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经典的人物形象,如奸绝曹操、义绝关羽以及智绝诸葛亮,又比如仁义的刘备,小气的周瑜,还有莽撞的张飞。而在《三国演义》刻画的众多人物中,有一位“汉室忠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人就是“国舅董承”。
《三国志》中关于董承的记载较少,还是《后汉书》中关于他的记载更多,这与董承所处的时间点以及他的事迹有关。李傕jué、郭汜sì祸乱长安时期,董承才完成了在史书中的第一次的出场,他原先是牛辅的部将,在这时被李傕任命为安集将军。
皇甫郦劝李傕时将董旻mín、董承、董璜huáng并列,董旻是董卓的弟弟,董璜是董卓的侄子,以此来看董承与董卓也应有些亲戚关系。但是关系应该较远,所以董承只能在董卓的女婿牛辅麾下任职,与他同为牛辅部将的还有李傕、郭汜、张济等人。
“近董公内有董旻、承、璜以为鲠毒”——《献帝起居注》
李傕、郭汜、张济、董承、杨定、段煨等人虽然都曾是董卓部将,但他们完全不是一条心。当李傕、郭汜打算带着汉献帝刘协东迁时,郭汜趁着李傕不在还想再次挟持刘协,不过被杨定、董承等人拦住了。段煨在李傕等人缺粮食及时跑来迎接天子,不仅董承、杨定诬陷了他,刘协也不怎么买他的帐。
张济这时候又闹起来了,他跟杨奉、董承关系都不好,所以他联合李傕、郭汜打算夺回天子。董承、杨奉的军队完全打不过来势汹汹的李傕等人,但是他们一边与李傕虚与委蛇,一边联系李乐、韩暹xiān、胡才、去卑等势力,里应外合之下终于击败了李傕等人。
但是好景不长,李傕等人整顿完兵马卷土重来,这时董承他们正打算渡河呢,负责殿后的杨奉等人再次被李傕击败了,所以董承、杨奉等人就打算连夜渡河。毫无疑问,刘协、董承等人是第一批渡河的,对于后有追兵的情况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呐。
谁也不想白白送了性命,所以士卒们争先恐后地往船上跳,董承也是心狠之人,他用戈砍断了不知多少人的手指,最终成功逃脱者寥寥数十人而已,剩下的都被李傕笑纳了。建安元年(196年),董承、韩暹、杨奉等人历尽艰辛终于带着刘协回到了洛阳,河内太守张杨过来送粮顺带收获大司马,在这时韩暹和董承又打起来了,原因无非是争权夺利,董承就选择了依附张杨。
“争赴舡者,不可禁制,董承以戈击披之,断手指于舟中者可掬”——《后汉书·董卓传》
韩暹的胡作非为让董承忧心如焚,环顾四周,发现唯有兖州牧曹操是可以求援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董承向献帝提出建议,密召曹操前来“勤王”。曹操得令后即刻派曹洪出兵西行,并上书朝廷请求追究韩暹、张杨等人的罪恶。
“会天子还洛阳,韩暹、杨奉、董承及杨各违戾不和”——《三国志·董昭传》
韩暹素闻曹操威名,听闻他派兵西进的消息后,便狼狈地逃奔梁县,以投靠昔日的同僚杨奉。韩暹逃走后,朝廷的隐患暂时性解除,而曹操则成为新宠(“暹矜功盗睢,干乱政事,董承患之,潜召兖州牧曹操。操乃诣阙贡献,禀公卿以下,因奏韩暹、张杨之罪。暹惧诛,单骑奔杨奉。帝以暹、杨有翼车驾之功,诏一切勿问。”引文同上)。
董承之所以在众多的诸侯当中看上曹操,是认为只有他才配得上“公忠体国、心向汉室”这八个字,而且能战善战、极有谋略,让他来完成“兴复汉室”的目标,实在是再好不过。然而令董承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前门驱狼,后门迎来的却是一只食人的猛虎。而这只“猛虎”所追求的,不仅仅是高官厚爵,更是汉朝的天下。
建安二年(197年),董承曾经的援手或者同僚们死伤殆尽,刘备诱杀杨奉,韩暹在回并州的路上被杀,胡才被仇家击杀,李乐病逝,张济攻打穰城战死,郭汜被部将伍习杀害,这一年董承被任用为卫将军,他倒是还保留着兵权。
建安三年(198年),段煨奉命诛杀了李傕,董卓残留的势力至此基本烟消云散。建安四年(199年),董承升任车骑将军、开府,他的女儿嫁给了刘协,所以他和伏完都有外戚身份,刘协也是想着依靠这两人对抗曹操。
所以等到董承看清曹操的志向和真面目后,他心中的煎熬和痛苦可想而知,渐渐地,曹操在他的口中的称呼,由“曹将军”、“曹司空”,最终变成了“曹贼”。随着曹操对献帝的欺压日甚一日,以忠臣自诩的汉臣们图谋反击,而领头人便是已晋升为车骑将军的董承。
建安四年(199年),董承在志向相投的同僚中宣称已领受皇帝的衣带诏,要他们联合起来诛杀曹操,最终参与其事者,有左将军刘备(此时刘备依附于曹操)、长水校尉种辑、昭信将军吴子兰、偏将军王子服、议郎吴硕等人。然而计划尚未实施,董承的家奴便向曹操告变,由此使得计划被泄露。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初九日,曹操在许都进行大抓捕,将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吴硕等人全部处死,并逼令董承的女儿董贵人自尽,单单跑了一个刘备。董承亲手将曹操捧上台,在发现他的真面目后又想亲手毁掉他,只可惜行事不周,最终竟落得身死家破的结局,令心向汉室的忠臣义士们扼腕叹息。
密诏传衣带,天言出禁门。
当年曾救驾,此日更承恩。
忧国成心疾,除奸入梦魂。
忠贞千古在,成败复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