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著名儿童文学领域作家翻译家,任溶溶去世,享年100岁。著名动画《没头脑和不高兴》就是改编自任老的同名童话集。任老本名任根鎏,又名任以奇,广东人,出生于上海,任老一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70年,先后译著了《安徒生童话全集》、《彼得·潘》、《小鹿斑比》、《小飞象》、《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夏洛的网》,著有小说《我是个美国黑孩子》《丁丁探案》,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任老从小便勤奋好学,热衷于读书报,逛书店,无奈当时国内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任老十七岁时甚至还加入新四军,从事宣传教育工作,正是这段经历让他了解到了中国儿童文学领域的匮乏,为他以后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埋下了种子。
大学毕业后不久任老便开始了国外儿童文学翻译工作。1947年,以“任溶溶”为笔名翻译了《小鹿斑比》《小飞象》等迪士尼童话故事,让中国的少年儿童也有了甜蜜的“睡前故事”。1956年发表家喻户晓的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短片《没头脑和不高兴》在中国内地上映。这部动画是1962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动画专业毕业班的毕业之作 。而导演张松林则是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张松林鼓励学生们去天马行空地想象,让学生们参与每个造型和背景风格的设计。作为中国动画片黄金时代里老少皆宜、寓教于乐的典范,《没头脑和不高兴》塑造出了两个令人难忘的经典形象,为广大儿童的童年带去了欢乐,并且还极具教育意义。以至于后来的双主角喜剧中,经常能看到“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影子。
除了《没头脑和不高兴》,在我的童年中还有很多经典的国产动画,还记得每天吃完晚饭,守在电视前,等着那首《大风车》旋律响起时的你吗?接下来就让我来为大家盘点曾经那些经典的国产动画吧。
一、《西游记》动画版
作为90后,西游记动画版是我记忆中看到的第一部动画片。它是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火炬动画分公司联合制作的动画作品,当年在《大风车》节目首播。那首《猴哥》和《白龙马》更是耳熟能详。经典的形象和接近原著的创作,使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深深地喜欢这部动画。可惜即便是历时6年耗资巨大的《西游记》也没能拯救中国的动画,由于日本动漫的席卷,国产动漫陷入了长达近10年的全面凋零。现在回看这部经典的文学改编作品,依然能找到童年时向往成为孙悟空那样神通广大的大英雄的澎湃热情,还有那憨厚可爱的猪八戒依然让人捧腹大笑。
二、《封神榜传奇》又名《金刚哪吒》
《封神榜传奇》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精心打造的百集电视动画长片。虽然是以哪吒为主角,但是故事情节更接近《封神演义》原著,讲述了商朝末年,妖孽横行、纣王荒淫无道,姬昌拜子牙为相,招募天下英雄,讨伐商纣王的故事。《封神榜传奇》是国内第一部运用数字化电脑技术制作的国产动画片,其中的渑池之战、十绝阵之战、诛仙阵之战、万仙阵之战等经典战役看得人惊心动魄。还有西伯侯拜相、大战魔家将、智取董天君、真假二郎神、邓婵玉救夫、大破金鸡岭、火烧摘星楼等经典桥段尽数上演,让人在封神的世界里回味无穷。片头曲《传说》在当时也广为流传。
三、《我为歌狂》
《我为歌狂》,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视台联合推出的52集大型电视动画连续剧,也是中国第一部校园音乐题材的动画片。没错,又是上美的作品,在那个年代,上美几乎承包了我们的童年。《我为歌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剧情,而是它的音乐,其中的原创音乐由著名歌手胡彦斌以及数个专业音乐乐队亲自演唱。播放之初甚至在全国校园掀起了组建乐队的热潮。新颖的题材,优秀的制作,角色鲜明的个性,开辟了中国动画片的新篇章。
四、《葫芦兄弟》又名《葫芦娃》
《葫芦兄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5-1987年原创出品的13集系列剪纸动画片,讲述了七个从葫芦中蹦出来身怀不同绝技的小男孩,大战以蛇精和蝎子精为首的反派的故事。《葫芦兄弟》自上映以来就牢牢吸引了当时广大的少年儿童,是中国动画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之一,当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年的动画影音制品销量一年为2000万套,《葫芦兄弟》就占了18%。主题曲《葫芦兄弟》也是红遍大江南北,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几乎没有不会唱的。
在我的童年中还有《哪吒传奇》、《围棋少年》、《虹猫蓝兔奇侠传》等等经典国产动画的陪伴。这些优秀的作品都离不开一代国产动画人的坚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国产动画却越来越向低龄化发展,一度导致了电视上无国产动画可看。对于看过这么多经典国产动画的我们来说,无疑是失望的。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更是可惜的,虽然现在网络很发达,但我却想不到一部推荐给孩子看的动画作品。中国动画需要更多像《没头脑和不高兴》一样的原创作品,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依然任重道远。任老走了,希望能涌现出千万个像任老一样为中国儿童文学不遗余力的创作者,用你们的作品守护住孩子们的童年。#《没头脑和不高兴》作者任溶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