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版《水浒传》的后五十回一直被质疑并非施耐庵先生原著,而这种质疑是极有道理的:蔡京高俅童贯没有受到应有惩罚,高衙内逍遥法外,这不符合古典小说因果循环善恶有报的惯例——我们看绝大部分古代传奇话本,最后都是以好人好报恶人伏诛结尾,通行版《水浒传》是个例外。
很多人质疑《水浒传》后五十回是施耐庵迫于朝廷压力进行了违心的改写,或者干脆就是御用文人按皇帝的要求进行了篡改,而随着《古本水浒传》的出现,这种质疑变成了肯定:“《古本水浒传》后五十回与前七十回前后的情节结构连贯吻合,前后人物形象特征一致,前后所反映出来的世界观一致;艺术风格一致;特别是语言的时代特征、地方特征也一致,后五十回不仅再现了前七十回中的优点,同时还再现了前面存在的某些弱点。”
《古本水浒传》是不是施耐庵先生原著至今存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本书看着很解气,因为蔡京高俅先后丢官罢职,这与《宋史》好《大宋宣和遗事》基本吻合,而且那个害得林冲家破人亡的高衙内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卧病在床之际,被浪子燕青取走了首级,这就叫鲁智深武松智取沂州城,朱仝燕青斩杀高衙内。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问了:浪子燕青为何要斩杀重病垂危将死的高衙内?这种打死老虎的行为,是否有损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
浪子燕青为何斩杀高衙内,花和尚鲁智深是知道原因的:如果不杀高衙内,我那好兄弟豹子头林冲就活不成了!
在《古本水浒传》中,浪子燕青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或者说他也是个打下手的,真正要取高衙内首级的,是花和尚鲁智深。
《古本水浒传》第八十一回“碎剐衙内李应报仇,撞破头颅韩忠殉主”中,梁山泊中军主将林冲(《古本水浒传》给林冲的定位,该书中屡次下山惩奸除恶的主将都是林冲而不是宋江卢俊义)”带领鲁智深、武松、李逵、秦明、徐宁、花荣、呼延灼、孙立、刘唐、阮氏三雄等天罡众将打破郓州城,替扑天雕李应报了深仇大恨(李应与郓州城有何仇怨与本文无关,略过不提)。
梁山军凯旋,“林冲此番大捷而回,没多损伤人马,宋江、吴用也自欢喜,齐称林冲军务精练,赞不绝口。”
林冲此番带队下山,将李应的仇人苗衙内生擒后凌迟处死,回山后李应当然要挨个敬酒答谢:李应第一杯酒奉敬鲁智深(打死苗黑天,为民除害),最后一杯当然要敬中军主将豹子头林冲:“此番攻打郓州,大胜而回,全仗武师之力,请饮小弟此杯!”
喝完李应的敬酒,“林冲猛然想起一件旧事,冤苦兜上心来,只见他双睛泛白,大叫一声,身子向后直倒转去……”
看到这里,读者诸君当然知道林冲想起了什么旧事:苗衙内凌迟处死了,高衙内还在汴梁逍遥快活呢!
被救醒之后,林冲一声长叹:“你看李应的堂兄被人陷害死了,没多时就得报仇。独有俺被人害得家破人亡,有冤难报,一样的冤仇,他们恁地容易,想想怎不令人气苦!”
宋江吴用一如前七十回“小心谨慎”,只是开空头支票表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把花和尚鲁智深气得暴跳如雷:“你们都说去不得,洒家偏要去!看俺把这撮鸟拿来,送给林冲兄弟出气。”
林冲气若游丝,安道全表示心病还须心药医,宋江吴用不紧不慢,鲁大侠怒火攻心,因为他知道豹子头林冲的性格看似柔弱,其实内心也有一团烈火,如果不早把高衙内抓来,他可能熬不过十天半月了。
宋江吴用不肯派兵,也有他们的苦衷:卢俊义在后五十回没有存在感,林冲病倒,无人适合带兵——这也跟前七十回吻合,因为卢俊义只是个开当铺的大财主,带兵打仗完全外行。
鲁智深是个行动派,当年为了救九纹龙史进,一个人一条浑铁禅杖就敢独闯贺州城,这次他也不跟任何人打招呼,独自一个人气哼哼地下山了。
鲁智深溜下梁山,当然瞒不过他的好兄弟行者武松,他和一帮好汉主张调拨大队人马前去接应,宋江吴用还是反对:“使不得,这么一来,事情更坏。”
还没等武松下山找鲁智深,鲁智深已经回来找武松了。鲁大侠之所以回转梁山,是因为他在山下遇到了麻烦:曾经把晁盖引入曾头市埋伏的法华寺僧人醉金刚和铁罗汉冒充花和尚与武行者四处劫掠。
汲取瓦罐寺教训的鲁智深这次没有莽撞,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要找好兄弟助拳:“俺若在彼厮拚,他们人多,拚不过,洒家须吃了亏,不如且回梁山泊去,告诉武松,同他来收拾这干鸟人,恁地却好。”
鲁大哥有事儿,武松当然要出头,而且这事儿还跟自己有关,于是武松、燕青、史进、朱仝、雷横跟着鲁智深一起下山,轻松扫平了截云岭、斩杀了醉金刚和铁罗汉。
替托塔天王晁盖报仇之后,鲁智深又想起自己为什么下山了,此时他们从俘虏口中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本州(沂州)太守(高俅的远房兄弟高侗)有一亲戚,是高太尉的儿子高衙内,前日从东京到来探亲,玩了几时,忽地害起重病来,许多医人都医不好。”
原本以为高衙内已经离开沂州,正在失望苦恼的鲁智深哈哈大笑:“不信世间有此巧事,想是这廝该绝命了,俺们就此杀奔沂州而去。”
武松、雷横、史进当然举双手赞成:“好极,事不宜迟,赶快动身。”
这些暴烈汉子好像忘了一件事:沂州城兵多将广,你们六位好汉哪能轻松拿下?
幸亏这六人中有一个“百伶百俐”的浪子燕青:“且住,俺有一计在此,若行得时,胜过数千军马,只须如此如此,高衙内稳可唾手而得。”
浪子燕青的妙计,就是冒充高俅派来的“京城名医戴修明”的随从混进城去,朱仝雷横冒充虞候,燕青史冒充仆人,鲁智深武松太过魁梧,只好留在城外接应。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很简单了:燕青手执短刀,直奔上房,逢人便杀。太守高侗跳窗逃跑,却被美髯公朱仝生擒活捉。
燕青在太守府最好的房间里找到了高衙内:“扑到床前看时,病人僵卧在床。枯瘠如蜡,气息奄奄。燕青自念:‘这廝去死不远,便拿个首级回去罢。’只一刀,割下头来,翻身奔出上房……”
用太守高侗做人质,四位好汉冲出沂州城,又把高侗卖回沂州城赚了一万两银子,沂州城也想重金赎回高衙内首级,但是武松坚决不卖:“这廝的脑袋,早拿回梁山泊去,送给我们林教头当夜壶用了,便有金银十万,休想换取。”
鲁智深带着五位兄弟,提着高衙内的首级回了梁山,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林冲大病霍然痊愈,高衙内的首级也没有浪费,被林冲“教人用漆髹好了,放在床下,当他溺器使用。”
在《古本水浒传》在,林冲与高衙内的恩怨就此了结,这很符合古典小说“有始有终”的常规,而通行版本后五十回的描写,不但断了很多线索留下很多漏洞,梁山好汉的结局也不是大多数读者喜欢的,所以笔者更愿意相信《古本水浒传》才是施耐庵先生的原著,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