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是有着苏北第一区之称的苏北经济重镇,声名显赫。与之相匹配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在逐渐叫响全国。铜山有着五千年历史,是烹饪、养生鼻祖彭祖建立大彭氏国之地。历史上,孔子、刘邦、苏轼都曾在此留下足迹。近现代,走出了张竹坡、张伯英、喻继高等文人雅士。
铜山区委书记毕于瑞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对于铜山来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点。如何完成从历史文化积淀到文化产业融合这道命题?近几年来,铜山区在不断探索。
“三大组团”支撑文化产业格局
去年,徐州铜山区和中国传媒大学签订了规划编制协议,通过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多位文化产业规划领域知名学者前来调研、探讨。目前,《徐州市铜山区文化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初稿已经完成。
根据这份规划,铜山区被定位为“徐州市文化产业发展龙头地区”,建设全国养生文化中心、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苏北创意经济发展实验区和徐州市文化产业桥头堡。文化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块:以汉王镇、大彭镇为中心的产业核心组团、以吕梁风景区为中心的山水文化组团和以微山湖、利国镇为中心的生态休闲组团,最终形成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三足鼎立,多点支撑”的产业空间格局。
据介绍,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集中区块中,汉王镇、大彭镇以两汉文化著称,楚汉相争时,刘邦在汉王镇拔剑得泉,留下了汉文化的最初记忆。而大彭镇现有徐州最后一个没有开发的国家级“文物”——西汉楚国第一代楚王刘交及其家族的陵园。吕梁风景区曾留下孔子的足迹,孔子曾在此讲学,观湖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一叹。利国镇则以苏轼文化为背景,苏轼曾在当时的利国驿大兴炼铁,为中国的冶炼史写下浓重一笔。
事实上,铜山的文化积淀不限于此。渡江战役中,总前委把指挥部设在汉王镇大北望村,运筹帷幄,指麾南北,从此改写了中国的命运。而清代评点《金瓶梅》的张竹坡、民国书法大家张伯英、现代工笔花鸟画大师喻继高等文人雅士,则垒筑起铜山人文的高地。
突破
养生文化要打好“彭祖”牌
2013年第九届深圳文博会上,铜山区和中国饭店管理有限公司就彭祖养生文化产业园等11个项目进行了签约,总投资42.3亿元。
彭祖文化涵盖了饮食养生、武术气功和宗教等诸多方面,更对儒、释、道、医、武、俗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彭祖倡导静心、寡欲、快乐生活,对去除病害、健康生活有着独到的理解,这对目前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来讲具有十分珍贵的实用价值。铜山作为徐州市彭祖文化的核心区域,发展彭祖养生文化优势独具。
彭祖养生文化产业园项目位于有着徐州后花园之称的汉王镇,依托该镇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已有的月亮湾、纳帕溪谷、拔剑泉、月河湾、名医堂、郡岭庄园等建设的基础上,项目进展迅速。目前,餐饮项目场所主体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即将对外开放,12户家居式旅馆已完成场所租赁,正在装修招商。
彭祖养生文化产业园项目是铜山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点,铜山将养生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通过把彭祖养生文化与现代餐饮业、休闲观光旅游业、现代会展业等领域进行有机结合,打造全国最大的养生文化综合体——彭祖养生文化产业园,形成“养生文化看彭祖,彭祖文化看铜山”品牌,并最终实现全国养生文化中心的目标。
在今年的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铜山区和江苏奥辰置业有限公司就汉王景区建设项目签订合作协议,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约5000亩,建设拔剑泉景区、彭祖养生文化产业园区、鲜花种植基地、月河湾休闲广场、农特产品展销中心、汉何路景观带、温泉度假中心及配套设施等。根据项目规划,2016年底前将完成所有景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并全部对外开放。
做强
深挖两汉文化亮出新名片
徐州,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一直享有较高声誉。不可小觑的是,铜山区在其中占据龙头地位。除却已经名声在外的汉王镇拔剑泉,位于大彭镇的楚王山汉墓群也即将散发光彩。
据了解,该处汉墓群是西汉楚国第一代楚王刘交及其家族的陵园。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铜山区启动了“楚王山汉墓群遗址公园”建设,编制规划,实施了“一增一减”项目,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目前,保护区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已基本拆除,绿化造林801.9亩,共栽植常绿树种、彩叶树种33701株,计划用3年完成3300亩的总绿化面积目标。
茅村镇洞山村有着另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遗址——北洞山汉墓。据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大司马桓魁石室及中国第一寺庙龙华寺遗址等,都坐落在洞山村,历史文化底蕴可谓得天独厚。
根据北洞山景区总体规划,整个景区将形成汉文化及宗教文化游览区、文化休闲娱乐区、科普教育示范区、水岸农家度假休闲区、光电科技产业园区和村民生活集聚区六大功能区域,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
其中,汉文化及宗教文化游览区主要结合茅村境内的汉墓、石室、古文化遗址、庙宇遗址等历史资源条件,打造“汉风、古韵、历史传承”的茅村北洞山汉文化景区。游览区主要由徐州两汉王陵中葬制结构最为复杂、规模最大的北洞山汉墓为中心,辅以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大司马桓魁石室,中国第一寺庙龙华寺遗址上复建的嘉福寺,继而辐射到茅村汉画像石墓,梅庄村蔡丘古文化遗址,大庄村岳飞纪念堂,班山村洪里白云洞等景点。
水岸农家度假休闲区则依托徐州市京杭大运河风光带的建设,利用茅村镇20余里的运河沿岸,打造一条休闲、趣致、心情释放的水岸度假休闲带,主要由“特色农家度假村”“自驾游营地”“驴友集散地”等内容组成。
茅村镇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北洞山汉文化旅游区的建设将利用洞山运河大桥建成后的便捷交通条件,以洞山居民点的建设为契机,突出两汉文化,通过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的相互融合渗透达到农村与城市、远古与当代、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的,使之成为集历史文化、人文文化、山水文化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度假区。
推动
500万引导资金的“酵母”效应
在这一系列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背后,是一整套产业战略发展机制,以及500万元的引导资金,和招商队伍留下的一连串足迹。
2013年,铜山区首次设立5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资助扶持能够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明显提升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迅速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项目。对符合上述条件的项目,采取财政贴息、仪器设备购置补助、奖励等方式给予补贴。
与此同时,铜山区加大对文化产业队伍的建设,组织全区21个镇(场)的宣传委员和相关单位的分管负责人,在北京清华大学参加文化产业研修班。邀请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中国传媒大学范周院长及清华、北大教授授课,提高人员素质。
随着招商队伍素质强化,500万元的引导资金逐渐显示出“酵母”效应。除了彭祖养生文化产业园,铜山仅去年上半年,签约和在谈文化产业项目就多达30多个。卓美彩印数字印刷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数字印刷项目,欲信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日光能温泉项目,欲信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亚澳森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的农业婚纱摄影外景基地等项目成功签约。
卓美数字彩印项目,是一项以现代数字技术为核心,实施印刷扩能、提速、升级的文化产业项目,也是江苏第三家数字印刷企业。该项目的落成填补了苏北地区缺乏科技含量较高的印刷技术的空白,对徐州印刷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开花
实现历史文化与产业项目完美融合
站在战略的高度,铜山区委区政府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彭祖故里、养生之源、创新新城、绿色铜山”,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徐州原动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能够感受到创新带来的一系列成果。这是一家创意自主、技术自主、生产自主的本土原创动漫、动画、连环画等制作与发行的企业,出品的所有动漫作品全部取自于本土原创,从项目企划、提案、故事创意、剧本写作,到动画设定、动画编辑,直至后期合成、剪辑、特效、配音配乐,均为徐州本土自主知识产权。该公司集合了徐州本土最强动画创意人才与动画制作人才,团队主力曾参与6部原创动画制作,并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和江苏少儿频道(优漫卡通)播放,其中三部分别获得国家优秀动画片二等奖、三等奖。
在铜山区,越来越多具备强大创新能力的公司在不断涌现,一大批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逐渐开花结果,大放异彩。“在2014年,铜山文化产业迎来爆发期:徐州彭祖养生文化产业园、月亮湾旅游文化度假区、苏轼文化名镇、彭城欢乐世界等项目加速推进;北洞山汉文化景区建设项目、汉王拔剑泉主题公园、苏北农耕文化生态园、天鹅湖湿地生态庄园、徐州国际鲜花港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超57亿元。”该区文产办负责人说,“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于对文化产业的精准定位和对历史积淀的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之上推动了历史文化与产业项目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