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空蒙,竹林幽幽。阅尽好花千万树,愿君记取此一枝。
继《元日》、《相思》爆火网络之后,《中国古诗词动漫》系列动画短片第六集《咏梅》千呼万唤始出来,历经三年打磨后于2022年1月7日上线B站。
水墨画般的中国风扑面而来,竹林、梅花、西湖十景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美到哭泣!”、“封神了!”、“屏保来了”,不断滚动的弹幕上铺满了观众们的溢美之词。
相比于第一集《元日》的5分50秒,23分钟的《咏梅》成了系列动画里时长最长的一集,观众们可以在片中尽情一饱眼福,忍不住直呼“有生之年!”。
嘉定制造的古诗词浪漫
作为上海嘉定800年重点项目之一,由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宣传部牵头出品的《中国古诗词动漫》系列动画短片本身就与上海嘉定有着不解之缘。
制作团队以上海嘉定作曲家易凤林的专辑《中国唱诗班——中华优秀传统“诗乐启蒙”》中的歌为基础进行编曲配乐,将歌曲中的古诗词与嘉定本地的文化名人结合,制作出了讲述嘉定传统习俗或是名人故事的中国风短片。
“这个系列动画的难点之一,就是古诗词和短片内容必须契合。原本易老师的专辑里有16首歌,但由于需要选定和人物故事匹配的古诗,我们就无法做到把16首歌全部还原为短片,只选取了其中几首。”监制林旭坚告诉记者。
2015年首个上线的短片《元日》将观众带回了400年前江南古城,随着“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诗句被唱出来,一幅幅新春年画儿跃然屏幕。
随后几年,《相思》、《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夜思》陆续更新,讲述了王初桐、王鸣盛、娄坚、顾维钧等嘉定历史名人的爱情、亲情、科举、仕途、家国情怀,感动无数观众。
此次更新的《咏梅》,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定竹刻”为文化背景,借由嘉定名人周颢和梅娘凄美的爱情故事,引发对于“人生至美究竟为何物”的深度思考。
除了历史人物和作曲家之外,监制林旭坚也与嘉定有着深厚渊源。他是上海市青年文联副会长,曾在嘉定电视台工作了11年。后来他成立的导演工作室“兆德文化”的注册、办公也都在嘉定。其中,兆德文化也是《中国古诗词动漫》的制作方之一。
可以说,《中国古诗词动漫》是地地道道的“嘉定制造”。
《咏梅》背后的故事
早在创作《中国古诗词动漫》第一集之时,主创团队就十分注重考证。为了重现《元日》的新年气氛,他们查阅了三种明清时代的嘉定方志,参考了其中关于年节的记录,还原了祭灶的菱角、没有穗的红灯笼、有故事的“贺年羹”等新年元素。
此次制作《咏梅》,由于竹刻大师周颢的历史资料有限,主创团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决定将这部短片加入神话的成分,进行适度改编。
短片主要参考了《竹人录》所引钱大昕《周山人传》中的描述:“(周颢)少时尝病疮,一夜醉归,逢老叟衣冠甚异,出一丸药啖之,五脏皆煖,忽失叟所在,经夕犹有异香,自是宿疾尽去,终身无纤介之灰。”
原文是个古代笔记中常见的“遇仙赐药”类型故事,主创团队将其改编为人与梅树精之间的爱情传奇,既符合剧情需要,也符合明清时代文人笔下传说的人妖之恋,譬如和邦额《夜谭随录》中的“香云”、乐钧《耳食录》中的“吴士冠”等。
同时,主创团队也考虑到,如果仅仅是讲述人妖之间的爱情故事,即使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但同样也容易落入窠臼。
所以短片中又加入了另一个主题:中国人对美的理解。
片中对美的描述是逐步升华的,从幼年练习时参考的画谱,到遍历西湖十景,再到雪景寒林的自然之美,直至在幻象中目睹古木化龙的夺天地造化之美,周颢终其一生都在听从师父的教诲,致力于寻找世间至美刻于竹上。
而最终,他在病榻上审视梅娘时,才意识到人间至美其实一直就在身边,梅娘这份至真至诚的感情是超越任何至美的大美。
此外,主人公作为竹刻大家,也让嘉定竹刻走入了观众视野。
图源 | 上海嘉定
嘉定竹刻作为中国竹刻艺术的优秀代表,不仅拥有500余年的发展历史,更因其明显的地域性和可贵的原创性,在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嘉定地方史专家陶继明曾在采访中说:“嘉定的文人雅士爱竹,把竹视为高洁的象征。也许正是这种爱竹之心,驱使他们以竹为材料,发挥奇思妙想,创造出精妙绝伦的嘉定竹刻。”这一点,在《咏梅》中的周颢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片中的画面也十分考究,柳浪闻莺、曲院风荷等西湖十景、竹林雪景以及令人拍案叫绝的“竹化龙”等画面,都参考了许多古代名师画作:有清代董邦达的《西湖十景册》、南宋冯大有的《太液风荷》画册、南宋陈容《六龙图》、巨然的《雪图》……
冯大有的《太液风荷》画册
巨然的《雪图》
陈容《六龙图》
甚至连画面中的梅花,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
垂枝梅(图源 | 导演 彭擎政 微博)
据短片监制林旭坚介绍,《咏梅》在剧本打磨阶段就耗时半年之久,编剧李夏恩作为青年历史学家,也与系列短片的历史顾问、嘉定博物馆研究部主任徐征伟一起把关,致力于让短片从内容到编排,最大程度尊重历史、符合时代气质。
中国原创动画的困境与希望
此次《咏梅》作为《中国古诗词动漫》的第六集,与第五集《夜思》的更新相隔了三年之久。
这三年中,主创团队经历了疫情,也面临过资金紧张的困境,幸而在一众热爱中国动画的创作者和平台的坚持和扶持下,《咏梅》没有难产,成功诞生。
由于这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文化项目,制作过程除了要面对技术难题之外,现实层面的困难也不可忽视。
事实上,在《中国古诗词动漫》前5集的制作过程中,主创团队还有一个重要的伙伴——北京璀璨星空制作团队。但令监制林旭坚遗憾的是,璀璨星空没有抵住疫情和一些其他项目运营上的困难,无法完整参与第六集《咏梅》的制作。最终,第六集的《咏梅》和北京雨后天晴动画公司达成合作,共同完成了动画制作。
此外,由于《咏梅》的剧本在初创时的时长就定在了23分钟这个体量,使得动画制作需要的成本、时间、人力都比以往10分钟以内的片子消耗更大,项目的推进一度也困难重重。
“所以我特别感谢嘉定宣传部和绿洲控股,很少有甲方会这么有耐心地等待一个片子的产出。也要感谢B站长久以来对这个项目的支持,并且在《咏梅》面临资金短缺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大家还是出于对这个系列动画的热爱完成了第六集,没有放弃它。”林旭坚在采访中感慨万千。
在林旭坚看来,中国原创动画行业仍有一些普遍存在的困境。除了项目周期长、对资金要求高之外,题材的突破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有类似《西游记》、《封神榜》等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藏可以挖掘,这是一个优势。但同时,在进行动画创作时,创作者们也容易将思维固化在这些原有的经典名著中,无法突破舒适圈去寻找新颖的题材。”
但与此同时,林旭坚仍然对中国动画的前景充满期待。“因为我看到有太多热爱动画的人正在坚持和努力着。”
《中国古诗词动漫》系列短片在B站评分9.9,在豆瓣评分9.3,收获了观众好评如潮。在林旭坚看来,这并非说明这个系列就是目前国内最好的中国风动画,而是“人们因为热爱、因为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作品,才愿意不吝夸赞。”
我以前很不喜欢看弹幕,觉得会挡住原本的屏幕内容。但是当这一次我看到短片结尾时,弹幕上齐刷刷的“辛苦了”、“感谢制作组”这样的评论,真的很感动,我觉得这三年来的所有等待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来源: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