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3月31日),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三国文化陈列室和绿雨轩展厅,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及国内数十家文博单位代表的共同见证下,历时近两年策划筹备的《大三国志展》正式宣布开幕。展览将持续开放至8月31日。
展厅外
规模最大三国主题展 亮相蜀汉故地
《大三国志展》是21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三国主题巡回展,曾在日本及国内北京、深圳、苏州等多地引发了观三国、品三国的文化热潮,观展人数超过百万。如今,这一来自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36家文博单位的160余件(套)精品文物亮相成都,通过“英雄的时代”和“永远的三国”两大板块,全面展示三国历史和三国文化源流,讲述富有中国气派、成都风味的当代三国志。
三国文化在成都、在四川有着丰厚的遗产资源和社会基础。作为蜀汉都城的成都,现存三国文化遗存达50余处,至今仍保存有“武侯祠”“锦里”“黄龙溪”等三国主题名胜和“衣冠庙”“葛陌”“万里桥”等源于三国故事的地名。
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项目组调查统计,四川境内的三国文化遗存更是达到330余处。三国的人物形象、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广泛传播,为《大三国志展》来到成都,并在有“三国圣地”美称的成都武侯祠展出,营造出浑然一体的良好氛围。
精品荟萃 展示三国历史和三国文化源流
本次展出的文物精品荟萃,仅国家一级文物便达30件(套)之多,其中不少为首次出展或平日极少展出。其中,来自甘肃省博物馆的汉代铜车马仪仗俑队于1969年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数量最多、阵容最大的汉代铜车马仪仗俑,形象生动的持矛武士、奔驰骏马,搭配等级风格各异的随行车辆,汉代高级官员出行的壮观场面跃然眼前。
汉代铜车马仪仗俑队
徐州博物馆的铜缕玉衣、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 “偏将军印章”金印、曹操墓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石牌、洛阳博物馆的白玉杯、长沙简牍博物馆的走马楼竹简……虽烽烟城邑已为陈迹,吉光片羽亦可代序千年,三国时期社会真实流转的物质世界和人文面貌在展览中得以生动呈现。
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铭刻下无数英雄人物和典故逸事,凝练着中华文明仁义礼智信的人文情结和价值取向,并随着通俗文学和民间文艺的发展,逐渐形成以三国历史文化为核心,各类文化传播现象为流变的三国文化。
汲古阁本《三国志》印本
本次《大三国志展》下篇“永远的三国”通过“史册载不尽”“粉墨说三分”“釉彩叙轶事”“丹青论英雄”“次元里造梦”5个板块,汇聚后世文献、戏曲装扮、主题瓷艺、书画精品和当代设计,展示三国文化在传承发展中三国元素普及和历史认知深化互为动力、循环往复的扩散过程。
立体的三国 书写精彩多元当代三国志
随着当代博物馆展览艺术理论技术的逐渐成熟,观众对于文物展览技术应用和体验的认知需求也愈发深化。在《大三国志展》中,便多处运用了动态投影、实时呈现、沉浸体验等技术。一进入展厅,即是东吴战船模型的动态展项,以战船模型为核心,加以悬垂的透明纱幔和动态波纹投影,与序厅三国历史人物形象搭配,烘托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咏叹氛围。
在走马楼竹简展柜,通过单透玻璃和一体机,竹简的图片、文字、释文得以在空间中放大呈现,文物细节一览无遗。“英雄的时代”篇章最后,设置了《三国志》卷轴的艺术装置,一个个三国英雄人物及其评价从卷轴中飞出,犹如星辰闪耀天际,沧桑过去在今人思想和活动中复苏,唤醒观众的三国记忆和英杰情怀。
展厅中央身着战袍的关羽形象
立体的三国在展览呈现方式的动静之间。绿雨轩展厅内,设置了几乎占据半个展厅的沉浸式展项,6块巨大的投影组合屏,配合声光效果,以“铁血”“英雄”两个关键印象为纲,以腾讯《鸿图之下》中的三国英雄人物为原型,以传统与创新相融的方式重新演绎三国时期改变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与重大战役,沉浸式观展体验中,“永远的三国”成为鲜活的情感表达。
在严肃表达的同时,展览在“次元里造梦”板块还展示出活泼亲切的一面,搭建当代三国题材街机游戏展项,内置各种游戏主题视频,表达出三国文化在当代通过影视、动漫、游戏等多种传播方式,正以强劲的艺术生命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历史的三国 品味鼎立时代千年文明回响
三国,是一段充满规律和辩证的历史,虽只为中华文明史中的短暂一瞬,几十年风云激荡,却赋予了这一时期革故鼎新、善谋图强、英雄辈出的时代特征,让其成为大众知晓程度最高的时代,街头巷尾,无数品评。
《大三国志展》在内容框架设计中摆脱了传统平铺叙事的讲述方式,在展示三国时期物质文化的同时,通过汉末三分至三家归晋的历史主线,着重以历史定位和历史意义的角度,表达一种史观,引发思考甚至争鸣,引导形成各抒己见的观展体验,激发出每个人心中不同的三国。
随着展览开幕,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同时发布了《大三国志展》系列配套活动计划。作为国家文物局授牌的“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将在展览期间举办三国文化研究学术论坛和多场专家讲座,邀请国内外三国文化保护、展示、开发、利用等多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学术前沿课题,向公众传播三国文化在不同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活动还包括线上展厅、社教活动、主题研学、专题文创等多个类别。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曾琦 摄影报道
编辑 乔雪阳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