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贫困 奋力答卷
——永定区冲刺脱贫攻坚纪实
美丽的石堰坪。 姜阳春 摄
长茂山鲜桃喜获丰收 张明涛 摄
《天门狐仙》的热演带来大量就业。 覃文乐 摄
罗塔坪乡长寿村千亩莓茶喜获丰收。 吴勇兵 摄
“苏木绰”村民载歌载舞欢迎各地游客。 张明涛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田育才 李 金
山林果园,生机盎然;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深冬时节,穿行在张家界市永定区的田野乡间,处处涌动着一股决胜脱贫、合力攻坚的热潮。
2014年,一场众志成城、决战决胜的脱贫攻坚战在永定区的青山绿水间拉开序幕。
“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永定区委书记祝云武话语铿锵,全区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速度,尽锐出战,勠力向贫困发起猛攻,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5年来,全区共减少贫困人口5.65万,贫困发生率从20.7%下降至0.88%。
决战贫困 上下同心齐攻坚
12月4日一大早,永定区新桥镇新桥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李云辉就忙得脚不沾地,通村公路正在硬化、安全饮水铺设管网……“今年一定要退出贫困村!”
正在忙活的村民李宗寿去年已脱贫,他在驻村帮扶队的支持下发展起了大棚蔬菜,“这个穷帽子坚决不能再戴了!”
这样的脱贫攻坚热度,自2014年以来,每天都在上演。
“开局就是决战、上阵就要冲刺!”永定区委、区政府一班人按照省、市要求部署,超前谋篇布局、抽调精兵强将,绘出作战路线图,向全区发出脱贫摘帽的总攻号令:“把贫困的‘山头’攻下来,把贫困的‘帽子’摘下去!”
聚千钧于一击,毕其功于一役。5年来,全区上下尽锐出战,向贫困发起猛攻。
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分设16个行业重点工作分指挥部,下辖23个乡镇(街道)攻坚战区,构建起层级清晰、条块结合、责任明确的指挥体系。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分别联系乡镇和贫困村,经常到村入户,靠前督导指挥。
坚持“尽锐出战”,明确单位“一把手”担任未出列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长,实行结对帮扶干部首扶责任制,共选派575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86个贫困村和152个非贫困村、5026名干部结对帮扶1.7万户贫困户,实现领导联村、工作队派驻、干部帮扶“三个全覆盖”。
脱贫攻坚不是党政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党、全社会的“大合唱”。永定区用好社会资源,全面整合“慈善助学”“中国社会扶贫网”等公益品牌,大力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参与到脱贫攻坚中。
张家界莓茶协会各公司在罗塔坪、茅岩河等乡镇建立莓茶基地,吸纳7个乡镇1500户贫困户种植莓茶5000余亩,带动全区莓茶种植5万亩,每亩年收入5000元。
97家“万企帮万村”企业列入驻村帮扶工作配合单位,结对帮扶88个村、504户贫困户,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万余人。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永定区上下齐心,形成了“区级主责、部门主管、乡村主抓、干部主帮、社会主扶、群众主干”的“大扶贫”格局,凝聚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精准施政 开对“药方”拔穷根
永定区地处武陵山脉腹地,人口47.0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4万,分布在23个乡镇(街道)238个村居(社区),其中贫困村86个,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各不相同。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永定区区长朱法栋说,该区精准把脉,精准施策,探索出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就业转移“三个脱贫万人计划”,斩断穷根,摘掉穷帽。
“过去守着美景受穷。现在依靠乡村旅游,办起了农家乐,去年全家收入3万元。”说起现在的光景,永定区苏木绰核心之地王家坪镇马头溪村村民金述贵一脸喜悦。像金述贵一样,去年王家坪镇200多户村民依靠旅游脱了贫。
围绕脱贫攻坚,永定区大力实施“绿色崛起、旅游带动”战略,提质天门山,重振茅岩河,打造“苏木绰”,建设“民族村寨、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生态民宿”4条精品乡村旅游廊带,培育了马头溪山水生态游、石堰坪吊脚楼体验游、槟榔谷户外探险游、长茂山桃花观赏游、罗水龙凤梯田观光游、新桥果蔬采摘休闲游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成功带动周边贫困村、薄弱村近万名群众脱贫,打造了旅游扶贫的“永定样本”。今年1至11月,全区乡村旅游接待401.44万人次,实现收入6.65亿元。
而在罗塔坪乡长寿村的贫困户张春华则是产业脱贫受益人。从2015年开始种植莓茶100多亩,两年下来,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不仅脱了贫,还修了新房,买了小车。”
该区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发展3大基础产业和6大特色产业,培育出张家界莓茶、张家界大鲵、张家界菊花芯柚3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种植茶叶、中药材、小水果、七星椒等10多万亩,养殖大鲵55万尾,支持35家龙头企业、122家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奖扶新建产业基地、联合兴办加工、产销对接、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入股分红等形式,与1.2万户贫困人口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实施“一亩园”经济项目,为1.1万户贫困户提供苗木和技术,实现人均年增收近3000元。
此外,按照“劳务协作对外输出一批、产业发展就近吸纳一批、居家灵活就业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的思路,该区组织140多家企业开展“春风行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实现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5家服装加工、手工编织、旅游产品等企业到5个乡村开办扶贫车间、家庭作坊5个,帮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实施千人就近就业计划,对劳动力较弱的贫困劳动力安排公益性岗位和生态护林员。4年下来,成功实现就业转移脱贫万人目标。
干群合力 脱贫攻坚捷报传
“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赚2000多元,务工、看家两不误。”说起在永定区沅古坪镇老八区种养专业合作社扶贫工厂务工,当地贫困村民李元娥充满喜悦。
像李元娥一样,永定区5.94万贫困群众,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
这些年,通过实施产业、健康、教育、交通、电商、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兜底保障等脱贫攻坚项目,永定区贫困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现在网上卖莓茶每天可以有好几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好!”罗塔坪乡长寿村宋德情通过“电商+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领村民种植莓茶摆脱贫困。目前,永定区已在24个乡镇、办事处建设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110个,开设网店213家,打造了一批知名电商品牌。
“易地扶贫搬迁,让我住上了原来想都不敢想的新房子,扶贫干部还帮我找工作。好日子终于来了!”天门山镇大坪社区胡家华高兴地说。
这些年,永定区按照“应改则改、应建则建”原则,投入2.24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127户,采取村级代建、安置阳光房、安排敬老院等措施,确保所有贫困户住有所居。实施控辍保学、精准资助、技能培训三大工程,落实“雨露计划”4047人次、643.6万元,培训贫困家庭“两后生”329人。实施“三个一批”健康扶贫计划,贫困人口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实际自付报销比例达90.72%。
随着一个个扶贫项目开工建设,一笔笔扶贫资金不断注入,一批批惠农政策落实落地,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基层组织战斗力得到提升。
数据为证:投入2亿元,启动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186个,规范了数字党建工作管理平台,现已完成建设173个,实现了“五大功能”;
实施“6321”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加快形成,基本实现60分钟城乡、30分钟乡村、20分钟村域交通网,农户家距离村组道路1公里以内;
投入1014万元实施光伏电站项目24个,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清零,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占比55.8%;
成立有贫困人口参加的种养专业合作社100余家,与35个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4.8万元,基本实现“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致富项目”;
全区86个贫困村、5.94万贫困人口都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安全电、通上了光纤网,无线数字化实现了全覆盖……
凝心聚力,战胜贫困,永定区交出了一份务实答卷。脱贫攻坚道路上,“永定脚步”铿锵有力,“永定样本”迸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