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意到“原罪”问题。基督教认为人人都有原罪,能走出原罪极为可贵。小说《红字》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女主摆脱原罪走上自我救赎之路而成长起来。作者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文学中重量级作家,《红字》是他的扛鼎之作,已译成多国文字,又被改编成电影,成为世界文学名著。
1 大名鼎鼎的霍桑和他的《红字》
他有许多响亮的头衔: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首位写短篇小说的作家,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写《英国人的性格》的爱默生、写《瓦尔登湖》的梭罗是他邻居,诗人朗费罗、第十四届总统富兰克林是他同学,他们都是毕生的朋友。他为富兰克林竞选总统写传记《富兰克林·皮尔斯传》。
他的思想很矛盾;既受清教影响,认识到其清规戒律对人性的摧残,却又以它善恶观来看世界;他接触超验主义思想,但对社会改革和进步却持谨慎冷漠的态度。
他认为所有社会问题、人人的矛盾,都是由人固有的一种"恶"造成的,这“恶”就是原罪,且代代相传。若想解决一切问题都要从人的内在开始改变。故他倡导人们以善行来洗刷罪恶,净化心灵,摆脱原罪。这种思想在《红字》中有明显的体现。
睡谷公墓 霍桑墓碑
他酷爱读书,又著作丰厚。有小说、儿童文学、游记、散文等,尤以小说见长。他首部短篇小说集《重讲一遍的故事》就显现其才华,之后《古屋青苔》《雪影》《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玉石雕像》《福谷传奇》等相继发表,备受欢迎。
而长篇《红字》一经发表,就获得巨大的成功,成为他思想和艺术的力作,确立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因此被称为"本世纪的最伟大作家"。《红字》的发表还使他摆脱了贫穷,改善了生活,使他创作达到高峰,杰作不断。
2《红字》故事:两个清教徒的婚外情
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波士顿,那里正处于清教统治下,清教徒严格遵照《圣经》生活着。
女主美丽的海丝特·白兰嫁给了长相丑陋的医生奇林渥斯,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爱情。后来,奇林渥斯遭遇海难,被印第安人俘虏。白兰以为他已不在人世,在困境中,海丝特得到牧师丁梅斯代尔的帮助,并与之相恋生下女儿珠儿。
他们的行为触犯了清教思想纯洁,道德高于一切的法规。海丝特被关进监狱,押上审判台。当众受罚,接受辱骂,被判戴上代表通奸标志的耻辱的红色A,终生不得摘下。总督和牧师威逼利诱她说出真相,她却忍受屈辱,异常坚决,决不说出孩子父亲的名字。而自从海丝特受审,丁梅斯戴尔就内心承受着煎熬,痛苦万分,虚弱敏感,忧郁恐慌,夜不成寐。
后来齐林渥斯意外地回来了,他隐瞒自己的身份决定报复。当他发现那个情人是丁梅斯代尔,他便开始折磨牧师。最后牧师不堪愧疚,身心俱毁,在最后一次布道后公开承认了通奸事实后,死在了海丝特怀里。
复仇成功后的齐林渥斯失去了生活动力,不到一年就死了。海丝特带着珠儿去欧洲开始新的生活。后来小珠儿出嫁了,过着幸福的生活,而海丝特又独自回到波士顿,她胸前依旧佩带着那个红字。又过了许多年,在一座下陷的老坟附近,又挖了一座新坟,两座坟共用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行铭文:“一片墨黑的土地,一个血红的A字。”
3 《红字》直击灵魂,展现人性,揭开自我救赎的过程
面对错误、打击和磨难该怎么办?这是考验人性的问题。人性经不住考验,而这个故事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希望。每个人都要遵从自己的内心,直面现实,磨砺自我,找到自我。这正是霍桑要告诉读者的。
海丝特是勇敢、坚强、追求自我的完美女性。她与牧师相爱,追求真正的爱情,违反了清教教规。被示众,虽感到羞耻,但她选择镇定面对,面对“劝告”她选择独自承担罪过。牧师的坦白,令她泪流满面,当众亲吻牧师,更是勇敢的体现。被判终生佩戴红字之后,她独自带着珠儿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她认真生活,在困境中淡定从容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眼光,将珠儿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得知牧师身体每况愈下后,帮助他改变现状。她本可以远离波士顿,摘掉那个红字,但她选择胸前永远带着那个红字,独自回到波士顿。
“勇敢面对”,使她由一个脆弱的寡妇变成坚强的女性,变成了天使,红字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作者意在告诉人们,面对灵魂问题,我们的榜样是海丝特。
丁梅斯戴尔英俊有才,声名显赫,人们尊崇他;他却坚持苦修,以折磨肉体来纯洁心灵。起初,他没勇气站出来,却在胸前给自己带了一个红字A,时刻警示自己,时刻承受良心和道德的谴责,以致身体每况愈下。最后,他选择在众人面前公开自己的行为。
除了海丝特,没人知道他的秘密,没人强迫他,他可以逍遥法外,甚至将此事带进坟墓,以维护自己的名声。但他听从了自己的内心,“听从上帝的安排”,克服了懦弱,把真实的自己告诉众人。他走出来了,没有自我磨砺是做不到的。那句“我们违反了法律”分量是极重的。
相比之下,齐林沃斯的心里容不下别人。牧师说“愿上帝原谅你”“你也是罪孽深重”,他之罪是报复,不能宽容。海丝特对他说:“既然你深受我们罪行的伤害,是否宽恕我们全在于你,只要你抛却执念,就会得到解脱”“仇恨将你这个明智正直的人变成了魔鬼,为了你自己,你要祛除魔性,重新做人”,但他拒绝改变。
《圣经》说,人生而有罪,人类一切罪恶和灾难的根源是因为有原罪。因此人生就是赎罪的过程。尽管赎罪有不同方式,但都要以自我改变、自我救赎的方式达成。作者让海丝特以善行来洗刷罪恶,净化心灵,摆脱原罪,完成自我救赎;让丁梅斯戴尔以自我反省和磨砺,完成自我救赎。
女主面对痛苦孤独,不抗争,不抱怨,不奢望同情,不向外索取,不做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却竭力帮助他人,她称自己是慈善姊妹会会员。她已从心理的成熟走向思想的成熟。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男主可以保全自己,却折磨自己,可以听从自己,却战胜了自己。战胜自我的过程备尝艰苦,甚至付出生命。他认识到“承担我的耻辱”,“否则我将永远迷失下去。”他布道的时刻成了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
4 《红字》让你审视自我,不断成长
基督教认为,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胸前都带着红字。海丝特是荡妇,丁梅斯戴尔是伪善者,但他们获得了重生,我不觉得他们是罪人;齐林沃斯是受害者,却成了罪人。为什么?人是变化的,人性是复杂的,就看他们是否走出原罪。
面对原罪,每个人首先都应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怎样的我,我将是怎样的我,我要是怎样的我。其次应该思考和面对:怎样走出原罪,突破自我,完成救赎。勇于直面现状,正视问题,不逃避,不做“鸵鸟”,不成“灯下黑”。听从内心,坚持自我,不被他人环境左右。
这个过程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我国儒家智慧中“修身、治国、治平天下”的第一条“修身”就与“摆脱原罪”的基督思想不谋而合。想想一个人自己都管不好还能做什么!所以先管好自己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