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最终季动画即将大结局,很多人都在憋着劲等开喷,因为他们认定结局“烂尾”。也有人认为结局仍有可能修改,虽然从主题曲的歌词看来机会不大。
有人问到该如何评价整部《进击的巨人》?
小南认为有一句古话非常合适:
“天下才共一石,巨人占八斗,鬼灭独占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数据不骗人,近十年里能够跟《巨人》相提并论的作品唯《鬼灭之刃》而已。
论开局,《巨人》堪称教科书,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论剧情,让数据来说话,巨人在世界范围屠榜。
论结局,引起的冲击至今不息,不亚于当年《灌篮高手》。
《巨人》可以说是“龙头虎腰蛇尾”,唯有结局不尽如人意。
《进击的巨人》结局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
小南分析主要是三个原因。
+原因一,冰冷感
鲁迅先生曾说,他看历史书时发现字里行间写满了“吃人”,而谏山创笔下的《巨人》是毫不修饰的吃人。
《巨人》不能归纳入青年热血漫的范畴,因为它太冰冷了。如果你也有看《鬼灭》,就能体会到两个作品观感上的差异,一部是火般炙热,一部是如堕冷窖。
近些年日本经济变得很差,日本文化界的作品都冷冰冰的,有人说这叫做残酷美学。远的例子如小说《罗生门》,在乱世中人人都在吃人,人人都将被吃。近的例子有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日本人的社会哲学里少不了阴间的东西。
反映到日式动漫,几个人的恩怨情仇非得拖很多人下水,主人公越是努力越是使战争扩大。
艾连说他只是想要保护朋友,但行动上却在消灭岛外的人类,希特勒都要跪下写个服字。
这就是中二动漫总被诟病的地方,为了让场面变大,画面更精彩,必须要搞出大动静。总有人莫名其妙要毁灭世界、毁灭人类,如果没有这个人,主人公就要担负起这个责任。正所谓有危机要上,没有危机创造危机也要上。
《巨人》恰好就落入了这样的俗套。
为了大高潮,谏山创不顾读者不满,一意孤行将角色当做弃子使用。有点像早期韩剧,为了虐而虐,不是车祸就是癌症,要不就是有情人终成兄妹。
好歹韩剧还有个大团圆结局吧,可是《巨人》的结局是什么鬼?过分了。
如果你对日本文学有了解就不奇怪了,这就是日式“残酷美学”。
+原因二,错位感
在《巨人》的前半,作者用很多笔墨合理化主角的行动,当读者都代入他的逻辑以后却迎来大翻转,被迫站在相反的立场去迎击原来的逻辑。
正常人被硬生生扭转思维,等于身体被扭曲,必然会感到不舒服。
初期艾连一直叫喊着要“驱逐巨人”,可是他自己却变成了巨人。当艾连开始运用巨人的力量去保护生命的时候,作者却将他包装成阴谋家践踏生命。
好吧,我们就当做他是长大了,即使有些偏激,但是也不是不能包容。可是问题来了,当艾连实施计划的时候,作者强制改变视角让读者从敌人的角度去看艾连。这还不算完,谏山创在补笔当中又告诉我们:其实大家都错了,一切都是无用功。
就像电影版《罗生门》,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讲故事,好像都有道理,但看清楚后发现都在隐瞒事实,本质上还是为了一己之私。
谏山为了让读者思考,硬要读者跟随着抱持相反哲学的角色去观看一场悲剧。
曾有诺奖作者说过:能同时容纳两个相反思想的人,才算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例如《银英传》,将专制与民主两种制度的光暗面都展现给读者,把思考留给个人。
谏山的苦心并不难理解,但是这种手法造成的错位感还是使大多数的读者无所适从。
+原因三,因果不连续
正常人都有很朴素的因-果逻辑观,就是前因造成后果的。例如某对夫妻因为一方出轨所以离婚,出轨是因,离婚是果,大家都可以很容易理解。
然而谏山创采用了五维时空的因果观,在故事中进击的巨人拥有“未来视”,未来的人可以影响过去的人的行动。这就产生了一个诡异的因果,某人因为知道未来会离婚,所以他出轨了。
电影《星际穿越》便是如此,在五维时空里因果并不是线性的。谏山创可能是看了《星际穿越》后补充的“果-因”设定,解释几代进击的巨人的行动,从结果倒推出前因。
他在采访中曾说过《巨人》的结局很早就想好了,十年来一步一步倒推出前面的剧情,在他个人角度里“果”跟“因”是连续的,但是在读者看来并不连续。
某人打了你一顿,理由是你未来伤害了他。可是你根本不认识对方,如果不是他先动手,你根本就不会想着要报复他。究竟谁是因谁是果?因为其中一环是还没有发生的,所以无法判断,都是一面之词。
这就是因果不连续。
这种手法用好很高级,用不好就会成为逻辑漏洞。
+黑暗森林式的反战
但正如标题所说,白璧微瑕,《进击的巨人》依然是这十多年里最优秀的作品。它不是无脑热血漫,而是一部立意高远的反战作品。它展示的是战争的残酷和人性中恶的一面,从谏山创笔下传出的是人类在枪炮下的悲鸣。
日本有左右两股反战派,一边是反对战争本身,一边是谋求军队正当化。
左派思维的作者笔下的作品总是歌颂战争的正当性,实质是宣扬以暴易暴思想;止战派笔下作品更多着眼于人性,揭露战争的荒谬,从人们的心中剔除战争选项,代表作品如高达的《口袋中的战争》、《08小队》。
左派的反战思想基于“黑暗森林”(出自《三体》)理论:宇宙里的文明只有最低程度的善意。如果未来必定会发生战争,那么我们应该具备同归于尽的力量,保证能够威慑住对方。
众所周知,日本战败后被剥夺了战争权,这就是《巨人》故事中所谓的“不战之誓”。美国接管日本后肢解财阀,常设军事基地监视,限制日本的军力膨胀,这便是故事中的“围墙”。
对于日本人来说,光有自卫队是不够的,把国家的安全寄托在美国就是与虎谋皮,因为“广场协议”的教训就在眼前。他们认为如果军队不能走出国门,就不能保证航运生命线,就有可能被大国封锁活活困死。所以有一群日本人认为应该挑拨中美两国敌对,日本可担任美国爸爸马前卒交换正常国家身份,他们趁机恢复军队,快速成为拥核国家。
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下,左派作者的作品着力渲染外部威胁,忽视日本多年的侵略者身份,反过来制造被侵略的恐慌,为日本恢复军队摇旗呐喊。他们这些作品的真实目的并不是消除冲突,而是为国家重新武装起来铺路。
而谏山创笔下的《巨人》则反对以暴易暴,暗示日本想利用大国间的冲突恢复正常国家身份,结果必将是被卷入战争。
《巨人》的加笔结局里,墙外人类被消灭了八成,正如艾连所说没法再战下去了。但是数十年后帕拉迪岛终究被毁灭,只剩下艾连墓前的大树孤独地矗立着。
+现实中的安全声明
真正的反战作品并不是着眼于战争本身,而是带着读者思考战争的因与果。
战争起因就是仇恨锻造的猜疑链。
这一点在《巨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马莱国曾被巨人荼毒,所以残酷对待艾尔迪亚族,对帕拉迪岛充满警惕。岛上的艾尔迪亚人得知双方过去的仇恨后,选择趁巨人之力还能与科技武器一战的时候先下手为强。
脚盆鸡曾侵略过亚洲多国,种下的仇恨至今难以消除,其中最有可能报一箭之仇的便是种花家兔子。兔子究竟会不会报复?它是不是在憋大招?
兔子和脚盆鸡之间有一条猜疑链,无法判断对方是否有善意,也无法判断对方是否会对本国发起攻击。所以脚盆鸡不相信兔子和平发展,只想武装自己,保证有先发制人的能力。
消除战争要从根做起,让人们看清楚仇恨的正反两面,当双方有共同认知时,战争才能避免。这个共同认知就是“安全声明”,这个理论又双叕来自《三体》。在(黑暗森林)宇宙中,将光速降下来的文明没有攻击能力,也就不会被攻击。
艾连将巨人之力消灭(裁军弃核),便是一种安全声明,只是效果不明显,也无法保证将来不受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乌克兰)。谏山在结局加笔版中补充帕拉迪岛被夷平的未来,表达出对左派和右派的路线同样悲观。但是作为一个作者,他推演到这个地步已是足够,未来的事情只能留给未来的人。
最晚在4月,《进击的巨人》便要正式收官,结局是否采用谏山创的加笔,是否对三爷补充细节,我认为并不重要。因为这部作品的立意在很早以前便已经完成,它的哲理框架已经封顶,一个角色的归宿改变不了大局。
曾有高人谈论过“什么是经典?”这个话题,就是作者用作品与过去、现在、未来的读者对话,只要人类文明还存在,一代接一代的读者会加入对话,他们所知所想会留给后来者。
在不同的年龄段看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不同时代的人看《巨人》也会有不同的感觉。
也许有一天,有一个年轻人翻开《进击的巨人》,兴奋地对同伴说:快看,这本书好厉害,好像可以解释第三次世界大战呢。
愿世上不再有战争。
在下小南,人称核动力动漫挖掘机,20年如一日挖掘二次元大宝藏(周二、四、六更新),愿与您一同守护二次元世界。您的支持很重要,喜欢的话请别忘了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