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部短片喜剧《屌丝男士》火遍全国,大鹏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2015年,打着“拯救不开心”的旗号,大鹏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煎饼侠》。一部《煎饼侠》让“屌丝”大鹏一步跨入“10亿俱乐部”,当时这部剧制作成本不过2000万。因为资金上的掣肘,影片制作相对粗糙。
两年后的今天,大鹏团队的第二部电影《缝纫机乐队》已经有了充足的资金,这部电影的制作费用超过了6000万,而这些钱花在了哪里?剧组直接在集安市广场上搭建了一把22米高、228吨的大吉他,造价600多万……
《缝纫机乐队》讲述了小镇集安的摇滚迷胡亮(乔杉饰),和北京来的落魄经纪人程宫(大鹏饰),为了保住大吉他雕塑,临时组建起一只乐队,办了一场摇滚演唱会的故事。它的故事内核和《煎饼侠》如出一辙:一群“不太靠谱的人”凑到一起,完成了一件“非常靠谱”的事。
《缝纫机乐队》的意义胜过内容,它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对最初梦想的回溯,但它的煽情顶点是用怀旧配乐带上去的,而不是靠情节推进。影片中,音乐的煽动力发挥了它独立的价值,帮了内容一个大忙,但扣准了“梦想”这根弦,这个话题还能被消费多久?
大鹏喜欢展现情怀,从《煎饼侠》中的古惑仔到《缝纫机乐队》的摇滚梦,大鹏总是能狠狠戳中某一些观众的命门,也因此被另一些观众诟病“贩卖情怀”。《缝纫机乐队》中大鹏拍了一幕百人大合唱,从全国各地选拔鼓手、贝斯手等集中于小城集安,当一百多人齐声合唱《不再犹豫》时,确实让很多人感动了。
用情怀唤起观众的同理心,是电影的成功之处,也是最大的败笔;就像这个大吉他图腾,如果人们无法将对摇滚乐的热爱转移到它身上,它就只是一个冰冷的雕塑而已。从态度和情怀角度,《缝纫机乐队》或许满分;但从电影角度,它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