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正文

名师在线 | 吴春来:语文教育田园的耕耘者

时间:2023-07-25 作者:佚名

本文刊发于《语文教学通讯》

A刊2019年第3期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一个春天的中午。山岗一片翠绿,父亲弯腰、俯身,“哦起,哦起”之声在乡野田垄响起,犁铧卷起黝黑的泥土,泛黄的水花肆意飞溅。我出生了。父亲为我取名“春来”,希望我的人生处处是花团锦簇的春天,也希望“耕耘”二字镌刻在我的生命里,这是多么美丽的愿景与希冀。

岁岁年年,父亲虔诚地守望着这方土地,直至他离去。在语文教育的田园里,我如父亲一般虔诚守望,一路风雨、一路艰辛,始终“耕耘”在语文教学这片神圣的沃土上,寻找禾麦茂盛十里飘香的教育图景。

布谷飞飞劝早耕

早耕耘,早觉醒,守护语文教育田园的精神高贵。

早耕耘,让我以考核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湖南省示范性高中百年名校永州一中。湖南理工学院是我的大学母校。我天资愚笨,只能笨鸟早飞,大学四年,常以“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来激励自己勤奋苦学。当别人沉浸在风花雪月的浪漫爱情里时,我在图书馆埋头苦读,读《红与黑》,读《红楼梦》,读《美的历程》……当别人在游山玩水逍遥自在时,我在自修室做着读书笔记,摘抄《诗经译注》,摘录《论语译注》……正如春天的大地上,留下了多少犁铧的印痕,秋风就会摇曳起多少丰收的嘤鸣。毕业离开母校前,往老家邮寄的十六箱书,是我求学路上积攒下来的第一笔精神财富,开启了我语文耕耘之路最美的序幕。

早觉醒,让我在应试教育浑浊晦暗的田园里,勇敢地撒下一粒指向生命素养和语文灵魂的种子,迎来属于自己的语文教育的春天。

时间定格在那一夜,2011年12月1日晚。

那一夜,月辉静静地落在偌大的校园。

那一夜,数名学生深深给我鞠躬。

那一夜,有学生给我发来这样的短信:

您说得真对。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教育的失败,人性的丧失,您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教育者。今天懂语文爱语文爱生命的人都落泪了,我们真的舍不得您。

那一夜,我挥泪告别了我的学生,他们是一群奥赛班(重点班)的学生。学生的依依不舍,令我忧伤不已。

在我们身边,总能看见一些老师从高一开始就实行题海战术。也许,一场屡见不鲜的语文题海战,很容易唤醒人们生活的亲历感;一次条分缕析的答题技巧点拨,又极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分数的既得感;赢得高分的手段在一个唯分数论的时代,还可能成为献媚社会换取关注的成功案例……然而,我清醒地意识到这一切的背后只能是疯狂的应试、肢解的课堂、空虚的内心。语文课堂沦丧为字音、字形、成语、病句等高考习题的堆叠,语文教学被速成的答题技巧所取代,文学作品被支离破碎地肢解,文字没有了生命,学生没有了灵气,教师也没有了个性,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课堂的鲜活成了遥远的绝响,教室成了囚禁文字奴隶和思想俘虏的围城……这样的应试教学,语文的精魂何在?学生的发展何在?

语文绝非带着镣铐的舞蹈,浮躁肤浅与育人情怀,耽于分数与专注灵魂,急功近利与关切人性,炫耀技法与归于本真,这一切区分了教育者精神与教学品质的高下。我大胆拒绝将语文教学习题化,高一高二学段坚持课后不布置做题训练,晚自习辅导坚决不考试,主张学生多阅读、勤写作,把语文教学指向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语文的生命观”:

上课,上的是生命。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唤起学生生命的体验,语文课堂才能实现生命的狂欢。上课,要生动,要入心,要自然,要大气,不要拘泥于技巧,要营造课堂的语言场,艺术再现语言文字之生命情气,让学生置身于生命的方舟,任意东西于文学与人生的精神海洋。

对此,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王鹏伟先生在《追问语文教育的真谛》(2013年第5期《语文建设》)一文中给予高度评价:“有这样的青年做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事业的一种偏得。”

当我调往永州市教科院担任语文教研员后,永州一中校长陈宗华先生多次在语文教研活动上强调,语文教育就应该像吴春来老师那样主张学生多阅读,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位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的学生在我的博客留言说:

我依然记得您说过的话,我们放弃的是平时小考的成绩,收获的是高考的成功!您是对的,您的眼光超出了那些平庸的老师,您在最后的战役中收获了成功!您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所有您的学生!我记得一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平时,苦了您了,背负了那么多的压力和不理解。但是,我想您一直都是不屑的,对么?作为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在高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老师您。是您,让我爱上语文。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教育是有生命力的完整思想体系,其内核是教育者智慧的光芒和发自内心的关爱。对人生关切、对人性救赎,执着于人生畅意的抒情,不悔于个性发展的诗性,这种柔韧与坚守一旦抵进了教育情气的本质性、人性延展的独特性和品质呵护的深沉性,本身就具备了超拔世俗的精神高贵。在语文教育的田园,这种高贵需要我们早早耕耘、虔心守护。

湖南宁远一中李苏芳老师在一篇报道《教育的行僧,语文的歌者》中说道:

儒雅而温暖,低徊而昂扬,吴春来老师在教育的田园且歌且行。这位从书籍的墨香中走出来的读书人,柔和中饱含坚韧、执着中催生希冀,精神高贵,是他异于众人的当世品相。

评价不乏溢美,却坚定了我人生的方向。耕耘路上,坚守良善、纯洁、坚韧与乐观,即使不寄望于让光照耀自己,但也要努力地站在光的照耀下。于是,人们终会看见,总有那么一束光能够穿透幽暗、洗涤灵魂,虽然撞得人泪流满面。

耕犁千亩实千箱

“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一个不渴慕布衣清欢,一个只思冰天雪地、三秋落叶的柔情似水的才子,又怎会在意仕途的不顺?又怎去渴求那所谓的荣华富贵?在我看来,他拥有一颗如雪的心,即使处在一个集富贵与荣华、显赫与威望的家族之中,他依旧保留着那份高洁的情怀——一种不流世俗、与世无争的情怀。《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这本书,讲述了纳兰容若不凡的一生,作者用禅意、空灵、优美的文字,勾勒出一个至情至性的才子……”

2013年的那个春天,一位女生在讲台上倾诉着一曲低徊的长吟。离高考仅有九十天,考生们搏杀在题海中昏天暗地的时刻,我的学生在举行一次意兴盎然的读书报告会。那是霜雪下的倔强春意,是肃杀里的反叛抒情。报告会上,有的学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的学生本色质朴、有条有理,有的学生温文尔雅、处乱不惊,有的学生悲意慷慨、清歌激扬……此时,微风吹皱春水的层层涟漪,窗外黄鹂声声如诉。市教育局业务副局长李谋韬先生站在教室的后面,感受着学生们俊逸洒脱、纯净明亮的青春飞扬之美,忍不住走上讲台,激动地说:“这节课,让我仿佛回到了当老师的年代,我相信未来的你们一定是社会的精英人物。”

那一年高考,我们班65人,其中一本上线31人,二本上线30人,创造了永州一中普通班高考上线人数之最。

语文是什么?一千个语文老师的眼里可能会有一千种答案。在我心里,语文,它是清风明月的诗意人生,它是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它是诗人出塞的豪情,它是剑客跃马的痴狂,它是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它是仰天出门的洒脱身影,它是精神的图腾,它是生命的绝唱。所以,语文课堂,我常常引导学生通过咀嚼品味语言文字的方式,触摸言语生命的体温,感悟作者丰沛的情感,走进作者复杂的内心,置身语文美妙的世界,从而引发情感与思想的共鸣,最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然而凭一两节语文课就能把语文学好的神话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坚持开展系列语文活动,把语文学习引向更广阔的听、说、读、写天地。在语文教育的不断探索中,我逐渐构建起“一体两翼”语文教学体系。

“一体两翼”语文教学体系,即:阅读为主体,口才、写作为两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输入,是思考和积淀;口才和文才是输出,是发展和提升。阅读是寻找另一个更美的自己,口才和文才是完善另一个更真的自己。

坚持阅读为主体。高一高二坚持不布置做题练习,晚自习辅导坚持不考试,让学生有充裕的阅读时间。成立班级图书馆,每个学生至少购买图书一本,然后交流阅读,我曾经带的一个班级三年下来,有的学生读书近百本。与此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开展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为适应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语文教材实施的需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特点的一种阅读方式。“语文主题阅读”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实际学情就某个主题进行深入、广泛阅读的一种学习方式。于漪老师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博览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博览是应用。一定要让学生‘嗜书’,不‘嗜’必然知识浅薄,视野狭窄。学生嗜书的感情不是天生的,靠引导,靠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嗜好,就等于帮他们找到源远流长的知识的泉眼。并且让学生在人类、社会、生命的层面上来学习语文。”主题阅读就是要学生博览奠基,唤起他们追寻真、善、美的情怀,最终构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比如在执教宋词单元时,针对单元主题,专门指定阅读书目,确定了这样的主题阅读 “大江东去苏东坡”“金戈铁马辛弃疾”“梧桐夜雨李清照”“白衣卿相柳三变”,通过作者传记、经典诗词的阅读,学生对古典诗词阅读有了质的提升,同时唤起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有了阅读的底子,必须以输出的方式内化、提升,于是口才训练与写作教学同步进行。主题阅读也可以读书报告会形式展开,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训练文笔;也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会通过口头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联想等思维,也可以训练他们的口才。

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勇敢地登上讲台,让每个学生都踊跃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争取做到出口便成章。由于学情差异,根据不同对象规定不同要求:有基础者可以即兴演讲,基础稍弱者可以写好讲稿演讲。由于学段差异,高一高二重在叙事,学会讲好故事;高三重在议论,说话有条理。记得一位姓杨的学生,生性内向、不善言辞,第一次上台,傻傻地站在讲台上说不出话来。后来,我经常鼓励他,给他发言的机会,有时也去激励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几个月后的一节语文课上,他自信地登上了讲台,激情澎拜地谈论班上的有关情况,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有一学生说,老师,您成功了。是的,如果语文课堂上,让一位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的学生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当这样的老师是幸福的。一节晚自习课后,他递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老师,认识您,真好。当时,我也想:有这样的学生,真好。此外,开设朗诵训练课,一月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充分说;特别是课堂上,重点突出学生的口头表达,可以这样讲,我的课堂,学生是非常乐意说的。

坚持让学生写周记。周记教学采取“自由阶段——欣赏阶段——模仿阶段——训练阶段——讲评阶段”五环节教学。自由阶段,即鼓励学生不要害怕考场的条条框框,不管文章构思高低,不想开头与结尾精妙与否,不在乎字数的多与寡,“我”的周记“我”做主,只需要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思想,尽情去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就行了。在这片天地里,要做一个自由的人,没有羁绊,没有约束,没有教师评审的眼光。欣赏阶段,即及时给学生以鼓励,鼓励是作文教学的催发剂,这对于唤起他们写作的欲望,十分重要。模仿阶段,即模仿名家作品。朱熹曾云:“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郭沫若也说:“我有一个写作秘诀,就是先看人家的书再写。”无不道出了模仿的重要性。模仿是一种心灵感应,一种文字的行走;久而久之,就能熟能生巧,最后会像杜甫所说“转益多师为汝师”形成自己的个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阶段主张在多写的同时也要广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时候,不妨尝试模仿。周记教学第四阶段,即训练阶段。当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周记写作后,老师应适时进行技法指导,毕竟周记写作也是一门艺术。适当的方法点拨,对于学生的写作提高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学生周记写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加上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就可以进行语言训练、联想训练、想象训练,审题、选材、布局、谋篇训练……当然文体训练也是必要的,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我们都可以让学生在周记中训练,然后加以指导。讲评阶段是最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阶段,我曾提出“点—引—导—结”作文讲评法(《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第9期),主张四环节有效作文讲评。通过讲评,学生可以扬长避短、互通有无;若没有讲评,学生就无法知道自己作文的弱点,也难以欣赏到同学的佳作。作文讲评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先明得失,再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周记讲评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发现和分析活动,这样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周记教学,从而使学生作文更上一层楼。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天,我就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周记本,写作时不受文体、字数限制,自由写作、放心写作,把写作的权利真正交还给他们。坚持创办班刊《雏凤清声》,把有思想有个性的文章,刊登在班刊上,让大家共同学习。不断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时而欣赏,时而点拨,时而训练,讲与练结合,读与写共生,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渐得以提升。一位考上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寄来信笺:

三年了,您于我而言,亦师亦友。记得高一时您把我的一首周记本上的诗印发给全班同学,从那时起,我爱上了语文,尽管我学的是理科,可文字是我最大的爱好。高中三年,您是我最敬爱的老师,以后仍是。现在我毕业了,再也不会有人来让我写高考作文了,但是我仍深爱着文字。偶尔写写,想起您的谆谆教诲,心中谢意难以言表。在此我想说,您是我一生的,永远的老师,作为您的学生,我敬您!爱您!

读到这样的文字,我心怡然。

“一体两翼”语文教学体系逐渐产生出绵长不息的力量,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出口成章的幸福,还有无讳饰无虚掩的为文之真。我也因之成为《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5年第6期封面人物。2017年,我的教学案例被收录于教育部人事司原司长张仁贤主编的《厉害了我的老师们——数字时代的教师新视野》(2017年5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同时收录的作者还有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孙双金、薛法根、管建刚,而我是唯一一位高中语文教师代表。

麦场高处望云开

如果说“一体两翼”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语文教学的宏观构架,那么每一堂课便是对教学艺术的微观雕琢。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部分。”面对课堂这方生命的麦场,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学会从每一堂课中成长,向课堂更高处攀登,以期教学云开雾散。

对教态教艺的不断精益求精,是提升自我素养的基本要求。书架上静静摆放的那些用坏了的录音笔从记忆的雾幔中一点点析出,岁月的苔痕变得鲜活洇湿,扁平的过往在眼前矗立起来,一层层镶嵌积叠。每节课后听录音是我从教以来保持的习惯。第一次听自己说话,感觉异常别扭,“是不是”“啊”“噢”简直成了口头禅,有时一节课竟然多达十余次。后来每当上课,说话快要结束时,尽量减慢语速,下意识地提醒自己。听录音时发现,课堂上只有我一人高谈阔论、激情澎湃,语文课堂宛然成了展现自我的课堂、演说家的舞台。于是渐渐懂得课堂语言不是一种板着面孔的教化,和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孤傲的独演,应该从里到外,都发出一种召唤声音,能够把学生召唤到这堂课里来。我们的每一句话,是声音的艺术,是艺术的再现,是思想的载体。音高、音质、音色、音域,对自我音色的把握,对语言的选择和提炼,何时点拨、何时启发,都要斟酌和推敲,只有这样严谨的对待,才会让自己的课堂发出独特的嗓音。后来录音听多了,侧重点转向听课堂内容。有时觉得课堂松松散散,缺乏逻辑。在以后的教学中渐悟到课堂结构若要紧凑,其实就要善于提问,问题不能问得太多、太零碎,一个提纲挈领的课堂主问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可以给课堂注入无限活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通常要精心设计课堂的主问题,课堂教学逐渐有张有弛、层次分明起来,对此我还专门撰写了论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五个关键点》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9期)上,后来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研究全国名师是潜心学习的另一条途径。2010年至2013年,三年时间内,我系统研究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课例,从董一菲的诗意语文,薛法根的简约语文,李吉林的情景教学到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黄厚江的本色语文、王君的青春语文到赵谦翔的绿色语文、程少堂的语文味……从他们的教学理念、课堂实录、课堂教学视频中寻找教学的真谛,感悟语文教学之道。在诗意语文里,我懂得了曲问的艺术;在简约语文里,我看到了课堂简约的极美境界;在情景教学里,我渐悟语文教学提供一种场景那是多么的重要;在板块式教学里,我学会了教学环节的板块式推进让课堂更加紧凑有序;在本色语文里,惊喜地看见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可以让课堂如此本真无华;在青春语文里,有效组合课程资源让课堂更加丰厚;在绿色语文里,老师的讲居然可以让学生思维洞开;在语文味流派里,提炼课堂教学主题,让教学有了思想、有了灵魂。

一个书底深厚的老师才能在课堂游刃有余。2010年岁末,我与董一菲、张玉新等著名特级教师一同评为中华语文网之最人物,被誉为“才华横溢的博客达人”,与他们在一起,我深感孤陋寡闻,他们的课堂都是有书底的课堂,因为书底才成其高度。见贤而思齐焉,为更快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这几年,广泛涉猎教育学、哲学、史学、美学、语言学、逻辑学等书籍六百余本,在书海里,很多难题迎刃而解,很多迷惑豁然开朗。在书中学,在学中用,且把这些认识与反思及时整理成文字,仅2011、2012这两年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教研文章达10余篇;语文教育专著《十年非常语文梦:孤舟话语》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3年度印象深刻的书。

上公开课,就是不断磨砺自己的途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一个人的成长,还要禁得起人们的揣摩、省思和审视。在参加工作的前几年,每一次公开课,我都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的是模仿,有的是创新,也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彰显。记得一次执教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文教研组长如是评价:

春来君出道才四年,俨然有大家之势,在临时改变听课地点而教室多媒体又突发故障的情况下,处乱不惊,应付裕如,特别是上课忽尔行云流水、继之跌宕流转、转瞬匠心巧运,最后开合有致,可谓亮点频仍:课前五分钟让两位学生自由演讲,不是作秀,而是一以贯之;老师的朗诵金声玉振、黄钟大吕,真正把握了苏词激越奔放、磅礴慷慨的特点,几令人骨酥神蚀,心荡神飞,诚进乎技矣。

由于敢于挑战,也敢于献丑,每一次公开课对我而言都是一次提升,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都会认真反思。犹记得在吴同和先生的推荐下参加全国第二届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现场授课竞赛后,我写了万言反思,从学情关注、教学内容取舍等方面全视角剖析自己。通过这样的途径与方式,我进步飞速。《夜归鹿门歌》《在情景中细描人物》等优秀课例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尤其是2014年春天,我给湖南科技学院大三学生上示范课,执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赢得了全体师生好评,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主任潘雁飞博士连连夸赞这是一堂难见的好课。

2014年9月我当教研员后,在不断学习理论的同时,进一步钻研课堂,在“语文的生命观”基础上撰文《以发现的视角构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2017年第9期《语文教学通讯》)提出以发现的视角构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即在发现学情的基础上,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教学生发现语文的“家”,教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从而感受语文审美,提高语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语文教育务必依托学情,教学生发现好书,读好书,多读书,在读书中掌握读书方法,在读书中提升人生品位。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情理交融、循循善诱、本色自然”的教学风格,教学研究成果《发现语文》被列入“真语文”书系,2018年1月由语文出版社出版,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先生作序,著名特级教师陈继英在书评《“发现语文”的魅力》(2018年第6期《语文建设》)中说:“吴春来先生最近出版的《发现语文》,为我国语文界增添了‘和煦春风’,吹醒了不少语文教师的心灵。”

百里西风禾黍香

真正的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我多么希望,在教育这方热土上,我能以一己之力,以个体的微弱来丰盈群体的认知。作为一个奋战教育一线多年的语文教师,一个苦苦追寻教育真理的语文教研员,我一直全身心地做着一件事——当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心净无尘,心诚无伪,心热似火,才能上真课、上好课。对语文的热爱,对学生的深情,对教育的担当,对平庸的反抗,对卓越的追求,对理想的渴望,摆脱日常生活束缚,追求精神生命永生:这,一直是我奋斗的动力和源泉。

2016年初春的一个傍晚,我接到一个电话,是董一菲老师打来的,她热情邀我与著名特级教师张玉新、任玲、曹公奇一同担任“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特聘导师与《高中经典篇目同课异构与点评》一书副主编。这是董老师对我的信任与厚爱,而我作为最年轻的特聘导师和副主编,深感压力巨大。在指导山西郭天明、河北王青生、湖北丁克松等十二位老师的过程中,居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任务。这是我作为教研员以来,第一次指导省外教师,与他们一起精心解读文本,一起细心设计教学问题,连课堂中的每一次学生活动设计都反复斟酌,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得到了十二位老师高度好评。

在湖南永州,作为教研员,指导青年教师成长责无旁贷,于是听课成了我工作常态。有老师幽默地说:“吴老师不是在听课,就是在听课的路上。”通过听课,仔细诊断青年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地辅导,如果在教学问题上大家有分歧、有争议或者有不明白的地方,我还会亲自上课示范,给他们指明方向。河南名师车凤鸽老师在《在践行中发现,在实践中反思》(2018年6月8日《语言文字报》)说:“语言犀利,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名家名言信手拈来。执教老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课脉起承转合,内容取舍,教法优劣,学情、学境、学法、学效,春来老师皆能一览无余,汇进大脑,成竹在胸,及口即来,滔滔不绝,顷刻成章。”正是这样的一种评课方式和敢于上课的性情,青年教师非常喜欢听我评课。我指导的年轻老师如贺敏、桂巧艳等老师在省级教学比赛中都获得一等奖,很多青年教师在教学岗位上脱颖而出。

2018年7月在一次全国性的语文活动上,偶遇《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原主编徐永平先生,先生说:“作为教研员,你一定要组建教研团队,一批影响一批。”他的话给了我力量,也给我了信心。8月1日,我与50名永州语文老师组建“春来咏语”教研团队,五十人启航,共同促进,相互勉励,组成学习共同体,十年磨一剑,以点带面,共同促进永州语文教育的发展。也正是我的身体力行,努力知行合一的精神,给不少老师送去了温暖,他们在语文教育之路上,向着本真、向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上下求索。

作为高中语文教研员,最引以自豪的是积极投身乡村教育,通过乡村学校课堂反思高中语文课堂。2017年2月,我担任东安县凡龙圩学校第一校长,全面推行“五多课堂”:多到学生中去,多让学生展示,多让学生提问,多让学生讨论,多让学生思考。“五多课堂”主张教学合一,因材施教,得到了一线老师的认同,在两年的时间里,凡龙圩学校在全县学校中进步幅度排名第一,获得永州市2017年度市级文明校园称号。“五多课堂”教学改革得到《中国教育报》和湖南电视台的关注和推介。我主持的湖南省2018年度规划课题《基于“五多课堂”导向的乡村学校课堂改革研究》,正发挥着它积极的影响力,不少学校也在努力践行、推广“五多课堂”。

作为湖南省第一位深入乡村学校担任第一校长的高中语文教研员,通过自身的实践,更加明确高中语文课堂学情的重要意义:学情是教学逻辑起点,排斥学情,就是在毁灭教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实现每个学生学习的权利。

同时也看到语文教育如何教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课堂,是可以灵动与深刻共舞、诗情与思辨共生的。

古人云:四十而不惑。不惑之年的我,立于语文教育的田园却疑惑不断。父亲已离我而去,他的犁铧静卧在老屋的墙角下;但生命的犁铧一起一伏,翻开的泥垈如波如浪,我愿用一生的耕耘,期待喜看稻黍千重浪的那一天。

名师在线

吴春来:

湖南省永州市名师,永州市首届名课获得者,“五多课堂”创立者,“春来咏语”教研团队导师。《教师博览》签约作者,《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封面人物,中华语文网名师,被誉为“才华横溢的博客达人”,农村支教期间担任东安县凡龙圩学校第一校长。先后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杂志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相关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或索引,著有《议论文写作五步联想法》《十年非常语文梦:孤舟话语》(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3年印象深刻的书)《发现语文》,主持《基于“五多课堂”导向的乡村学校课堂改革研究》等省级课题多项。教育教学事迹被湖南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教师博览》《语言文字报》等媒体宣传报道。个人博客“孤舟话语”在中华语文网有较大影响,被评为中华语文网“2010年度之最人物”。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ask/818663.html

  • 小编推荐

    关于叶澜第几集死的,你需要知道这些被引最多的中国人文社科著作

    叶澜第几集死的相关介绍,来源:静嘉读书 社会学论文引用国外学术著作前10名 1 詹姆斯·S.科尔曼(James S. Coleman)著,邓方译:《社会理论的基础》 2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著,林荣远译:《经济

    叶澜第几集死的看这里!看了《盛唐幻夜》另外一个名字,就知道穆乐赵澜之谁才是男主了!

    叶澜第几集死的相关介绍,【本账号内容皆为原创,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吴倩、郑业成、张雨剑等主演的电视剧《盛唐幻夜》正在热播,虽然收视不算多么火爆但是口碑还是很不错的,目前豆瓣评分为6.4分,网播量6.7亿。《盛唐幻夜》主要

    关于叶澜第几集死的,你需要知道这些话剧《雄安人》即将排练再现了干部群众初创新区的酸甜苦辣

    叶澜第几集死的相关介绍,■北京专家和主创人员合影。 ■剧本作者之一、保定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张晓阳。 ■剧本作者之一、保定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侯洪义。 ■改稿会。 ■北京专家提出修改建议。 ■《大淀》剧照。 雄安容天下,京津冀未来

    「w两个世界凶手第几集死的」w两个世界的凶手到底是谁…

    w两个世界凶手第几集死的,w两个世界的凶手到底是谁,w两个世界凶手的脸相关介绍,三位演员都是「表情帝」啊!小编想到最近去看电影《釜山行》的朋友,他说妍珠爸真的很适合演反派…大家也有去看电影吗~? MBC水木剧(周三、四播出)《W-两个世界》,还有三集!在第13集的结尾,「真凶」(

    卢琳是第几集死的

    卢琳是第几集死的相关介绍,为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鼓励中国服装优质制造企业追求卓越品质,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服装制造品牌整体形象。中国服装优质制造商联盟将在联盟内部首批甄选十家优质制造企业,通过企业家专访、实

    黑瞎子是在第几集死的

    黑瞎子是在第几集死的相关介绍,文/小凡娱影 导语:《终极笔记》结局太坑,留下两大遗憾,但填的这两个坑,太牵强了 由曾舜晞、肖宇梁、成方旭等主演的《终极笔记》已经超前结局了,看完36集这个结局真是太坑了,如果没有第二季,那就真的成了

    韩剧都挺好苏明玉第几集死的

    韩剧都挺好苏明玉第几集死的相关介绍,《都挺好》迎来了大结局,苏明玉在遭遇了原生家庭之痛后,尝试过逃离原生家庭,但终究是割舍不下那份亲情,在母亲去世后重新回归苏家。 可是那些受过的伤害,依然在时不时地刺痛她。 故事的大结局,苏大强得了阿尔

    窥探里申刑警第几集死的

    窥探里申刑警第几集死的相关介绍,文/斯嘉丽 自从80就是反七宗罪凶手的真相被揭开以后,《窥探》的魅力在我眼里就消退了不少。而且,随着三集特辑的播出,更加让斯嘉丽觉得剧组在故弄玄虚上下了太大的功夫。当然,作为一个对电视剧艺术有追求的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