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正文

【公磊个人资料】不好混,当了院士也可能被撤销

时间:2023-05-10 作者:佚名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版《中国科学院章程》公布,新条款惹人关注,院士如何退出与增选?

近几年,有关院士“进退增减”的话题曾几次引起舆论关注。就在近日,中国科学院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章程》修订版。其中明确了院士有权放弃院士称号,以及劝院士放弃院士称号和撤销院士称号的前提条件。

院士如何退出?

修订后的《中国科学院章程》包括总则、领导体制、院士和学部、组织管理、科技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资产与财务管理、附则等八章共56条。

劝退与撤销

当中在“院士和学部”一章中明确,院士有权放弃院士称号。当院士个人行为严重违反科学道德、品行严重不端、严重损害院士群体和学部声誉,劝其放弃院士称号;情节特别严重或危害国家利益、触犯国家法律的,撤销其院士称号。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伟东认为,院士通过一定的机制,劝退、撤销或者其他的形式,这是正常的一种安排。明晰这一点能让院士客观上保持一个更高学术水准更为重要的一种安排。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对于此次中科院《章程》的修订内容,杨伟东指出,在放弃院士称号、劝退和撤销的具体操作执行上,需有严格标准、流程。“这是带有强烈负面评价的,所以程序也需要有更严格的设置。我们需要有这种退出机制,但这个流程一定要非常谨慎的。

退休?仍是终身荣誉。

近几年间,所谓的“院士终身制”也曾引起舆论关注和讨论。此次修订《章程》中仍明确,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终身荣誉不等于只进不出

虽说新修订的《章程》明确了院士为终身荣誉,但并不意味着院士的大门只进不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复杂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多样化,我国现行院士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凸显,引起学界乃至各方的热议。

存在的弊端主要有:院士兼职尤其是行政职务过多、权力过大、年龄偏大、容易沦为权力的附庸、官员和企业家占院士的比例过高等。“烟草院士”、李宁院士涉嫌贪腐被逮捕、张曙光参评院士专著涉嫌造假、王正敏院士涉嫌学术造假等等,曾引起巨大轰动和争议。

李宁院士涉嫌贪腐被逮捕

2014年10月,有关部门披露,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已被依法批捕。起因是审计署在2012年审计发现,数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其中就涉及李宁等人承担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有关课题。

当时,中国工程院曾表示,将视司法机关认定的事实、性质和生效的判决,依据《中国工程院章程》和有关规定,按照程序对其作出严肃处理。

2014年6月修订的《中国工程院章程》明确提出,实行院士退出机制。章程规定,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严重影响院士群体和工程院声誉时,应劝其放弃院士称号。当院士的个人行为涉及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时,或涉及丧失科学道德,背离了院士标准时,应撤销其院士称号。最终,中国工程院根据有关规定,停止李宁的院士资格。

烟草院士

2011年12月8号,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张榜”几个小时后,谢剑平就在网上被冠以“烟草院士”的称呼。当时作为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的主攻方向是卷烟“减害降焦”研究。

因为他的研究方向,此后,是否应该撤销谢剑平院士称号的争论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控烟协会的几十名专家,当中也包括多名院士,曾联名致信中国工程院,要求取消其院士称号。

但当时,中国工程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表示,根据当时的规定,还不能撤销。这也引起过对于院士退出机制的讨论。

张曙光参评院士专著涉嫌造假

9月10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张曙光在庭审中。新华社记者 公磊 摄

2013年9月10号,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法庭上一席供述,引发舆论哗然。他称当年收受企业2300万元,是因参评院士“需要花钱”。中科院次日发声明称,张曾两次参评落选,未曾收到过与张“花钱参评”相关的投诉。

据记者调查,张曙光曾为“组织科研成果”花费。他参与院士评选的个人著作,涉嫌由专家团队在集中时间段内集体完成。另据了解,张曙光被铁道部推荐为院士候选人时,时任部长刘志军“集全系统之力”力挺。虽然张两次参评落选,不过爆出的院士制度问题也再次被关注。

王正敏院士涉嫌学术造假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王宇澄举报他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抄袭、科研成果剽窃、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

王正敏资料图

王正敏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医生,200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王正敏申报院士的时候,王宇澄正是他的秘书,目睹了王正敏为当上院士论文造假的全过程。王宇澄说,在王正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论著目录附件材料》中,被列入的271篇论文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其论文造假的手法之一便是将自己的专著《耳显微外科》一书的内容,拆分成14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候选人行为守则》明文规定,“被推荐人附件材料”的提供者要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包括不得编造学术、专业技术经历和国籍证明,不得作虚假陈述,不得提供关于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不实信息。

院士如何增选

说了这么多院士制度中的“退”,我们再来看看当中的“进”也就是院士增选。值得注意但是,增选院士明明是做加法,但在环节上看起来却像是在做减法。

删除“烟草科学与工程”学科

在2013年初修订的《中国工程院专业划分标准》中,删除了“烟草科学与工程”学科。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不再受理烟草科技领域的候选人的提名或推荐。

收窄院士增选的推荐渠道

2014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通过章程修订,收窄了院士增选的推荐渠道。在今年6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有关负责人和院士表示,最近一次的2014年院士制度全面修订的各项细则正在落实,增选机制等环节有望进一步完善。

据了解,在院士增选方面,2014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通过章程修订,仅保留了院士和有关学术团体两个推荐渠道。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介绍说,推荐渠道做了很大改变。原来有100多个推荐渠道,改成了主要由院士群体和中国科协,就是学术团体来推荐,这两个主要渠道。去年是改革完善院士制度的第一次院士增选活动。

中科院院士许智宏认为,首先,减少了很多不规范的选举外活动。过去那么多的渠道都往往有很多人来为候选人说情,甚至部门出面。现在没了,至少少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观念上的改进并不把院士看得过高,并不是说院士就代表着地位、经费和一些特权。在这方面,观念有了很大改变。

院士的由来

院士制度作为一个国家科学体制化的标志,一定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我国的院士制度也不例外。自创建以来,它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倡导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院士制度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其设立的初衷是激励创新,给做出重大科学贡献的科学家以至高荣誉。

国外:从古希腊英雄到科学家

院士(Academician)源于Academy, Academy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难而牺牲的英雄。希腊人为了纪念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个以Academy命名的幽静园林。在建园后的916年的时间内,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动的学者,纷纷在园内讲学,进行自发的学术活动,因此,其后的许多学术团体都自称为“Academy”。

1666年,法国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到科学院工作的著名科学家首次被称为院士“Academy”。此后,英国皇家学会、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纷纷使用“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也用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院士”成为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

中国:从学部委员到院士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即中央研究院院士,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著名学者。这次选举中,除了中央研究机构以外,获选人数最多的四所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233人,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1955年学部委员(后称院士)包括了自然科学领域的数学物理学部30人、化学部22人、生物学部60人、地学部24人、技术科学部36人,以及人文社会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部61人。

1957年增选了自然科学学部委员18人。

1980年,恢复学部委员增选,并取消了哲学社会科学学部。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截至2008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1100余人,健在6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700多名,其中有一些人身兼两院院士资格。

院士享受哪些待遇?

院士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根据院士章程,为维护老年院士的身体健康,在院士中实行资深院士制度,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

资深院士享有资深院士津贴,但不担任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成员和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成员等领导职务,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和选举工作,自由参加院士会议。

两院院士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津贴,资深院士津贴标准每人每年为10000元人民币,资深院士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我国科技发展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重视科技人才、把院士定义为国家最高荣誉可行。但院士是不是就必须享受终身学术荣誉称号和待遇,还是有待商榷。这种“终身制”一方面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验相背离,另一方面也可能对社会和科学家自身都造成理解的错觉。

如此状况下,仅靠院士的道德和自律是不够的,良好的科学建制和制度设计,才是不断激励科研创新的动力源泉。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院士称号进行理性定位和合理宣传,将有助于激励当选院士的持续贡献,也是科学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只有剔除附加在院士身的那些“光环”,才能让院士真正名符其实,也才能使真正的院士安下心来搞研究、出成果。改革院士制度,已迫在眉睫。而这次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章程》,就是向前迈出的坚实一步。

记者:刘飞

编辑:周文超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ent/611724.html

  •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