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漫 正文

鉴真和尚动漫推荐头像,干货看这篇!「鉴真」源远流长的佛像艺术——印度篇(下)

时间:2023-11-08 作者:佚名

金申趣谈古代佛像

古博盛玺:

小编将古博盛玺签约专家出品的书籍作品按照系列分类,将相关的文物类文章及书籍分段讲解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在其中获得有用的知识,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建议和意见可以留言给我们,再次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期待您的关注

金牌小编 赵大千

著名佛像文物鉴定专家

金申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佛鉴定专家,北京市人

印度佛教遗迹

▶ 图一 印度佛教遗迹

▶ 图一 印度佛教遗迹

▶ 图二 公元4世纪 舍卫城双神变像

公元前326年,希腊的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皇帝率军队打败波斯,进入两河流域,并占据了喀布尔流域和旁遮普。

贵霜王第三代王迦腻色迦(在位约为125~129年)信奉佛教,在领土内广建寺塔,雕刻佛像。因这一地区深受希腊文化影响,佛像雕刻说不定还有希腊人的后裔工匠参与,所以这里的佛像带有浓厚的希腊风格,或者说是将原希腊神话的诸神加以改装和点缀些佛教的象征物即成为佛、弥勒菩萨或其他神祗(如用肉髻、白毫等三十二相代表释迦,水瓶代表弥勒菩萨等)。这种希腊化的佛像被称为“犍陀罗佛教艺术”。

▶ 图三 公元4世纪 持水瓶的菩萨

近年来,有日本学者认为,过去西方学者过分强调了希腊文化对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影响,实际上,所谓古希腊神像的相貌不过是古代犍陀罗土著王侯贵族的面容,这种形象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旁遮普人中很为普遍(村田靖子:《佛像的系谱》,金申译)。

▶ 图四 公元4世纪 菩萨头像

犍陀罗佛像大部分用当地出产的灰青色岩石雕刻,佛像特征为:波浪形发髻(后期偶有螺发,据认为是受了马土希腊佛像的影响),鼻梁与前额成一直线,深眼窝,薄唇,眉间有象征智慧的白毫(三十二相之一),身披通肩式大衣,衣褶深厚,强调写实感,类似希腊的长袍。身背后有从希腊引入的太阳神的光背。

▶ 图五 公元4世纪 佛坐像

犍陀罗佛教艺术对我国初期佛教艺术影响巨大,从近年发现的汉代四川乐山麻浩汉墓享堂佛像浮雕(图六)和十六国的铜像以至北魏云岗石窟都可看到这种影响。

▶ 图六 四川麻浩崖墓浮雕佛坐像

贵霜时代和笈多时代的雕刻中心有两个,除犍陀罗外,马土腊的雕刻可称为另一雕刻系统。马土腊石雕多用产于这一带的橘红色带斑点的岩石。

笈多时代马土腊佛像多为右旋式螺发(三十二相之一),眉毛修长,眼帘低垂,嘴唇较犍陀罗稍厚,没有胡须,大耳低垂,颈部有三道折痕(犍陀罗佛像或无折或两道折痕)。通肩式袈裟衣纹走向虽然与犍陀罗一致,但已将写实性的立体感很强的衣褶变成了图案化衣纹,呈u形等距地排列,衣纹好像一条条隆起的圆绳状。

▶ 图七 公元4世纪 马土腊佛立像

▶ 图八 公元4世纪 马土腊佛立像(局部)

▶ 图九 公元5世纪 萨尔那特佛头像

阿旃(zhān)陀石窟位于印度西海岸孟买东北300公里的山中,笈多时代的石窟佛像也属于萨尔那特式。石窟内的佛坐像都是双腿下垂的倚坐佛像,这种倚坐佛像对我国唐代佛像影响很大。

▶ 图十 公元5世纪 野鹿苑说法像

▶ 图十一 公元5世纪 野鹿苑说法像

公元8~12世纪中期,巴拉王朝持续了约400年,此时的佛教多以转化为印度教。巴拉王朝由于热心提倡佛教而成为佛教美术的最后根据地。

巴拉时代的雕刻多为黑色玄武岩,表面光滑坚致,其样式可说是继承了笈多时代美术,但已变的形象化和规范化,佛像体态多略显呆板。传统的释迦像和佛传图已渐少,受印度教影响各种密教佛像增多。

小编感悟

通过对佛教起源的认知,我对西方教义的信仰感佩莫名,就像我们的儒学大家孔子一样,无论身处什么时代,用行动去感化,无私无我,诸善奉行。东西方艺术的差异就是写实与写意的直观感,西方艺术注重细节,如实的刻画描述;而东方艺术则是追求一种意境,抒发内心情感,二者截然不同,反而都体现出了事物本质的美感,或许这就是心灵上的一种境悟吧。

鉴定也需要天赋,三分知识,七分感悟,悟性达不到,也就停滞在一定的水平了,想要突破十分艰难。人生的每一次升华,其实就是战胜自己,克服欲念。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不要让自己悔不当初,就是对自己一生的肯定!

(责任编辑:赵大千)

注:本文章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

本文内容摘自《金申趣谈古代佛像》紫禁城出版社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comic/1219273.html

  •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