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CEO 库克,这两天估计头都要大了。
欧盟《数字市场法》(DMA)正式生效。
这一法案旨在促进公平竞争,科技巨头应当开放自己的服务与平台。
听上去,对用户好像是好事啊?
而且这和苹果有啥关系?
关系可大喽,因为 DMA 里包含了这样一条规定:
允许安装并有效使用第三方的应用程序或软件应用商店,并能够进行互操作,允许通过守门人的相关核心平台服务以外的其他方式访问这些程序等。
机哥给大家翻译翻译,这句话可以理解成:
苹果未来必须开放 App 侧载
没错,欧盟又双叒来吊打苹果了。
这项规定实施下去,可以说是端了苹果的老窝。
然而,虽然欧盟要求苹果采用 USB-C 的新闻,刚刚才赢得过无数点赞。
这次很多网友却不买帐了。
有的,觉得第三方商店用处不大。
还有的,直接变身互联网嘴替:
「iOS 开放侧载,那不就成安卓了?」
同样是开放,大家对 USB-C 和侧载的态度,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这,还得从「侧载」到底是什么讲起。
自闭的 App Store
所谓的「侧载」,用人话来说,就是绕过 App Store,直接安装 App。
安卓用户,对这个操作肯定不陌生。
虽然各大国产品牌,现在都会预装自家的应用市场。
但它们收录的 App 数量,对比无限可能的安卓生态,还是十分有限。
如果想安装应用市场里没有的 App(比如李跳跳)。
就需要自己上网下载「Apk」,再无视系统警告,狠狠点下「确认」。
然而,在 iOS 上,这种玩法却没有成为主流。
正常情况下,用户唯一能接触的 App 安装渠道,只有 App Store。
这就导致,如果开发者想让尽可能多的用户用上自己的产品,也必须将 App 上架 App Store。
不仅得经受严格的审核,还要将自己 30% 的内购收入,拱手让给苹果。
也就是所谓的「苹果税」。
对此,开发者要么咬牙割肉,要么把这些成本转嫁给用户。
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另一方面,App Store 的严格审核,也限制了一部分处于灰色地带的 App。
比如涉及漫画、影视、小说版权的第三方 App。
又或是「精简版」、「破解版」等等。
有类似需求的用户,在安卓只要下个 Apk 就完事了,在苹果上却只剩下越狱一途。
听上去,App Store 的封闭,好处都让苹果拿去了。
为了开发者和用户的双赢,苹果还是识相点,开放侧载吧!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谢谢你,App Store
每次谈到开放侧载,似乎总是免不了扯到「生态」、「营收」这些大话题。
但机哥却觉得,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事情没那么复杂。
毕竟,我们不是开发者。
比起纠结苹果用封闭生态捞了多少钱。
不如反过来想想,我们又从苹果的「霸道」中,获得过多少好处呢?
- 最强「老人机」
首先,App Store 的封闭,真的能制裁不少流氓软件。
库克就曾经「开团」安卓阵营:
你们的恶意软件数量,是我 iOS 的 47 倍!
虽然作为苹果 CEO,库克的发言肯定向着自家人。
但也足以看出,安卓的 App 生态,确实比较险恶。
有的童鞋可能会说了,那 App Store 里,也有大把「清理」、「测网速」的垃圾 App 啊。
凭啥就有资格 diss 安卓?
这又得说回「禁止侧载」这一点了。
没错,iOS 也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流氓 App。
可它们几乎没法侵入你的手机。
所有的流氓 App 广告,最终都会跳转回 App Store。
再走一遍获取、安装、确认、Face ID 的流程...
九成九的用户,都能及时刹车了。
安卓那边是啥情况?
各种网页,点一下就自动下载 Apk。
侧载安装的过程中,也只有一次确认选项。
只要有一个流氓 App 成功扎根,它就能通过无孔不入的弹窗和贴条,让你点到更多的下载链接。
突出一个拖家带口,防不胜防。
这也是为啥,iPhone 总被称为「最强老人机」。
而且,就算是咱们懂得防范的年轻人,也能从禁止侧载捞到好处。
大家都点过微信里的各种链接吧?
想要从外部链接跳转到 App,总要绕个大圈子:
先要微信自带浏览器打开网页,然后点右上角,选择「浏览器打开」。
还总会撞上应用宝。
简直烦死了!
而在 iPhone 上,事情就简单多了。
说跳转就跳转,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毕竟,给一个 iPhone 用户推荐应用宝,又有什么意义呢...
- 强迫症的最爱
App Store 的严格审核,还带来了一个更大的好处。
那就堪称史上最强迫症的应用设计规范。
大家都知道,iOS 的设计语言精致而优雅。
但更可贵的是,苹果有意愿和能力,让大多数开发者,配合自己的强迫症。
机哥特地去翻了翻,苹果提供给开发者的文档。
才发现,很多我们司空见惯的体验,其实都是苹果严格规范的结果。
比如,App 底栏图标的间距,苹果认为不能过于密集,影响点按和美感。
再比如,苹果规定了内容与屏幕边缘的距离,以及页面各个内容的布局。
界面中的按钮,也要对齐边距,不能随意越界。
App 的各项功能,应该用底部的「标签栏」来切换,方便点按。
标签栏的高度必须统一,要与「小白条」无缝衔接,还可以用毛玻璃效果提升质感。
甚至规定到了 App 内的每一个小图标,必须保持大小均衡、线条一致...
除此之外,还有应用内的动画效果、配色方案、阴影层级等...
你在一个 App 中能看到的每一处细节,其实都逃不开苹果的掌控。
当然,与这种「变态」一样的控制力相配合的。
是苹果为开发者提供的一整套设计资源。
从动画、图标到配色的素材和工具,只需打包下载即可,一站式服务。
而在 App 上架之前,还有专门的审核团队,拿着放大镜找问题。
力求保证上架的 App,能符合 iOS 的体验。
作为用户,只需要点一下「获取」,就能享受到这一切。
这样的体验,堪称是「润物细无声」了。
当然,强制让所有 App 遵守规范,确实会磨灭一些多样化与个性。
但反过来说,也强有力地兜住了 App 体验的下限。
为什么这样说呢?
来看看隔壁的安卓生态吧。
作为和苹果掰腕子的顶级大厂。
谷歌难道就没有整出一套优雅精致的设计语言吗?
当然有了,那就是 Material Design。
这套 2015 年诞生的设计语言,绝对是一个与 iOS 设计不相上下的劲敌。
它以「材料」和「阴影」为主题,在平面的屏幕中实现了立体的视觉效果。
屏幕上的内容,都由一个个「卡片」来承载。
而根据内容重要性的不同,谷歌为这些卡片规定了不同的「高度」。
再通过阴影的变化,来呈现各个卡片之间的层级关系。
让人看了就想把它「按下去」。
动画方面,谷歌另辟蹊径,做出了「水波纹」效果。
随着手指点按,波纹延展,视觉效果即顺滑又治愈。
此外,谷歌也规定了强调色、动画效果、内容排版等细节规范。
对美感的追求,比起 iOS 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安卓 12 中,Material Design 还进化为了全新的 Material You。
可以通过更改系统配色,让第三方软件一起变得多彩。
是不是非常的优雅,非常的精致?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由于谷歌对 App 生态保持了「开放」的态度。
除了少数独立开发者,国内的 App 基本无视了 Material Design 设计规范。
像早年的知乎、B站、酷安,都曾是 Material Design 的典范。
但随着更新的节奏越来越快,也基本放弃了对设计规范的遵守。
变得泯然众人矣。
至于淘宝、微信、百度这些 3A 大作。
打一开始就只设计了 iOS 版一种风格。
再简单粗暴地往安卓上一搬,妥了。
排版、质感、动画?那是什么东西?
毕竟,你谷歌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禁止上架 Play 商店?笑话!
数不清的第三方应用市场等着我,还可以直接让用户去官网下载更新。
反正用户又离不开我的 App~
到最后,他们甚至连图标都懒得统一。
别说遵守谷歌设计规范了,就连同样照搬 iOS 的圆角矩形。
都做不到圆角曲率的统一,简直逼死强迫症。
可怜现在的安卓手机厂商,都不得不自己额外画一套图标。
不然自家手机的颜值,都要被这些 App 拉低了。
反观 iOS 版本,碍于苹果狠辣的手段,大家不得不满足基本的设计规范。
虽然还是有广告就是了...
所以说,虽然苹果作为一家封闭巨头,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起码,在「体验」这一点上,苹果还有着属于自己的固执。
作为用户,我们便能够利用它的强迫症,享受整齐划一的优质体验。
可如果连苹果的封闭生态都失守。
机哥很难想象,第三方 App 会变成怎样群魔乱舞的样子。
毕竟一旦开放侧载,恐怕没几个大厂还会继续遵守苹果的规矩。
到时候,第三方市场、应用内更新会成为常态。
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推动者逼迫。
所谓的「大厂」,根本不会将精力放在打磨 App 的设计和体验上。
安卓的 Material Design,和 Windows 的 Fluent Design 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苹果该不该开放侧载这档子事,机哥觉得库克说得还真没错:
喜欢开放和多样化,大可以买安卓手机。
毕竟喜欢封闭的用户们,也理应拥有属于自己的选择。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多样性呢?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