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也是一位命途多舛的女革命者。她以女性的生命体验,洞察到以男性为主体的革命阵营内部,既有着两性间在阶级、民族利益上的一致性,还存在着男性以革命的名义对女性的歧视。她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大胆而犀利地揭示出被革命外衣遮蔽的性别歧视问题,从而挑战了革命群体内依然固有的父权-夫权制性别秩序。
这里仅选取丁玲的婚姻生活片段,展示勇于挑战夫权的女性作家那命途多舛的人生。
胡也频真情叩开爱情大门
1924年下半年,丁玲在一所私人美术学校学习素描,认识了胡也频。
出乎丁玲意料,胡也频竟然开始追求她。可是丁玲此时根本没有恋爱的心情。
丁玲晚年对骆宾基说:“我到北京是为了念书。……到了北京,我不想谈恋爱,那时候我没有恋爱的想法,说老实话,我要想恋爱我就和瞿秋白好了,我那时候年轻得很,没有恋爱那个感情的需要。”
心高气傲的丁玲的意思很明显:我连瞿秋白都没有恋爱,会跟你恋爱?!
丁玲并未进入恋爱状态,但胡也频却不能自拔了。
丁玲暑假回了湖南老家,胡也频居然借了钱追到湖南,蓬头垢面出现在丁玲母女面前,丁玲紧闭的爱情大门终于被打开。
“我与母亲同去开门。我们都不得不诧异地注视着站在门外的那个穿着月白长衫的少年。我母亲诧异这是从哪里来的访问者,我也诧异这个我在北京刚刚只见过两三次面的、萍水相逢、印象不深的人,为什么远道来访。但使我们更诧异的是这个少年竟是孑然一身,除一套换洗裤褂外便什么也没有,而且连他坐来的人力车钱也是我们代付的。”
此时的丁玲正在为亲弟弟的夭折和命途艰辛而痛苦,即便与胡也频似是而非的恋爱,也不能使她解脱出来。
胡也频却“一天到晚,似乎充满了幸福的感觉,无所要求,心满意足,像占满了整个世界一样快乐”。
暑假过完,他们回到北京。“我那时的确对恋爱毫无准备,也不愿用恋爱或结婚来羁绊我,我是一个要自由的人,但那时为环境所拘,只得和胡也频作伴回北平。
“本拟到北平后即分手,但却遭到友人误解和异议,我一生气,就说同居就同居吧……”(丁玲1985年3月1日致白浜裕美信)丁玲的叛逆在跟胡也频同居的问题上也体现出来。
她跟胡也频的同居,某种程度上是赌气的结果。
胡也频真情叩开爱情大门;她跟胡也频的同居,某种程度上是赌气的结果。
02、轰动一时的柏拉图式三角恋,忍痛割爱冯雪峰
1927年留学日本潮流搅动了丁玲的心,朋友就给他介绍了在北大旁听日语的冯雪峰。
冯雪峰少年成名,在杭州读书时,和应修人、汪静之同为湖畔诗人。
丁玲第一次见到冯雪峰的时候,感觉非常失望,她本来认为一个北大学日语的年轻人应该是很英俊潇洒的,而他看上去像一个乡下人。然而他们谈谈文学,谈谈时事,关系无意当中就改变了。一个礼拜后,丁玲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冯雪峰。
他在延安告诉海伦•斯诺:“这是一生中,第一看上的男人。”
其实冯雪峰那一点三脚猫的日语,是当不了老师的,在日语课上,他们谈论革命和文学。只是在丁玲和冯雪峰之间还横隔一个胡也频。
1928年,丁玲作出一个匪夷所思的大胆决定,他们三个人一起去杭州生活一段时间,以便取舍,在杭州西湖,他们住在葛岭山上14号。
这一场柏拉图式的三角恋,两个男人都等着丁玲的选择,结果丁玲和胡也频结婚,生个儿子。
后来在延安,丁玲告诉斯诺:因为我如果离开胡也频,他会自杀。
所以他虽然深深爱着另外一个人,也只能挥泪而别。
但1931年1月17日胡也频去上海开会,这一去竟成永诀。
胡也频和殷夫、柔石、李伟森、冯铿等四位左翼作家,遭国民党杀害。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左联五烈士。
轰动一时的柏拉图式三角恋。坐上:冯雪峰,左下:丁玲,右:与胡也频合影唯一的一张全家福
03、噩梦一场,后悔终身一点也不了解他的一次婚姻
胡也频牺牲以后,史沫特莱采访丁玲,需要一个翻译,这个翻译就是冯达。
丁玲跟冯达认识了,他们于1931年的11月住在了一起。冯达温柔的关怀令丁玲无法拒绝,他们结婚了,并一起度过了长达三年的平静生活。
丁玲后来这样回忆冯达:“这是一个陌生人,我一点也不了解他,他用一种平稳的生活态度来帮助我。他没有热,也没有光,也不能吸引我,但他不吓唬我,不惊动我……他不爱多说话,也不恭维人……没有傲气,也不自卑。
1933年5月14日,冯达出门时告诉丁玲:“12点钟要是我不回来你就赶紧离开。”
上午11点半,丁玲从上海正风文学院回到家,冯达未归。她正要整理东西离家时,当时的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真话报》总编辑潘梓年来了。丁玲后来回忆说,“突然听到楼梯上响着杂乱的步履声,三个陌生人同时挤了进来。”过了一会儿,冯达回来了。
后来丁玲在回忆中说:“当时冯达踏进家门时,自己就留意到了他的诡异神色,他一看见我和潘梓年,猛地一惊,然后就低下头,好像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潘梓年。在他的后面,跟着几个便衣特务,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被丈夫出卖了。”
对于丁玲来说,1933年5月14日的这次被捕,是一段复杂而痛苦的回忆,她一口咬定是丈夫出卖了她。
丁玲性格刚烈,在囚禁莫干山的日子里,她以死来抗争,甚至请求冯达帮助她自杀。一天,她把头颈伸进绳套,一脚踢翻了凳子,冯达发现了,把已经失去知觉的丁玲救了下来。
冯达含着眼泪向丁玲赌咒发誓,说他没有出卖丁玲,丁玲后来相信了他。
在狱中,丁玲怀孕了,1934年9月,生下了女儿。1936年9月,在地下党的营救下,丁玲从莫干山逃出南京,冯雪峰派人将丁玲送往革命圣地延安。从此以后,丁玲决然地离开冯达,从此再未见面。
丁玲跟冯达认识了,他们于1931年的11月住在了一起。冯达温柔的关怀令丁玲无法拒绝,他们结婚了。
04、挚爱深沉,姐弟恋陪伴终生
当丁玲从延安整风的考验和阵痛中走出来,人生进入“革命作家”新阶段。为了“不辜负毛主席的希望和鼓励”,写出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当时毛泽东夸丁玲“名字是列在鲁、茅、郭一等的”,丁玲终身对这句话都津津乐道。
后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得斯大林文艺奖金,更是被视为丁玲一生创作生涯的最高成就。
丁玲一生都在追求爱情的路上奔跑着,幸运的是,在延安她遇到了真正的爱情。
1937年,延安文艺界为纪念高尔基逝世一周年,举行了一场文艺晚会。在这场晚会上,丁玲遇到了比自己小13岁的男演员陈明。那时的陈明阳光帅气,只一眼,丁玲就被他深深吸引。当时青春的陈明并没有对大他13岁的丁玲产生异样的感觉。
不久,丁玲成为了西战团主任,与陈明成为了上下级,在相处的过程中,陈明不自觉地被热情、豪爽、大气的丁玲吸引,二人关系逐渐亲密。但考虑到影响,二人谁都没有挑明。
1942年,38岁的丁玲与25岁的陈明在人们的嘲讽和挖苦声中正式结婚。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也没有请客吃饭,两人手牵着手在延安的街头快乐地散步,心中洋溢着无限的幸福。
但没想到,1955年,丁玲作为“丁玲反党集团”的主谋遭到批判,随即被流放到北大荒长达8年;以后又被投入北京秦城监狱。5年出狱后,再被送到山西长治老顶山漳头乡村。
直到1979年平反为止,陈明一直陪伴着她,他们的爱情经受了最严酷的考验。
挚爱深沉,姐弟恋陪伴终生直到1979年平反为止,陈明一直陪伴着她,他们的爱情经受了最严酷的考验
结语:丁玲婚姻观念不流于世俗,敢爱敢恨,难能可贵。正因为如此,他在作品中多反映女性地位而不被政治善待,一生风云变幻。正如著名作家孙犁评价说:一颗明亮的,曾经子夜高悬,几度隐现云端,多灾多难,与祖国的命运相伴随而终于不失其光辉的星,殒落了。
图片来自网络,涉侵告知即删
参考资料:《丁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