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022年迄今为止这个华语音乐综艺简直是港台乐坛的天下,先是《声生不息》掀起的粤语歌曲的风潮,再到《浪姐3》里首期王心凌重新的火爆,另一档音乐综艺《为歌而赞2》也算是顺应了这个潮流吧。
第11期便出现嘉宾李玟,并且带着她的全新唱唱没歌曲《乐园Wonder》出来,47岁的李玟容貌身材保持得当,在台上又唱又跳依然魅力四射,歌喉,身材和舞姿真的是不减当年。同时容祖儿也登上了这档综艺节目。
并且因为嘉宾询问的关系,还引出了百赞团的询问,李玟和容祖儿发问:“你听到的最新的一首香港音乐(粤语歌)是哪一首?”也就是粤语歌曲衰落,现在听众没有听过多少新的粤语歌,还有新生代粤语歌手的讨论。
当然,你要说《声生不息》推出的曾比特和炎明熹当然也能算了,但这还是内地娱乐平台推出来的新生代粤语歌手,比起邓紫棋那一代都更进一步的感觉。
实际上,这些音乐综艺频繁出现对于港台老歌的炒情怀,不但更加证明港台乐坛的衰落(有大热新歌何必去炒老歌情怀呢)。而且也证明了这些音乐综艺本身也是一种创意匮乏的表现,那就是非常缺乏对于优秀原创新歌的推动。
你很难想象2005年前后国内音乐综艺节目上,选手全部演唱上世纪的老歌吧。在当时可是争相演唱周杰伦那一代刚出来的新歌,那就证明了原创新歌的强大。
这个频繁登上音乐综艺的港台乐坛老歌,这个背后的问题和现在华语乐坛的问题可谓是一模一样。那就是原创新歌的匮乏,表现的现象就是没完没了的翻唱。
港台乐坛为何会衰落?《声生不息》《为歌而赞2》告诉了我们答案
我们仔细想想,现在大家谈到华语音乐非常怀念之前的港台乐坛,而且大家谈到港台乐坛对于形象包装,宣传,实力和作品,甚至是巨星的人格魅力都非常推崇,这些确实也是现在乐坛不具备的,但是终究有一个缺点哪怕最推崇港台乐坛的歌迷都得承认。
————港台乐坛历史上这个翻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个时候歌迷通常有三个方向找补(行为合理化去支撑内心的认知),一是虽然是翻唱但是人家买了版权的,二是虽然是翻唱但是也传播了原唱,三是港台乐坛不止翻唱也有周杰伦这种原创音乐人等等。
这三个方向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说到底的话,这个翻唱泛滥终究证明本土音乐原创不行对吧,这是非常影响一个国家地区音乐产业良性发展的。
为什么以前港台乐坛翻唱的歌曲多?尤其是香港乐坛非常的泛滥,台湾乐坛的原创唱作人数量还远远在香港乐坛之上。
第一,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港台地区并不重视音乐原创生产产业链,特别是香港乐坛。因为只是一座城市,人口太少,商品经济却高度的发达,观众却有巨大的需求,资本都是用最短的成本和时间追求高效益的。
于是乎,乐坛资本就非常热衷翻唱当时外国的热门歌曲,特别是日本乐坛的热门歌曲。人家的曲子已经在市场验证过成功了,你原创出来观众还未必喜欢呢,于是就买人家曲子填中文词,一首不行就买一堆。
大家想想,花同样的甚至更高的钱去原创观众还未必喜欢;而翻唱外国歌曲很容易大火甚至爆红,你是资本家你怎么做?
这基本上就是落后国家地区没有建立成熟的产业链,早期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如果建立产业链后意识到问题开始从创意、研发、配套和独立自主的产业链还好。但后来内地芯片等更重要行业都证明了,没有内外压力资本真的不考虑这回事,毕竟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租不如借……
这种情况就导致香港乐坛发生了重要的问题,各种操盘手导致原创唱作人难出头,没有建立起以创意,研发为主的原创音乐产业链。
当时身处的某些公司在有版权的情况下会根据歌手量身给个,可能会更便捷。在当时就算原创歌手出来仍旧不吃香,盗版横行,版权意识基本没有,哪怕千禧年后连当初销量第一最火的周杰伦,盗版商也快瓜分了他将近十分之七的销量。
(而且盗版专辑还不收入总统计中,影响总统计的记录,那些原创歌手也拿不到)。
当时做原创歌手除非你的销量巨大,巨大到那么多的盗版商瓜分很多很多很多钱后,你还依然有钱赚,如果正常销量,那也都是给盗版商赚的,比如本来你卖10张就能赚钱,但在当时你也就只能卖3张左右,那7张被盗版商“替”你卖了。
所以本身国内都不重视产业链让原创也真的遭不住,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鬼才,天才,幸运儿。而且有一点也得说下,这种互相翻唱,各国家真的很正常,如果音乐产业链环境好点的国家可能就少点,但泥潭就得靠助力。
翻唱各国家都有,但抄袭是肯定得批判的!
这就是人家观众的版权意识,再到背后的音乐教育,音乐产业链上更加成熟和健康的关系,能够维持优秀的原创音乐的诞生,甚至不停的突破和推出陈新。
香港乐坛是最先衰落的,原因就是这个多种原因形成的造血不行的基本问题,台湾乐坛更好就是人口更多些,地方更大些,甚至经历过政治上的“新民歌运动”。
于是同时代的台湾乐坛虽然也翻唱日本泛滥,但是出了罗大佑,李宗盛,新四大天王齐秦,周华健,王杰,童安格,再到张雨生,伍佰等等原创音乐人,这样的孕育才会在2000年后诞生周王陶林一代。
但资本打造的不会创作的歌手仍然翻唱非常泛滥,像包装的唱跳天王罗志祥,嘻哈天王潘玮柏简直就是汉化组的一员。前段时间重新翻炒大火的王心凌,代表作《爱你》《第一次爱的人》都是翻唱。
《声生不息》《为歌而赞2》救不了港台乐坛,更救不了华语乐坛
2010年后甚至现在的内地乐坛这个问题嘛,和当初的港台乐坛相似但又有不同。这个现在乐坛最大的问题之前写过很多次,主要还是伴随全世界唱片产业的崩盘,又没有在网络时代建立成熟的音乐产业链,后来流量时代和短视频时代又到来了。
短视频的碎片化音乐下沉到了最广阔的市场,市场上最热,最火,传播最广的歌曲永远都是短视频音乐,至于流量时代的唱跳偶像是圈子化的代表,唱跳偶像的歌曲不管卖得多好,多高,大众始终不听。
华语乐坛现在不姓华姓抖,如今的时代谁都可以发短视频,什么人都能做个音乐,比如《学猫叫》,比如各种裁缝短视频音乐。如今正儿八经的歌手更甚至是创作歌手,哪一个有当网红,当爱豆赚钱快啊?
没什么门槛,只要有点名气,那边参与个综艺这边跨界演个戏当个古装男主,顺便唱唱歌跳跳舞接几个商单再开个直播顺便卖个货,你跺你也麻。而歌手呢?更不用提原创歌手了,你见过周杰伦陈奕迅林俊杰什么的演过戏么?
(当然周杰伦演过戏还当过导演,但这些年证明了他的重心没转到影视上)。
当歌手不但需要大量的时间学习乐理知识和磨炼唱功,创作歌手甚至要学习的东西更多,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和大量的时间能火的又有几个呢?更别提正版音乐都不是所有人支持的,主流市场也就是短视频市场和网络热歌充斥着抄袭和各种翻唱。
很多歌翻唱火了的原作者反而默默无闻,关键是很多网红粉丝百万千万,这些人粉丝年龄小,观念还有点那啥(甚至有故意的),那套对于翻唱三个理论完全能套进来,甚至更没有节操了。
什么没有翻唱哪知道原唱人家是帮你宣传,现在都不谈买了版权,甚至我个人经常看到什么翻唱网红粉丝跑去骂原唱,攻击原创的作者,就这种环境原创还谈什么未来。
当初唱片时代崩盘,盗版时代直接连根拔起了专业创作者的市场,连那些唱片公司都不赚钱了,行业都没了,还谈什么歌手,谈什么原创音乐人。如今的华语乐坛就是短视频热歌排名榜是没有办法的,浮躁的时代,还有几个人愿意花时间搞创意和搞研发呢,资本天然是想躺着赚钱,不管是娱乐圈还是文艺圈能躺着赚谁去做原创呢?
《为歌而赞》热议港乐没落?粤语歌,甚至华语乐坛为何越来越烂
《为歌而赞》《声生不息》等音乐综艺其实是乐坛现状投射的一个影子,毕竟除了《中国好歌曲》选原创,哪怕选新人的《超级女生》《中国好声音》等等综艺,这个选手演唱的歌曲不都是老歌为主么。
主要的区别就是,2010年前后五年的综艺还唱当时优秀的热门原创歌曲,现在音乐综艺翻炒情怀老歌越来越泛滥。偶尔唱些新歌要么偏冷门,要么就是短视频歌曲,数量少还难以形成大热歌曲。
《为歌而赞》这种音乐综艺堪称新时代平台,宣传和娱乐形式的终极融合。毕竟它用短视频模式去评价老牌音乐人的翻唱经典歌曲,与《声生不息》《浪姐》《哥哥》就是包装老牌明星+情怀+娱乐的模式不同。
这些综艺推出了多少优秀的新歌吗?对于当下的原创音乐有什么推动么?答案是有吧,但是极少极少的。
最后,这个音乐也好,小说,动画,游戏和影视剧也罢。在近现代商业市场都是和经济发展,民众教育和消费水平,再到技术带来的传播平台,最后到建立成熟健康的产业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个人因为经常听独立音乐,知道伴随经济发展人民整体性的富裕,导致玩音乐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同时音乐节,livehouse等线下平台的迅速发展(疫情后受到冲击)让音乐人和作品有了可扶持的产业。
这些都让现在的华语音乐风格多样化,整体水平更是上升了一截。只是在当前主流音乐市场还是短视频,流量爱豆音乐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没有成熟音乐产业链的包装和宣传什么优秀音乐都出不来,这个再怎么嘲讽和呼吁都是没有用的,音乐综艺就更是一样了。
《声生不息》《为歌而赞2》这种音乐综艺越去翻炒什么老歌,老歌越是火爆,华语音乐和华语乐坛也就显得越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