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影笔记概述
最近我在思考的一点是,对相当成功的日式【轻小说】(这里指已经动画化且质量还不错的作品)进行的分析,是否有助于找到【套路化】的真谛?
观赏的作品越多,就越会琢磨剧情以下的东西——即反复强调的【编故事】的逻辑。我看轻小说改的动画越多,就越能发现这些动画出新意的太少,换汤不换药的太多。而漫画改的作品,综合观感就会好上一大截。
从动画综合质量讲,《樱花庄的宠物女孩》固然值得5星推荐,但并不是说这部作品就没有值得推敲甚至吐槽的地方。而下面的这些主观想法,也会被贴上“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标签。
【2】两大不足的分析
虽然看番时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一口气刷完,但等沉下心去分析《樱花庄的宠物女孩》的故事结构,我就发现对自己这部作品的好感略有下降。
核心问题在于两点:第一,有太多脱离现实的剧情,显得这是一个发生于现实世界的超现实故事。第二,人物情感线的设计过于唐突。
关于第1点“有太多脱离现实的剧情,显得这是一个发生于现实世界的超现实故事”。我认为青春爱情故事如果设定是在一个现实世界中,偶尔的“反常识”设定会让人觉得有趣,但过多“反常识”的加料就适得其反。
在《樱花庄的宠物女孩》中,【樱花庄】这个物理概念的存在就很“反常识”,除此之外,椎名真白的艺术天才+生活白痴,上井草美咲的艺术天才+为爱痴狂,三鹰仁的”少妇之友“设定,赤坂龙之介的超级程序员设定等,都过于不可思议。
这种设定让我总是在观看作品时产生【不适感】,而观看《樱花庄的宠物女孩》的作者鸭志田一的另一部作品《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时,这种【不适感】就神奇的消失了。
究其原因,应该是后者在作品开头直接置入了一个【思春期症候群】的概念,相当于直接告诉读者和观众——“这是个超现实故事”。
在我看来,《樱花庄的宠物女孩》作为一部动画作品(轻小说),虽然可以各种脑洞大开,但最好应该明确【现实】与【超现实】(幻想)的边界,如果整个故事是基于【现实】开展,反常识的部分就要控制篇幅,否则,就干脆超现实展开,这样创作空间会更大一些。
关于第2点,人物情感线的设计过于唐突。这个问题与上一条相似,即作为轻小说或者动画,是不是可以允许“因为主创要求他们相爱,所以他们相爱了”这种设定的存在?
《樱花庄的宠物女孩》出现了三对,分别是空太与真白、美咲与仁、龙之介与丽塔——相对正常的可能只有美咲与仁这一对。空太的形象着实不怎么好,易怒、暴躁等性格不足在动画的展示使得这个角色的【平庸感】过于耀眼,同时,虽然设定上是高二学生,动画形象让我怎么看都像是初二学生。
综合来说,单就情感方面,让我不得不慨叹一句“他们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大有问题”。
情感线设计的这个问题,可能的解释有如下几个:
第一,作者鸭志田一创作《樱花庄的宠物女孩》时,并没有用心考虑情感线;第二,鸭志田一自身的情感经历不够丰富,很难把男女情感写到位;第三,作者就是考虑《樱花庄的宠物女孩》的潜在受众,故意把情感线推进写的比较“随心所欲”。
【3】人物设计、剧情推进与常见元素
《樱花庄的宠物女孩》想展现的主题无非是【青春】、【爱情】、【励志】、【成长】,由于没有代表邪恶的反派,角色面对的“敌人”只能是成长中出现的逆境。
首先是男主角空太。这是个典型的轻小说男主设定:平庸、善良、缺少对未来的憧憬、懂得照顾人、亚萨西。这里有个细节是,【善良】的表现用的是“救猫咪”的桥段。
其次是女主角真白。她的设定在轻小说中也相对常见,有一个强度爆表的能力,配合一个完全不正常的能力。本作中最突出的就是夸张的艺术天赋+几乎为零的生活自理能力。
设计这样一种反差不仅是为了强化角色形象,也为二人彼此成长留下伏笔。对比起来,美咲与仁、龙之介与丽塔这两对的“能力对比”相对均衡。
说实话,我觉得作者努力让空太拥有不少糟糕个性,的确是为后续的【成长与励志】铺路,但一开始让男主的【属性值】过低,后续又猛加【游戏制作人】等的buff,显然没有【七海】的设定更自然。
【七海】有着成为声优的梦想,但得不到家里的认可,于是被迫常年独立。这种经历使得她的坚强、隐忍是【可见】的。这个角色的存在就是为了营造出两个女主相互争宠的“后宫感”,可是,这两个女性角色实力完全不对等,我的确想不通这里安排“竞争”的意义何在——换个角度看,一共7个角色共有3对,唯有【七海】独自一人,确有不少遗憾。
在剧情推进方面,《樱花庄的宠物女孩》有24集的长度来讲故事,这其中就穿插了男女主角的相识、成长与相爱,美咲与仁感情的纷扰、【七海】为了理想的努力(与失败)、文化祭以及保护樱花庄活动。
保护樱花庄+毕业典礼结束,《樱花庄的宠物女孩》已经算是有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收尾,如果再出第2季,观感不见得比第1季好。
在常见元素方面,最表象的就是各种卖萌卖肉。我感觉动画在这方面的处理实在是过于刻意——尤其是真白的全裸噱头反复出现。此外,就是一定要有个近乎全知全能的【局外人】,故事中是【龙之介】充当了这个角色,而且,还有“画女硬说男”的套路。
【4】日系轻小说的核心问题
关于故事,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是自下而上,所谓的先有一个概念,概念诞生时故事还未完全成型(没有大纲),属于边想边写边改的情况;第二种是自上而下,概念与故事同步,预先想清楚整个故事的大纲,再根据大纲倒推故事的走向。
这两种理论上都可以写出好故事,问题在于,如果【自下而上】的方式放在网络时代,就会出现故事市场反响强烈,于是原作者为了增加叙事长度各种“加戏”,加到最后让人觉得故事开始变质最后草草收尾的情况。
在漫画领域,像鸟山明的《龙珠》(52卷)算是及时刹车的好榜样(咱先不聊各种续作)。而像《柯南》《海贼王》这种已经算是“为了市场而不得不编下去”的作品。
轻小说的问题也是如此,像《樱花庄的宠物女孩》原本可以像动画一样在“保护家园”行动成功后落下帷幕——这里对应的大概是原小说1-6卷内容。从第7卷开始的内容对比前述,总觉得有些多余,这里的多余并不是男女主角的感情戏,而是各种事件的“强行增加”让故事的张力明显欠缺力道。
至少,我个人速览到第8卷左右就开始有明显的不适。
小说作者鸭志田一在国内的知名作品(主要因作品动画化的缘故)有《樱花庄的宠物女孩》+《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以及一部与比村乳业合作的《Just Because!》。
《樱花庄的宠物女孩》是鸭志田一2010年的作品,《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是2014年的作品,《Just Because!》则是2017年。如果论作品【完整度】,可能《Just Because!》算是最高的——因为是12集动画剧本。
由此推测,鸭志田一应该是因为作品的市场反响程序来选择作品的讲述长度,从商业角度来看,没啥问题——换了我是作者,如果作品递延能带来丰厚的物质报酬,那当然是继续写下去才是更有选,这也是当代作品格外喜欢续作的原因;从故事角度来看,我认为《樱花庄的宠物女孩》+《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的核心问题,或者说发展多年的日式轻小说的核心问题都在于强行叙事过多过杂导致人物故事到后期已经缺少足够多的亮点,间接让人觉得新意不够。
同时《樱花庄的宠物女孩》与《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本质上都是“普通人”与“异类”之间的青春爱情,前者属于角色们还算勉强是天赋异禀的凡人,后者就干脆走超现实路线。
如果以我相对认真琢磨过几部轻小说作品来看,《樱花庄的宠物女孩》《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如果有妹妹就好了》《我的朋友很少》《工口漫画老师》《我的妹妹不可能这么可爱》等都可以归为同一类作品——这里指的是“创作公式”基本相同。
这种“创作公式”使得作者可以换几个参数就成为一部新作品,当今我们看到的各种异世界或者异世界穿越类轻小说也遵循这个逻辑。
我们可以静心思考下,《进化之实 踏上胜利的人生》《开挂药师的奇幻世界悠闲生活》《月光下的异世界之旅》《魔物娘的医生》《异世界迷宫黑心企业》等作品,真的有很大区别吗?
这其实就意味着【套路化】创作会一直存在,但这种类工业流水线产品容易出【优质作品】,但很难出【佳作】,像《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 ♭》这种作品如果不是故事中后期进行了强制“改造”,也不过是一部尚可的后宫作品。
【5】补充说明
平心而论,这篇关于《樱花庄的宠物女孩》的思考显得过于零散,基本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所谓的“阅片无数”后,我是能体会很多人将“轻小说”视为厕纸的感受。因为如果我们以分析传统文学作品的角度去【拆解】轻小说,会发现【失望】远大于【惊喜】。而动画化之后的作品,能撑起故事的有时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各种画面、声效、声优演绎的组合出击。
此外,《樱花庄的宠物女孩》作为一部较早问世的轻小说,它的创作公式在10年后的今天一九随处可见,我们甚至可以得出“观众的喜好一直未变”的结论。当一部曾经贴合市场创作的“商品”居然能相对忽略时代的更迭,悲观一点讲,这是时代停滞的剪影——即并没有质量足够好的新作帮助观众提升对作品的要求。
衍生的问题是,观众是否真的需要一些【好】作品?或者是,谁来评价作品的【好】与【坏】?《此花亭奇谭》的受众太少,那么,该说它是佳作还是劣作呢?
或许,当我们能放下对作品【质量】这种无法量化的执念,更专注于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成功,就没那么多烦恼了。
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