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男子在办公室养上千种虫子#
一只通体翠绿、举着双刀的小虫子,为四岁多的郑霄阳开启了一扇神奇的大门。
郑霄阳的童年大多在外婆家度过,外婆的小花园就是他的游乐场。一天,外婆送给他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绿色螳螂,“她告诉我,这个家伙会抓苍蝇吃”。郑霄阳去窗边捉了一只苍蝇放进瓶子里,满心期待。
“螳螂真的像小猫一样捉住了那只苍蝇,然后吃掉了。”时隔二十多年,郑霄阳仍然对这个瞬间印象深刻。螳螂在他眼里不再是一只无关紧要的小虫子,而是妙趣横生的神奇生物。郑霄阳把螳螂养了起来,这是他的第一只宠物。
他从此迷上了昆虫。法布尔的《昆虫记》让他爱不释手,他翻遍了图书馆、书店里相关的书,把报纸上的信息做成剪报,还手绘昆虫知识,编成自己的“百科全书”。他甚至尝过七星瓢虫遇袭时腿部分泌的汁液,“确实是辣的”。
郑霄阳分享自己小时候做的昆虫剪报
后来他了解到,外婆给他的那只螳螂,叫做广斧螳螂,多为草绿色或翠绿色,从北京到南方各地都很常见,幼虫时期屁股会翘得高高的。
他也慢慢发现,神奇的昆虫世界里,还有太多不为人知的可爱生物。二十年后,他将一段兰花螳螂的视频发在抖音上,短短十二秒,三只娇小美丽的粉白色螳螂落在他的指尖,优雅地挥舞着镰刀一样的前足,他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一种比鲜花还要漂亮的螳螂。”
郑霄阳“出圈”的兰花螳螂视频
这段视频出人意外地火“出圈”了,吸引了近四千万人次观看,有144万人点赞。这三只兰花螳螂,为郑霄阳打开了在互联网上做昆虫科普的大门,让上千万人看到了他精心创造的“小阳的昆虫世界”。
超乎想象的昆虫世界
夏夜,在森林边点一盏灯,就为昆虫们搭建了热闹的舞台。身背华丽花纹的飞蛾在舞台中央展现着婀娜身姿,金龟子被灯光吸引却迷失了自我,蟾蜍则是不动声色、趁机饱餐一顿的猎人。
这一盏小小的灯,在郑霄阳眼里,是昆虫世界的“名利场”:它们要在短暂的生命里尽情绽放,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
在视频里,郑霄阳经常将昆虫“拟人化”
“在大自然里,大部分生物都是平凡且弱小的,它们安分守己,忙忙碌碌,几乎不会有人关心它们的存在,甚至随时可能被夺去生命,但正是无数的小角色组合在一起,支撑起自然界运转。”在郑霄阳看来,这正是昆虫世界中能引起共鸣的部分,因为“大多数人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但没有小角色,就没有大明星”。
如何让更多人了解昆虫,而不是因为非理性的恐惧去伤害它们,是郑霄阳做昆虫科普的初衷,也是最大的难题。在抖音上做了两年多科普之后,他总结出了两大“流量密码”:共鸣和反差。
和很多90后一样,郑霄阳是在星空蝉鸣中长大的。螳螂真的会吃老公吗?去哪里寻找萤火虫?青蛙都有长长的舌头吗?螳螂到底会捕蝉吗?这些互联网一代共享的童年记忆,是他最关注的内容之一。他为自己养的兰花螳螂“相亲”,发现雌螳螂没有吃掉雄螳螂;他在公路边的水潭附近,找到了萤火虫;他拍摄青蛙因为舌头短,只能跳起来捕食猎物;他还把螳螂放到树干上,观察它们如何捕蝉。妙趣横生的昆虫知识吸引了245万粉丝关注。很多人偶尔刷到他的视频后,一口气看到了最早的一条,留言打卡:“欲罢不能”。
“我从小就很喜欢昆虫。也知道其实很多人对昆虫有一些误解,觉得它们很脏、很恶心。但未必是这样的。”郑霄阳说。
“小阳的昆虫世界”第一条视频下的留言
为了达到好的传播效果,郑霄阳也一直在寻找更好的表达方式。刚开始,他只是将随手拍到的视频配个音乐就发布,后来变成自己出镜配合视频来讲解,现在则转向了实景拍摄。郑霄阳希望,能通过一手的发现和探索,将昆虫知识分享给更多人。
不去外拍的时候,郑霄阳随时在自己的“昆虫博物馆”记录素材。他的办公室里放满了生物图鉴和昆虫标本,还有两个大型的生态玻璃缸。玻璃缸里有蟋蟀、螳螂、竹节虫等昆虫,有时还有蛇。郑霄阳说,他自己也不清楚办公室里到底有多少只昆虫和标本,“有些虫子我养了一代又一代,我还帮它们相亲、生孩子,记录下那些小生物鲜为人知的一面,打破大家的误解”。这么多年来,这些昆虫和标本都成了他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郑霄阳办公室的生态玻璃缸
自学成才的“昆虫大王”
小时候的郑霄阳,也会在趴在窗边写作业时,偷偷点亮一盏灯,来吸引昆虫。他把小书桌搬到阳台上,把小台灯的脑袋吊得高高的,伸到窗户外面,很快,附近小山上的飞蛾和甲虫就排着队飞来,他用盒子把它们收集起来,开心得不得了。
对孩童来说,快乐来得如此容易。长大后,郑霄阳在工作中见到了很多和他小时候一样痴迷昆虫的孩子们,他最懂孩子们的乐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飞快地背出沈复《童趣》的开头。
幸运的是,他的兴趣也在家人的支持下肆意生长。外公把他临摹昆虫、鸟类的画作装订成册,还题词“以资鼓励”。当时还在上幼儿园中班的他,在外公眼中,“颇聪慧,善书画,观察力强,尤其蜻蜓、昆虫类较佳”。这些纸上虫舞,一直被外公保留到了今天。虽然纸面已经淡淡发黄,色彩也有些褪去,但那一只只蜻蜓和螳螂仍然栩栩如生。
郑霄阳小时候画的昆虫和外公的“题词”
郑霄阳也从小就是学校里的“昆虫活图鉴”,每次有同学看到不认识的虫子,就会喊他过去“鉴定”一番。昆虫,就成了他记忆中最独特的密码。
六月,黑翅红蝉发出了一年中的第一次鸣叫,郑霄阳说自己“比收到儿童节礼物还要开心”。“燕子是几月几号来的,门口的蜘蛛今年是几月到了,我都会把他记在小本子上。”他说,虽然父母还是会觉得昆虫“小孩子玩的东西”,但他用不错的成绩为自己争取到了空间。
尽管如此,当时的郑霄阳由于担忧前途,没想过把爱好变成职业。高考后,他还是随大流,报考了成绩能录取到的最热门专业,去东北学了四年的自动化。东北虫少,但他通过互联网认识了一大群昆虫爱好者,包括后来邀他入伙做自然科普的一位昆虫学硕士。有了三年线下科普经验,郑霄阳才转到短视频平台上。
兜兜转转,拍短视频,也让郑霄阳小时候钻研昆虫的记忆又活了过来。
把雄性的蝴蝶或者飞蛾关在某个地方,可以把周围几公里所有雌性伴侣都吸引过来;把毛毛虫排成圆圈,它们会一直沿着圈儿走……他说,“这些你看过、读过的东西,你可能都不太记得了,但它会在你脑海中留下印象,都是灵感的来源。”
研究得越多,大自然就越给他惊喜。去西双版纳拍兰花螳螂时,他在森林里偶遇了鼹鼠,看到了大象留下的脚印,还意外发现了一只从未见过的超大竹节虫。“晚上我们走出营地,用手电筒一照,就发现一只有小臂长的竹节虫,非常惊喜。”他说。
郑霄阳介绍这只超大的竹节虫
竹节虫慢悠悠地在树上挪动,晃来晃去,就像一根被风吹动的树枝。郑霄阳在它身上看到了一种独特的态度,“它能长到那么大,就是依靠它把自己伪装成树枝,从而不让鸟类发现。这种非常中庸、慵懒的方式,恰恰躲避了天敌的目光。”
昆虫科普宇宙
做昆虫科普,郑霄阳把自己的“小目标”写在了抖音首页的介绍里——下次见到“小虫子”,先别着急举起拖鞋!
“首先是从私心的角度,因为我喜欢它们,就自然希望更多的人对他们友善一点。”郑霄阳说。“无毒不咬人”“对人类无害”是他视频里最经常出现的关键词。
另外,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意识到,昆虫在自然界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生态角色,如果昆虫消失了,生态平衡也会被破坏。他想告诉大家,“植物的繁荣、人类食物来源的繁荣,其实都有昆虫的功劳。”
有人看完视频后留言,“看了视频我没那么害怕了”,郑霄阳欣喜不已。还有些人留言,“虽然我还是害怕,但我居然都看完了”,那也很好,他让更多人了解昆虫的目的达到了。
当然,郑霄阳的忠实粉丝,还是昆虫爱好者。在抖音上,他和全国各地痴迷昆虫的孩子们相遇了。其中,就有认真做昆虫科普的青少年,比如“好样说虫子”和“柒柒的昆虫世界”。两人的粉丝合计超过80万。
郑霄阳和“好样”、柒柒的互动
柒柒今年9岁。他说,“小阳老师”是昆虫知识的启蒙老师,他也受到启发,给自己的账号起名“柒柒的昆虫世界”。柒柒展示着自己养的螳螂,和孩童时的小阳老师一样,里面也有一只全身翠绿的广斧螳螂。
今年小学刚毕业的抖音科普博主“好样说虫子”,知道小阳老师也在福州之后,特地跑去他的工作室“寻宝”。他在那里看到了蜘蛛捕鸟蛛褪下来的外皮,郑霄阳给他讲起了在西双版纳偶遇超大竹节虫的故事,还送了他一个粉白色的玫瑰绡眼蝶标本做礼物。
“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我分享的一些想法、价值观可能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通过共同的爱好,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说。
在每期视频的结尾,郑霄阳会说,“大自然充满魅力,我们永远保持谦逊”。他解释说,“谦逊”不仅仅是对大自然,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你知道的越多,你会发现未知范围里的东西也是越多的。
就昆虫而言,它的种类太丰富,远超我们的想象。“这个世界上的昆虫,科学家都还没有命名完”,他说。正因为如此,他从来不觉得孩子们应该记住每一种昆虫的名字,重要的是保持好奇,了解一些特殊的种类和习性,了解和人类之间的利害关系,从而用更多元、更立体的角度去看待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这就够了。
而对他来说,还有更大的昆虫宇宙等着他去探索。未来,他希望有机会拍摄一些昆虫类的纪录片,留下一些更深入、成体系的记录。“至少让大自然中那些有趣的现象被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看到。”他说。电话那头的背景音里,是蟋蟀、螽斯的鸣叫,伴着青蛙的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
文/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