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上回说到,在反扫荡结束之后,麒麟山的政治格局又有了新的变化。
由于原江淮军分区的原领导集体出现空缺,杨廷辉和王兰田接到了上调军分区的命令,而麒麟山游击支队的领导位置,落到了在领导集体中,资历最浅的姜大牙身上。
对于这个决议,刚刚从那场风波中走出来的窦玉泉和万古碑等人虽然也是无可奈何,但他们的态度,却不尽相同。
对局势看得最清楚的窦玉泉认为,这是大势所趋,一是因为他们却是在运动中犯了错误,二是因为挺过那场运动的杨廷辉和王兰田,手上握有大权,这个时候出言反对,是不明智的,也是徒劳的。
而在那场运动中最豪情壮志的万古碑,是彻底偃旗息鼓,再也不敢说反对意见。
李文彬虽然对这项决议很不满意,但心灰意冷的他,已经失去了斗志,甚至失去了对往后革命的热情。
只有张普景依然不卑不亢,既不像万古碑那样变得谄媚,也不向李文彬那样变得消极,他的立场和信仰,依然是饱满的,他的革命意志,依然是坚定的。
在姜大牙掌权之后,麒麟山的革命事业,又会有何种发展?
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剧情解读:
在麒麟山的领导集体完成重组之后,姜大牙身上的担子,可以说是越来越重,东方闻英为他改名为姜必达,这其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可。
从大字不识一个的武夫,到一个遇事能够从各个层面分析问题的司令,姜必达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巨大的转变,一是因为革命的时势,没有这个时势,姜大牙就不可能从蓝桥埠走出来,成为一个革命的战士
二是永远向上的干劲,姜大牙的成长,离不开他日积月累的学习,和思考,在军事理论上,他从窦玉泉那里偷师学艺,在军事实践上,洛安州的日军,就是他最好的训练素材。
而在文化基础上,东方闻英不仅是他识文断字的老师,还是他刻苦学习的动力。
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也就意味着一次又一次的反思,姜大牙始终在大刀阔斧地前进。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起万古碑和李文彬这些在成体系的知识中成长起来的革命家,在实干中成长起来的姜大牙,走上了一条最贴近革命本意的捷径。
尽管他的成长看起来是粗放的,甚至在很多时候,是野蛮的,但只要在大的方向上不偏离航线,姜大牙能够创造出来的可能性,是不可替代的。
当然,如果没有杨廷辉这个伯乐,自然也不会有姜大牙这匹养成系的快马。而一个领导人的眼光,往往决定了一个团队发展的上限。
在姜必达成为领导人之后,他的眼光,又如何呢?
在麒麟山的领导集体中,除了张普景外,其他人都曾在那场运动中,企图处理掉这个被视作眼中钉和肉中刺的草莽。
但现在手握大权的姜必达,却展现出了一个领导人的胸襟,和智慧。
对于和自己结过怨的万古碑和李文彬,姜必达一度也曾一度想要报复,但回过头来想想,他觉得他要对付的敌人,不是他们,而是日本人,是汉奸。
要想干大事,就得做大人,做一个有大格局,有大智慧的人,只有这这样的人,才能看清眼下最要紧的事务是什么,最要紧的敌人是谁,确定了这些之后,还要讲究策略,讲究时机,讲究目标。
而看到成长到如此地步的姜必达,东方闻英首先感到陌生,而在陌生之后,她的心中,有了一种超越欣赏的情感,而这,正是爱慕的雏形。
在反扫荡结束之后,在麒麟山的三方势力,都进行了各自的休整。而被打得不成建制的七十九团,再次改组为七十九团。
但经过这般重创,再加上七十九团的支柱石云彪战死,高汉英索性直接取消了七十九团的番号,将这支残部划到二四六团张嘉毓手上,并耐人寻味地任命在七十九团中资质尚浅的陈墨涵为营长。
高汉英此举的用意,也不难揣摩。
在石云彪的带领下,七十九团从军官到士兵,都有一根硬骨头,而在他们身上,又有一笔对高汉英以及更上层的血仇。
通过半路加入的陈墨涵,来稀释这支队伍的凝聚力,是一种谁也挑不出毛病的做法。更何况,陈墨涵的确是个将才,高汉英对他的才干也一直看在眼里,此举也有拉拢,为己所用的意思。
但跟随石云彪出生入死的陈墨涵,早就与七十九团血浓于水。在这时候,陈墨涵也隐约地感觉到了高汉英的险恶用心,所以,他对高汉英的任命,并不领情。
但同样跟随石云彪出生入死的赵无妨,却点醒了他。
眼下,七十九团虽然失去了主心骨,但剩下的人,也不是轻易调一个军官,就能来领导的。
而陈墨涵不仅是石云彪新培养的接班人,还在高汉英那里有好感,对于这支亟需修整再壮大的队伍来说,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至于陈墨涵所担心的其他兄弟会有意见,赵无妨让他无需多想,最重要的是,有人能够继承石云彪的意志,带领这支铁军,重整旗鼓。
没过多久,洛安州的日军,又有了新的动静。高秋江送来的情报指出,日军正调集大批人马,将对麒麟山发动秋季攻势。
面对卷土重来的日军,高汉英还是希望另一边的友军,能够参战,像上次一样,抵挡住日军的进攻。
但收到高汉英亲笔信的姜大牙,只是对高汉英的副官搪塞几句,说这次日军是冲着你们去的,我们就不凑热闹了,就将这位副官打发了回去,并让他带话,现在麒麟山,是“我”说了算。
而这个时候,高汉英却犯了难。
他完全没有想到姜大牙在变成姜必达后,接替了杨廷辉的位置,当了司令。很显然,高汉英也像万古碑和李文彬那样,瞧不起出身草莽的姜大牙。但眼下大军来犯,他又需要当了司令的姜大牙,予以配合。
这个时候,文泽远再一次展现了她的老谋深算。
他认为,姜大牙刚刚继任司令,根基未稳。这场仗,无论高汉英有没有求他,姜大牙都是要打的,而且大概率会打出大的战果,来稳固他的地位。
但如果高汉英不去拉拢他,就无法协同作战,这将使他们在这场战役中,失去一股可靠的力量。
而姜大牙之所以会这样撂挑子,是因为高汉英在沟通交流上,并没有给出一个对等的规格,这对于一个刚上任的司令来说,是一个看起来很小,但很重要的问题。
在思虑再三之后,高汉英决定给姜大牙这个面子,亲自前往梅岭,会见姜大牙。
在走过过场之后,就进入了战略部署的正题,而因为有过上次的合作,这次合作起来,也很顺手
然而,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像扔进湖里的一块巨石,掀起了一层巨浪。
看到意气风发的姜大牙,不仅在沙盘上指点江山,还在高汉英面前侃侃而谈,委实有一股首长风范。
见到这番场景的李文彬,心情跌入了谷底,这种革命者不该有的嫉妒,让他在当晚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当天晚上,心灰意冷的李文彬来到了崔家集,在那里,有他的老相好,崔二月。这位曾在他最得意的时候,给过他温暖的女子,如今已经嫁给他人。
在这个时候,只有这个女人,能够倾听李文彬心中的万种苦闷。他彻底展现了他脆弱,但这种脆弱,来得并不是时候。
一小股日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他们面前,一声枪响过后,崔二月倒在了血泊之中,而李文彬,这个在麒麟山游击支队有着重要职位的领导人,成为了日军的俘虏。
这不仅是一桩丑闻,因为李文彬全程参与了刚刚结束的军事协调会议,这也就意味着李文彬一旦叛变,所有的军事部署将被日军所掌握。
在得知李文彬被俘后,怒不可遏的姜大牙在臭骂完有护卫之职的朱预道后,火速带领部队,追赶被掳走的李文彬。
但此时的李文彬已经被日军层层围住,装上了卡车,而眼下能够做的,要么就是用小钢炮,拦住这辆货车,要么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李文彬被带走。
此时窦玉泉发话,应该开炮,如果不开炮,这不仅放跑了日军,还救不了深入险境的李文彬。
但张普景却认为,这一炮下去,李文彬大概率就光荣了。
这个两难的抉择,最后被抛给了姜大牙。思索再三之后,姜大牙决定放弃,让炮手卸弹。
就这样,李文彬被抓进了日军的大牢。
很快,李文彬叛变的消息,经由高汉英的电报,传到了姜大牙手上。
对于万古碑来说,这是他最不愿听到的消息了,他和李文彬共同主持了在麒麟山的那场运动,事后已经让他在政治上处于不利的位置。
如今,他的老搭档李文彬却顶不住压力叛变,这更加让他在领导层中抬不起头。
而眼下姜大牙要做的,一是要重新与高汉英通气,更改作战计划,二是处决叛徒李文彬。
最后,潜伏在洛安州的韩春云以及愿意提供协助的高秋江,抓住机会,找了李文彬。
而已经已经叛变的李文彬,却在愤懑之际,将自己的委屈,倾诉给了伪装成记者的高秋江,并交出了一份材料,这里面,记录一项他为何落在日本手上的阴谋。
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李文彬叛变,已经是事实,在国恨面前,私仇再大,也无足挂齿。
就这样,李文彬死在了高秋江的刀下。
而这个阴谋,会是什么呢?
正在研究这个问题的,就是对李文彬为何会被俘有疑问的张普景。
而这里面蹊跷的地方在于,李文彬前往崔家集,是偶然的行为,但怎么就碰巧被日军给抓住了呢?
对此,张普景想来想去,将最大的嫌疑,落在了窦玉泉身上。
在一个月之前,张普景从李文彬那里得知,窦玉泉曾暗示他们将姜大牙除掉,而在后来营救李文彬的时候,窦玉泉曾力主要炮击抓住李文彬的日军,这里面有借刀杀人的嫌疑。而这种险恶的做法,李文彬曾告诉张普景,窦玉泉是有前科的。
而就在这个时候,张普景找到了姜大牙问到:“李文彬被俘的时候,他的警卫员在那里?”
原来,窦玉泉曾将自己的警卫员送给了李文彬,而这个送过去的警卫员会不会参与了这场阴谋呢?
张普景需要证据,但这个证据,已经无法求证,因为这个送过去的警卫员,在不久前的战斗中,牺牲了。
但借刀杀人的,真的是窦玉泉吗?真的只有窦玉泉吗?
这桩谜团,最后只能以问号告终。
秋季作战,很快告终。而这个时候,抗日作战已经迎来了尾声。
接下来麒麟山的局面,会迎来一个怎样的转折点?
请看下期:
陈墨涵率军起义,东方闻英泪别姜必达
往期回顾:
《历史的天空》(11):石云彪以死明志,姜大牙成为姜必达
《历史的天空》(10)请神容易,送神难,杨廷辉虎啸麒麟山
《历史的天空》(9):万古碑小人得志,李文彬活捉姜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