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件,超过辣条和烤冷面,成为中国特色小吃第一名。李子柒的IP价值和品牌能量也让李子柒螺蛳粉成功入驻盒马鲜生、世纪联华等大型商超以及全家、罗森等便利店。2020年,李子柒现场宣布将在柳州直接建厂。
螺蛳粉的生意,越做越大。
这样的经验很快被复制到藕粉、辣椒酱、红油面皮等其他品类上。从李子柒644万粉丝的旗舰店看,方便速食、冲调/代餐、传统糕点、调味品/南北干货是主要的商业变现布局。同时,随着商品的增多,各种带有李子柒相关商标的产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李子柒”的IP价值水涨船高,用坊间的说法,未来只要“卖卖商标,卖卖Logo”,就能赚得彭满钵满。
顶流网红,持续的优质内容,包括自家网店在内的各种渠道,有自己的超级产品,自己的供应链,甚至还有政府支持,难怪杭州微念的估值可以达到50亿。
而大好钱程在双方出现隔阂后变得扑朔迷离。这又不由得让人再次审视MCN和网红间的关系?
02 MCN和网红,从未成熟的合作
在MCN与网红的合作中,MCN一方面,可以签约网红和孵化网红,对网红进行一定程度的管控和监管,这提高了网红和平台间的合作效率——在当年微博寻找优质短视频创作者阶段,除了杭州微念,微博核心合作伙伴还有papitube、一条、二更等12家。可以说,MCN就是平台提升运作效率的关键帮手。
另一方面,MCN可以直接对接品牌,帮品牌出合作方案,也可以帮网红选择合适的品牌和产品,省去很多沟通成本。因为需求巨大,大批MCN应运而生。根据克劳锐的数据,截止2020年,中国MCN机构数量依然维持在20000+。
但在看起来分工明确,欣欣向荣的外表下,MCN与网红的关系并不牢靠。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MCN更像中间方,并没有传统影视和音乐唱片公司前期提供专业化培养、中期持续辅助产出优质内容,后期搞定整个传播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被视作传统经纪约的基础,演员和歌手只需要演好戏、唱好歌就行了。内容能力不足,渠道话语权又牢牢掌握在超级平台手里,也让MCN的位置更加尴尬。
而在最受关注的商业变现上,大部分MCN更大的价值体依然只体现在业务和商务对接,能够像杭州微念这样开店铺、运营IP、做品牌、延伸产业链的已经是很头部公司的操作。可利益分摊从来都是件很难平衡的事。生意做得越大,双方在商业上栽跟头的可能性就越高。
很多MCN也在寻找新的解决办法,比如开始使用很多网红共同孵化一个品牌,而非只依靠一个头部网红,比如对从0到1孵化的网红和有一定粉丝和渠道的网红建立更加规范的合作方式,并不断提高合同的适配度,再比如转化MCN的定位,降低身段,从内容型MCN或者电商型MCN直接变身服务型MCN,专门帮网红搞定商业上的需求。在影视圈,允许经纪公司和经纪人分钱是很常见并有成熟规则的。但网红毕竟不是明星,不确定性太大。在事件发生后,就有资本方观点指出,网红如此挑战商业世界对整个中国商业环境并不好事。
这也从一个侧面给MCN和网红再次提了个醒:只有稳定的合作,才能赢得长久的利益。而双方合作的路,离成熟,还有不少距离。
03 网红,经营自己,还是经营公司
在微念官方介绍中,它已经从MCN变成一家新消费品牌公司。主营业务是售卖食品。而这才是两者出现矛盾的根源:李子柒希望坚守自己的内容,自己的IP,不希望人设和形象有损失,而企业希望的是卖货以及完善和加速商业链路和进程。
所以,抛开微念李子柒事件中的各种差池。网红在变成品牌前,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到底是在经营自己,还是经营公司。
可以用罗永浩举例,网友因为喜欢罗永浩,到相信他做的东西也不错。但事实证明这条路径在商业上并不通。而老罗自身的存在感越强,人设越鲜明,他和企业间双刃剑般的关系越突出。
或许,网红可以像个“代言人”一样,准时出席,使命必达,谨言慎行,符合企业形象,这种严格的契约精神在双方的合作中显得愈发明显。更高维度上,网红要变成企业经营者的角色,有舍有得,这要网红和企业去做平衡和相互妥协。
当然这些一切的前提要建立在双方更成熟合作的基础上。
少一些感情用事,多一些商业严谨和契约精神。网红的品牌路,应该可以走的顺利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