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紫 点评
编者按:又到一年高考时,十二年磨砺,正待及锋而试。这届毕业生太不容易,为理想去拼,就是青春最炫的样子。澎湃评论连续第六年邀请评论员、大学生同写高考作文,为千万考生加油、鼓劲。今年,我们继续请到上海市某示范性高中语文高级教师苏紫,站在语文老师的专业角度对这些作文“批阅评分”。
1、小街上的烟火气(天津卷)
作者:韩浩月
最近每晚都去家附近商场边的一条小街闲逛,着了迷一般。巷子长不过两三百米,店铺不大,每家每户紧紧挨在一起,霓虹招牌错落有致,经营内容也大不一样,有饭馆、小酒吧、超市、蛋糕店、花店、宠物店……有时逛一遍还不够,要来回多走几遍。
我对手里领着的小朋友说,香港、澳门有许多条这样的小街,这条,是属于我们的小街。这样说的时候,几家饭馆门口冒出的热气、香气涌了过来,这一瞬间仿佛五官全开。我继续对小朋友说,要照顾好这些店,保护好这些店,离开了它们,生活会少许多滋味。
大口呼吸小街上弥漫的气味,身体里的古老基因在被不停地唤醒。脑海像《瞬息全宇宙》这部电影的画面一样,不停快速切换着一些记忆与场景,我想抓住其中的几个片段,但却需要花费不小的力气,有关炊烟、食物、人群、拥抱与爱等等,变得不必再那么具体。唯有此刻,如此真实,让人眷恋,不舍得它消失。
这个时刻,让人觉得充满了安全感,一条小街就是“全世界”。
我想起童年时的乡村,天色将晚暮色四合时,怕黑胆怯的儿童纷纷拔脚奔跑,他们奔往的方向,无一例外都是冒着炊烟的地方;我想起少年时打着手电筒阅读《聊斋志异》,每每看到“人烟”字眼,胆战心惊的感觉便会被驱散……
现在我觉得,成为那些野心勃勃征战四方的英雄固然值得追求,但守住一小片土地并在此生老病死,也未尝不是无憾的活法。
一个人来到一个地方,不管用什么办法,他生了火,有了烟,于是慢慢地更多人围过来,他们形成了家庭、村落、小镇、城市……城市大了,开始分区,住在某个区域里的人,活动范围慢慢地固定,去哪家早点铺买早点,去哪家菜市场买菜,去哪家餐馆请远道而来的朋友吃饭,去哪家影院看电影……
这些日常,组成了一名普通人的烟火,烟火不散,人的眷恋就会永恒。
我去别的城市,也往它们烟火气最浓的地方走。手里拎满了各个小店里买的东西,假借买东西的机会多和人说说话,更多时候是竖起耳朵聆听分辨那些六七成听不懂的地方口音,偶尔躲在一旁用手机拍下一张张照片……我像个贪婪的收集者,企图把那些面孔、声音、气味,都装进自己的手机里、大脑中,等待需要的时刻,再把他们调集出来,以慰寂寞。
但只要在别的地方多呆几天,就会想念自己家附近的小街。那儿虽然不是故乡的街,但却提供了一种暂时的归属感。我知道,我想把这归属感变得更长久的冲动,和历史上那些一个人从很远地方走来,在一片陌生土地上第一次燃起烟火的人,是一模一样的。
点评:“烟火气”这个题目,比较适合散文抒情,作者在文体的选择上是高明的。从小街的各种店家说起,联想到童年少年等诸多体验,写出了烟火气给人带来的真实又踏实的归属感。其实真正体会其中妙处的,不是每日买埋首书桌的学子,而是为生计奔波辛劳的成年人。成年人写烟火气,读者的期许会更高一些,希望看到更真切生动的体验,更新鲜有趣的思考。【二类中 50分 满分60分】
2、学学贾宝玉父子怎样命名吧(全国甲卷)
作者:任大刚
《红楼梦》元妃省亲一段,众人为大观园桥上的亭子命名。
主张取“翼然”的人,显得不识时务,因为写《醉翁亭记》时正在倒霉的欧阳修,没有把霉运带入烈火烹油般的贾府的“资格”;而门客们根据贾政的意思附和了一个“泻玉”,倒是跟贾政本人呆板的形象贴合,但一个“泻”字搭配高贵的“玉”,与贾府上窜的势头与期待完全不吻合,如此不吉,该当掌嘴;只有贾宝玉的“沁芳”,既有大观园意境,也符合贾府情势,可谓思虑周全。谁说贾宝玉不通时务呢?
元妃省亲对贾府来说,几乎就是走在下坡路上的贾府防止家族衰败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哪怕有一点差错,有一点瑕疵,也足以击溃他们最后的一点信心。
可见,那个时刻,给一个新事物命名,是多么重大的事情。
在停滞的古代生活中,人一辈子遇不到几样新东西新事物,命名的机会并不多,命名活动也就被寄寓了非常之多的意义内涵。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就认为,命名是否确当,不仅与事情能不能办好直接勾连,而且与国家制度兴废,百姓言行举止道德风化有显著联系。
但近代以来,在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带动下,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产品日益层出不穷。原有的语言体系、知识结构已经无法命名这么多新东西,近代中国人于是从日语中引进大量词汇,来命名这些新事物。
当然,没有这些引进,中国人也会自创一套新的现代汉语来应付变局,但肯定不会有今天这个味道。比如日语的“干部”和汉语的“官员”,指代的是同一种职业,但味道似乎就是不一样,前者更多体现管理职能,后者更多体现尊卑等级。
新名词的多寡,是社会和思想活跃度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另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一个高速实现现代化的时代,精神和物质产品的丰富度远迈过往。这也是一个名词术语大爆炸的时代,一个精神世界被冷冻的人,绝对看不懂今天的时令文章,理解不了今天的时代潮流冲向何方。
在互联网时代,名词术语的出现和消亡,甚至以月度为进化单位。今天,你如果还在使用去年甚至前年的网络用语,大家会用一种参观木乃伊的眼神看着你。如果说语言的代际差异在20世纪是10-20年,那么现在大概就是三五个月。
求新求变的时代,催生出一种新的怪现象,即用创造发明新名词来取代真正的创新。一篇文告、一篇文章,往往成堆成堆的新名词新术语,显得高深莫测、云山雾绕、不知所云,让人无所适从,无从置喙。
这些人或许应该回过头来,重新学学贾宝玉父子对命名的郑重与慎重。
点评:此文借高考题目自行发挥了,与题目原旨若即若离。宝玉题写的对额多被采纳,原因很多,在引导语中有关键词“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以期考生从这三点予以分析。作者开篇分析三组题名,主要肯定其符合“时务” 态度“郑重与慎重”,随后论及“命名”的重要性、新事物的命名方式,时代变化与新名词的使用,新名词与创新的关系等方面。一者局限在“题名”这一现象上,二者忽略了提示语中的关键词,或者说扣题不紧。【三类上 45分 满分60分】
3、学习今说(北京卷 题目1)
作者:赵志疆
古往今来,关于学习的格言警句数不胜数,仿若璀璨的群星,划亮了历史的夜空。其中,我非常欣赏荀子《劝学》中的一句话:学不可以已。
学不可以已,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而这或许可以用一副常见的对联来解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在这里,我想对这副对联大声说不:学习未必一定意味着是一桩“苦差事”。
以实用主义的眼光去看待,学习无疑是一件不折不扣的“苦差事”,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的感官刺激下,不少人奋发苦读,只为将来不再为学习“吃苦”。由此,人们笃信付出总有回报,而当回报不尽如人意时,转而信奉“读书无用论”。这是一种多么深的误解啊——学,不可以功利心待之以已。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种力量首先就体现在强壮我们的精神,培养我们独一无二的灵魂,而不是因为功利性学习束缚我们的手脚、禁锢我们的灵魂。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回报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学习过程本身。以一种更加宽广的视野去看待,学习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的积累,同时更是兴趣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只有超越了实用主义的束缚,我们才能在枯燥的学习中享受到精神的愉悦。
身处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最重要的能力是学习。自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连续第九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学生的“专利”,而是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全民行动。在一个尊重知识、崇尚知识的社会里,终身学习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学,不可以年龄区分以已。
漫漫人生路,高考只是其中的一个休止符。回首那些激动人心的岁月,最宝贵的财富不是我们取得了怎样骄人的成绩,而在于我们用学习的热情点亮了无悔的青春,由此所培养的情趣与能力,足以使我们获益终生。继续在学习中放飞灵魂吧,年轻的朋友们,离开朝夕相处的中学校园,迎接我们的是更加浩瀚的星辰大海。学无止境,不可以已。
点评:作者谈学习,给出了很多的角度:从“学不可以已”开始,到学习不是“苦差事”,学不可以功利心待之(重过程不重结果),要终身学习等等,散点多发,每一点都浅谈辄止,老生常谈。此题“学习今说”,“今”是“说学习”的重点。就当下社会“实用主义”盛行而言, “不可以功利心待之”这个点最合适;或扣“不可以已(停止)”谈知识更迭迅猛需要我们终身学习亦可。如果能就此一点展开深入分析,不失为切题之作。【三类上 36分 北京卷满分50分】
4、守护生活,守护寻常烟火气(天津卷)
作者:李解
在疫情时代,我们方才发觉,烟火气是如此的珍贵。
还记得,在2020年初,有个记者在武汉街头直播。当镜头扫过空无一人的大街时,记者不禁哽咽起来,他反反复复地说着:“武汉,赶紧好起来!”
这一幕,牵引出多少人的泪花。谁知道呢?竟然有一天,那寻常巷陌,那熙熙攘攘的人群,那普普通通的亲友团聚,也会成为一种奢侈?
烟火气就是生活。有烟火气,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自由而舒适地生活着。我们劳作,我们休息,我们相爱,我们相拥。我们去我们想去的地方,我们见我们想见的人。我们像鱼儿在水中一样游动,我们像飞鸟一样在天空翱翔。我们不担心缺氧,也不担心失重。
病毒给这一切按下了暂停键。我们不得不停下来、静下来。为了守护更多的生命,我们暂时熄灭了生活的烟火。但我们不能忘记,抗击病毒,是为了在病魔的爪牙下夺回烟火气。“抗击”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生活中的例外状态,它不能成为日常。把“例外”当成“日常”,就像把鱼儿时不时提溜出水面,检查它是红色还是绿色;就像把鸟儿时不时扯下来,检查它是否飞过某些禁区。鱼儿和鸟儿不能长久地这样活着,我们作为人,也不能长久活在“例外状态”里面。
清且净的水,是鱼儿的烟火气。自由而香甜的空气,是鸟儿的烟火气。我们的烟火气,源自一个个具体可亲的人。我们活在人群中,就像鱼活在水里,鸟飞翔在天空。我们的幸福来自“家人团坐,灯火可亲”,也来自每个不需要格外防备的友善的陌生人,来自到处畅通的、祥和的社会。为了找回这份幸福,我们承受着牺牲,忍受着意外,担负着日常中断所带来的各种苦痛。我们为彼此而牺牲,是为了有一天不再需要这种牺牲。
因此,我们在每一座城市“解封”之时欢呼。我们欢呼日常的回归,追寻幸福的可能。时间得以流动,烟火气得以重燃。“烟火气”是一个多么美的词呀,它令我们想起家,想起母亲从灶上盛下来的饭菜,想起劳作之后的休憩,想起人作为人最重要的东西:信任与爱。让我们守护它吧,守护生活,守护自己。
点评:疫情期间,“烟火气”格外可贵,作者能联系现实呼吁守护烟火气,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只是何谓“烟火气”,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生活”“自由生活”“正常生活”。准确地界定概念,行文方可避免空泛和游离,如“抗击病毒”两段。【二类下 47 分 满分60】
5、在线(北京卷 题目2)
作者:王钟的
“开会了,开会了!”领导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突然响起,打破了手机的沉默。
比原定时间晚3分钟,但还有两位同事没进会议室。领导忙在群里“@”两人。很快,一位悄无声息地加入了会议,却没有一句抱歉;另一位依然没有声响,会议室陷入片刻的尴尬。
“不等他了,我们现在开会。”领导主动终结了尴尬:“我们今天的第一项议程是总结上星期工作进度,谁先发言?发言的同事最好开一下摄像头。”
又是一阵短暂沉默,随后,项目部的小李率先打开麦克风:“能听见吗?”
却没有人告诉她能不能听见,小李重复了三五次,领导有点不耐烦地打断她:“小李,你直接说,我们都能听见。”
小李显然有备而来,她一五一十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内容,条分缕析,面面俱到。尽管终究没有露脸,却不难猜测小李手头准备了书面发言稿,念稿子的感觉有点明显,语气又是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像是大会发言而不是日常工作例会,以至于让人有些昏昏欲睡。
“新人总有这种毛病,爱表现而不知收敛。”胖哥私下给我发来信息,我不置可否地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谁都有当新人的时候,没必要在这件事上太计较,职场的分寸本就不好把握。
小李的冗长发言终于结束,领导也松了口气:“下一个,谁来发言?”
可能是慑于小李的充分准备,居然没人搭话。领导径直安排胖哥发言,“哎,你说几句吧!”
胖哥猝不及防,大概是没想到小透明的自己还有被领导如此看重的一天。今天他根本没有准备说什么,也不知怎么说,只是自顾自找同事“开小会”,说些家长里短的八卦。既然领导点卯,他不得不应付:“这个……那个……”
说了几句,胖哥就有点言不达意,终于词穷,无话可说的他使出杀手锏:“喂,能听见吗?喂……我这边信号不太好,要不就这样?”胖哥耍机灵的痕迹有点明显,但领导并不在意,“好吧,下一个是谁?”
去年入职的女神陆茜主动发言,她长得又美又飒,工作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不到半年时间就赢得了所有人的欣赏。她的发言也是如此,没有长篇大论,却说清楚了要点,居然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几个部门的代表轮流发完言,进入今天会议的“重头戏”——领导总结。领导喜欢哲学,又是文学专业出身,所以总在逻辑缜密与天马行空之间摇摆。今天在线会议,毫不妨碍他的发挥。拉拉杂杂一大堆,不知不觉大半个小时过去,已经接近饭点,到了大家秀厨艺的时候。
对了,领导也是今天唯一一位打开摄像头,“露出真身”的人。
“真是没完没了!”这是运维部的张伟,去年考评排在倒数第二,年终奖也打了折扣,平日里牢骚自然不少。但是,谁也没觉得张伟能把逆反发到公司大群里。
过了一分钟,这句“没完没了”被张伟撤回,这让等着看好戏的我们略感失望。
“不好意思,家里孩子瞎玩手机。”这句解释比不解释还刺眼,本来我们还半信半疑,现在真让人怀疑张伟是故意的。他弥补错误的时机恰到好处,刚好让人看到又足以撤回。
当然,领导是看不到这些的,纵使看见大概也视若无睹吧。他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说了十分钟,最后不忘打鸡血:“这段时间大家都很努力,希望未来再接再厉,再创丰收!现在散会!”
瞬间,网络会议室的头像四散而去,只剩下对桌老王那张古怪装酷的剪影,等了好一会儿,他依然“在线”。
我知道,他从一开始就开了静音。
点评:惟妙惟肖的的“线上”众生相!减一分是因为篇幅长了些。(北京卷要求不少于700字,答卷纸最多给出1000格子,本文将近1300字了。)【一类上 49分 北京卷满分50分】
6、在传统文化沃土上,结出创新与自信之果(全国新高考Ⅱ卷)
作者:吕京笏
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利落甩袖,隐入画中……还记得虎年春晚上那曲《只此青绿》吗?在“静待”“望月”“落云”“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动作中,在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大篇章中,诉说着《千里江山图》的前尘往事,让“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在瞬间刷爆了弹幕。
这给我们很多启示——时空转盘道不尽文化的传承,一颦一笑、一笔一画都是中国之美的壮丽风景。5000年文化源远流长,孕育出朵朵奇葩,诗词歌赋、传统节日、书法绘画、卷轴古籍……她们历经岁月长河的洗礼而弥新,是我们寄存在时间深处的礼物。
其实,从火出圈的故宫文创、成为“网红”的三星堆文物,到轻抚古琴、弹拨琵琶唱响饶舌rap,近年来兴起的国风热早就证明传统文化蕴含的巨大潜力。在新时代,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格外深沉而重要的意义。
首先,自己的才能是世界的,否则就会成为亦步亦趋、千篇一律的模仿。正如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而这种理想与精神,往往需要向历史中要答案,如此才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风格、气质、特色。反观不少古镇,游客们为了追寻文化韵味而去,却往往只能找到“小桥流水石板路,烤串鱿鱼臭豆腐”。当文化成为了一种为了迎合消费主义而符号化的景观,不仅游客会失望,产业也难以可持续发展。
更进一步说,文化是心灵的原乡,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的通感与记忆。这如乡音一般,是融在血液中的。无论宏观的建筑、风景,还是微观的美食、服装,倘若能把文化融于其中,发挥其心灵抚慰、情感按摩的“疗效”,给人以安全感、归属感,或者唤起心中的某些美好情愫,便可以成为在这个快节奏时代里的一份心灵栖息地。看似抽象,却是当下很多人的生活刚需。
此外,文化也是对外交流与传播的语言,它帮助我们扫清实体的与意识的路障,以更加自信包容的姿态,更深度地融入世界。还记得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吗?从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冬奥场馆、吉祥物,到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示,在传统文化的加持下,中国风吹响世界,讲述着匠心独运的“东方故事”,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这些,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也注定世界上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倾倒。
就在几天前的6月3日,“端午安康”成为了我们的共同语言。端午节蕴含的“爱国爱民”“祛病防疫”等内涵,被赋予了鲜明的现实意义,成为人们心中一份真挚的期盼。而《端午奇妙游》等节目,也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以新颖的形式,让传统节日重焕生机,成为各个年龄段人们追捧的对象,凝聚起浩然气正、阳光向上的端午氛围。
这启示我们,要相信优秀传统文化的韧性中,蕴含着自我更新与健康生长的能力;同时,也要在文化与生活、传统与现代之间搭起桥梁,借助现代的东风,吹起文化的芬芳,让文脉传承弦歌不辍,滋养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滋养我们心底的精神力量。
点评:审题很重要!主题“选择•创造•未来”,选择什么?请细读材料的关键词:不同行业的人物,选择热爱的行业,选择事业创新的方向,展示开启未来的力量。“传统文化”只是事例中“摄影家”选择的一部分。本文转论“文化创新与自信”,基本抛开了行业、事业,有偏题之嫌。【三类下 37分 满分60分】
7、不负凌云志,你我皆能鲲鹏展翅(浙江卷)
作者:白晶晶
青春在淬炼中成长,人才在磨砺中茁壮。回首过往四十年,时代风云激荡,中国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
翻开史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青年坚信红色信仰,保家卫国以笔为枪。俱往矣,百年波澜壮阔,赶考人一直在路上。这一次,赓续薪火的接力棒交到年轻人手上,稚嫩的肩膀扛起担当。
在有些人眼中,过往的辉煌岁月取决于时代红利,历史电梯带来的成长机遇远远大于个人努力。当红利消退,“摆烂”“躺平”不可避免进入年轻人语境。其实,环顾四周就会发现,嘴上挂着“佛系”、背后暗自努力才是青年的实际。无数年轻人坚守岗位、尽心尽力,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熠熠发光。
青春是什么颜色?五彩斑斓的调色板,不够绘就人生选择的多样。青年是什么姿态?万语千言的词汇本,无法涵盖未来可能的无限。青年的命运,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
当奥密克戎病毒来袭,年轻人主动请缨,用知识筑牢防疫之堤——复旦博士连夜写代码、编程序,让核酸核查不再费时费力;大学生创建“医疗紧急救助”共享文档,给生命开出一条线上通道;00后“楼长”“团长”为居民团购物资,事无巨细……他们已经是战疫“后浪”最坚韧的力量。
当时代呼唤高技能人才,年轻人精益求精,用创新夯实转型根基——93年出生的杨杰,从车间“小匠”铸就“浙江工匠”,成大器靠的是玉汝于成的努力;95后金华姑娘变身酷飒女飞行员,搏击长空、鏖战苍穹,背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17岁汽修班“宝藏女孩”刷屏,她用实力扭转社会对职教的刻板定义……
当然,鲲鹏扶摇九万里,也要从第一步飞起。翱翔天际的自由,离不开艰苦卓绝的练习。在征战命运的“星辰大海”之前,要先练就过硬本领、丰满羽翼,锻造永不气馁的品质,为腾飞蓄力。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正如张文宏医生所言,“时代的潮水总能跨过一个又一个山头,个人命运也是如此。流水要争先,靠的是绵绵不绝;我们即使普通,但只要不下场,都会随着时代潮水不断向前。”行动,是对人生最有效的磨砺。请相信青年的韧劲,相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关隘,没有跨越不了的冬季。
点评:浙江卷的题目,留给考生发挥的空间不大。在主题立意确定的情况下,看文笔,看素材,看激情,作者都做到位了。【一类上 56分 满分60分】
8、世事如棋,万变莫离“本”(全国新高考Ⅰ卷)
作者:守一
都说世事如棋,棋局的很多道理确实和为人处世的哲学相通。
围棋中就有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顾名思义,一个好的棋手,应该先守其本,只有本手的功夫扎实,才有可能运用好妙手。守正方能出奇,如果基本的棋理不精通,就想出奇制胜,往往会错把俗手当妙手,最终折戟沉沙、功亏一篑。
要用好本手,则要更深刻理解其内涵,而不能拘泥文字,以为循规蹈矩,一切按照套路,就是棋理正道。领悟本手的关键,在于吃透一个“本”字。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有云:“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意在做学问如果领悟了根本,四书五经这些传统经典,也不过是用来当注解的,不需要拘泥文字表面意涵。
那么,何为本?放在围棋上,显然就是要有大局观,要在横纵之间,布局长远,以求终局的胜利。不为一子一地得失,而乱了方寸。不被对手的一举一动所迷惑,有定力有气度。本是道,具体的行子布局是术。所谓妙手和俗手,也只有以此为标准,才能清晰得辨。
棋理如此,人生之理亦然。无论在校园求学还是入社会找工作,我们先要立住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先要想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于家庭、于社会有怎样的责任,然后才能布局做规划、一步步落子无悔。下好本手的同时,一旦天时地利人和交汇,就有可能下出妙手。妙手是“务本”之后的灵光乍现、妙手偶得。如果生而无本,只想用妙手走捷径,即便一时得幸,长远来看也不过是俗手。
当然,重视本手也须警惕走至另一极端,就是害怕犯错、害怕下出俗手而变得谨小慎微、步步纠结。无论棋局还是人生,总是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再怎么“务本”,人都难免犯错。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事上练,就是说我们内心笃定的“本”,也需要在行动中经受检验。就像人走向一个从未去过的目的地,边走边问、边问边走,一时走错了路,只要能快速纠错回归正途,仍然不失其本。
就此而言,本手、妙手、俗手,都不是根据具体的某手棋而定,而是要放在通盘棋中去打量。拥有这样的大局观,才能下好棋,过好一生。
点评:这是一篇很规范的考场作文,先解释三“手”的含义,再重点阐述“本手”的重要性,从棋理到人生哲理,最后思辨,提出解决之道。可以商榷一二的是对“本手”之“本”的理解,大局观长远眼光固然可以,题目中给出的“正规下法”“基础”,也需要落实一下。【一类上 57分 满分60分】
9、写给2008年的自己的一封信(全国乙卷)
作者:马青
2008年的马青:
嗨,有点怪是不是?这是一封来自2022年的信,对,我是十四年后的你。
我知道2008年的你还不爱运动,正为减肥发愁。放心吧,现在的我已经爱上健身了,这些年,我学会了打网球,家门口还有了24小时自助式健身馆,只需要刷手机进入,方便极了。运动场馆越来越多,前两天还有个朋友邀我同去报名学滑雪,并且畅想明年冬天去东北来一场真正的滑雪之旅。
这一切与你正在看的2008北京奥运会有关,也与我正在看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关。你知道的,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冬天的雪根本不可能支撑雪上运动的,但冬奥会居然也在南京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现在南京的奥体中心冰上运动俱乐部很火爆,新街口金鹰楼上还有一家条件相当不错的室内滑雪场,一节体验课198元,我已报了名。据说,现在参与冰雪运动有三亿人。
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鸟巢”体育馆的建成就让我叹为观止,当时以世界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场馆著称。我还记得那会儿网络论坛上有人担忧,这样的场馆办完了奥运是不是就浪费了?现在的我可以告诉你,并没有,2022年“鸟巢”也是冬奥会开闭幕式场馆。另外,“水立方”还通过科技手段,变身成了“冰立方”,可以实现夏季和冬季的场景转换,以后的使用范围更大了。如今场馆内的黑科技越来越强了,5G技术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许多你完全料想不到的服务,比如能消杀、清扫、送餐、引导、巡视为一体的机器人志愿者。
这些黑科技都是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比如2008年场馆内的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100%的技术,就在2014年被运用到地方上的黑臭水体治理了。
对了,你猜,如果现在去北京需要多长时间?只要三个半小时!2008年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意味着什么。14年后,全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超过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现在南京去上海只要一小时,快赶上市内交通的速度了。不可思议吧?
说真的,今天当我完全不带钱包全靠数字支付的时候,当我从早到晚沉浸在社交媒体上的时候,有时候会恍惚,记不起来2008年的日常是什么样的,这正是我写下这封信的原因。展示北京变身双奥之城后的成就,告诉你这十四年的种种跨越式变化,是想提醒你,作为媒体人,请一定留心并记录下跨越的背后是什么,并让自己配得上这场跨越,跟得上这场跨越,在这场跨越以及以后的一次又一次跨越中成为助力。
对于高考失利,没有名校背景的你,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不少沟沟坎坎,2008年到2022年的十四年间也并非一帆风顺。但相信我,每一个选择都有必然,高铁是一寸一寸铺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
跨越,是明晰了方向后的比拼,是勇毅前行和回头自省的考验。跨越,并非从A到B一蹴而就的成果,而是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耐心。“日拱一卒”,现在是我的QQ签名。
我在2022等你,等一个更好的自己。
2022年的马青
点评:全国乙卷作文题最容易写成罗列事例唱高调的空洞文,但作者设置了一个巧妙的情境,2022年的“我”,写信给2008年的自己。文章将14年间的感受与思考娓娓道来,紧紧扣住“跨越,再跨越”的主题,有细节,有情感。【一类上 58分 满分60分】
10、学习今说(北京卷 题目1)
作者:姚华松
古人云,“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重视学习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外出旅行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孔子的雕像,不少家长带着孩子竞相参拜,为的是孩子取得好成绩,考上心仪的学校。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经历,对学习的看法也不同,比如我和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出生于1950年,打记事起,他就教导我要好好念书,要倍加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他经常与我分享他年轻时学习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他响应号召去鄂东南的大山里开荒种地,但经常没有多少活干,无聊至极,他打发时间的办法就天天看《新华字典》,看了一遍又一遍,我问他怎么不看别的更有趣的书,他说:压根就没有。
那时候,他只能与他的舍友们交换着书看。谁倘若有一本新书,尤其是小说,那绝对是抢手货,很多人愿意讨好他,跟他交朋友。书绝对是那个年代的稀缺品,读书与学习是一件无比奢侈的事。没有文化,读书少,导致爷爷只能一辈子固守农村老家,做一辈子农民,至今。
时至今日,古稀之年的爷爷很喜欢与村里的文化人打交道,喜欢与大学生交流,和他们下棋,讨论乡村振兴、人口老龄化等话题。我当然清楚,没有机会学习、没有上大学是爷爷这辈子最大的心结。
时过境迁,现在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与从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以我所在的城市广州为例,广州正在创建学习型城市,给广大市民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空间与良好的学习氛围。除了在学校上课外,我周末都去各种图书馆、博物馆和展览馆,我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了解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资讯。不仅如此,我还从iPad上订阅了一些网络学习平台,我有空就上去看看。
为了拓展我对热点话题的掌握与熟悉程度,提高我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我爸经常给我分享一些澎湃及中青评论,这对我积累素材、分析问题、提高写作水平都很有好处。
近十年来,我都利用暑假和寒假参加游学活动,我先后去了贵州、云南、四川、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等地,所到之处,我都学到了很多在大城市学不到的知识与智慧,深切感受到了我国的文化多样性,这些宝贵的经历与体验开拓了我的视野与眼界,增进了我对乡村与民族的理解与认识。
同时,我也感觉时下学习氛围里也出现一些不好的苗头,比如一些孩子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目的只有一个——考高分;一些家长只重视孩子对文化课的学习,而忽略或剥夺孩子汲取其他知识与营养。
对此,我不能苟同,我认为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全方面和全方位的,学习的内容不只是书本知识,还包括各种社会知识及实践知识;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应该是每个人的终生习惯,学习可以充实而丰盈我们的人生,增强我们认识、探索与改造世界的能力。
点评:北京卷作文有两题任选:题目“线上”,要求写记叙文;“学习今说”,要求写议论文。本文在文体特征上,有杂糅之嫌:讲述爷爷与自己的学习经历,平铺直叙,议论不够,且多是老生常谈。全文与其是写“学习今说”,不如说是“学习今昔谈”。【三类下 32分 北京卷满分50分】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蒋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