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正文

小安东第几集死的

时间:2023-06-25 作者:佚名

热播的电视剧《功勋》中,第一单元名字叫做“能文能武李延年”,表现的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李延年和战友们顶住敌人数次反扑、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的英雄事迹 。

单元不过短短6集,不过在我眼里,它在近年来表现战争的影视作品中可称翘楚,不枉“能文能武”之名。

为何这么说,我们从文、武两方面来看。

首先,李延年的职务就比较特别。

他并非《亮剑》中李云龙那样的军事主官,也不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塑造的基层士兵,他的身份是志愿军第47军140师418团3营7连指导员,是我军的政工干部。

政工干部在我军的意义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要问党领导的军队与旧军队有什么区别,那是个宏大的话题,但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忽视政工干部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要追溯的话,可以追溯到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以及随后的古田会议,在这些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事件中,因为确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军事民主、官兵平等等一系列诸多原则,也可以称之为真正的“建军”。

与之对应的是旧军队,官兵们从军,或是被强拉壮丁,或是为了吃口饱饭,或是为了升官发财,浑浑噩噩不知为谁而战,这样的军队是难以作战的。

然而在以往的革命战争影视作品中,鲜有聚焦于政工干部为主要人物的,大都把镜头对准军事指挥员,而忽略了政工干部的作用。

即使在优秀作品《亮剑》中也是如此,独立团像是李云龙的一言堂,政委赵刚更像个理想主义者,更多为了衬托李云龙的角色,甚至还出现了“团长管军事,政委管生活”这样的台词。

既然是政工干部,政治思想工作是他的主要职责之一,而不是管什么生活。这点在剧中李延年身上刻画得很出色。

在剧集开始不久的小安东事件中,李延年就迅速进入了角色。

战争时期,逃兵会遭到严惩,这是各国通用的惯例,何况还是从即将开始作战的前线开小差,连长气得要枪毙小安东。

李延年接过了处置权,他并没有直接说放了小安东,而是从这件事展开,为全连进行了一次政治思想工作。

李延年的方法,是帮助小安东回忆自己的过去,通过他口中引出二妞这个人物。

二妞就是小安东仅有的家人,因为思念二妞,小安东开了小差。可是每个战士都有家人,大家也都思念家人,如果大家都像小安东那样,军队还如何打仗呢?

所以解决小安东的思想问题,也是卸下其他战士的思想包袱。

李延年的办法很有技巧,他通过小安东身世的悲惨故事引发大家共鸣。

七连有不少解放战士,他们当初从军的原因不尽相同,有被强拉壮丁的,有求财的,有为了升官的,他们曾经并不知道为谁而战。

类似点是他们的身份,他们也都是劳苦大众,都经受过苦难,小安东的过去,他们是感同身受的。

通过小安东的故事,李延年用三个问题来启发他们:这样的二妞好不好?你老婆(家人)好不好,想不想他们?那为什么要在这里打仗,不能在家里陪他们?

这几个问题,引出了“我们为何而战”这一话题。

大家都有对旧社会、对敌人的恨。这还不够,还要有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的爱。李延年给大家讲了件发生过的事:两个朝鲜妇女在洗衣服的时候被美军炸死了,鲜血染红了溪水。

这种事在战争中是很常见的,平民遭受战争波及的痛苦更大。朝鲜人民正在遭受苦难,正如以往战争发生在国内,大家的父母姐妹遭受苦难一样。如果我们不打跑美国侵略者,那时候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母亲和妻子,就会像这两位无辜惨死的朝鲜妇女一样。

忆苦思甜,是李延年这一番话的主旨与内涵,为何而战?为了我们所爱的东西不被敌人伤害,这理由还不够吗。

这是政工干部工作的一个方面:从思想上对战士们进行动员。

曾有一位老红军在接受采访时如此回忆:

你说打仗怕不怕死?能不怕么。怕,我给你讲啊,为什么还要上?我们的命贱,娘生了是个孩子,能有三个长大就不错。灾荒一来,人跟哪风吹稻子一样一片一片往下倒。打起仗来,子弹打到人身上跟纸一样。我们的命贱,我们不希望你们,不希望你们这一带命也贱,我们打仗是给你们打啊...

言语虽质朴,道理却深刻,这是那个年代革命战士最崇高最普遍的共识与信仰。

著名烈士邱少云也是个很好的例子。

邱少云在1950年报名参加志愿军,在即将跟随29师入朝参战时,他留下一封家信,信中有这样几句话:

“……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

这与上文老红军的话如出一辙。

战斗是为了什么?当兵不是为了吃粮,更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是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这就是人民军队与旧军队的天壤之别。

有恨就有爱,为什么志愿军战士们能用两条腿跑赢美军的机械化部队,为什么他们面对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寸土不让,就是因为对祖国,对人民爱得深沉。

有了信念带来的希望,战士们迸发出惊人的力量。他们愿意献出生命,来保卫这份来之不易的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

小安东当了逃兵,是可以被军法从事的。但是经过李延年的工作,小安东的思想已经得到了改造,也就没有必要再痛下杀手了,所以李延年对革命同志执行了“枪口抬高一寸”的策略。

政工干部不是督战队,他们的工作不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挽救思想落后、行为落后的同志。也就是毛主席提出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的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救人,出发点是团结,批评是为了让同志进步,最终目的还是要团结。

临阵脱逃的小安东消失了,取而代之是英勇作战,奋不顾身的小安东,李延年的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意义。

——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回到电视剧的情节,不仅仅是李延年践行了这一思想的精髓,从师里下来的两位政工干部也是如此。在七连虎口拔牙成功进行了锄奸行动之后,我们的政工干部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表示:审查结束。事前不放过一丝一毫的风险,事后果断裁决不拖泥带水,这就是一个优秀队伍的干部应有的水平。

这些情节完美体现了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是怎样展开的,很好地弥补了以往影视作品中缺失的环节。

除了这些,李延年的其他文戏也很出彩。

大家都喜欢看英雄,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方式更容易得到传播,比如《亮剑》中的李云龙。

个人英雄主义在剧中的体现是陈衍宗这个角色,他所起到的某种程度的负面效应,也表现了出来:陈衍宗虽然自己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是没有起到一个班长应有的作用,他没有带领班集体战斗,他的班战斗结束后有五名战士伤亡,是所有班中伤亡最大的。

所以李延年要批评陈衍宗的个人英雄主义,非但没有给他记功,还免去了他班长职务。

事实上,强调集体主义向来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

无论是班长还是战士,都需要有大局观。在残酷的战场上,命令必须得到充分的执行,要是每个战士都像陈衍宗这样追求个人英雄主义,这个仗直接就不用打了。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在战斗前,有不同意见可以充分讨论,哪怕是争论也可以,只要有道理,人人都可以表达,这是我军军事民主的体现。

然而,决议一旦形成,人人都必须不打折扣地坚决执行,一个连队必须是一个整体。

另一方面,我们也并不排斥英雄,对于战场上出现的英雄战士,我军从不吝于足够的肯定和荣耀,

剧中李延年说道:大家要去拼战斗英雄的荣誉,但是个人英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再英雄的个人也属于革命队伍这个集体。

所以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战士都是英雄,他们是英雄集体里的英雄个人,一个个战斗英雄组成了七连这个英雄集体。把他们凝聚到一起,服从命令又骁勇善战,也是李延年的工作之一。

小安东不仅仅是他自己,陈衍宗、罗厚财、王文书、司号员们也不仅是自己,他们是志愿军千千万万优秀战士的一幅幅素描像。李延年也是如此,他代表了我军散作满天星的政工干部们。

无疑,李延年精彩的文戏,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我军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战斗力,让观众认识到了指导员的重要性。

既然是能文能武,肯定离不开武戏。

李延年单元仅仅是六集电视剧,表现出来的武戏水准却超越了许多大片。

再明确一下,政工干部不是督战队,他们也是我军广大指战员中的一员,由于觉悟更高,他们在作战时往往是身先士卒的。

具体到连队这样的基层作战单位中,指挥员的伤亡率一点也不低于普通士兵,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高于战士的。

这点,其实以往苏联的战争影片中要表现得更加真实,在这些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苏军政委冲锋的时候第一个跳出来并高喊“为祖国!乌拉!”奋不顾身带头冲锋。

如果遇到顽敌需要决一死战时,都是首先组织政工干部带队的“党员突击队”冲锋,而如果攻不下来就轮到主官挥着手枪高呼“共青团员跟我上”。

因为政工干部经常带头冲锋,导致卫国战争期间政委阵亡率一度居高不下,莫斯科来不及补充足够的政工干部,不得不下令禁止这种行为。

我军政工干部也具备如此素质,这在剧中也很好地反应出来了。李延年率队伍穿过炮弹封锁的道路抵达阵地后,迎接他们的是十几个重伤轻伤的战士,李延年问道:你们连长指导员呢?战士们指指旁边白布覆盖着的遗体,他们已全部阵亡了。

武戏的出色更体现在对战争的还原程度上,处处能看到剧组的用心。

比如说具体攻防作战情节。

以往影视作品中经常被人诟病的“人海冲锋”,在七连身上看不到了。志愿军作战队形分散,组成一个个战斗小组。小组各司其职,但又能互相支援互相配合,一个战士有一个战士的任务,一个班有一个班的任务,需要时,班长喊一声能叫来战士;排长喊一声能找来班长。

战术又是相当灵活,不是拘泥不变的,可以三个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也可以是四五个人,或者一个班就是一个小组,视乎战场情况而定。简而言之就是在完成自己任务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细节上同样如此。

比如进攻前先要排雷;比如志愿军以佯攻和举起稻草人的方式诱使美军火力点开火,与此同时,指挥员举起望远镜观察,记下火力点位置。

还有吹哨发信号,使用蒙着红布的手电筒向后方部队发信号,这些几乎在以往影视作品中没见到出现,而这正是符合战场真实历史的。

还是李延年带领大家通过炮火封锁道路那一段,李延年仔细观察后,要求大家利用敌军炮击间隙跃进,并在两旁弹坑中隐蔽。这也是取材于真实的历史,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李延年确实是指挥部队这么做的,他还规定每个战士之间至少间隔3米,有效降低了被炮火的杀伤。

到了防御作战时,阵地上除了交通壕,还有掩护部、火力点,为了应付美军的步坦协同,还紧急挖掘了反坦克壕沟。

部队不再是一字排开抱着机枪突突,在敌人炮火准备期间,前沿阵地仅留少部分人警戒。通常这时候主力会隐蔽在后方反斜面阵地,但是由于346.6高地的反斜面过于陡峭,李延年带领大家隐蔽在了雨裂沟。

这些细节都无比真实,让人感受到真实战场指战员们如何因地制宜与敌人斗智斗勇,展现出了我军的军事技术水平。

更经典的是如何清除敌人狙击手。

剧中出现了美军狙击手的形象,他对我军威胁很大。要按照以往套路,一般是安排个罗厚才那样的神枪手与敌人对枪,射出一发仇恨的子弹从敌人瞄准镜中穿过,一击毙命这样的桥段。

然而真实战场不是这样的,而是像李延年所做的那样。

观察到敌人狙击手大致位置后,用迫击炮向其藏身处轰击,敌人迫于无奈只能转移,破绽就出来了,这时才是消灭他的时机。

敌人的狙击手也启发了李延年,他将神枪手组织到一起,针对敌方重要目标定点清除,在阵地防御阶段取得了奇效。这种创造性的做法,历史上的原型就是志愿军著名的“冷枪冷炮运动”。

在连队里,指导员和连长都是指挥员。虽然工作侧重点不同,但在实际工作中,连长要协助指导员做政工;指导员要协助连长抓训练。政工与军事分工不分家。在最后的防御作战中,李延年组织伤亡减员的各连合并政变,人事安排没有任何抵触,这就是一名优秀政工干部影响力的体现。因为之前剧情的铺垫,这个情节发展显得相当自然与合理。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就是像这样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起到定海神针一样的作用。

李延年单元武戏表现出的346.6高地攻防战,虽然只是一系列小战斗,但是对作战的描绘已超越了许多国产的战争大片。

有些军事剧只表现英勇与牺牲,却不说明英勇牺牲的动力从何而来,不解答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能打赢的问题。政委、指导员在剧中被边缘化,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能文能武李延年》告诉了观众,指导员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政工干部的本事,起到了以正视听的效果。

不夸张地说,李延年单元用短短的六集时间,既展示了我军政工干部的风貌,又较为真实地使我军的进攻作战、阵地防御战与特种作战等各种战场环境得以再现,毛卫宁、刘戈建、李修文等领衔的主创团队确实是用了心思的。

用这样的方式,向志愿军 “一级英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致敬,相信老英雄看了也一定会认同。

这部剧同时照顾到了战争剧中剧情、细节、人物和历史的均衡,全剧结构清晰,节奏紧凑,人物丰满,历史真实——“能文能武李延年”,这个名称实至名归。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ask/786254.html

  •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