进入了天津人艺当学员,而且一呆就是七年。
这七年的龙套生涯,简单枯燥,日复一日,但他却坚持下来了,而且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严格要求自己,这种品质放在现今,就叫做“自律”。
但如果陈道明一直在天津人艺待下去,可能人生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正如他自己在诸多场合所说的那样:“如果不认识杜宪,就不会去考中戏,不上中戏,就不会拍那么多电视剧,也就不会有现在的自己”。
所以说,这是爱情催化,也是命运使然。
总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978年的夏天,当时还在北京广播学院(今为中国传媒大学)读大一的杜宪,利用暑假到天津探望舅舅。
而舅舅呢,就趁机给她介绍了同单位的一个人,便是陈道明。
那一年,陈道明23岁,杜宪24岁。
两人见面,都很含蓄,聊的话题是《简爱》。
长相斯文,举止得体,陈道明给杜宪留下了好印象。
见面之后,表姐约杜宪去看陈道明演的戏。
结果还闹了个乌龙,因为那个角色有AB角,陈道明根本就没上场。
只不过,戏虽然没看成,两人倒是结缘了,开始爱恋交往。
为了结束一个在天津一个在北京两地分隔的状态,1979年,陈道明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
才子佳人的恋情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据杜宪回忆说,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年轻气盛,特别容易吵架,有一回甚至吵到负气说分手了。
结果那个周末,杜宪还是鬼使神差地跑去中戏,心想再远远地看一眼。
没想到在倒最后一班车的时候,远远地就看到了站在马路对面的陈道明。
原来,陈道明也想着再看一眼杜宪,还说如果没有遇见,第二天就去清华附近等着。就这样,两个人又和好了。
1982年,两人结婚,三年后生了个女儿。
如今,陈道明与杜宪已经携手相伴着走过了35个春夏秋冬。
两人之间,互敬互爱,是家人,更像朋友。
在陈道明眼里,妻子杜宪是一个“不以学识判人,不以金钱判人,不以地位判人”的伟大女人。
而杜宪亦说:“如果你要问中国的男演员谁算第一我不知道,但是在我眼中,我们家的男演员陈道明永远是第一!”
相识于最好的年华,相伴走最长的路,这大概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因为杜宪,陈道明考了中戏。
因为《末代皇帝》,他开始为人所知。
尽管现在看来,当时的他还略显青涩,火候不够,但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导演黄蜀芹就是看了他在《末代皇帝》里的表演,被他身上的酸文人气质打动,邀请他出演《围城》里的方鸿渐。
但最初之时,陈道明并不想接。
一是人物没有明确的故事,要靠自己去揣摩那个时代的命运感;
二是在天津长大的他,生怕演不好一个地道的上海人。
经过几番游说,陈道明答应出演。
而他心里没底,还多次向钱钟书先生讨教。
但老先生却让他放开来,“随便弄”。
于是,他们也不聊方鸿渐这个人物了,谈天说地聊着其他东西。
跟钱钟书与杨绛两位老人的接触,让陈道明感受颇深。
他们俩深居简出,朴素至极,但却书香满室,恬淡自若。
那份真正的读书人才有的从容,让陈道明惭愧地感慨自己狗屁都不是。
这种自我反省,也促使他更用心去演绎。
《围城》播出之后,反响热烈,好评不断。
就连钱钟书先生都亲自给陈道明写了一封信,说他看到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在这之后,陈道明仿佛打通了演戏的任督二脉,每一个角色都能精准演绎。
在《黑洞》里,他是忧郁的大反派,爱穿黑衣戴墨镜,披着风衣,蹑着步履,好像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
既有清瘦的学者风范,又有罪犯的阴郁寂寥。
在《康熙王朝》里,他是一代帝王,从少年得志演到老谋深算,既有九五至尊的霸气,又有高处不胜还的落寞。
行云流水,大气磅礴。
在《中国式离婚里》,他是清高的知识分子,疲于奔命,又犹豫不决,简直将一个懦弱的中年男人演的淋漓尽致。
在《归来》里,他是一个相逢却不被识的故人。
命运疾苦,颠沛流离,眼里却不失知识分子所有的那份冷峻与倔强。他演得很克制,但却非常动人。
像张艺谋评价的一样,这简直是“教科书”般的演技。
虽然演技早已出神入化,犹如手握尚方宝剑,但陈道明却很爱惜自己的羽毛。
从业35年,只拍了19部电影、34部电视剧。
他一直是中国最贵的男演员之一,但却并不会为了高片酬而盲目地接戏。
他有着自己的原则,亦有着选择的资本。
如果不感兴趣的戏,就算是天价也不会心动。
但若是他愿意出演的,就像《建国大业》里那戏份很少的客串,也会一点一滴做到极致。
这就是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纵观陈道明所饰演的众多角色,知识分子与帝王是两大标签。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帝王的阳刚气,文人的儒雅范,这是两种相差甚远的人物。
但他却兼而有之,并且游走自如。
这不仅需要演技,更需要人生的历练。
记得他曾友情客串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一年级》,给戏剧学院的学生们讲戏。
寥寥数语就点到了表演精髓上,将在场的人都给震住了。
这功力,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成。
陈道明对表演尽最大的热诚,待人接物也是诚恳坦率。
他从不疾言厉色,也不自以为是,读书写字,内心安宁,与世无争。
或许是因为从来不喜欢应酬,有不少人说陈道明清高孤傲,难以接近。
但其实,他只是想要更加纯粹的生活,不必推杯换盏,没有乌烟瘴气。
就像是一股清流,独自在人间大地上缓缓流过。
他曾经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
一个人的涵养,不在心平气和时,而是心浮气燥时;
一个人的理性,不在风平浪静时,而是众声喧哗时;
一个人的慈悲,不在居高临下时,而是人微言轻时;
情侣间的尊重,不是闲情逸致时,而是观点相左时;
夫妻间的恩爱,不在花前月下时,而是大难临头时。
字里行间蕴含的禅意,俗世里几个人能有?
清代陈伯崖有句诗说:“人到无求品自高”。
这里说的“无求”,并不是对事业的不求进取,或者对学问的漫不经心,而是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挣脱低级趣味的困扰,砸掉脚上的镣铐,以一个更加开阔的心胸,一种更加轻松的姿态,去追求自己的内心。
心有沉香,何惧浮世?
陈道明的这个境界,看似“无求”,实则“通达”。
--END--
作者:谢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