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赛场之上突破自我,赛场之下不断思考。当辉煌已成过往,对于体育和人生,他们有着不同的感悟。新华体育即日起与中国奥委会、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合作,推出30位奥运名将的访谈录,与您一起分享运动员们在赛场之外的人生感悟。
第二十七期的嘉宾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跳水冠军李娜。
新华社北京8月1日体育专电 不爱跳伞的赛车手不是好奥运跳水冠军。
“三山六水一分田”。如今,李娜,依然爱着那汪碧波,爱着那种心跳,当然,是用另外一种方式。
“很多事情并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没有想到。所以梦想还是要有的,加油!”
从小她就爱在水里嬉戏。到了巴塞罗那奥运会,还在安徽省技巧队训练的她在电视机前看到跳水比赛,立志要当一名奥运冠军。
于是,她从小就只身一人进京闯荡。她启蒙教练许艳梅是1986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女子10米跳台单人冠军,也在女子跳台高台项目上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当时因为她的手腕舟状骨骨折,无缘1988年奥运会。
“她的梦想是培养一个奥运会冠军,而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奥运冠军,当两个梦想加在一起以后,便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止我们了。”
当时中国跳水队被称为“梦之队”。外界都认为“梦之队”是必然能拿很多金牌的,但殊不知,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不可预知。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周期,经过一系列的奥运选拔赛,当时李娜以选拔赛积分排名第一的身份入选大名单。
孰料在赛前两周左右的一次弾网训练中,橡皮筋突然断了,她整个人在蹦床上像一个斜着的筷子一样直直的冲向了铁钩,“给教练吓坏了”。万幸,她只是软组织挫伤,没有对参加奥运会造成严重影响。
当她们住进奥运村时,中国代表团已经拿到了很多项目的金牌,所以李娜心里对于冠军的渴望就特别迫切。2000年奥运会的赛制跟现在也不太一样,双人项目第一次进入到奥运会,没有预赛,直接进行决赛。在上半年的世界杯女子10米跳台双人选拔比赛中,李娜和桑雪在前四跳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最后一跳桑雪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误,虽然最终也拿到了冠军,但那一刻让李娜仍心有余悸。
“决赛中我进入场地后,虽然是坐着准备每一跳,但我感觉屁股仿佛没有坐在凳子上,整个人都浮在空中。”
虽然有优秀团队保障和实力,但体育比赛充满了未知。男子10米跳台双人、女子3米板双人和女子10米跳台单人,中国队陆续都与金牌擦肩而过。李娜和桑雪在上场前互相打气:“最后一跳只要正常发挥,不出现失误就行了。”最终,他们以30多分的优势拿到了这块金牌。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李娜对于奥运氛围格外好奇。悉尼奥运会跟往届奥运会不一样的一点是,奥运村里住的房子是简易棚,比赛结束后,简易棚就可以用车拉走,符合奥组委的意愿,非常环保,没有污染。
奥运会举办期间又正值悉尼的春天,一天可以感受到春夏秋冬四个温度。早上穿羽绒服,中午很热,穿短衣短裤,下午冷些了又要穿长衣长裤,晚上再次套上羽绒服。怕运动员冷,所以简易棚里的预备有暖气,运动员可以自己插上取暖,盖的被子也是澳大利亚最好的羊绒被。
“奥运村里有很多餐厅,不同的口味,由于我们需要在赛前严格控制体重,所以我们会提前去探路,比完赛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去享用美食。”
回顾自己职业生涯,李娜说,自己没有遗憾了。
本稿件参考中国奥委会、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的《中国奥运人语录》项目,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TY039)。版权、原始视频和文字资料归中国奥委会、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所有(),在此表示诚挚谢意。
编辑:卢羽晨 实习生段宛辰
版权归新华社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