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看《功勋》,一枚“共和国功勋奖章”,七十余年新中国历史,能得此勋章者,必是功勋卓著!剧播接近尾声,但回顾起来,第一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仍然是我心目中的最佳!
对历史的还原:真实
历史背景:1951年7月,终于确定在中朝控制区开城来凤庄举行谈判,美方意图在谈判桌上妄图得到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
在谈判破裂后,志愿军经历了联合国军以海空优势为主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我们的志愿军遵照指示展开了寸土必争的阵地战。
47军140师418团3营,这就是李延年所在的营队,3营的任务是重新夺回并坚守住346.6高地,他们的对手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王牌师,而李延年是7连的指导员。
李延年1928年出生、1945年10月参军入伍,此时才23岁,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和很多更年轻的战士,谱写了七十余年前那首“向前、向前、向前”的英勇悲歌。
但我们观剧之后,能够非常直接地感受到,李延年同志不仅仅是他自己,更是浴血战场的千千万万的指战员们,而李源、张排长、陈衍宗、罗厚财、八班长、小安东这些战士,也是千千万万优秀战士的代表,他们都曾真实地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甚至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献出了生命。
在第一集,李延年对开小差的小安东和7连战士的那番话,我们明知道是在讲道理,是在煽情,但看的时候忍不住热泪盈眶:
人不能糊里糊涂得活着,也不能糊里糊涂地死。
大家说说你们想不想家乡的亲人?我请大家把眼镜都闭上,好好想一想自己的家乡,想想你的亲人,再想想我们入朝以来这一路上凄惨的景象,村庄被战火摧毁了,那到处都是来不及掩埋的百姓的尸体,还有那些失去父母无人照管的可怜的孩子。
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次我们途中休息,到溪边去取水喝,来到溪边一看啊,那水是红色的,上游的溪畔倒着几个刚刚被美军的飞机炸死的洗衣裳的妇女,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你的家乡,你的亲人会咋样?
“同志们,道理很简单也很残酷!简单的大家都明白,要想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只有打胜仗!要把敌人打得不得不罢手为止!
残酷的是,可能到了和平来临的时刻,我们有许多人已经看不到那个幸福的场景了,不能和亲人们团聚了。
但是祖国会记得我们,亲人会感激我们,使我们让他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是我们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国家无比强大,不容欺辱!”
演员王雷的这段台词每个字都说到了观众的心坎里,特别是最后两句,祖国会记得我们,亲人会感激我们,观剧时眼泪就真的像喷出来一样,这不是演绎出来的英雄故事,这就是历史,而历史只能比我们看到的更加残酷。
把敌人打回谈判桌前,这就是他们要达成的目的!这几集的故事跌宕起伏,对战争场面的还原,绝对不是那些只知道堆砌爆炸场面的所谓主旋律作品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
对战争的解读:残酷
剧中还有一条支线就是7连政治保卫事件的处理,而这也是李延年同志“文”的体现,一边是紧张的作战任务,一边是潜藏在队伍中的隐患问题,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的胜利需要将帅,更需要优秀的战士,他们合在一起是一支队伍!
《功勋》剧情用短短的6集,完整地展示了我军的进攻作战、阵地防御战与特种作战(锄奸行动),足可见编剧团队是下功夫、用心思的。
当英雄是不浪漫的,是要流血牺牲的。多年以来,影视作品中我们常看到的是用人海冲锋来表达战斗场面,相信看完这部剧,大家都会记住“三三制”战术:即三个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互相支援互相配合,一个主攻两个掩护;一个班有三个战斗小组,一个主攻两个掩护。
敌人并不愚蠢,甚至可以说从硬件上完全是压倒性的强大,但之所以志愿军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智慧。
《能文能武李延年》很好地展现了“进攻万花筒,防守铁布衫”的作战特点。特别是冲过封锁区这段,在一分钟轰炸三分钟暂停的节奏下,负重冲过一千米的距离,如果没有智慧和勇气,是绝对做不到的,这种大无畏的勇气,才是我们胜利的关键。
剧中浓墨重彩的展示了志愿军战士强大的精神力量,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力量,即使战术理论再出神入化,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和绝对优势的海陆空火力,也只能是无济于事。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同志们,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敌人压下去,为我们牺牲的战友报仇!
一个连打没了,两个连打没了,迅速整合临阵安排下一步战术,这就是战争!
李延年不断叮嘱要做好战争日志的记录,把烈士们战斗中的表现尽可能详尽地记清楚,这个细节有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触动,能让我们记住多少英勇的战士,就是这样记录下来的。
第一次经历战争的文书吓得尿裤子,连队的战士们衣服越来越脏,身上的伤越来越多,这些都是拍摄的细节。
反击最好有炮兵支援,在敌人发动进攻之前怎么样联系到营部获得支援?司号员轻装组穿越封锁区去送信。
指导员,我是司号员,号不离身,保证完成任务。
当他在战火中冲过封锁区,吹响7连的号,完成了任务,祖国不会忘记他,他的亲人会感谢他,而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
我们不知道当时留下了多少战争日志,不知道文书们记录了多少牺牲的战士的名字。
叙事结构的完整
历史背景: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秋季攻势的最后挣扎彻底破产,不得以接受现有控制线停火的条件,回到了谈判桌前。
我们用英勇顽强的战斗教会了敌人尊重现实,同时我们也教会了自己:敌人,只尊重对手足够强大的,这个现实,对软弱可欺的对手,他们绝没有半点尊重。
钢少气多的志愿军展示凭着中华民族不怕牺牲、绝不屈服的气,打败了侵略者,我就是李延年,共和国勋章不是授给我一个人的,我只是一个代表,荣誉属于千千万万牺牲的烈士。
《李延年》的编剧刘戈建查阅了大量史实资料,力求还原真实、饱满的人物及历史,346.6高地一战发生在1951年10月,剧组在中朝边境350.2高地搭建了拍摄场景,团队用九台6K摄像机参与拍摄,剧中所有的战壕、堡垒均为实景搭建,并调用了四辆坦克投入拍摄。
这就是年青时的李延年,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的战斗英雄,他等到了和平来临的时刻,看到了幸福的场景,但祖国会记得他,功勋属于他,也属于千千万万英勇无畏的“李延年”!
片尾几分钟充满了象征意义,小安东回去跟二妞结婚了,还生了8个儿子,这其实代表了所有战士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期盼,我们多么希望战士们都没有牺牲啊!
最后还想说一句,演员们,演得真好,我军指战员的优秀素养、热忱情怀、勇猛坚毅,都在李延年这一形象上投射了出来。
战争是残酷的,祖国不会忘记,和平年代更不应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