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歌夫妇与84 岁的恩师Евгрович教授在后台合影留念。(图片来源:俄罗斯龙报)
音乐会结束后,李歌带着女儿再次登台献唱。(图片来源:俄罗斯龙报)
【俄罗斯龙报记者侯力伟图文报道】坐落于圣彼得堡市中心涅瓦大街30 号的爱乐乐团小厅以俄罗斯知名作曲家米哈伊尔·格林卡命名。自1802 年起,有许多艺术家在这里登台,为俄罗斯的音乐爱好者们带来了不计其数的优秀音乐作品。即使在今天,也有许多音乐作品选择在这里进行首演,无论是歌唱家还是乐器演奏家都把在这里登台献艺当做一种荣耀。
刚于6 月14 日在这里结束个人音乐会的俄罗斯华人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歌忙得甚至没有时间换下大红色的演出礼服。在最后一首与同是歌唱家的丈夫合作,演唱了极具中国民族特色、又代表了两人感情的《敖包相会》之后,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开,热烈的掌声和“BRAVO” 的叫好声让李歌两次返场献唱。即使在整场音乐会结束之后,众多恋恋不舍的俄罗斯观众仍走向舞台向她献花、索要签名合影留念。
‘中国红’点亮爱乐乐团小厅
“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场演唱会,能站在这个知名音乐厅的舞台上我很有压力但也非常自豪!”在出色地完成多首难度很高、非常消耗体力的作品之后,李歌仍神采奕奕, 黑色的头发高高地盘起,看不出丝毫疲惫。
她一边收拾演出道具,一边剥开一小块白巧克力咬了一口,笑着向记者说,“年纪大了,记忆力、体力方面都不太如年轻人,刚唱完后背都是汗。”
在曲目安排上,李歌精心选择了16 世纪的古咏叹调《圣母颂》(Ave Maria)作为开场,到女高音的试金石之曲--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的歌剧选段《诺尔玛》,后又选取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俄罗斯音乐大家的咏叹调、浪漫曲拉近歌者与俄罗斯观众的距离。
而最花费她心思的,则是在中国作品上的选取。“我给我的老师唱了好多首中国歌曲,她觉得每首都特别好听,实在不好选。”想来想去,她决定把民歌的咏叹调改成美声唱法完成中国歌剧《再别康桥》的选段-- 《一首桃花》,和自己非常喜欢的《我爱你,中华》,《长相知》等,向俄罗斯观众展示一下中国音乐的不同风格。
“在国外的音乐会上,每次我一定会穿一条红色的裙子。就觉得‘中国红’漂亮,感觉什么颜色都比不上它。”李歌爽朗地笑了起来,“自从来了彼得堡,爱国的感情就更强烈了。我总觉得我有一种使命感,应该让更多的俄罗斯人了解我们中国的音乐风格,有责任将中国的音乐文化传播出去。”
“从国内到国外的音乐之路”
经常有人问李歌,这个名字是不是她的艺名。“还真不是。”她这样解释,“我的妈妈非常喜欢唱歌。也是妈妈给我起的这个名字,小时候受到她的影响我也爱上了唱歌,一直都是班里的文体委员。”然而这条艺术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她也曾因为声部问题而受到困扰,经过多年调整才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音乐发展方向。
2012 年,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来到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的李歌,最初并不适应这里的生活。“之前只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培训过3 个月的俄语,只学习了俄语字母和最简单的问好。导致来到这边后半年脑袋都晕晕的,想着见面说‘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您好), 但是每次一开口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说成了 ‘До свидания’(再见)。”回忆起刚到异国的囧事,李歌自己也不禁乐了起来,“那时候好尴尬呀!后来就特别担心自己说话说错,都不敢大声说话。”
对自己要求很高的李歌,内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既然我来到了这里, 我就要学好俄语,用俄语跟老师交流, 然后学到真本事。”一旦对自己有了要求,又依靠着歌唱者本身对语言的敏感与天赋。李歌靠着这股韧劲儿慢慢地啃下了俄语这块硬骨头,“我上次哲学考试满满17 页纸,我一个词一个词地翻译出来,并在旁边写满了自己的注释与理解。最终,要求向来严格的哲学老师给了我四分(俄罗斯学分制满分为五分)!我还把这个成果发到了(微信)朋友圈,朋友们一顿点赞!”提起这件事,李歌脸上写满了自豪。
李歌的专业老师--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84 岁高龄的Евгрович 教授也出席了6 月14 日的这场音乐会, 她在后台热情地亲吻着李歌和她的丈夫李伟,亲切地如同一家人一样。
然而最开始的从师之路却一点都不容易。“声乐系主任在听过我的演唱后毫不犹豫地把我分到Евгрович 教授麾下。然而我第一次去找她的时候,教授只是冷冷地斜了我一眼,没有任何语气地问了句 ‘干什么的?’; 我说我被分到了您这里。‘我这的学生已经满了。’教授连给我开口的机会都没有,就把我回绝掉了。”李歌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教授当时高傲地态度,把自己都逗笑了,“我当时心想, 哎!这教授怎么这样啊。只好把这个情况向系主任反应,说教授不愿意收我。系主任听了这个情况,告诉我下一周给一个解决方案。”
过了一周后,系主任坚持让李歌再去一次Евгрович 教授那里报到, 并告诉她已经与教授商量好了这次一定收她当学生。这次见面,老师的态度比上次缓和了一些,同意让李歌唱首歌听听。“我当时唱了意大利古典歌曲Amarilli(阿玛丽莉)和歌剧《托斯卡》里面的咏叹调选段。”当李歌刚唱完,教授如同发现了瑰宝一样态度马上转变了180 度,“Ой, Какая красивая...!(喔!太美了!)”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教授心满意足地收下了李歌。
后来,李歌才知道,她的这位老师当年在马林斯基剧院的舞台上无数次精彩地演绎过她现在学习的曲目。Евгрович 教授将自己高超的处理作品的能力、演唱技术技巧和积累了半个多世纪的舞台经验全部倾囊教授给了李歌,让她对俄罗斯的作品理解更为透彻,受益匪浅。
“感谢所有人给我的支持与帮助”
虽然现在的身份是一名学生,但是李歌自认为在彼得堡的学习生活上还是与普通的留学生有很大差别。“我自己从事教学工作将近20 年, 所以很清楚自己的努力目标,三年多的时间对普通的留学生并不算长,但是对于我个人的发展帮助很大。”
然而异国求学之路上不仅仅是新鲜和收获,更多的是满怀浓浓地乡愁。
“大家都认为我很努力,当然我也是挺努力的。”李歌用手臂撑着脑袋,抿了抿嘴,又接着说了下去,“其实更多地是,我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到了我这个年龄脑子不能空, 一空就会很痛苦。对家、对孩子的思念经常让我晚上睡不着觉。晚上睡不着怎么办,就只能起来查字典,看书, 把这份思念从脑袋里挤出去。”
“ 我还有一个帮助睡眠的办法,”这个办法还未说出口就把李歌自己逗乐了,她笑意盈盈,“那就是晚上喝杯红酒!以前我特别不能喝, 只喝半杯就会心跳加快。现在,哈哈,喝两杯都没事!我老公都跟我开玩笑说别在俄罗斯还没把歌学好就先学会了喝酒!”
提起了孩子和自己的爱人李伟, 李歌的眼里闪着亮光,充满了宠溺。采访期间,五岁半的姑娘一个劲儿地往妈妈身上贴,询问着妈妈能不能将这条闪闪发光的公主裙穿到幼儿园去,让所有的小朋友和幼儿园老师都看一看。在女儿的心里,妈妈李歌就是自己崇拜的偶像。而李歌讲起自己最亲密的家人,言语之间更是充满了感恩。
因为在彼得堡读博的缘故,她与女儿、丈夫不能经常见面,女儿因此懂事独立了许多。而女儿也受妈妈的影响,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我女儿问我‘妈妈,你为什么这么漂亮呀?’我回答说‘因为妈妈爱学习呀!’;于是我女儿就说‘那我也要爱学习!长大我也要读博士!’”
对姑娘的教育态度是言传身教, 而在与丈夫的互动中更多的是对艺术的探讨。“如果他不支持我,我走不到现在。”谈起丈夫,李歌的语句间夹杂着柔情与钦佩。
“他也是武汉音乐学院的老师, 对声音的审美特别挑剔。说话又直, 有时候我练声不太好听的时候他直接夺门而去!”李歌又是埋怨又是幸福地讲着他俩之间的故事,“我们两个人从来没有因为别的事情吵架, 除了唱歌。而且他从来都没夸过我, 有时候我也生气,别人都夸我唱得好就你说我不好!就比如为了排练这场演唱会前几天在走台时,他还在说我的中文歌咬字不太清晰呢,不过……”李歌抬起头,朝着远处丈夫坐着的地方望了望,仿佛在寻找那个身影,带着一丝丝甜蜜补充道,“今天我唱歌的时候看到他跑到台下听, 然后为了最后的合唱又着急忙慌地跑回后台。难得说了句我今天的表现还不错!我要是没有他这个挑剔的耳朵,也根本唱不到现在。”
“我的微信名字‘歌唱祖国’! 就是我爱人起的呢!”这时候的李歌,卸去了站在舞台上的强大气场, 沉浸在家庭的幸福之中。
李歌说,“演唱会的成功举办, 以及我今天所取得的成就,都与我身边人的帮助与支持是分不开。”说到此时,她还特别提到,“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季雁池及夫人张红,当天也到现场为其演唱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此,她表示特别感谢, 并感谢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一直以来对中国留俄学子的关心与支持。她也希望在俄获得更多的成就之后, 早日回国传授经验与知识,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
“舞台下,我很‘宅’”
虽然李歌在采访时总是在强调“我这个年纪的人”这句话,但是实际上看起来非常年轻,眉宇间还带着少女般闪烁的灵气。虽然在中国国内是一名教师,但是平日里的她一点都没有架子,和这里的小留学生们打成了一片。
“我其实特别‘宅’,除了唱歌就是呆在宿舍里看看书、听听音乐, 因为我对俄罗斯的音乐太感兴趣了, 特别想把它学深吃透,可能这也是我作为老师的一种责任吧。”她说。
但是李歌的微信朋友圈里却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她就像年轻的小姑娘们一样,会发可爱的自拍,会吐槽辛苦的学习,也会被自己老师的艺德感动,记录着女儿的成长经历。
“孤身一人在国外难免孤独。来到彼得堡后,发现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特别好,比如冯姨(冯治莲,圣彼得堡华人妇女联合会副会长)每次来看我,都会亲手给我做点我爱吃的小菜,豆沙包什么的,因为我不会做。这些让我特别感动。”而这些点点滴滴地瞬间,也被李歌细心地珍藏起来。
正如她的(微信)个人签名说的那样,“学习时的痛是暂时的,为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而努力的她,正在践行着艺无止境这个词,在这条艰辛又快乐的音乐道路上,友情陪伴着她,一定不会孤独。
(编辑:张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