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有一个外号叫做"用武之国",处于腹心之地,交通十分发达,换句话说也就是四战之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虽然提到了荆州,但是重要性也是低于易守难攻的益州,仅作为出兵的出口而已;庞统更是很明确地说荆州不能够作为帝王之资,必须要拿下益州才行。
荆州这个位置其实并不安全,荆州牧刘表也是一直处于四面受敌的境地。刘备、刘磐、吴巨、黄祖等人成为了他的屏障,抵御来自扬州、豫州、交州可能的威胁。
刘备:代替张绣与曹操进行南阳盆地拉锯战
刘备只能说刘表的客将,就像曹操于袁绍的关系一样。不过毕竟还是寄居于荆州,也算是刘表的部下。刘表面对北方的兴趣一直不怎么样,他的重心都放在南方的荆州、益州、交州、扬州,有点江东集团早先提出的"天下二分之计"的意思。不过北方还是得管,刘表不愿意打北方,架不住曹操往荆州打。刘表一般是在豫州与荆州相接的南阳盆地中扶植一个军阀,借着这个力量与曹操对抗。
早先充当这个任务的是董卓旧部出身的张绣,张绣、刘表正经和曹操打了一些仗,没曾想在曹操和袁绍对抗的时候,张绣反而投靠了曹操。袁绍派刘备到豫州汝南郡给曹操捣乱,袁绍失败后,刘备也没办法立足,于是投靠刘表,正好就接替了张绣的位置。
《三国志·魏书·张绣传》:"太祖拒袁绍於官渡,绣从贾诩计,复以众降。"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益其兵,使屯新野。"
刘备也一直作为荆州对豫州的北方门户,而且有所表现。比如在曹操与袁氏余党打仗的时候,刘备就穿过南阳盆地向豫州进军,结果遭遇夏侯惇、李典等人的阻击。刘备利用伏兵的手段,打了一个比较漂亮的战役,就是著名的"博望坡之战"。直到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刘表病逝的时候,刘备仍然在襄阳以北的樊城抵抗曹操。新的荆州牧刘琮投降之后才想到撤退。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
黄祖:刘表集团中的重要将领,战功卓越的江夏重镇
黄祖在刘表集团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重要的。小编认为他于刘表的关系,即使可能达不到关羽于刘备的关系,但是也不会差太多。曹操实力强大,但是重心放在河北地区;益州与荆州之间只有长江水道,进也进不去出也出不来;交州并没有一个特别强势的军阀,刘表面临的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江东集团。
首先黄祖与江东集团有巨大的仇恨,孙坚作为袁术部曲进攻荆州牧刘表的时候,被黄祖的部下射死;其次是对土地的争夺。无论是孙策还是孙权,都希望攻取荆州,构成完整的长江防线,江夏太守黄祖则成为江东集团的主要目标。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从建安四年到建安十三年(即公元199年到208年),江东集团四次进攻黄祖,分别是建安四年、建安八年、建安十二年、建安十三年。虽然基本上能够取胜,但是徐琨、凌操等重要人物也被黄祖军队射杀,而江东集团迟迟无法真正控制江夏郡,极大拖缓了西进荆州、益州的进程。直到建安十三年黄祖被杀以后,刘琦仍然能够出镇江夏,继续抵抗孙权。
《江表传》:"遂前进夏口攻黄祖……大破之。"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八年,权西伐黄祖……十二年,西征黄祖……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除了四次大规模征讨黄祖的军事行动以外,周瑜、徐盛至少各自有过一次与黄祖军队交战的经历,类似的摩擦应当不在少数。黄祖可以说是刘表对江东集团的屏障,面对威胁最大的一支敌人,双方的战争也相当激烈。所以黄祖在刘表集团中的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三国志·吴书·徐盛传》:"祖子射,尝率数千人下攻盛。"
刘磐:刘表与江东集团的第二战场
刘表与江东集团的战争,主要是集中在江夏郡。不过在关注江夏郡战场的同时,豫章郡的第二战场就容易被忽略了。相对于江夏太守黄祖,豫章战场的主将刘磐可能有些藉藉无名,不过江东集团的对手就很有牌面了,那就是太史慈。
刘磐是刘表的从子,坐镇荆州长沙郡的攸县。黄祖面对江东集团主要是防守,间或进行一些袭扰;而刘磐则是主动出击,深入到豫章郡袭扰艾县、西安县等地。于是孙策在豫章分出六县设置建昌都尉,任命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抵抗刘磐。双方进行了一些战斗,最后刘磐被驱逐出豫章郡。建昌都尉的设置时间在建安四年,而同年孙策与黄祖之间又爆发一次战役。二者或许有某种程度上的关联。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刘表从子磐……数为寇於艾、西安诸县。策於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并督诸将拒磐。"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又建安四年,孙策分豫章之海昏诸县置建昌都尉。"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黄忠与刘磐一起坐镇长沙攸县。所以也存在一种猜测,就是黄忠与太史慈可能有过交手的记录。不过在《三国志》中并没有二者相遇甚至黄忠跟随刘磐入侵豫章郡的任何记载,所以这个说法还是只能停留在猜测的层面上。
《三国志·蜀书·黄忠传》:"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吴巨:作为刘表部下控制交州北部
交州一直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距离中原地区偏远,环境错综复杂,当地人对汉室的归属感偏低,商业发达但生产力不足。汉末三国时期的主要战役都与交州无关,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交州没有战事,事实上刘备、刘表、曹操、孙权等人都展现过对交州的欲望。刘表更是与交州刺史张津发生比较激烈的战斗。
由于荆州实力较强,整体上压制交州。张津的军队不愿意给张津卖命,其部将区景杀死张津,让交州再度成为无主之地。这给刘表带来以政治手段控制交州的机会。刘表先任命赖恭为交州刺史,又派吴巨为苍梧太守。
《三国志·吴书·薛综传》:"次得南阳张津,与荆州牧刘表为隙,兵弱敌强,岁岁兴军,诸将厌患,去留自在……遂至杀没。"
《三国志·吴书·士燮传》:"汉遣张津为交州刺史,津后又为其将区景所杀,而荆州牧刘表遣零陵赖恭代津。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吴巨代之。"
曹操选择在交州颇有影响力的士家,以交趾太守士燮为绥南中郎将都督交州七郡,这完全是一种虚弱的遥控。同时刘表也没有完全控制交州,毕竟他也没有能力消灭士家的力量。另外吴巨与赖恭又不合,将赖恭赶出交州。
总体来说刘表仅仅是通过吴巨控制了交州北部的苍梧郡(或许还有南海郡)。与士家所控制的交趾郡、合浦郡、九真郡、日南郡隐隐形成南北对抗的局面。不过士燮虽然在立场上站在曹操一方,但毕竟不算曹操的部下,对吴巨的进攻欲望可能不会太强烈。
刘备、刘磐、黄祖、吴巨四个人都是荆州某一方面面对外敌的相对独立的力量,分别抵抗曹操、孙氏以及士燮的军事威胁。只有面对西方的刘璋的主将不甚明朗。《襄阳记》中记载蔡瑁曾经为南郡太守,或许承担过抵抗刘璋的职责,但是这只是蔡瑁辅佐刘表的一个阶段而非常制。
《英雄记》中记载荆州别驾刘阖曾经引诱沈弥、娄发、甘宁等人反叛刘璋,而作为别驾从事的刘阖也不太可能脱离刘表独当一面。或许长期坐镇襄阳的刘表本人就兼顾刘璋与曹操的军事威胁。
另外文聘在《三国志》中被记载为"刘表大将,使御北方",然而却没有任何与曹操作战的记载,反而是张绣、刘备与曹操打得火热,所以也被小编排除,只记录以上四个记载详实、定位清晰的人物。
参考文献:《三国志》、《襄阳记》、《英雄记》、《后汉书》、《读史方舆纪要》、《中国历史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