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中有打开飞机舱门等危险动作,《迪迦奥特曼》涉及持械殴打等暴力情节……近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21部动画片共梳理出1465个问题点,包括暴力元素、危险行为、暗黑场景、广告植入、商业营销等。
动画片是孩童重要的“精神食粮”,且不说其人物剧情、价值理念,单是场景台词等细节设定,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回望童年,许多人都还记得与小伙伴们观看讨论、竞相模仿的场景,也津津乐道于印象深刻的动画片:《葫芦兄弟》《大闹天宫》《海尔兄弟》……可以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流行动画,但不变的却是孩子对动画片的浓厚兴趣与模仿冲动。调查显示,近7成孩子会模仿动画片中的行为,而因模仿攀岩、飞翔、使用电锯等危险行为而伤亡的悲剧也时有发生。流行动画问题重重,禁看又并不现实,这让家长与老师普遍担忧。
动画并非方寸屏幕间的“儿戏”,系统管理刻不容缓。事实上,一系列动画问题并非中国独有。对此,美、日等国早就建立了动画分级制度,并对细节元素进行严格审核。比如,为淡化血腥暴力镜头的视觉冲击,日本动画《名侦探柯南》从“每集必死人”变成了“几集也难得死一个人”。相较起来,中国对动画影视作品的管理还失之于粗疏。除了问题动画屡见不鲜外,还有粗制滥造的“快餐”动画充斥市场,孩子不宜观看的动画接二连三,甚至一度出现了国外“儿童黄暴动画”流入中国。尴尬现实提醒:必须尽快出台系统方案管住问题动画,为孩子的童年保驾护航。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置身网络时代,海量信息铺面而来,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孩子接触不良信息的途径远多于往日。出于种种现实局限,监管之手往往鞭长莫及,这更呼唤家长加强对“网络原住民”的守护与教育。一方面,家长要把好关,禁绝孩子接触“有毒”内容,筑牢安全堤坝。而更重要的是,做好引导,教会孩子如何看待事物,逐渐建立起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份健康理性的价值观,正是父母能赋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从供给侧来看,当代动画从业者必须肩负起打造精品力作的文化使命。犹记上世纪60至80年代,水墨、剪纸、木偶、手绘等一批中国气派的动画盛行一时,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大闹天宫》为取景走遍了北京的宫殿楼阁,为设计动作请来了著名京剧演员,在44个国家掀起“猴旋风”;《葫芦兄弟》每一帧都是纯手工制作,背景层次反复斟酌、动作设计谨小慎微,成为许多人美好的童年回忆。如今,动画技术远胜从前,做好中国动画的自信理当更加坚定。当代动画人用心打造有特点、有风格的中国动画,必将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也为“国漫崛起”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