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中国科普博览 SELF格致论道讲坛
导语:“我从事纪录片创作有20多年了,与来自全世界的30多个地区的人都合作过,还没有见过一个因纪录片而发财的人。喜欢纪录片的人,总是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激情,充满了交流和沟通的愿望,布衣之下是一颗精神富足的心。”在中科院SELF讲坛上,这位来自五洲传播中心的节目制作中心主任王媛媛,分享了她作为中方总制片人所参与的《鸟瞰中国》、《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制作经历,她认为纪录片不应该是高冷的,而是传递出动人的力量,即使在大洋彼岸的陌生人也能感受到不同文化中的感动。
大家好!我叫王媛媛,是一名电视纪录片制作人,今天给大家聊聊电视纪录片的这些事儿。
有人说,不要跟一个女人聊起她的孩子,也不要给一个纪录片人聊起纪录片。没做纪录片之前,我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现在我变成一个话唠,就是因为我喜欢纪录片。
提起纪录片我也不知道大家看过的有哪些比如说雅克贝汉的《海洋》,BBC的《地球脉动》,还有《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还有这样几部纪录片《运行中国》《鸟瞰中国》《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这三部纪录片都是我所在的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外的电视机构,如Discovery频道,国家地理频道还有英国BBC共同合拍的电视纪录片。我是这三部片子的中方总制片人。
我不知道关于纪录片大家读到好多关于它严谨的学术定义,但是我想在这儿说的是,纪录片是好玩又有趣的。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影相册。他把纪录片提高到为国家记录,为时代成像的高度,听起来非常的高大上。喜欢看美剧的朋友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在《生活大爆炸》里经常出现谢耳朵。大家知道他有几个爱好,比如看星际迷航,但是他经常坐在电视机前,看探索频道纪录片,好像给大家一个误解,好像纪录片就是拍给谢耳朵这样人看的,比如我们也有导演说,你不喜欢看我的片子,肯定是你的问题。你看不懂你不懂艺术,其实我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是,我觉得纪录片好玩又有趣。希望我们的纪录片当然不会说上到99下到刚会走都喜欢看的一种电视艺术,但是纪录片我觉得它有两大核心要素,一是信息,另外就是娱乐。信息就是解决我们为什么要看纪录片的问题,我们每个片子做选题之前,我们都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片子,为什么现在做这个片子,也就是说我们会希望我的观众,看了这部片子你有所收获。你不会说花费了一个小时看我的纪录片之后觉得非常没意思觉得你的时间被荒废了,而娱乐解决纪录片的好看的问题,纪录片永远不是教科书,它不可能让观众搬着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做笔记。我们怎么能够用故事把我们要传达的信息融进去,让大家津津有味地看下去,这是我们纪录片人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关于纪录片要讲的故事,可能大家了解的比较多了,我在这里就不重复。重点想说说纪录片的信息的问题,就是国内有好多的纪录片可能大家有这么一个印象,就是解说词从头灌到尾,甚至有人说信息太多了,我们接受不过来,为什么还要再强调信息性的问题呢?所以我下面想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想看看一个好的纪录片,它中间的信息,信息的多与少和信息传达的有效性,我觉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2010年的时候我们制作了两部纪念汶川大地震的纪录片,其中有一篇的解说词是这样写的:汶川,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区羌族自治州,因渭水而得名,是四大羌族聚集区之一,这里风光优美物产丰富。然后说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场大地震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让无数人无家可归。听起来很长,是不是信息很多?但是关于地震的信息有多少?另外一部的解说词是这样写的:2008年5月12日下午,一场里氏8.0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大地震夺去了8万人的生命,摧毁了500多万房屋。我想这可能不仅仅是写作上的,一个开门见山或者说欲扬先抑的这么一个问题,而是说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能不能从那个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出有意义的信息,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纪录片人也同样需要一些格物致知的精神,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至于我们都养成一种职业病,就是说看到一件事情,自然的会和自己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比如说看一条新闻,可能大家看过去了,如果这个新闻跟我有关,我会多关注一点,无关就当一个新闻略过了。我们会下意识的有一连串的反应,这件事儿挺有意思,能不能做一个纪录片,如果要做的话做给谁看,我用什么形式表达出来,做多长时间的纪录片,这样的内心发问,几乎是下意识完成的。这样的发问每天可能要重复好多次,这样慢慢的变成我们生活中,就是我们看到什么事情都恨不得和我们片子联系起来。
2013年的时候我在英国休假。当时是去参加英国的国家美术馆,为了陶冶情操,或者说我附庸风雅也无可厚非。我正在休假但当我停留在一幅画作前,不知怎么我那颗纪录片人的神经就接通了,突然联想起来我在北京正在做的一部电视纪录片,这幅画我给大家看一下,这是莫奈的画,可能没有他的睡莲那么有名,这幅画叫泰晤士河上。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你会联想起什么,我突然觉得眼前的画作怎么似曾相识它怎么有点像北京的雾霾,很扫兴是不是。说实在我的发现我也很沮丧,我说我是来休假的,这是艺术,我在亵渎艺术。但是冷静的想一想,我做那个片子正好有一段是关于比较西方的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关系以及中国将要走过的污染和环境发展的历程,莫奈这幅画作泰晤士河上这一个系列是有几幅,它分别创作于1900年前后。大家都知道英国工业革命起源于1860年前后,而1952年伦敦爆发了比较严重的雾霾污染事件,夺去了8000多人的生命,也就是说那时候人们才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一种污染,而不是工业文明带给我们的艺术。可是在那时候我们的艺术家莫奈,可能他真的是用艺术家的眼光去欣赏这种工业文明带来光影的艺术。这个发现放到了我们片子里,是一个很有趣的小插曲。说真的,我们剧组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恨我,他们说我是印象派艺术杀手。所以纪录片人真的有一种职业病,纪录片将真实的人物、空间、事件等真实信息呈现在观众面前,将他们带进新的世界之中,让他们获得全新的体验。这是美国的导演希拉伯纳德的一段话,其实这是我喜欢纪录片的一个原因。我们每个人都有好奇心,我们都想更多的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可是任何人穷尽一生的精力也不可能走尽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受我们探索世界的局限我觉得我们不可能比如说你不可能去看高空,你不可能去看深海,你不可能看微观世界。但是纪录片它就可以带领你去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
下面我想给大家先分享一个节目的片花(VCR),是的这个就是《鸟瞰中国》,2015年9月份,分别通过中国的中央电视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还有腾讯视频播出迄今为止已经收获了1.8亿的点击量,一共两个小时。它是至今为止在网络上点击率最高的电视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其实我觉得它就是满足了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我们这个片子从开始筹备到拍摄完成前后历经了三年多的时间,我们拍了一年半,拍了中国的四季,拍了中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为什么大家会喜欢看?肯定我相信即使你是一个旅行家,你也未必走过所有的这些地方。即使你去过这些地方,未必能从这些角度去看这个世界。有的时候换一种角度去看世界,你就会发现未知的美丽。正如好多人说过的,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美的发现。有好多人看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像我一样,有的网友在网上留言说,我重新认识到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感受到一种美丽,一种震撼,让我重新爱上中国。听起来非常的正能量,其实也是我们为什么做这个片子的原因。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用美的眼睛去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让我们重新认识我们这个世界。世界那么大,我们都想去看看,但是我们不可能永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但是纪录片它是可以带着你去看世界的,如果你想探索更多的大千世界,打开电视机或者打开电脑,去看纪录片是最好一种方式。
纪录片人都渴望分享与世界沟通和交流。我所在的五洲传播中心,长期用纪录片与国外的媒体进行合作。我们发现纪录片确实是沟通世界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式,纪录片与世界的沟通首先要通过我们纪录片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2006年的时候,我和探索频道要合拍一部关于北京奥运会的纪录片《非凡奥运》。当时请的是英国的摄制组,英国摄制组第一天到达北京的时候,我们一起去调研,我记得很清楚是在798,当时那个团队的负责人叫利兹,他抓住我说嫒嫒坐下来我们俩儿聊一聊,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们和Discovery都是这个节目的投资方,你完全可以坐在办公室里,等我拍完片子你直接审片就行了,你为什么要跟着我去调研,跟着我去拍摄,然后参与到我们节目的创作中来呢?你是质疑我的制作能力,还是你质疑我们对这个钱的财务管理?当时我就笑了,我说都不是。因为你们在制作一部关于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我生活在中国,我肯定比你们更了解中国。我本身也是一名电视制作人,当时我已经做了十年的电视纪录片,如果跟随我们一起共同的合作,我肯定可以带着你很好的去了解和认识中国。在你们对国外观众比较熟悉,我们这样的合作才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才能制作出更好的作品呈现给世界观众,他就释然了。利兹至今已经成为我在国际纪录片合作中最好的一个朋友,像这样的合作其实我们开展了十多年了。越来越多的国外电视机构跟我们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共同创作的关系。
2016年年初,我们与英国公司BBC共同合拍了一部电视纪录片,叫做《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这个节目一共三集,这是当时现场的照片,这么一个庞大的摄制组来到了中国,这部关于春节的片子它不会仅仅局限于说贴春联,包饺子,发红包,放鞭炮,其实我们会想通过春节,这么一个全球最大的盛会,这个盛况节日带出整个广袤的中国文化。我们五位主持人到了中国的十多个省市和自治区,其中有一位主持人叫凯特,她是第一次来中国,拍摄结束之后她对我说,我说实话,来之前我根本不期待这次旅程,因为我之前关于中国的负面信息太多了。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媒体人,来到中国肯定天天被人给盯着,反复的检查,没有想到在中国我受到了这么友好热情的招待。我在英国我住在小乡村里,就我们那小乡村里来一个陌生人,人们还会盯着他问半天。没有想到中国这么开放,开朗,人们这么热情,其实这就是我喜欢做纪录片的原因,我觉得怎么能让一个国家的人理解另外一个国家的人。
在《中国春节》这部纪录片里有这些场景,这是父女团圆的那一刻,这是一个已经成年的女儿,十多年来第一次回中国过春节。老父亲在她的额头上轻轻的印下一个吻,对她说“检验一下,合格了,盖个章”。那一刻我相信无数人跟我一样泪崩了。有这样的场景,兄弟俩在那儿吃辣条,好多人说你们俩太懂中国了。还有这个,我知道大家都知道,每年春节的时候有我们的摩托车,就是外来务工的人员骑着摩托车回自己家乡过年,沿途会设很多便民服务点,为他们提供滚烫的粥。那两位主持人跟着这个大嫂去煮粥这个大嫂说你们在这里帮我太好了,但是你们说的话有点多,其实这是一个幽默了。但是我觉得这个片子它就充满温暖,反映了我们当下中国的一种状态。人们都这么开朗,这么自信,与世界沟通和交流。看过这部片子的有国外的留学生说,看到这个片子之后我想回家去过年了。国内有的人说看了这个片子我觉得我年白过了,明年一定好好感受一下。不少外国人看了片子说,明年我一定要去中国过春节。我觉得这就是纪录片沟通世界的魅力,它的魅力在于哪儿呢?就是说你可以通过一个片子,让一个国家的人爱上另外一个国家的人。
我从事纪录片创作有20多年了,虽然我觉得我看起来可能不像那么老的。但是从事20多年了,我与来自全世界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制作人都合作过。说实话我还没有见过一个因纪录片而发财的人,圈内曾经流传过这么一个笑话,我还没有跟两位当事人核实过。就是央视的陈晓卿导演问海洋的导演雅克贝汉,他说为什么我们纪录片人这么穷啊,雅克贝汉说谁说的我就认识一对夫妇,他们常年在非洲大草原上拍野生动物,他们是千万富翁。听者大惊说为什么呀,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雅克贝汉说很简单,他们在做纪录片之前先成为了千万富翁。
纪录片真的不能让我们物质上变成富有的人,但是我们精神上都是富有的人。我认识的每一个纪录片人,他都很快乐。因为什么?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内心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在纪录片里真的有一种力量叫动人的力量。下面我也给大家放一部短片(VCR)谢谢大家!欢迎多关注我们片子。
如需转载,请保留注明出品单位及LOGO标识。合作请联系self@cnic.cn。
登陆“SELF格致论道”官方网站获取更多信息()。本期视频也将陆续在中国科普博览上推出,敬请关注。
获取更多新鲜科学资讯、SELF讲坛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