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由盛到衰,再到今天的繁荣,历经近百年,它曾以“中国学派”的美誉闻名国际,之所以能得到动画界如此高的评价,与其结合传统戏曲艺术的人物造型、服饰、音乐等元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让我们通过四部经典国产动画,来感受电影、动画、戏曲三种艺术相结合所碰撞出的艺术魅力吧。
《骄傲的将军》
《骄傲的将军》1956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讲述了一位得胜归来的将军骄傲自满,荒废武艺兵法,最后被敌人活捉的故事。
这部动画电影被认为是“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片中大量借鉴了传统戏曲元素,从动画人物造型到人物神态、动作,包括配乐都有戏曲元素的影子。
电影中得胜将军的造型,在戏曲花脸基础上进行了借鉴与提炼:保留了将军脸部的自然肤色,在原来花脸脸谱的形状上进行了夸张,设计成为倒梯形脸颊,经过鼻子贯穿额头到下巴形成类似蝙蝠的形状,脸颊两旁涂以绯红,眼睛周围以中性色——灰色衬托,使将军的造型简洁又传神,从而塑造出一个威猛而鲁莽的将军形象。
将军的言行根据戏曲中花脸大将的表演方式而来。例如,该片中有一幕是将军得胜归来,其动作是挺胸昂首、踱着方步,伴随着锣鼓打击乐的节拍一步一顿地迈步进来,这出场的气势仿若京剧中霸王项羽的出场之态。
片中食客的造型取自戏曲的“丑角”,将脸部、眼睛、嘴巴的造型设计为三角形,突出食客滑稽的个性,让观众在视觉上能分辨出人物的性格。
《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改编自四大名著《西游记》前七回,影片为上下两集,分别完成于1961年和1964年。主要讲述了主角齐天大圣孙悟空龙宫“借宝”、大闹天宫,最后回归花果山的传奇经历。
动画片《大闹天宫》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该片一经上映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多项国际国内大奖。《世界报》评论:“《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造型艺术又是美国迪斯尼作品所做不到的,它完全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这部作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国学派”动画创作的标志。而它的成功正是来源于对传统元素的继承与再创造。
片中有着大量的戏曲元素,有借鉴京剧脸谱的人物形象设计;采用中国戏曲元素的配乐;动画语言大量吸收戏曲表演的修辞;动作场面的设计思路来自京剧武戏。
其中孙悟空的造型,将京剧脸谱、民间玩具、民间年画中的造型熔于一炉,简化京剧脸谱中脸的色块,采用单纯的原色一红、黄、蓝、绿、白等,用墨、色、线加以统一,形成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猴王的动画造型。
这部电影极具民族特色,无论时移世易、技术更迭,它依然是国产动画片的骄傲!
《哪吒闹海》
《哪吒闹海》是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是中国动画片的另一座高峰。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均获得过多个奖项。影片主要讲述了陈塘关李靖之子李哪吒与东海龙宫之间的恩怨情仇。
电影大量吸取了民间传统文化的优点,将古代壁画、戏曲等艺术特点融入设计中,体现出古色古香的韵味来。其中,哪吒的造型保留了戏曲舞台两个娃娃髻的发型,并借鉴哪吒衣,上披粉红莲花造型的云肩,下跨莲花甲表明哪吒是莲花的化身,相异的在于动画片中的哪吒围裙变成墨绿色的荷叶样式。
哪吒与龙王的打斗,以及三太子率兵挑战哪吒,虾兵蟹将哪吒团团围上,步步紧逼,他们的运用了“叫板”、“枪靶子”等程式动作。哪吒自刎时“快速背转身,宝剑横于颈前戛然而止”是取自戏曲用于自刎时常见的动作,含蓄、唯美且易引发观者悲凉之感。
《天书奇谭》
1983年由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长片。讲述了少年蛋生与三只狐妖斗智斗勇,历经磨难,夺回天书,最终习得天书法术,造福百姓的故事。
《天书奇谭》中的很多角色形象来自于戏曲造型,可以说生旦净末丑俱全,把戏曲的脸谱化用到了人物形象上。如狐女的丹凤眼、樱桃小嘴借鉴了京剧花旦形象;蛋生的师傅袁公,眉心的月牙与戏曲中的包公形象所契合,大大的络腮胡,便是戏曲中关公的脸谱形象元素之一;丑角县官了那尖嘴猴腮的样子,和戏曲中的丑角一模一样;另一个反面人物狐狸老妖,总是一袭黑衣,身体有些佝偻,嘴突,大黑眼圈呈“八”字,满眼的诡计多端,这是借鉴了京剧老旦形象。
这部电影在豆瓣上评分9.2分。2021年10月,《天书奇谭》4K 修复版被搬上了荧幕,实现了 38 年后的再回归 。《天书奇谈》之所以被评为高,是因为它的独特魅力,让它与日本、欧美等动漫相比,丝毫不逊色。角色的设计,既有趣,又充满了魅力,无论是剪辑、造型、挖掘个性,都无可挑剔。
中国戏曲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为动画电影的剧本创作上提供了用之不尽的素材。中国动画电影自创作之初不断从戏曲的人物形象、服饰设计、场景布置、音乐选取、故事选材等各方面吸收着戏曲的营养,通过戏曲元素制作而成的动画电影不仅仅拥有其独特的中国韵味,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与艺术审美!
编辑:妍薇
审核:王梅
终审: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