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子》
(1986,台湾)
编剧:孙正国、白先勇
导演:虞戡平
主演:邵昕、苏明明、孙越
故事:
1980年代的台北,叛逆少年李青被父亲赶出家门,幸得杨师傅收留,在这里也结识了同样命运的新朋友们。父亲坐牢的吴敏因为被男友抛弃而试图自杀,日本人遗腹子小玉一心想要找一个干爹带他去日本寻父,父母双亡的老鼠习惯了小偷小摸。杨师傅称他们为“青春鸟”,他整理了一本厚厚的相册名曰“青春鸟集”,对其中的故事更是如数家珍。
还有一对轰轰烈烈的情侣龙子和阿凤,当年他们天雷地火一样的痴恋,然而因为嫉妒,龙子最终杀死了阿凤并逃往美国,令人唏嘘不已。阿青认识了归来台湾的龙子,心动不已,可是杨师傅的警醒又让他不敢靠近。
杨师傅的照相馆生意渐落,为了重振旗鼓,在曼姨的帮助之下他们一起开了名为“蓝天使”的同志酒吧。酒吧生意很好,大家的生活逐渐摆脱贫困与骚扰。可是噩耗传来,阿青的母亲去世。为了了却母亲心愿,他把骨灰放回家中,不了却发现父亲对他和母亲依然无限愤恨。无助的阿青只好投靠龙子的怀抱。龙子用自己家庭的故事启发了阿青,希望他理解父亲的难处。终于有天阿青的父亲循着信件上的地址找到找到杨师傅家里,却因为看不惯他们的生活再次愤然离去。
生活还在继续,就在曼姨生日的这天,杨师傅突发心脏病去世。临死前他望着那本青春鸟集,这些最让他感到不舍的人儿。天下无不散之宴席,青春鸟儿们也将告别这个漫长的成长周期。
影评:
《孽子》最为人称道并且广为流传的恐怕要数2002年公视电视剧,其效应把80年代的原著小说又推上风口浪尖。曹瑞原导演创作的舞台剧版《孽子》即使拥有莫子仪这样的名角也没能迎来良好口碑。
这部电影版的《孽子》并没有太多人看过。离原著小说的创作只有3年而已,当时的台湾还没有解除“戒严”,对思想的管控非常严重。这部影片据说被审查单位删改了21处,因此最后的呈现也非常含蓄与保守。
导演虞戡平曾经拍出轰动岛内的《搭错车》,《孽子》中杨师傅一角正是由《搭错车》中的父亲孙越扮演,除了奉献精彩的表演,他和导演虞戡平都献声为《孽子》演唱插曲。虽然有如此强大阵容,加上几位年轻俊美的演员加盟,但影片并没有取得太大反响。联系当时还相对保守的台湾社会,以及影片最终差强人意的艺术呈现,不禁让人感觉惋惜。
同名原著小说是白先勇唯一的一部长篇,鸿篇巨制中呈现的不仅是新公园的这些“青春鸟”,也更涵盖了其时台湾社会的整体面貌:留在台湾碌碌无为的眷村老兵,岛内残留的殖民地情结,社会转型时期痛苦的中年人,与家庭不可调和而放逐自我的青少年…在100多分钟的篇幅里呈现不得不有所取舍。除了这些人物影片还加入了“曼姨”这一角色,作为杨师傅的异性掩护,因此改编也显得尤其挑战。
值得肯定的是影片的改编抓住了原著小说中对于父亲的复杂情感。片中的父亲们:无论李爸爸的暴戾,吴爸爸的懦弱,小玉爸爸的抛弃,龙子爸爸的专制…无不令人唏嘘。小玉在片中一再强调说如果找到父亲,第一件事是要把“他那玩意咬下来”。这也是影片对父亲态度最具象的体现,其中隐含着对父亲的依恋甚至性的欲求,也更有愤恨——为什么你要生我出来,却不给我温暖。
仔细的观众会发现小玉这个角色是由女演员来扮演,因此很多人回看这部影片引发一些争议。这到底是刻意把男同志女性化,还是刚好角色合适?抑或因为没有男演员愿意扮演这么一个阴柔的形象?不管当时的情形如何,现在看来这样的手法还相当前卫,而演员田威威很合格地处理了这一角色。小玉的俏皮、活泼,还有感性的一面都表现得很好。在警局中装病的那场戏有很好的喜剧效果。总体还是很贴近原著小说,以致电视剧版中金勤的表演有对她模仿的痕迹。不过不得不说金勤的形象、声音也都更有优势。
影片中出现的台北夜景,以及希尔顿酒店的盛大聚会,都把都市的生活背景做得很足,因此人物的漂泊无根也更加有了说服力。反复出现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的镜头,以此来比喻“青春鸟”,升格镜头给人即将逝去的感觉有些伤怀。只不过白鹭这种鸟看起来不够灵动可爱,具体形象还差一些。影片的灯光存在很严重的技术问题,特别是新公园里刺眼的白炽灯完全让神秘、幽深的气氛损伤殆尽,同类场景的《东宫西宫》则是灯光摄影的教材级示范。
好的文学作品拥有非凡的生命力,《孽子》会有更多改编版本,让大家都久久回味那些青春鸟的生命与体验。
作者:范坡坡
本文刊登于《青春电影手册——影史100佳青春电影》
《青年电影手册》第七辑集结18位青春影评人
描述影史上最动人的100部青春片
程青松主编
徐静蕾题写书名
导演王小帅 岩井俊二 封面领衔
90后演员代表 春夏 董子健 青春对话
购买地址:;wfr=c&ifr=itemde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