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19年前,一个还略带青涩的女大学生离开校园,怀揣着人生梦想和满腔激情,走进一家曾经创造过许多个新中国“第一”的工业企业。
19年后,她已领军设计出我国首台乙烯压缩机,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垄断;主导设计了我国首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让中国站在了世界石化装备制造技术的最高峰。
当梦想照进现实,她自豪地说:“与所有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一样,我想创造出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先进技术。”
她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姜妍。
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勇攀高峰。19年间,姜妍从一个普通的设计人员,成长为在技术和精神上不断超越对手和自己,一次次引领行业科技创新的“第一人”。
创新图强,主导设计国内首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
姜妍喜欢看到车间里这样的情景:五坐标加工中心正把铁块雕琢成乙烯压缩机精美的叶片,15米龙门铣床隆隆响着,吊轨在头顶上缓慢移动……
乙烯压缩机,这几个字,曾在姜妍心头沸腾燃烧,如今已日渐平静安宁。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占我国石化产品产量的70%以上,塑料、化纤、橡胶等产品都以它为原料,人们生活中穿的用的都离不开它。国际上,乙烯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乙烯工业的核心装备——乙烯压缩机,业内人士口中的“心脏”,其设计制造技术长期被世界少数几个国家垄断,其中代表了石化装备最高水平的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更是难以企及。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回来的。自主研发生产大型乙烯压缩机,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化工业几代人一直追逐的梦想。
2006年,国家将百万吨级乙烯成套设备列为国产化攻关重点项目,并计划在天津、镇海、抚顺建设3个百万吨级乙烯项目,每个投资都在200多亿元。沈鼓集团承担了为这3个项目研制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组的任务。
当重任落在姜妍肩上的一刻,她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在怦怦跳动。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刻,也是勾起她心底痛楚的一刻:多少次,她眼睁睁地看着用户因为大型乙烯压缩机不能国产而无奈地选择进口;多少次,她感受到技术交流时外商那种傲慢与轻蔑;多少次,她想看一眼国外机组的结构却被国外厂家要求回避……现在,打破垄断的机会就在眼前,她要勇敢地走上前去,挑起这副重担。于是,她用力甩了一下马尾辫,话不多,声音也不大,却一字千钧:“坚决完成任务!”
领命在身,如何突破?
与普通压缩机相比,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不仅仅是数量级的简单放大,机组结构、制造工艺更有着天壤之别,其困难之大,难以想象。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压缩机的加气结构。
眼前堆着小山一样的图纸,电脑显示着密密麻麻的数据,一旁是几乎没有动过的饭菜。姜妍废寝忘食,苦苦思索,满脑子都是气体流场图。
一天,一张低温转子的样图突然引爆了她的思路:零下100多摄氏度的乙烯,本身不就是制冷介质吗?这么低的温度,没有必要把气体再里外折腾一番呀。这个发现,让姜妍兴奋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设计、失败,修改设计、再失败,再修改设计。
这时,集团董事长苏永强成为攻关最有力的依靠。苏永强讲话掷地有声:“工程技术人员搞创新,成功了,成绩归个人;失败了,企业承担责任,沈鼓集团就是要鼓励我们的技术人员大胆创新,大胆实践!”
姜妍她和她的团队振奋精神,陆续攻克一道道难关,大胆采用并完善了缸内加气的方法。这种创新,不仅极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效率,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优于国外机组,并可为用户节约资金7300万元。
2011年2月22日18时,沈鼓集团总装车间内人头攒动,灯光闪耀,我国首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静静地躺在试车台上。随着试车总指挥的一声令下,机组开车、增压,各项参数源源不断传来:转数5890转,振动值15微米,轴瓦温度低于75℃,成功了!
此时的姜妍,悄悄地站在人群后面,眼里流出梦想成真的泪花儿。
国际竞争是讲实力的,靠实力说话才能赢回属于国家的尊严!
这一天,中国人的百万吨乙烯压缩机横空出世,连同之前研制成功的裂解气压缩机和丙烯压缩机,标志着沈鼓集团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具有百万吨级乙烯“三机”设计制造能力的企业。
这一天,沈鼓将中国大型石化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提升到了世界顶尖水平,从此,我国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追逐梦想,在世界前沿寻找强国的核心技术
事因人成,人因事立。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设计骨干,从一名辅机设计员成长为主机工程师,姜妍身上总是带着一股钻劲儿、韧劲儿、不服输的劲儿。她要求自己,为了实现梦想,把能做的事情都做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绝不回头。
还在上大学时,姜妍每次听到老师讲到一些先进技术被国外掌握,中国时时受制于人时,便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国争气!
进入沈鼓后,姜妍开始从事辅机冷却器的设计工作。上班第一天,她就被那些换热计算、设备参数、介质物理特性等弄得眼花缭乱。可姜妍没有畏难,为了尽快掌握各个设计环节,她成了师傅的“小跟班”,认真观察学习每一项工作内容。休息时间,别人在谈天说地,她却独自伏案琢磨,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各种公式、参数和体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一年后,姜妍就提出了好几个科研课题。五年后,她就研发出直径近3米、长度达11米的沈鼓历史上最大的冷却器。之后,她又主导开发了公司首台低温容器和首台双管板换热器,填补了沈鼓集团的技术空白。
姜妍身上那种不服输的钻劲儿和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让集团领导下决心给她压担子。她被调到沈鼓集团透平设计院主机设计岗位,从事离心压缩机核心部分设计工作。
姜妍感到巨大的压力,透平设计院高手如云,自己是一个新手,毕业学校名不见经传,所学专业又不是压缩机。能行吗?想来想去,不服输的劲儿又上来了,她决定,就在透平设计院扎根,为产业报国搏一搏!
然而,隔行如隔山,对于一个非专业的设计人员来说,新岗位的最大挑战来源于专业知识的不足。
还是那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姜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又考取了在职研究生。那段日子,她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在学校和图书馆度过。在毕业答辩时,她的导师感慨地说:“姜妍求知若渴的劲头,无人能比啊!”
此时的姜妍,已经在压缩机专业领域夯实了理论基础,并在多个重点型号的压缩机设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2006年,集团交给姜妍一项特殊使命:主持设计我国第一台45万吨级乙烯压缩机。
这是一次“破冰之旅”。
由于国外对乙烯压缩机技术异常严密的封锁,相关资料极度匮乏。怎么办?从抚顺到福建,从茂名到大庆,姜妍穿梭于国内各大炼化厂之间,用柔弱的身体爬上各个炼化厂几十米高的进口乙烯装置工作台,只为看一看同类产品的外观结构和运行情况。她走访国内各大科研院所讨教,吃了闭门羹就接二连三上门。她又跑到图书馆,搭上双休日,直接去啃原版英文资料,开馆进去,闭馆出来,硬是啃下了上千篇原版论文。
就这样,姜妍完成了技术储备,并终于在2008年3月,和同事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乙烯压缩机。
姜妍并没有沉湎于欣喜,她将目光投向产业技术的世界前沿,她要在那里寻找使国家强盛的核心技术。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煤制油技术及产品势在必行。姜妍和她的团队争分夺秒,攻坚克难,率先研制出甲醇制烯烃(MTO)装置产品气压缩机,成功地打开了煤制油这个未来几千亿产值的新兴市场,并在国内保持了95%的市场占有率。目前,这套机组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国在该领域拥有了绝对话语权。
传帮育人,在年轻人眼里她是一名士兵式的将军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姜妍不遗余力地关爱培养团队里的年轻人,既是工作中好的领导,也是生活中的好大姐。她常说:“党员的先进性不仅需要体现在工作上的敢冲锋、勇亮剑上,更重要的是为人做事能像春雨一样滋润身边的人。”
2010年,姜妍担任透平设计院设计三室主任。设计三室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团队,38名员工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毕业不足三年的年轻人占了一半还多。
在姜妍看来,让青年人尽快成长,比多设计出几台压缩机更重要。企业要发展,单靠某个人绝对不行,只有形成有超强战斗力的团队,企业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姜妍特别理解这些大学生刚进入工岗位时渴望成才和担当的强烈愿望,从他们身上,仿佛能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于是,她悉心了解每一个年轻员工的特质和潜力,为他们量身定做培养计划,从掌握制图、观摩设计到参与设计,一步步规划着年轻人成长成才的目标和路径。打开这个计划,每个人每月要做什么,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一目了然。
设计三室有着浓厚“传帮带”氛围。室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有七八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姜妍有意识地让新员工轮流跟班学习,全面提升每个人的设计技术素质。行业的前沿技术、设计方法,姜妍总是第一个摸索、学习,等搞懂了就把年轻人叫过来,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室里的年轻人开玩笑说:“姜姐从不害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在年轻人眼里,姜妍是一名士兵式的将军,遇到大型乙烯、煤制油等重点、难点项目时,她总是冲在最前面。“沈鼓的产品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甚至上亿,设计上的一丁点失误都可能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也会挫伤员工的自信心。”姜妍努力通过自身科学缜密的指挥,来呵护企业的成功和员工的成功。
在设计三室,任务集中时,每个人要同时负责20几台产品,有时搞得设计者本人都晕头转向,可姜妍却能如数家珍,随时随地报出哪个人正在设计哪些产品,用户是谁,用于什么装置,具体参数如何。有这样的主心骨在身边,年轻员工的心里格外踏实。
姜妍不仅在学习和工作上关心每一位员工,在生活上也同样如此。从事产品设计工作,员工们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很多员工落下了颈椎病。细心的姜妍就在网上找了许多颈椎保健的小常识,贴在办公室供大家阅览,还弄来了播音设备,定时提醒员工活动一下身体。
在姜妍的关爱和带领下,这个年轻的团队不断成长,成为一个能攻关、能创新的优秀团队,成为集团设计院最骨干的力量,虽然人数不多,完成的任务却占全院设计量的60%。几年来,姜妍带领她的团队,在大型乙烯装置机组、大型天然气液化、丁基橡胶装置等几十个重大项目中不断突破,以卓越的技术实力完成了对国外竞争对手的一次次超越,不仅实现了关键技术和装备的重大突破、跨越发展,更为国家节省外汇50多亿元。
事业后继有人,姜妍暗自欣喜。如今,姜妍和她的团队正在为120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的成功研制而努力冲刺着。这将是我国压缩机设计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项目。
姜妍,时刻准备着为企业和国家创造新的惊喜和突破,铸就一座座大国重器。
新媒体编辑:刘爽
责任编辑:符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