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作品,不代表伟大的人格!”这话曾被用来形容写下过《战争与和平》的托尔斯泰等人,这话,用在《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身上,也极其合适。
《平凡的世界》一书一直是当代作品中如传奇一般的存在,它的累积销量达2000万册,如今这个数字还一直以每年300万册的数量在递增。
《平凡的世界》曾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马云就是在火车站偶然捡到了这本书后开始了永不放弃的一生;而潘石屹则在节目中公开表示:这本书是他唯一啃过七次的书,如今每次面对难熬的沟坎时,他依旧会捧起这本书细细品读。
可以说,没人会否定《平凡的世界》的不平凡,它是一部震撼时代的伟大作品。但若撇开作品本身看向作者路遥本身,世人又会惊异地发现:他的人格,和他作品的“伟大”并不相称。
狭义的人格是指人的道德品行,它主要在为人处世上被体现。而若要看这个项目,一个最大的参照标准便是:他对身边人的态度,以及身边人因他而遭受的际遇。
从这一点看,世俗眼看过去的路遥绝算不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
首先,在对待配偶,即他对待初恋的闺蜜林达上,他就已是亏欠太多。
林达和路遥一样,是个知识分子,也是一个在文学上很有天赋的北京姑娘。林达能从北京嫁到路遥所在的陕北榆林,足见当初的两人是真爱。路遥求学期间,林达还经常拿出自己的积蓄“倒贴”他。
因为“爱”,林达才在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安心做了路遥背后的女人。
做男人背后的女人,从来是伟大的,但伟大背后又往往是痛苦。作为女人,林达也曾和天下女人一样幻想过婚后生活,在她的幻想里他们的婚姻必然是田园牧歌、琴瑟和鸣的模样。
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真实的林达与路遥婚后的生活不仅没有诗,还满满都是辛劳和苦涩。期间的林达在照顾经常没日没夜写稿的丈夫的同时,还要照顾女儿,为了生计,她还不得不在杂志社按时按点上下班。
林达的早晨通常从五点开始,而每晚下班后,她还得给女儿做饭,要在家里做清洁。就连搬蜂窝煤、搬煤气、打水这些力气活儿,也全是林达一个人操持。
在辛劳之外,林达还面临着可怕的贫穷。而这贫穷的根源,在丈夫路遥那儿。
路遥靠写作得来的稿费总极其不经花,因为他的花销实在太大了,路遥爱面子,平日待人豪爽,有时和朋友去咖啡厅还非得吃西式早点,这一顿两人就吃掉十元,而当时路遥的工作所得不过40元。
路遥对穿着打扮不甚在意,可对于抽烟他却从不含糊。他抽烟要好的,仅仅写作《平凡的世界》期间,他抽烟抽掉的钱数,就达到了4万之多。在喝咖啡上,路遥也很讲究,自1982年开始,他便喝上了“三合一”袋装咖啡。
路遥大手大脚的结果是:他和林达的小家总是分外拮据,有时,他们甚至不得不借钱度日。
对于一心想帮衬丈夫实现理想的林达而言,这一切付出她都无怨无悔。她只是不能忍受这些年做背后女人的寂寞,身为妻子,她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在丈夫那里享受到该有的温存。
可出人意料的是,路遥一创作便完全不是“人”的模样:写《平凡的世界》期间,他每日奋笔疾书到凌晨三四点,他的第二天则从中午以后开始。写作时,为了节省时间,路遥从不自己做饭吃,而总是几个馒头几根大葱充饥。
每晚,林达睡下时,路遥还在皱眉伏案。每当她想与他说几句话时,他总说“再等一下,写完这段”,每次,“这一下”便是几小时……
日久后,心里装满了失落疲倦的林达便不再主动找路遥说话。路遥把林达的沉默看成了支持理解,他并不知道,女人的情绪等等都是靠语言去发泄,一旦这个渠道被阻隔了,她的情感便也被阻隔了。
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总时长长达六年,从1982年到1988年的这六年里,为了全身心投入写作,路遥还曾来到铜川的陈家山煤矿为创作寻找素材。
在陈家山的时日里,路遥每日和工人们一起下矿井,一起吃住,而他抛开妻女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创作《平凡的世界》寻找灵感。
路遥在矿井和工人在一起
路遥在陈家山时,林达和女儿的日子不好过,他自己的日子也非常清苦。他经常在饭不够吃的情况下饿着肚子下井干活,边干活他还得随时把灵感记下来。
同每一个把作品当做生命的作者一样,写作《平凡的世界》这部巨著期间,路遥真的是在用生命创作,而这种创作法也是妻子林达最不愿见的。
除了日夜颠倒地创作外,路遥写作还频繁依靠咖啡、烟提神,这些都成为了他后来肝硬化的根源所在。林达曾不止一次地提出让他不要夜间创作,可路遥对此却充耳不闻。
开始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时,路遥是在县城的招待所,因为手脚经常被冻伤,他只得依靠热水袋暖暖稍缓解才能继续创作。
创作从来是脑力劳动,如此高强度创作的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写到第三部时出现了精神兴奋,他开始失眠、食欲不振,不久,他还写着写着就咳出血来。
这一切的一切,林达都看在了眼里。可她却对此无计可施,她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放女儿进去和他玩耍一下以缓解他的写作压力。
可很快,察觉到妻子的“意图”后,他便开始以“孩子吵闹会打扰创作”为由拒绝女儿了。
路遥开始创作《平凡的世界》时,女儿路茗茗年仅两岁,他完成创作时,女儿已长到了八岁。但如此长的时间里,路遥陪伴女儿的时间却屈指可数。
作为父亲的路遥错过了女儿的太多成长,这些,也是令林达不能理解的地方。她总觉得,即便写作再重要,也不应该重要过孩子的成长,毕竟,成长从来只有一次啊!
相比以上所有,最令林达不能接受的是他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期间的出轨。
1986年冬,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期间,因为一直在外创作,他曾疯狂爱上了一个女人。后来,他还曾将三封很长的恋爱信给弟弟王天乐看过。看完后,他还带着王天乐去看了这个女人。
这段婚外恋只持续了半年时间,这段仅仅维系半年的婚外情却终成了压垮林达的最后一根稻草。
之后不久,林达第一次提出要与路遥离婚。也是自此时开始,这段婚姻在林达的眼里已经完全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除了煎熬,她已经不能再在这段婚姻里感受到任何其他。
林达的决绝是路遥怎么也没想到的,面对妻子递来的离婚协议,他除了逃避别无他法。
感情的受挫加上创作期间的巨大内耗,路遥的身体每况愈下。越是身体疲倦难忍,他便频繁地吸烟、喝咖啡。写到第三部时,家人都察觉到了路遥身体状况已经不乐观了,他们纷纷劝他别写了。可路遥每次听完,都只摆摆手说:“就算付出生命,也要写完最后一部!”
对啊,对于路遥而言,写作一部巨著就像孕育一个生命,如今,这个生命即将临盆,他又怎会放弃呢!为了让这个生命顺利降临人世,就算是即刻死去,路遥也只会在所不惜。
1988年5月25日,总10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平凡的世界》收尾。
这一天,路遥的“早晨”继续从“中午”开始,接近吃完饭的时分,路遥决心以百米冲锋的速度结束了这场持续六年的战斗。
当写到最后的部分时,为了不让泪水将稿纸打湿,手已经抖成筛糠的路遥将脸朝向桌面的空处。他的心脏在剧烈搏动,有一种随时昏过去的感觉。
那一刻,捏在他手中的圆珠笔像一根铁棍一般沉重,而他的身体却像要飘浮起来。时间在飞速地滑过,纸上的字却越写越慢,越写越吃力,即便他已下了要百米冲锋的决心,这十多页稿纸依旧成了他不可逾越的雄关险隘。
这是路遥人生第一次体会到由快乐而产生的危机,写到最后一行时,他把暖水瓶的水倒进脸盆,随即从床上拉了两条枕巾放进去,然后用“鸡爪子”手抓住热毛巾在烫水里整整泡了一刻钟,这只握笔的手才渐渐恢复了常态。
随后,他立刻抓住笔,飞快地往下写……
“第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出了那两封信,就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省城……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
写完最后一个字时,已是接近通常路遥吃晚饭的那个时分,他终于为全书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世人绝想不到,《平凡的世界》画上最后的圆点时,路遥做的第一件事竟是从桌前站起将手中的圆珠笔从窗户扔了出去。
随后,他来到卫生间用热水洗了洗脸。六年来,他第一次认真地在镜子里看了看自己,这个陌生的头颅两鬓竟然有了那么多的白发,整个脸苍老得像个老人,皱纹横七竖八,憔悴不堪。
再次看到自己那张陌生又熟悉的脸孔时,路遥顷刻间泪流满面,他索性用脚把卫生间的门踢住,放声大哭起来。
这就是永远铭刻在路遥记忆中、铭刻在《平凡的世界》里的那个特殊的日子:1988年5月25日!
《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该巨著被出版后,路遥因此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可叹,去北京领奖那天,路遥竟因没有路费而只得张嘴向人借……
后来,路遥弟弟王天乐在回忆起这段过往时苦笑道:“路遥在电话里告诉我去领奖还是没有钱,路费借到了,可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让我再想想办法。”
这次领奖,路遥最终还欠下钱,这种种怎不让人啼笑皆非。
很是无奈的王天乐对路遥道::“你今后不要再得什么奖了,如果拿诺贝尔文学奖,我也找不来外汇。”路遥听完后爆粗口道:“日-他-妈的文学!”
路遥的这句粗口里,有太多无可言说的情绪,他这一路的憋屈、愤懑、和心酸,大约也只有这一句粗口能完整表达了。
路遥是一个人去领奖的,因为,经过那许多,他的妻子林达已经不太想介入他的生活,哪怕是荣光。这些,或多或少成了路遥心里的隐痛,可这种种,又何尝不是他自找的呢!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曾写道:“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
路遥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路遥并不知道,因为这部作品,他的人生已经发生了惊天逆转,他的生命甚至也因此走到了终点。
写下《平凡的世界》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后,路遥的身体几乎也已被掏空,与此同时,他的婚姻也已经有名无实、空空如也。
1992年11月,路遥因肝硬化腹水被送往西安的医院救治,在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林达拿着一张离婚协议递到了他的病床前。
林达还是昔日的模样,但这张脸,路遥却分明有些识不得了,她看起来那么陌生。路遥依旧不想离婚,他对妻子有爱,对女儿有爱,可这爱,他又终究是辜负了。
在林达的强势坚持下,1992年11月14日,路遥不得不用颤抖的手含泪在离婚协议上签下了他的名字。签下离婚协议三天后,路遥便因医治无效在医院病逝,享年年仅43岁。
没人知道路遥的匆匆离世是否与离婚协议有关,但每个人都能确定,因为这张离婚协议,死前的路遥心里充满了痛苦和悲怆。
临死前,路遥口中声声喊着“妈,妈”,而这声声呼唤里,更多的却也是愧疚。
而路遥之所以对母亲满是愧疚,绝不仅仅因为他给了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还因为:身为儿子的他,从未真正替母尽孝过。
路遥死前喊的“妈”并非亲生母亲,而是他的养母李桂英。
李桂英本是路遥的伯母,因为路遥七岁被过继给伯父伯母的缘故,身为路遥伯母的李桂英便成了他的养母,他叫她“妈”,她唤他“儿子”。
三十多年的母子生涯里,李桂英充当了伟大母亲,可路遥却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
路遥家穷,但为了供儿子上学,李桂英不惜无数次乞讨。为了供养儿子上学,羸弱的李桂英没日没夜地在黄土地里种田,而挣来的绵薄收入,全用在了路遥身上。
每到农闲时,李桂英便独自拄着“打狗棍”,拖着病体四处讨饭。为了照顾上学的儿子的自尊心,李桂英每次讨饭都要走远路去隔壁县。
路遥学费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靠李桂英不断乞讨来食、物卖掉换钱得来。
在这种极端严酷的赤贫家境下,路遥能顺利读完中小学、念完大学,其背后艰辛可想而知!
但这般恩情,路遥却并未来得及回报,因为忙于创作的缘故,路遥自毕业起便常年处于忙碌的状态。他陪伴母亲最长的一次,是路遥与吴天明一块在延川拍电影《人生》,期间,他在家住了20多天。
那20多天是路遥父母老两口心里最快活、脸上最风光的日子……
路遥生前最后一次回家,是在他去世半年前,此时的路遥已经拿下了矛盾文学奖。这次匆匆团聚,母亲没有从他身上看出任何毛病,她唯一的儿子还是那么喜欢家乡的口味。
看着儿子把她做的洋芋馇馇豆钱钱饭吃得一干二净后直打饱嗝的模样,李桂英满是皱纹的脸上笑成了一朵大花。当时的她并不知道:这一次,竟是儿子和她的永别。
路遥病倒后,路遥母亲未收到任何通知;路遥过世,治丧委员会竟只通知了路遥陕北的亲生父母家参加告别仪式。
这个含辛茹苦用命养育路遥的母亲竟被完全地遗忘了……
直到路遥过世的消息上了电视后的某日,村里那个小女子在那个傍黑天跌跌撞撞奔到她面前道:“婆,婆,我路遥叔殁了!电视上刚报的!”时,路遥母亲才知道“儿子没了”。
那一刻,李桂英顿觉天塌地陷,她两眼一黑栽倒在了炕上。
路遥过世后的很长一段时日里,李桂英都孤独地守在窑洞里。老年丧子,是人生的三大悲剧之一,不知这个可怜的老人是否曾怨过儿子不爱惜身子早早辞世。
如果可以选,相信,作为母亲的李桂英一定会宁可选儿子长命百岁,而非给世人留下巨著。
路遥死后,已经与他离婚的前妻林达开始接替路遥照顾老母,已再次成家的她每月都会给她寄来一些生活费。路遥未尽的赡养义务,林达却替他完成了。
李桂英去世前一年,即2003年,她的低保得到审批,获得延川县每月150元的特困补助款。根据当时的报道,收到这笔贴补时,这位87岁的老人,竟激动地要叩头,她连连念叨:
“我真是感激不尽,卫国地下知道,也死可瞑目了!”
2004年,李桂英在孤独寂寞中悄然离世,这一次,她想了近二十年的母子团圆,终于又实现了。
相比路遥母亲和路遥妻子,路遥女儿路茗茗的境况也并不如意。
路遥辞世这年,路茗茗年仅13岁,葬礼上,她哭得死去活来,她怎么也不肯相信还没好好陪伴自己的父亲竟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死前,他留给女儿和老母亲的遗憾竟是一叠欠条,这些欠条加起来便是一万多元的巨款欠债。
路遥的葬礼,林达也依旧没有出席,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路茗茗的心结。因为母亲的缺席,她一直对母亲耿耿于怀。这个世间的孩子,有几个能接受父亲母亲反目到如此地步呢?
因为这个心结,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路茗茗和母亲关系都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高中毕业后的路茗茗选择了北京一所大学的平面设计专业,母亲对她的这个选择很不理解。大学毕业后,路茗茗开始设计父亲的著作,直到此时,林达才清楚女儿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
后来的后来,在路茗茗30岁这年,她还因为父亲作品《平凡的世界》版权的问题将母亲告上了法庭。这场纠纷,最终以林达自愿将版权全部交给路茗茗告终。
到此时,母女俩将因为路遥而起的心结才正式被打开。
但即便心结已解,过去的时光终究也回不去了。
但若时光真可以倒流,即便知道自己会因写作《平凡的世界》这部巨著而失去所有,甚至生命,路遥定也会不顾一切地选择创作它。
毕竟,路遥自己已经在《平凡的世界》里说了:“你应该在以后短暂的岁月里,真正活的不负众爱!”“不负众爱”便是路遥的活法,为了它,即便愧对妻子、母亲、女儿,愧对自己,他也终究无怨无悔。
也只有这样的路遥,写得出《平凡的世界》,才能在承受“不忠不孝”的种种骂名后,依旧赢得多数人的理解。
今天,距离路遥辞世已经过去近30年了,可经过岁月的涤荡后,他的故事已经远去,但他的作品却依旧在影响一代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