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的党卫军部队的名称多以历史上的英雄,地名等命名,都赋予了其特殊的意义,接下来介绍一下二战德国党卫军四十五个武装师的名字,组成,标志等的由来。欢迎广大军迷朋友们的指点和讨论。
党卫军——原文“Die Waffen Schutzstaffel”,简称“Waffen-ss”,原意为“近卫军”。其闪电标志由瓦尔特·赫克〔Walter Heck〕在一九三二年设计,他以两道闪电作为SS象征,在北欧神话中一道闪电〔其实它的意义代表太阳〕代表胜利。
其作战师一般分为三类:
SS-师〔SS-Division〕:由纯德国人〔Deutsche〕组成,被定为一级战斗部队-“Kampftruppe der Klasse 1”,被用于战场主要位置或担当“消防队”〔Feuerwehr〕挽救前线紧张局势。
SS-志愿师〔SS-Freiwilligen-Division〕:由欧洲日尔曼裔人和德意志裔人〔Volksdeutsche〕组成,被定为二级作战部队-“Kampftruppe der Klasse 2”,主要用于非主要方向和防御战。
SS-武装师〔Waffen-Division der SS〕由东欧人〔德国称之为东方人-Ostländer〕和巴尔干人组成。虽为党卫军控制,但是名义并不正式属于党卫军部队序列,主要执行主战线后游击队的清扫和占领区的控制等工作。
这是理论情况,大战时期党卫军的人员组成及其复杂,例如SS第一装甲师内就有部份匈牙利人,而SS-志愿师和武装师里的军官大部份都是德国人。
而各师标志盾牌右上角的缺口代表装甲师,左上角缺口代表装甲掷弹兵师,中间缺口代表其它用途师:骑兵师和山地师。无缺口代表武装师。
党卫军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
1.SS-Panzer-Division "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
最初是希特勒的私人卫队,后发展为师级部队,“Leib”在本意为“身体”,旗队——“standarte”:相当于团级部队,这只在党卫队和冲锋队中使用,是纳粹党在建立自己的政治部队时为了避开和陆军编制重名而创建的名称〔尽管在编制上还是参照陆军〕,规模大致相当于团。一九四○年被取消这一名称。而为了保持“警卫旗队”的传统称谓,所以这支部队的名字仍然保留了下来,该师的标志是一把钥匙,这是由于其首任师长迪特里希〔Dietrich〕的名字在德语中是“伪造的钥匙”和“橇锁工具”的意思。
党卫军第二“帝国”装甲师
2.SS-Panzer-Division "Das Reich"
以纳粹政权的第三帝国〔Das Dritterecich 1933-1945〕命名,该师标志是北欧古文字“鲁纳”〔Rune〕中的“狼之钩”〔wolfsangel〕,其据说可以赐予持有者神秘的力量吓走荒野中的狼群,所以也被看做为是捕狼陷阱的标志。在15世纪的农民反抗德国国君麾下雇佣兵的战斗中,被作为起义军的标志,尽管它曾经在历史上的公元一六一八~一六四八年的“三十年战争”中以“残暴专制之章〔Zeichen der Willkür〕” 而闻名,但是仍然被看做是自由和独立的象征。
另简介一下北欧古字的来由:在北欧,文字首先出现在丹麦,这种文字充满神秘性,就是神话里由大神“Odin”所创的鲁那〔rune〕文字。这些文字大多刻在石碑、器具〔如号角〕上,或是纪念某事、或是恋爱之词、或是颂神之语,或是各种未知咒语。这也是古日尔曼人最初使用的文字,但是他们把其当作是一种带有魔力的咒文,如果把语言定性为文字,等于将神秘力量传授给敌人,总共有大约二十六个。党卫军各作战师的标志大多数都是这种文字。
党卫军第三“骷髅”装甲师
3.S-Panzer-Division "Totenkopf"
其最初成员大多来自“骷髅部队”〔Totenkopfverbande〕,而骷髅部队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七四○年腓特烈·威廉一世〔Frederick William I〕葬礼旗帜上的骷髅图案,为了纪念这位先皇,在次年成立了皇家近卫队——第一和第二近卫轻骑兵团〔Leib-Haussaren Regiment〕,他们身着黑色制服并且在皮毛帽子上绣上骷髅标志。在一次大战中骷髅图案也成为德军精锐部队的标志,例如突击部队和装甲部队等等。在一战结束后少数的自由军团也把骷髅标志漆在钢盔和车辆上,因为它也有着传统主义、反自由主义的涵义。后来在三十年代初被定为党卫队和其下属骷髅部队的标志,其意义党卫队高级指导处的真正创建者阿洛伊斯·罗森温克曾说过:“我们在我们的黑色帽子上佩带骷髅标志,借以警告我们的敌人,并向我们的领袖表示,我们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生命去实现他的理想。”
党卫军第四“警察”装甲掷弹兵师
4.SS-Polizei-Panzergrenadier-Division
其成员大多来自由党卫队控制的秩序警察部队〔Ordnungspolizei,缩写Orpo〕,其标志同样是“狼之钩”。
党卫军第五“维京”装甲师
5.SS-Panzer-Division "Wiking"
维京:英语“Viking”一词来自冰岛语中的“Vik”,意为“海湾”。
维京人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北欧,今天的挪威、丹麦和瑞典。当时欧洲人更多将之称为“Northman”,即北方来客。维京是他们的自称,在北欧的语言中,这个词语包含着两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后是掠夺。维京人也是最后一些被罗马人称为“日尔曼人”的野蛮人部落,他们曾经使整个欧洲处于恐怖之中。从他们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故乡开始,维京人乘坐龙船,穿越海洋对其它文明发动突然袭击。人们之所以把维京人乘坐的船称为龙船,主要是因为这些船的船头和船尾都雕刻着龙头。刚开始的时候,维京人在被袭击地区的正规武装力量抵达之前,迅速完成掠夺和撤退等一系列行动,但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他们的胆子也变得越来越大,到了最后,维京人占领了欧洲许多重要地区,并在被占领区定居下来。做为基督教徒眼中的异教徒,维京人会毫不犹豫地杀死教堂里面的神职人员,并抢劫教堂中的财物。出于对他们冷酷无情和凶猛残暴的恐惧,当时的人们把维京人比作地狱里来的魔鬼。他们远航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南临红海,西到北美,东至巴格达。但他们第一次在当地百姓面前出现,就是以海盗的身份抢劫掠夺。
维京人的足迹:从八世纪到十一世纪,维京人四处征战,侵略邻国。他们逐渐有了国籍,逐渐有了瑞典维京人,挪威维京人和丹麦维京人的名称。每个国家各选择一个战场:瑞典人朝东打;丹麦人向西航行;挪威人经常在海上打劫,侵占未开发的地方或人口稀少的地区。七百九十三年维京劫掠了英国东海岸的林第斯法恩修道院,预示了维京时代的来临,预告了一首将持续近三百年历史。维京人纵横四海:发现格陵兰,驾着长船直达美洲,移民冰岛,掠夺爱尔兰,远征俄国,陷法国于血海。八世纪的欧洲,响起这样的祈祷:“上帝啊,保佑我们逃过北方人的暴行吧!别叫我们遇上他们的暴行。”不过,维京人同时也以出色的手艺人,
海员,探险家和商人而著称。
特别是他们的头目,是知识和智慧都相当出色的人物。他们热衷于激动人心的传奇与漂亮的幽默,也同样热爱美术和精致的工艺;即使是用于血与火的战船和长剑上,他们也一定要装饰得富丽堂皇。这就构成了维京人的一个意味深长的特点:他们崇尚强大智慧的程度恰好同崇尚强大武力相同。在他们中间,一个出口成章的诗人和一个战无不胜的勇士能够赢得同样的赞誉,同样地出人头地;而对一个既能出口成章,又能杀敌无算的维京人来说,整个世界几乎就在他的脚下。
随着基督教在欧洲大陆的推广,维京人在金钱或者刀剑下逐渐改变了信仰,宗教终于让他们放弃了拳头上讨生活的做法,漂泊不定的海盗在各地定居下来。而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原住民是斯拉夫人,部落之间多年不断的争斗之下,有人去北欧请来强有力的佣兵和领导人。于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瓦兰吉亚人结束了纷争,大量涌进的维京移民被当地人称为“Rus”,罗斯人。直到公元八八二年奥列格大公建立起罗斯国家,将他们居住的国家称为“Rusland”,即今天的“Russia”-俄罗斯。这里实在很具有讽刺意味,党卫军一直向往的维京族居然和他们眼中不共戴天的敌人有着血缘的关系!该师标志在古代北欧文字中代表太阳。
党卫军第六“北方”山地师
6.SS-Gebirgs-Division "Nord"
前身是驻扎在挪威的“北方”战斗集群〔Kampfgruppe "Nord"〕,该师标志在北欧古代文字中代表坚定不移的信念。
党卫军第七“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
7.SS-Freiwilligen-Gebirgs-Division Prinz Eugen
党卫军第七“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欧根亲王——原名萨伏伊·欧根〔Savoy Eugene〕,十七~十八世纪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s〕最杰出的外籍将领之一。这位相貌平平,身材单薄的亲王在法国出生长大,但是他并没有被法皇路易十四〔Louis XIV〕的军队接受,在一六八三年欧根很幸运的加入奥皇利奥波德一世〔Leopold I〕的军队,并且以志愿者身份参加了解除土耳其人对维也纳包围的战役。后来又参加了驱除奥特曼帝国〔Ottoman〕对匈牙利统治的战斗。欧根在这些战役中显示了出他那惊人的勇气和卓越的指挥才能,这使得他很快就获命指挥一支自己的部队。他在对土耳其人的战斗中赢得了三次辉煌的胜利:一六九七年在Zenta,一七一六年在Peterwardein 和一七一七年攻占贝尔格来德〔Belgrade〕。
在一七○一年~一七一三年的争夺西班牙王位的战争中,欧根和英国的天才统帅约翰·丘吉尔〔John Churchill,Marlborough 公爵〕指挥联合军在一系列的血战中打败了自己的祖国-法国军队。欧根作为勇敢一个战士,精明的政治家和慷慨的艺术资助者而在整个欧洲受到颂扬。
该师的标志在北欧古字中叫“Odal”,代表家族血缘关系,古人认为具有将相同血缘的人们聚集起来,而这个师里很多人都是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德意志裔人。
党卫军第八“弗洛里安·盖依”
8.SS-Kavallerie-Division Florian Geyer
弗洛里安·盖依〔Florian Geyer 1490-1525〕-德国南部法兰哥尼亚公国〔Franconian〕的骑士,在天主教改革时期支持基督新教的创始人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后在一五二二~一五二五年的农民战争中领导农民起义军。
该师因为是骑兵师,所以标志由马头和宝剑组成。
党卫军第九“霍亨斯陶芬”装甲师
9th SS-Panzer Division "Hohenstaufen"
霍亨斯陶芬:一一三八年~一二五○年统治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该家族最早在德国西南部的斯华比亚〔Swabia〕和阿尔撒斯〔Alsace〕地区。其名字“霍亨斯陶芬”来自于家族祖先们在德国南部的城堡-斯陶芬〔Staufen〕。后来由于在十一世纪末至十二世纪初的纷争中支持撒里族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四世〔Henry IV〕使得家族实力崛起。后来第三次东征的领导者之一——腓特列·巴巴罗萨皇帝即是其家族成员之一。
该师的标志是代表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字母“H”加一把宝剑。
党卫军第十“福隆德斯伯格”装甲师
10th SS-Panzer Division "Frundsberg"
乔治·冯·福隆德斯伯格〔Georg von Frundsberg〕——乌尔里希·冯·福隆德斯伯格〔Ulrich von Frundsberg〕之子,斯华比亚联盟的首批统帅之一,于一四七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出生在Memmingen 的Mindelheim,他在一四九九年开始效忠于皇帝马克西姆连一世〔Maximillian I〕的军队,随即参加对瑞士人的战争并于一五○四年获得爵士勋位。一五一三年,福隆德斯伯格参加了对威尼斯的战役并且统帅斯华比亚联盟的步兵对抗乌尔里希·冯·沃特姆伯格〔Ullrich von Wurtemberg〕。而福隆德斯伯格和马丁·路德于一五二一年在德国西南部莱茵河岸伏姆斯的会面也成为德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在意大利战役时,皇帝卡尔五世〔Karl V〕对福隆德斯伯格信赖有加,事实也证明了这位杰出的统帅没有辜负皇帝对他的信任。他在和法国人的作战中为帝国赢得了两次重大胜利:一五二二年在Bicocca 和一五二五年在Pavia 。后来他参加了镇压德国农民起义的战争,并在一五二六年回到了意大利帮助对抗科涅克〔这里的白兰地很不错哟〕的反帝国同盟。然而一五二八年八月二十日在一次平息由一场谣传〔因为部队从来没有领过军饷,所以有人造谣说战争已经结束〕引起的暴动中,福隆德斯伯格被杀死,他的部队后来继续在Charles de Bourbon 的统帅下向罗马挺进,并最终攻占该城。
乔治·冯·福隆德斯伯格也是帝国雇佣军〔Landsnechts〕的创始人和统帅,所以历史上把他称为的雇佣兵之父,他将这支他的雇佣兵变成全欧洲最勇敢坚强的部队。而他的儿子——卡斯佩〔Kasper〕也是一名雇佣兵统帅。福隆德斯伯格家族的最后一代〔乔治的孙子〕在一五八六年断代。
该师的标志即是历史上雇佣军团的旗徽。
党卫军第十一“北欧”志愿装甲掷弹兵师
11.SS-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Division Nordland
“Nordland”本意是“北部的地方,北部的国家”,而该师主要的外籍成员来自北欧的挪威和丹麦,所以译为“北欧”。这里顺便要说明一下地理学上的北欧,包括今天的瑞典、挪威、丹麦、冰岛和芬兰,不过一般从历史或是人种学的角度〔甚至北欧神话的角度〕上来说并不包括芬兰,这是因为芬兰人的祖先,主要是亚洲的匈奴人—芬族。也就是说,芬兰人有40%的亚洲人血统〔虽然他
们大多金发碧眼,但这是事实〕。而真正历史〔或者神话〕意义上的北欧应该是指挪威,丹麦,瑞典,冰岛和德国的东北部地区。
该师的标志和第五党卫军“维京”装甲师大致相同,这是因为该师成立之初,党卫军计划将其和“维京”师作为第一批成立的外籍人员姐妹部队组成一个装甲军——第三党卫军“日尔曼”装甲军。
其标志不同之处在于颜色相反,另外其盾牌缺口在左上角,意为装甲掷弹兵师。
党卫军第十二“希特勒青年”装甲师
12th SS-Panzer Division Hitlerjugend
该师绝大部份成员来自“希特勒青年团”,故以此为名。该师的标志是在一次于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在全师内举行的师徽征集比赛之中的获胜设计方案,设计者是一名叫弗兰兹·朗〔Franz Lang〕的参谋军官。中间类似闪电的标记〔北欧古字中代表胜利〕是希特勒青年团团徽,钥匙代表由第一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派遣到该师的军官和士官们,下面的橡叶表示当时的师长弗里兹·维特是橡叶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
党卫军第十三“弯刀”武装山地师〔克罗地亚第一〕
13th WAFFEN-GEBIRGS DIVISION DER SS Handschar (Kroatische Nr.1) Handschar
在克罗地亚语中指穆斯林的一把传统的阿拉伯式弯刀,传说中是真主安拉的先知慕翰默得拥有。在波斯尼亚语里被称为“Hanzar”。而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克罗地亚的警察部队也配有这种弯刀。该师的标志是弯刀“Handschar”。
党卫军第十四武装掷弹兵师〔乌克兰第一〕
14th WAFFEN-GRENADIER DIVISION DER SS (ukranische Nr 1)
该师大部份成员来自乌克兰西部的加里西亚〔Galicia〕,该师标志来自俄皇列夫·丹伊洛夫伊维奇〔Lev Danylovych 1264 - 1301〕统治时期乌克兰军队的军服上代表王室的徽章,“lev”的意思是“狮子”。
党卫军第十五武装掷弹兵师〔拉脱维亚第一〕
15.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lettische Nr.1)
该师大部份由拉脱维亚志愿者组成,由此得名。该师的标志中字母L和罗马数字I表示是第一个党卫军拉脱维亚部队。
党卫军第十六“党卫队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师
16.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Reichsführer SS
该师是以党卫队头子希姆莱的警卫营为基干发展起来的一支部队,而希姆莱本人也希望其成为自己的“私人部队”,故由此得名。该师的标志即是“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制服的领章。
党卫军第十七“古兹·冯·伯利辛根”装甲掷弹兵师
17th SS-PANZERGRENADIER DIVISION Götz von Berlichingen
古兹·冯·伯利辛根〔一四八○~一五六二〕——十六世纪德国著名的雇佣兵统帅之一,斯华比亚骑士。
他在一五○四年的Landshut 之战中失去了右手,后来装上了一支铁手。他在对欧洲一系列城市进行的侵略中壮大了自己的声望。在一五二四年~一五二六年的农民战争中,他很不情愿的领导德国南部法兰哥尼亚的农民起义军,后来在农民军被击败之前抛弃他们而去。在一五四二年他加入神圣罗马皇帝查里斯五世〔Charles V〕的军队,参加了对土耳其人的战斗,两年后又和法国人交战。关于他最后的结局很抱歉我没有资料。
一件很有名的事是:他曾经对兰姆伯格的骑士们说到“吻我的屁股!”另外他的口头禅是:“是”就应该是“是”,“不”就应该是“不”!该师的标记即是伯利辛根的铁手。
党卫军第十八“霍斯特·维瑟尔”志愿装甲掷弹兵师
18th SS- 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DIVISION Horst Wessel
霍斯特·维瑟尔——纳粹党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他本是一个颇有名望的基督教牧师鲁得维格·维瑟尔〔Ludwig Wessel〕的儿子,后来不顾父母的反对放弃自己的法律学业参加了冲锋队。二十年代末任冲锋队第五突击队〔Sturm5, SA〕队长,在争取德国领导权时由于领导了几次运动因而在纳粹党徒中颇有威望。
在一九三○年一月他被人开枪射伤,在二月伤重不治。德国宣传部长戈倍尔遂将其吹捧成一位“英雄”人物。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他是在嫖娼时,被身为红色前线〔Rot Front,一个德国无产阶级组织〕成员的妓院老板开枪击中嘴部打伤。
在一九三三年希特勒掌权后,纳粹为维瑟尔修建了一座纪念碑,并且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在战争临近结束前,纳粹分子将纪念碑转移〔有资料说维瑟尔的尸体也被运走〕,具体下落不明。而现在在原地的墓碑是他父亲的,但是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
维瑟尔在死前所作的一首游行时的乐曲《高举旗帜〔Die Fahne Hoch〕》被定为纳粹党游行时的非正式歌曲。该师原计划由冲锋队志愿者组成,但是这个计划没有实现,而名称却保留了下来。该师的标志就是冲锋队的标志。
党卫军第十九武装掷弹兵师〔拉脱维亚第二〕
19th WAFFEN-GRENADIER DIVISION DER SS ( lettische Nr 2)
该师也是由拉脱维亚志愿者组成,标志字母“L”和罗马数字“Ⅱ”代表党卫军的第二个拉脱维亚人部队。
党卫军第二十武装掷弹兵师〔“爱沙尼亚第一”〕
20.Waffen-Grenadier-Division
该师由爱沙尼亚志愿者组成。标志上上的“e”字母代表爱沙尼亚的缩写。
党卫军第二十一“斯坎德培”武装掷弹兵师
21st WAFFEN-GEBIRGS DIVISION DER SS Skanderbeg
斯坎德培〔约一四○五年~一四六八年一月十七日〕——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
原名乔治·卡斯特里奥蒂〔George Kastrioti〕,出身贵族,其父亲是阿尔巴尼亚的大公。一四二三年作为人质羁留奥托曼土耳其苏丹宫廷,接受伊斯兰教,得教名斯坎德〔Skander〕。宫廷禁卫军事学校毕业后参加土耳其军队,因作战有功,受军衔“培”〔“beg”-苏丹军队中的一种军衔〕,从此称斯坎德培。一四三八年任克鲁亚区苏巴什〔区长〕,着手准备起义。
一四四○年任迪勃拉总管。一四四三年十一月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举行反抗土耳其侵略的总起义,率三百名骑兵占领中部要塞克鲁亚,宣布阿尔巴尼亚公国恢复独立。一四四四年三月联合各地贵族成立阿尔巴尼亚联盟并组建阿尔巴尼亚军队,被推为联盟领袖和军队最高统帅。一四四四~一四六六年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击退土耳其军队十三次大规模进攻,其中一四五○年的克鲁亚保卫战最为著名,使阿尔巴尼亚获得半个多世纪的独立。一四六八年斯坎德培死后,阿尔巴尼亚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并统治到一九一二年。
该师的标志“双头鹰”也是阿尔巴尼亚国旗的图案,阿尔巴尼亚号称“山鹰之国”,鹰被认为是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象征。
党卫军第二十二“玛利亚·特雷西亚”志愿骑兵师
22nd FREIWILLIGEN-KAVALLERIE DIVISION DER SS Maria Theresa
玛利亚·特雷西亚〔一七一七~一七八○〕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Charle VI〕的长女。查理六世因为无嗣,只能开创哈布斯堡王朝的先例,将其女儿确定为哈布斯堡〔Hapsburg〕王朝继承人,一七四○年年仅二十三岁的玛丽亚·特蕾西亚成了哈布斯堡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女皇,同时也当上了匈牙利的女王和奥地利大公,当时她加冕后曾遭受除匈牙利和奥地利以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反对。为了避免周边的大公国和选帝侯们造反。卡尔六世在生前做了慷慨的施舍。但是卡尔六世过世没有多久,巴伐利亚、法国和普鲁士的贵族们已经开始反目。玛丽亚·特蕾西亚这位“国母”,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通情达理的政策,挽救了这一危机四伏的帝国。她虽然在七年的西里西亚战争中未能击败夙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但是从未违背过她的格言:“宁要中庸的和平,不要辉煌的战争!”这位养育了十六个子女的女君主从未因此中辍她的治国大业。一七四五年她的丈夫佛兰兹〔Frantz I〕取得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但她仍大权独揽,纵横捭阖,博得欧洲外交家的名声在国内,她推行了一系列促进商贸、改良机构、普及教育的政策,同时大力宣扬文化艺术,开创了奥地利的文艺黄金时期。一七六五年佛兰兹一世突然去世,玛丽亚·特蕾西亚在长期悲痛中于一七八○年殁于维也纳霍夫堡〔hoffburg〕宫。她的四十年执政,为奥地利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该师的标志是矢车菊,也叫“Kartsblum”,这是德国的国花。而当时奥地利已经被吞并入第三帝国。故以此为标志。
党卫军第二十三“卡马”武装山地师〔克罗地亚第二〕
23rd WAFFEN-GEBIRGS DIVISION DER SS Kama (kroatische Nr. 2)
卡马是一种土耳其短剑,该师没有标志,其于一九四四年十月被解散,番号二十三给予荷兰志愿部队。
党卫军第二十三“尼德兰”志愿装甲掷弹兵师〔尼德兰第一〕
23.SS-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Division "Nederland" (Niederlandische Nr. 1)
该师由荷兰志愿者组成,由此得名。“尼德兰”〔也叫Netherland〕是从古时开始对荷兰的称呼,而到后来其中部的Holland 地区日益强大,所以人们又将Holland 作为另一称呼。而如今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仍称之为“Netherland”〔比如世界杯,相同的例子还有芬兰语中的“德国”-“Saksa”,这是由原来德国的一个邦-“萨克森”-“Sachsen”而来。另外还有英语中的中国-“China”,即来自于我国古代的王朝“秦”-“Chin”〕。
该师的标志在北欧古字中叫“OTHILA”,原意是“遗产”,意思是分布在不同地区但却具有相同血缘的人们为了一个中心而聚集起来〔戈培尔将其形容为“天赐的福气”〕。
党卫军第二十四“卡斯特猎手”武装山地师
24.Waffen-Gebirgs-(Karstjager) Division der SS
卡斯特是位于意大利和南斯拉夫之间伊士特里亚半岛〔Istria〕的一座荒凉多岩石的山脉。〔喀斯特是有名的山区,因为这个地形十分复杂,绝大多数山地为典型的岩溶地貌,因此现在称岩溶地貌也叫做喀斯特地形—— Dazui 注〕
该师最初的成员就大多来自这个地区,他们都有着丰富的山地经验,由此得名。
党卫军第二十五“匈雅提”武装掷弹兵师〔匈牙利第一〕
25.Waffen-Grenadier-Divison der SS Hunyadi)
匈雅提·雅诺斯〔Hunyadi Janos 1385~1456〕,匈牙利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奥托曼帝国反抗力量的领导者之一。一四四二年,他被国王乌拉迪斯劳斯一世〔Uladislaus I〕任命为特兰西法尼亚〔Transylvania〕总督并且在对奥托曼帝国军队的作战中赢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一四四四年,基督徒由瓦那〔Varna〕攻入匈牙利,国王被杀死。在经过了这一动荡的时期后,匈雅提于一四四六年被匈牙利议会选为摄政王。而新国王——年幼的拉迪斯劳斯五世〔Ladislaus V,于一四四四年登基〕一直被他的监护人——神圣罗马皇帝腓特列三世〔Frederick III〕所控制。直到一四五三年,拉迪斯劳斯五世开始拟定自己的宪法。匈雅提马上成立了摄政政府并且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来对抗奥托曼帝国。他在教皇卡利克斯图斯三世〔Calixtus II〕的支持下发动了一次基督教圣战——十字军东征。
一四五六年,匈雅提和圣·约翰·卡皮斯特兰〔St. John Capistran〕联合在贝尔格来德大败奥托曼军队,从而结识了土耳其人对该城七十年的统治。然而匈雅提却悲惨的被匈牙利贵族所仇视,他的大儿子拉迪斯劳斯在一四五七年由于暗杀国王的叔叔而被拉迪斯劳斯五世下令处决。
该师的标志代表教皇希尔维思特二世曾经赐予匈牙利国王圣·斯蒂芬的一枚白色十字。
党卫军第二十六“匈牙利人”武装掷弹兵师〔匈牙利第二〕
26th WAFFEN-GRENADIER DIVISION DER SS ( ungarische Nr 2) Hungaria
该师由匈牙利人组成,由此得名。
党卫军第二十七“兰格马克”志愿掷弹兵师〔弗来明第一〕
27.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Langemarck(flämische Nr. 1)
兰格马克——是位于比利时西部叶普斯〔Ypres〕的一个村庄,一九一七年八月至十一月,德国和协约国在这里展开了血战,德军总共大约四万四千人在这里阵亡,其中有六千三百一十三名年轻的学生士兵。后来在一九三二年德国为其修建了一个纪念公墓。
该师成员大部份来自SS“法弗德”志愿军团〔Freiwilligen-Legion Flandern〕,弗兰德斯〔Flanders〕是欧洲一个古国,包括比利时西部,荷兰西南部,法国北部,而在这块区域内的说荷兰语的比利时人被称为弗来明人。
党卫军第二十八“华隆人”志愿装甲掷弹兵师
28.SS-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Division Wallonien
历史上比利时先后被西班牙、奥地利、法国、荷兰统治过,于一八三○年才脱离荷兰统治。所以比利时分为两大语言集团——南方是讲法语的华隆人〔Walloon〕,北方是讲弗莱姆语〔既荷兰语的一支〕的弗莱姆人〔Fleming〕。
该师成员大多数由华隆人组成,故由此得名。
党卫军第二十九武装掷弹兵师〔俄罗斯第一〕
29th WAFFEN-GRENADIER DIVISION DER SS (russische Nr 1)
该师成员大部份由俄罗斯叛军组织“卡明斯基”旅〔Kaminski Brigade〕成员组成,故由此得名。该师一九四四年底被解散,成员被送往苏联叛将瓦拉索夫〔Vlassov〕的部队和党卫军第三十武装掷弹兵师。番号二十九给予新成立的党卫军意大利人部队。
党卫军第二十九武装掷弹兵师〔意大利第一〕
29.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italienische Nr.1)
该师成员大部份由意大利人组成,由此得名。
该师的标志是古罗马时期的权杖——“法西斯”〔Fascista〕,代表着人们团结一致和对中心集权的绝对服从,也是罗马元老院权力的象征。一九一九年墨索里尼建立了独裁政党——“黑衫党”〔Fascisti〕并以此作为党徽。
党卫军第三十武装掷弹师
30.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党卫军第三十一志愿掷弹师
31. 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党卫军第三十二“一月三十日”志愿掷弹兵师
32. 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30 Januar
该师于一九四五年一月三十日由SS训练学校的学员和其它部队残部组成,故此得名。
该师的标志在北欧古字中叫“Tyr”,代表战斗中的领袖。在北欧神话里这是战神“Tyr”的标志。党卫队将其作为成员坟墓十字架上的装饰,后来成为党卫队征兵和训练部门的标志。
党卫军第三十三武装骑兵师〔匈牙利第三〕
33. Waffen-Kavallerie-Division der SS (ungarische Nr. 3)
由匈牙利志愿者组成,但是由于人员以及装备的短缺,很快便被解散。番号三十三给予另一支党卫军法国志愿者部队。该师没有标志。
党卫军第三十三“查里曼大帝”武装掷弹兵师〔法兰西第一〕
33.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Charlemagne (französische Nr. 1)
查里曼大帝〔七四二年~八一四年〕,查里斯〔Charles〕家族最后一代,法兰克〔Franks〕国王。
帕潘三世〔Pepin III〕之子,于公元七四二年四月二日出生,尽管在出世时他的父母还没有结婚,查里曼还是在七五四年和弟弟卡洛曼〔Carloman〕一起被教皇斯蒂芬二世〔Pope Stephen II〕任命为法兰克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王权继承人。在七六八年帕潘死后继承了王国大部份的土地。而俩兄弟也一直维持着表面化的和平,这一局面直到三年后卡洛曼死去。而查里曼成为法兰克王国唯一的统治者。在接下来的二十八年中他一直热衷于争战并且统一了西欧大部份的土地。使王国疆域西邻大西洋,东至易北河和波西米亚,北达北海,南迄意大利中部。然而他在西班牙对穆斯林发动的最初的战争中却遭到了失败,并且还遭到了巴斯克人〔Basque〕从后面的突袭,这段历史后来成为著名的“罗兰之歌”〔The Song of Roland〕。在八○一年,查里曼终于在西班牙建立了一个省,然而也正是从此开始,他的军队停止了扩张的脚步,转入防御。
查里曼的政府也慢慢开始失去贵族们的忠诚和信赖,为了应付这一不利局面,他派出官员前往王国的各个地方。这些“特派管理者”〔missi dominici〕负责审问各种法律案件和宣扬国王的宪法,除此之外建立为儿童们建立学校,而这套制度在八一四年查里曼去世时却因为腐败的猖狂和当地贵族势力的日益崛起而最终崩溃。
在八○○年圣诞节,教皇利奥三世〔Leo III〕为了感谢查里曼拯救了自己和罗马,正式任命查里曼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查里曼也是一个好学的人,他懂得拉丁文和希腊文。他经常研究早期基督教会领袖奥古斯丁〔Augustine〕的“神之城”,而且他的法庭也是由著名的学者组成,例如英国神学家阿尔昆〔Alcuin〕等。这些学者们创造了卡洛林王朝小草书体〔Carolingian miniscule〕——这种字体也成为现代印刷草体的基础。
查里曼同时也很积极的参加教廷的事务。七九四年他在法兰克福召开教会会议讨关于论洪水赈灾,过继法律和圣像的问题。八一三年,查里曼将皇位传授给他唯一还在世的儿子路易斯〔Louis〕。次年一月二十八日,查里曼在德国莱茵地区的阿肯〔Aachen〕去世。一一六五年,对立教皇帕斯卡三世〔Pascal III〕在皇帝腓特烈巴巴罗萨〔Frederick Barbarossa〕的许可下将他封为圣徒。
该师的标志即是历史上查里曼皇朝的徽章。
34. 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Landstorm Nederland
该师最初由荷兰的本土防卫部队“尼德兰国土守卫队”〔Landwacht Nederland〕在一九四三年三月组成,后于同年十月并入党卫军,该名为“尼德兰国土风暴”。
该师的标志为“狼之钩”。
党卫军第三十五警察掷弹兵师
35. SS- und Polizei-Grenadier-Division
一九四五年三月由党卫军第二十九和第三十警察团组成,由此得名。
该师的标志在古代北欧文字中叫“Hagall”,代表坚定的信念,另外在其它一些纳粹集会上也经常有出现。罗马数字“Ⅱ”代表是第二支党卫军警察部队。
党卫军第三十六“迭勒汪格”武装掷弹兵师
36.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Dirlewanger
该师师长即使臭名昭著的刽子手迭勒汪格,前身SS“迭勒汪格”特别指挥队〔SS-Sonderkommando Dirlewanger〕由此得名。
党卫军第三十七“吕佐”志愿骑兵师
37. SS-Freiwilligen-Kavallerie-Division Lützow
阿道夫·冯·吕佐男爵〔Baron Adolf von Lüzow 1782 ~1843〕——普鲁士著名统帅。首次成名是在一八○六年对战拿破仑的Auerstädt 战役。
党卫军第三十八“尼伯龙根”装甲掷弹兵师
38. 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Nibelungen
尼伯龙根,起源于古代北欧的Nilfheim〔Nibelheim〕,意为“死人之国”或“雾之国”。中世纪德语称住在那里的人为“Nibelung”〔复数“Niebelungen”〕,即生活在“雾之国”中之人。在中世纪德国有民间叙事史诗《尼伯龙根之歌( Das Nidelungenlied)》,后由德国歌剧家理查德·瓦格纳〔Wagner,Richard 1813-1883〕改编创作为经典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
该师的标志即使传说中尼伯龙根人的头盔。
以下是几个战争结束前党卫军计划组建的师,只停留在文件阶段,所以没有任何标志,由于大家可能对其知道的比较少,所以我做了一点简介:
党卫军第三十九“安德瑞斯·霍菲”山地师
39. Gebirgs Division der SS Andreas Höfer
安德瑞斯·霍菲,瑞士提洛尔地区的爱国者,农民领袖,因河〔Inn〕守卫者之一,他领导提洛尔起义者抵抗拿破仑以及其巴伐利亚傀儡。
简介:一九四四年二月二十二日,党卫队旅队长冯·奥贝坎普〔Brigfhr von Oberkamp〕写信给希姆莱,建议成立一个由提洛尔人〔Tirol〕组成的山地师。随后希姆莱又写信给提洛尔地方长官,但是该计划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而被取消。
党卫军第四十“统帅堂”志愿装甲掷弹兵师
40. SS Freiwilligen PanzerGrenadier Division Feldherrnhalle
统帅堂〔Feldherrnhalle〕坐落于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的Odeonsplat 广场,由路得维希一世〔Ludswig I〕下令腓特列·冯·加特内〔Friedrich von Gärtner〕于一八四一~四四年建造,取法佛罗伦斯〔Florence〕建筑风格的统帅堂是为纪念巴伐利亚的统帅们而建立的。
简介:该师本计划和党卫军第十八“霍斯特·维瑟尔”志愿装甲掷弹兵师组建一个新的由前冲锋队员组成的SS军。其兵员来自被重创的陆军“统帅堂”装甲掷弹兵师〔Panzergrenadier Division Feldherrnhalle〕。但是后来由于冲锋队和党卫队之间的敌对关系,该计划被取消。
党卫军第四十一“卡勒瓦拉”武装掷弹兵师〔芬兰第一〕
41. Waffen Grenadier Division der SS Kalevala ( Finnisches Nr. I )
《卡勒瓦拉〔Kalevala〕》是芬兰的民族史诗,由埃利亚斯·伦洛特〔Elias Lonnrot〕收集编纂,并于一八三五年出版了第一版。一八四九年出版的第二版,分为五十篇,共计22795行。《卡勒瓦拉》中的卡勒瓦拉是指英雄们的祖先卡勒瓦〔Kaleva〕
的邻地,原意“英雄国”,全书叙述了从世界的创造到万奈摩宁〔Va"ina"mo"inen,原始歌手和“文化英雄”,大气之女,世界的创造者-伊尔玛达尔「Ilmatar」之子〕的离开。全书的主题是三宝〔一种带来财富的神磨〕的制造、被夺和找回。为争夺三宝,象征光明和善良的卡勒瓦拉三英雄——万奈摩宁、伊尔玛利宁〔Ilmarinen,原始的工匠〕、勒明盖宁〔Lemminka"inen,一个勇敢但又轻率的冒险家〕与象征黑暗和邪恶的波赫尤拉〔Pohjola,阴暗的国家,在芬兰北部拉普兰「Lappland」之北,但亦指拉普兰,意为“北国”〕的女主人娄希〔Louhi〕进行斗争。全书另一主题是英雄们都想娶波赫尤拉的少女为自己的妻子。
简介: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二年,党卫军在吸收了芬兰志愿者后,计划将其组成一个团。除此之外还加入爱沙尼亚和英格里安人〔位于列宁格勒和爱沙尼亚之间〕,但是这个计划没有实现。当一九四三年SS芬兰志愿营被解散的时候,党卫军指挥部对其在作战中的表现极为满意,于是希望扩编一支德国-芬兰混合团。希姆莱亲自为其命名为“卡勒瓦拉”。一九四四年九月,芬兰和苏联停战后。驻扎在其境内的德军开始向北部的挪威撤退。大约有一百~二百名芬兰人由于种种原因,跟随了德军。他们当中有的人最后被派往德国进行破坏和无线电训练,而其他的人则留在挪威,计划在未来成立一支SS芬兰人部队。德国人预计日后如果苏联完全占领芬兰后,将会有大批芬兰人逃亡至挪威。那时就有足够的人员组建一个完整的师。众所周知,他们预期的情况最终没有出现。
党卫军第四十二“下萨克森”师
42.Division Niederschsen
下萨克森——位于德国北部的一个州。
简介:一九四四年五月十七日,南汉诺威-勃劳恩施维格〔Sudhannover-Braunschweig〕地方长官劳特巴彻〔Lauterbacher〕写信给希姆莱提议由其所掌管的地区内征集人员,成立一支新的党卫军师。五月二十五日,希姆莱在回信中拒绝了这一建议。
党卫军第四十三“帝国元帅”装甲师
43.Panzerdivision Reichsmarschall
帝国元帅——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
简介:一九四四年夏天,党卫军计划由德国空军转调人员成立一支“SS空军野战师”〔SS-Luftwaffe Feld Division〕。但是由于人员明显不足,SS全国领袖参谋部于一九四四年七月十六日的一次会议上取消了该计划。
党卫军第四十四“瓦恩思坦”装甲掷弹兵师
44. SS Panzer Grenadier Division Wallenstein
瓦恩思坦——三十年战争中的德国著名统帅。曾经成功镇压了捷克波希米亚起义并且击败了丹麦人的入侵。第二帝国创建者之一,创立了德国大约二百五十年的联盟。最终他被瑞典人击败。
简介:一九四五年四月下旬,党卫军波希米亚-摩拉维亚指挥部〔Befehlshaber der Waffen-SS Bohmen-MahrenSS-Brigfhr〕指挥官党卫队旅队长兼党卫军少将冯·普克勒·布格豪斯伯爵〔SS-Brigadefuhrer und GenMajor der Waffen-SS Graf von Pueckler-Burghaus〕奉命成立一支由驻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党卫军部队组成的党卫军师。这些部队全部来自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安区〔Protektorat Bohmen-u-Mahren〕的学校和SS后备部队。但是,随着捷克起义的爆发,该计划被取消。
党卫军第四十五“瓦拉格”师
45. SS Division Waräger
瓦拉格——这是一位效忠于拜占庭帝国〔Byzantium〕的挪威瓦兰吉卫士〔Varangia〕。
该师由北欧志愿者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