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金海陵庶人读书有文才,为藩王时,尝书人扇云:“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人知其有大志。
宣孝太子,世宗子,章宗父也,追谥显宗。好文学,作诗善画,人物、马尤工。
章宗天资聪悟,诗词多有可称者。《宫中绝句》云:“五云金碧拱朝霞,楼阁峥嵘帝子家。三十六宫帘尽卷,东风无处不扬花。”真帝王诗也。
豫王允中,世宗第四子也。好文,善歌诗,有《乐善老人集》行于世。
密国公璹,字仲宝,世宗之孙,越王允功之子也。幼有俊才,能诗,工书,自号樗轩居士。……公平生诗文甚多,晚自刊其诗三百首、乐府一百首,号《如庵小藁》,赵闲闲序之,行于世。
赵学士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阳人。少擢第,作诗及字画有名。酷好学,至老不衰。后两目颇昏,犹孜孜执卷钞录。上至六经解,外至浮屠、庄老、医药丹诀,无不究心。其所著有《太玄解》、《老子解》、《南华指要》、《滏水集》《外集》,无虑数十万言。自号闲闲居士云。
李翰林纯甫,字之纯,宏州襄阴人。正大末,由取人逾新格,出倅坊州,未赴,改京兆府判官,卒于南京,年四十七。公为人聪敏,于学无所不通。少自负其才,谓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赋》,以诸葛孔明、王景略自期。由小官上万言书,援宋为证,甚切。当路者以迂阔见抑,士论惜之。尝自作《屏山居士传》,末云:“雅喜推借后进。”如周嗣明、张㲄、李经、王权、雷渊、余先子姓名、宋九嘉,皆以兄呼。晚自类其文,凡论性理及关佛老二家者,号内藁,其余应物文字如碑志、诗赋,号外藁,盖拟《庄子》内外篇。又解《楞严》《金刚经》《老子》《庄子》,又有《中庸集解》《鸣道集解》,号为“中国心学,西方文教”,数十万言。尝曰:“自庄周后,惟王绩、元结、郑厚与吾。”此其所学也。每酒酣,历历论天下事,或谈儒释异同,虽环而攻之,莫能屈。世岂复有此俊杰人哉。
附录:《重修面壁庵记》大金兴定六年二月屏山居士李纯甫撰
雷翰林渊,字希颜,应州浑源人,与余同里闬,且姻家也。父思西仲,名进士,仕至同知北京转运司,注《易》行于世。公幼丧父,以孤童入太学,读书昼夜不休。虽贫甚,不以介意。从李屏山游,遂知名。俄中高第,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献臣之狱,几死。后改东平,迁东阿令,授徐州观察判官。兴定末,召为英王府文学。俄入翰林,为应奉。……为小人所讼,罢去。久之,起为太学博士、南京转运司户籍判官,迁翰林修撰。一夕暴卒,年四十八。。公博学有雄气,为文章专法韩昌黎,尤长于叙事。诗杂坡、谷,喜新奇。好收古人书画、碑刻藏于家,甚富。在馆,与诸同年友制辞,皆摘其不及以箴之。如《诰商衡平叔》云:“将迎间有,亦须风节之自持。”《诰聂天骥元吉》云:“读书大可益人,宜勤讲学。”《少年赋松庵诗》曰:“庵中偃卧龙,阅世须髯古。人天共护持,半夜起风雨。”《过华山怀陈希夷》云:“五季乾坤半晦冥,先生有意俟澄清。(鼻勾)(鼻勾)四十年来睡,开眼东方日已明。”又《梅影》云:“维摩丈室冷于冰,千劫萧然无尽灯。天女散花愁不寐,夜深高髻影鬅鬙。”人皆传之。初善李屏山,后善冯公叔献,后善高公献臣,最后善赵公周臣、陈公正叔。早与余先子交,尝同乡校,同太学,后同朝。先子殁,公寄挽诗有云:“乡校连裾春诵学,上庠同榻夜论心。”余因请为墓志。迄今,予家有公书简甚多也。善饮啖,然未尝见大醉。酒间论事,口吃而甚辩,出奇无穷,此真豪士也。
宋翰林九嘉,字飞卿,夏津人。少游太学,有词赋声。从屏山游,读书、为文有奇气,与雷希颜、李天英相埒也。至宁初,擢高第,历关中四邑,以能称。召补省掾,为当轴者所忌,求去。已而为延安帅府所辟,充经历官,召为南京右巡院使,风采甚著。以不能事权要,罢官。俄入翰林,为应奉。得风疾,引去。遭乱北还,道病殁,年未五十,士大夫惜之。飞卿为人刚直,豪迈不群,能政能文,甚为时望所属,不幸中以病废,哀哉。初,召至南京,时屏山亦在,予每从之游。乱后,予居八仙馆,与飞卿相迩,日相见属和,其诗犹在予橐中。少时《题太白泛月图》云:“江心月影尽一掬,船头杯酒尽一吸。夜深风露点宫袍,天地之间一李白。”可想见其意气也。文辞简古,法宋祁《新唐书》。惜乎为吏事所夺,不多著。性不喜佛,虽从屏山游,常与争辩。在关中时,因杨焕然赴举,书与屏山荐之,曰“焕然,佳士,往见吾兄,慎无以佛老乃嫚之也。”屏山持之,示义游以为笑。其后西行,予以序送之,备论其守道不回,今兹云亡,岂复见此挺特之士乎?
●卷二
李经天英,锦州人。
辛愿敬之,河南人,自号女几野人,又号溪南诗老。有《愚轩集》。其《题嵩阳归隐图》云:“风烟万顷一椽茅,丘壑端能傲市朝。窈窕云山三兔穴,飘飘风树一鸠巢。本来无取亦无与,只合自渔还自樵。三十六峰俱可隐,愿从君后不须招。”
●卷三
刘勋少宣,云中人。初名讷,字辩老,与其兄汉老俱工诗。幼随官居济南二十余载。后南渡居陈,数与余先子唱酬。为人俊爽滑稽,每尊俎间一谈一笑可喜。科举连蹇,竟不第。年五十余,陈陷,死。平生诗甚多,大概尖新,长于对属。其佳句有云:“午风襟袖知秋早,甲夜阑干得月多。”又,《济南泛舟》云:“人行著色屏风里,舟在回文锦字中。”又,上先人云:“南山有后传能赋,北阙无人继敢言。”送余赴试云:“文章四海名父子,孝友一门佳弟兄。”又,《赠王清卿》云:“长拖酒债杜工部,新有诗声侯校书。”《赠马元章》云:“曾著麻鞋见天子,敢将道服衬朝衣。”又“车毂春雷震屋山,马蹄乱雹响柴关。何时得个茅庵子,不在车尘马足间。”又,《画马》末云:“神物世间寻不见,五陵春草色萋萋。”仲兄谯,字庭老,亦好古,作诗不凡。
●卷四
刘昂次霄,济南人,有才誉。以先有刘昂之昂,故号小刘昂。泰和南征,作乐章一阕《上平西》,为时所传。其词云:“虿铓极,螗背展,敢盟寒。似洞庭、彭蠡狂澜。天兵小试,万蹄一饮楚江干。捷书飞上九重天。春满长安。舜文明,唐日月,周礼乐,汉衣冠。洗五川、烟瘴江山。全蜀下也,剑关何用一泥丸。有人传信,日边来,都护先还。”终邹平令。
杨尚书云翼字之美,平定人。先擢词赋第,又经义魁。入仕能官,练达吏事,通材也。南渡,为翰林学士、吏礼部尚书、御史中丞。将大拜,以风疾止。再为学士,卒,士论惜之。公笃学,于九流无不通。又善天文算学,博洽人莫及。尝上疏谏宣宗南征。鞫狱以宽恕,待士谦甚,士无贤不肖称焉。晚年与赵闲闲齐名,为一时人物领袖。且屡知贡举,多得人。南渡时诏皆公笔。其应制《白兔诗》云:“光摇玉斗三千丈,气傲金风五百霜。”又,吊余先子有云:“清华方翰府,憔悴忽佳城。”其余文字甚多,家有集。子恕。
萧尚书贡,字真卿,京兆人。少为名进士,时号“三萧。”南渡,为户部尚书。后致仕还乡,卒。公博学,尝注《史记》,又著《萧氏公论》数万言,评古人成败得失,甚有理。
王府判仲元,字清卿,东平人,广道先生之孙也。工书,法赵黄山,自号锦峰老人。卒于京兆幕。
●卷五
房刑部维桢,字周卿,济南人。少擢第。南渡,为左司都事、司农少卿。出刺申州,召为刑部郎中,卒。为人谨厚,读书作诗,颇好贤。
齐申州椿,字寿之,夏津人。少擢第。入官,以廉称。南渡,为监察御史、右司都事。许古尝上书荐之。后为司农丞,进少卿。出刺申州,卒。
●卷六
张左丞行信字信甫,先名行忠,避末帝旧讳改焉。莒州人,御史大夫暐之子太子太傅行简之弟也。家世以纯厚称,士论以为如汉万石君家。公少擢第,历清要。宣宗南渡,为礼部尚书。时丞相术虎高琪擅权,百官侧目。因廷议事,公独抗言折之,上甚喜。明日,拜参知政事。未几,为近侍所谮,出镇泾州。到官,上疏论近侍之奸,士大夫称重。正大初,首召拜左丞,言事稍不及前,人望颇减。后致仕,数年薨。为人简朴,不修威仪,恶衣粝食如贫士。既致仕,家居,惟以钞书、教子孙为事。葺园池东城,号静隐亭,时时游咏其间为乐。南渡宰执中最有直名。初至南京,父暐以御史大夫致仕,犹康健。兄行简为翰林学士承旨,公为礼部尚书,诸子侄多中第居官,当世未之有也。
侯平章挚,字莘卿,东阿人。少擢第,慷慨有为。贞祐初,北兵围燕都,公由中都曲使请出募军,已而婴城有功,自行户部侍郎,迁河平军节度使。宣宗南渡,为参知政事,出镇东平,移镇下邳,所至吏民安爱。后入朝,迁左丞。正大初,进平章政事,封萧国公。居相位,愤无所施,请守大名,诏出行尚书省。未几,还朝。致仕,居南京,有园亭蔡水滨,公日在间与耆老宴饮。后南京降,以前宰执,为北兵所杀。为人有威严,御兵人莫敢犯。在朝遇事亦敢言,颇喜荐士,如张文举、雷希颜、麻知几,皆由公进用。南渡后宰执中人望最重。
李参政巩字君美,河中人。
师参政安石字仲安,清州人。
李左丞蹊字贯之,大兴人。
吾古孙参政仲端字子正,女直进士也。
完颜参政速兰字伯阳,至宁元年女直进士魁也。
完颜右丞胡斜虎字仲德,女直进士也。
完颜平章合打,由护卫入官典郡。
完颜中郎将陈和尚,字良佐,兄斜烈,毕里海世袭猛安也。忠义勇敢著名。
移剌都尉买奴,字温甫,契丹世袭猛安也。
僧德普,武川人,自号胜静老人。ㄈ傥有机术,与士大夫游,饮酒食肉豁如也。尝为术虎高琪所重,在军中论兵。南渡,居陈之开元寺。与余先子善,尝著《弥陀偈》谈理性,先子为序之。
●卷七
正大初,末帝锐于政,朝议置益政院官,院居宫中,选一时宿望有学者,如杨学士云翼、史修撰公燮、吕待制造数人兼之,轮直。每日朝罢,侍上讲《尚书》、《贞观政要》数篇,间亦及民间事,颇有补益。杨公又与赵学士秉文采集自古治术,分门类,号《君臣政要》,为一编进之。此亦开讲学之渐也,然岁余亦罢。
金朝用人,大概由省令史迁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首领官,取其簿书精干也。由左右首领官选宰相执政,取其奏对详敏也。其经济大略安在哉?此所以在位者多长于吏事也。
●卷八
金朝取士,止以词赋为重,故士人往往不暇读书为他文。
金朝以律、赋著名者曰孟宗献友之、赵枢子克。其主文有藻鉴多得人者曰张景仁御史、郑子聃侍读。故一时为之语曰:“主司非张、郑,秀才非赵、孟。”律、赋至今学者法之。
党承旨怀英、辛尚书弃疾,俱山东人,少同舍属。金国初遭乱,俱在兵间。辛一旦率数千骑南渡,显于宋;党在北方,擢第,入翰林,有名,为一时文字宗主。二公虽所趋不同,皆有功业,宠荣视前朝李谷、韩熙载亦相况也。后辛退闲,有词《鹧鸪天》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鞯突骑渡江初。燕兵夜捉银胡录,汉箭朝飞金仆姑。思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都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郊种树书。”盖纪其少时事也。
雷翰林希颜为人作碑志,虽称其德善,其疵短亦互见之。尝曰:“文章止是褒与贬。”初,作《屏山墓志》,数处有微言,刘光甫读之不能平,与宋飞卿交劝令削去,及刻石,犹存“浮湛于酒,其性厌怠,有不屑为”之言。余谓碑志本以章其人之善,虽不可溢美有愧辞,然当实录其善事,使传信后世。若疵短则不当书也,况非作史传,何必贬焉?且其子孙览之,岂得自安也?
●卷九
李屏山平日喜佛学,尝曰:“中国之书不及也。”又曰“西方之书“,又曰“学至于佛则无所学”。《释迦赞》云:“窃吾糟粕,贷吾比糠;粉泽丘轲,刻画老庄。”
赵闲闲本喜佛学,然方之屏山,颇畏士论,又欲得扶教传道之名,晚年,自择其文,凡主张佛老二家者皆削去,号《滏水集》,首以中和诚诸说冠之,以拟退之原道性,杨礼部之美为序,直推其继韩、欧。然其为二家所作文,并其葛滕诗句另作一编,号《闲闲外集》。以书与少林寺长老英粹中,使刊之,故二集皆行于世。
●卷十
赵翰林可献之少时赴举,及御帘试《王业艰难赋》,程文毕,于席屋上戏书小词云:“赵可可,肚里文章可可。三场捱了两场过,只有这番解火。恰如合眼跳黄河,知他是过也不过。试官道王业艰难,好交你知我。”时海陵庶人亲御文明殿,望见之,使左右趣录以来,有旨谕考官:“此人中否当奏之。”已而中选,不然亦有异恩矣。后仕世宗朝,为翰林修撰。因夜览《太宗神射碑》,反覆数四,明日,会世宗亲飨庙,立碑下,召学士院官读之,适有可在,音吐鸿畅如宿习然,世宗异之。数日,迁待制。及册章宗为皇太孙,适可当笔,有云:“念天下大器可不正其本欤?而世嫡皇孙所谓无以易者。”人皆称之。后章宗即位,偶问向者册文谁为之?左右以可对,即擢直学士。嗟乎,献之三以文字遇知人主,异哉。献之少轻俊,文章健捷,尤工乐章,有《玉峰闲情集》行于世。
赵闲闲于前辈中,文则推党世杰怀英、蔡正甫珪,诗则最称赵文孺讽、尹无忌拓。尝云:“王子端才固高,然太为名所使,每出一联一篇,必要时人皆称之,故止是尖新。其曰‘近来陡觉无佳思,纵有诗成似乐天。’不免物议也。”李屏山于前辈中止推王子端庭筠。尝曰:“东坡变而山谷,山谷变而黄华,人难及也。”
●卷十一
录大梁事
●卷十二
录崔立碑事
附录:元好问《外家别业上梁文》、郝经云《辨磨甘露碑诗》、辩亡
●卷十三
予平生有二乐,曰良友,曰异书,每遇之则欣然忘寝食。盖良友则从吾讲学,见吾过失,且笑谈游宴以忘忧。异书则资吾见闻,助吾辞藻,属文著论以有益。彼酒色膏梁如一时浮云,过目竟何所得哉。
昔人云:“借书一痴,还书亦一痴。”故世之士大夫有奇书多秘之,亦有假而不归者,必援此。予尝鄙之,以为君子惟欲淑诸人,有奇书当与朋友共之,何至靳藏,独广己之闻见?果如是,量亦狭矣。如蔡伯喈之秘《论衡》,亦通人之一蔽,非君子所尚,不可法也。其假而不归者尤可笑,君子不夺人之所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岂有假人物而不归之者耶?因改曰:“有书不借为一痴,借书不还亦一痴也。”
“六经”中莫难穷者《易》,莫难断者《春秋》。故予三十而学《春秋》,以其壮而立志也;四十而学《易》,以长而多练事也。
老子之书,孔子尝见之矣,而未尝论其是非。孟子亦尝见之矣,而未尝言。若庄子与孟子同时,其名不容有不相知,而亦未尝有一言相及。而孟子所排者,杨、墨、仪、秦;庄子所论者,孔、颜、曾、史。至于扬子始论老庄得失,韩子则盛排之,何哉?夫老庄之书孔孟不言,其偶然邪?其有深意邪?扬子排之,其得圣人微意邪?其与圣人异见邪?文中子一世纯儒,其著述动作全法圣人,虽未能造其域,亦可谓贤而有志者,遗书在世,韩子亦不容不见之,而未尝比数于荀子之列,其意以为无足取邪?其偶然邪?至李翱则比诸世所传太公家教,以为无辞而粗有理,亦轻之矣。司马君实则论其失而取其长,为作补传。而程伊川则以为其议论尽高,有荀、扬道不到处。诸公皆名世大儒而异同如此,皆学者所当深究也。
司马君实作《文中子补传》,怪《隋书》不为文中子立传。而其子弟云凝为御史,尝弹侯君集,君集与长孙无忌善,以此王氏不得用,其修隋史者乃陈叔达、魏征,畏无忌,故不为立传。君子曰:“叔达固畏无忌,征岂以畏无忌故掩其师名邪?”以是为疑。余尝思,使征辈诚文中子门人,其不为立传亦自有深意。将非以既拟其师以圣人,欲列于传,恐小之,欲援《孔子世家》之例,而《隋书》无他世家,且恐时人议,故皆不纪。以为其师之名不待史而传乎?如此然,未可知也。
余读《书》至《汤誓》《汤诰》及《泰誓》《牧誓》,观汤武伐桀纣之际,谕众诲师无不以天为言。如曰“夏氏有罪,予畏上帝”,“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惟天惠民,惟辟奉天”,“天其以予乂民”,“戎商必克”,今“商王受自绝于天,结怨于民”,“尔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罚”,“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大抵以桀纣为恶逆天,天绝之。我则诛恶救民,为顺天,且若阴受上天之命而行者。嗟乎!圣人之心则天心也,天之心则圣人心也。天之所绝,圣人则绝之;天之所与,圣人则与之。初无一毫异,有以见圣人以天自处也。非徒以天自处,其理诚一也。故当是时为圣人者,权其轻重,计其公私,而不暇顾其君臣之分。彼桀纣所行诚顺天邪?吾则事之。诚逆天邪?吾则去之。其事其去皆与天合。既去彼而求其为天下主者,舍己其谁哉!故践位而代之不辞,而天下翕然亦无异议。要之所行者天也,又岂有歉然于心邪?其曰“惟有惭德,予恐来世以为口实”者,惧后之人臣不知天理、妄干天位者援以为例耳。亦惧浅学之士求其名而遗其实者耳。岂真有“惭德”邪?然则后之君子犹以臣伐君为疑者,陋矣。彼汤武之心,求知于天而不求知于人者可见矣。或者曰,然则莽、操之取汉,司马氏之取魏,若以天为言亦可乎?曰,不然。彼汉魏之政如桀纣乎?莽、操、司马氏之法如汤武乎?有汤武之圣遇桀纣之恶,然后可以言受天命,否则徒为篡逆而已。
○附录游龙山记麻革
◎续录
◇书证类本草后
◇游西山记
◇游林虑西山记
◇北使记
◇古意
◇送雷伯威
○逸事事言补一则
●卷十四
○归潜堂记
○归潜堂铭并序
◎诗
○定庵老人吴章德明
◇定斋居士李献卿钦止
◇河东白华文举集句
◇西岗吕大鹏鹏举
◇太原元好问裕之
◇王官麻革信之
◇东城李微子微
◇析津李惟寅舜臣
◇蒲城薛玄微之
◇渔阳赵著光祖
◇河东张纬纬文
◇太原高鸣雄飞
◇邢台刘德渊道济
◇东明张特立文举
◇山东勾龙瀛英孺
◎续录新增
○浑源刘先生哀辞并引
◇追挽归潜刘先生王恽
◇补笺
通寂老人陈时可,字秀玉,燕人。金翰林学士,仕国朝为燕京路课税所官。
庸斋先生薛玄,字微之,华阴人。仕至河南府提学,有《易解》行于世。
高鸣字雄飞,岢岚人。历彰德路总管,召为翰林学士。至元五年至御史,迁吏部尚书,终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