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影视作品,故事内容如果充满矛盾冲突,就可以吸引很多人一集接着一集地看下去。
天灾以及随之而引起的官场、江湖变乱,是《水浒传》和《天下粮仓》两部电视连续剧的共同看点。并且,它们都于史有据。
乾隆元年的天灾
最近,《天下粮仓》(2002年出品)重回央视,一天播出两集。故事讲述了乾隆元年天下大旱,引发粮荒,围绕灾荒展开了一系列宫廷斗争、官场变动。
恰好,《水浒传》(2011年出品)第一集,也是讲天灾——原著中讲的是东京汴梁瘟疫盛行,电视剧中讲的是天魁星宋江等108颗星宿降临人间、对抗朝廷。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中国处在农耕社会。农民最怕的就是闹饥荒,“人口之流移与死亡”是第一后果,甚至可能导致农民暴动和外族入侵。(见邓拓:《中国救荒史》)
原著和史料记载的宋仁宗嘉佑三年天灾
《水浒传》故事开始于嘉佑三年。这一年也是契丹国清宁四年,宋江还没有出生,据史料记载,北宋发生了水灾。
《水浒传》第一集的故事,和原著第一、二回很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提到发生在宋仁宗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洪太尉奉旨远赴江西,上龙虎山请天师。原著中,请天师来京师的目的(“禳灾”,因京师瘟疫盛行),电视剧里节略了,并没有说。
在中外文学史上,经典作品的第一章甚至第一句话,往往都被大大夸赞。被誉为中国六大才子书之一的《水浒传》的第一回,在文化界和教育界却饱受争议,仿佛是一个典型的“例外”。我想,这就是电视剧第一集将原著改得面目全非的原因所在。
“伏魔之殿”:《水浒传》第一集的倒叙
《水浒传》讲的是关于108位草根英雄的传奇故事,而英雄们的出现,和殿前太尉洪信直接相关。
电视剧第一集:洪太尉误走妖魔。话说北宋年间,宋徽宗受奸臣蒙蔽,斥巨资运送“神功昭运石”进京,途经山东郓城县,宋江代替县太爷迎接花石纲,运送花石纲队伍中的入云龙公孙胜认出了宋江。
这一集是从原著的第16回(智取生辰纲前夕)开始演的。所以,嘉佑三年之事,是通过公孙胜和宋江对话,借入云龙的口,说出来的。这用的是倒叙手法。
洪信,在《水浒传》原著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中,他是宋仁宗嘉佑年间殿前太尉。因京城开封发生瘟疫,受宋仁宗诏命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赴朝,祇禳瘟疫。
电视剧中,洪太尉作为钦差从山上脱险,下来后,在上清宫住持真人的陪同下,来到上清宫贴了很多封条的“伏魔之殿”,住持真人称那是大唐洞玄国师镇妖之处,不能打开。洪信强令撕开封条,砸了铜锁,进去以后,看到“遇洪而开”等字,依仗权势命人打开“无底地穴”,结果放走了穴中镇压的“天魁星”等108个妖魔(36天罡星+72地煞星)。
太尉命众人搬开石龟,掘有三四尺深,见有一块青石板。众人撬开石板,洪信探头一看,是个黑洞洞的万丈地穴。突然,地穴内一阵雷鸣似的响亮,一道黑气冲出来,掀塌了半个殿角,直冲到半天云霄,散作百十道金光,往四面八方去了。众人大吃一惊。(《水浒传》原著第一回)
看第一集,《水浒传》就像一部神魔小说,似乎与《西游记》同类。
实际上,《水浒传》和《金瓶梅》是父子关系,都不是神魔小说。和《金瓶梅》相比,重点写侠义英雄的《水浒传》,它里面描写女性的内容不多。
电视剧《水浒传》:公孙胜、洪太尉
水浒英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在民国期间开始进入教科书。编者大多选择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因为这二节“勇猛”“有趣”。电视剧《水浒传》(2011年版)就是从智取生辰纲开始演的。
吴用、公孙胜、阮氏三兄弟等8人智取生辰纲,是水浒英雄们梁山泊聚义的开始。
宋史上没有洪太尉,他在《水浒传》第一集中也是一个扁平人物,不是一个正面形象。
洪太尉和下文要说的刘统勋,虽然都在救灾中有功,但前者远没有后者那么智勇双全。
如何应对天灾?电视剧删掉了原著第一回参知政事范仲淹的建议
《水浒传》电视剧中没有范仲淹这个人物。
原著第一回出场的最著名的历史人物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是他向宋仁宗推荐张天师前来开封,祷告上帝,设䩌禳灾。
奏曰:“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人遭缧绁之厄(即牢狱之灾。缧绁:缚犯人的绳索,这里借指监狱)。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
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89年-1052年,在苏州创设“义庄”,置良田十余顷,将每年“所得租米,自远祖而下,诸房宗族,计其口数,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死后谥“文正”)也是慈善家。他首创的义仓和南宋哲学家朱熹(1130年—1200年,在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创设“社仓”)创立的社仓法,都有赈灾功能。
范仲淹的建议得到了实施并奏效。原著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的开头部分,交代:洪太尉命令手下不得将“伏魔殿”之事讲出去,张天师来到开封,果然将瘟疫之灾禳除。
看《天下粮仓》,了解封建王朝的荒政
《天下粮仓》第10集,仓场侍郎米汝成早有准备,精心布置了一出玩弄仓场总督苗宗舒的冥剧。
第15集,讲的是江苏清河县“阴兵借粮”案,五艘往北京运送粮食的大船,在一夜之间空了,地上洒满了冥钱。负责查案的钦差高斌大人查明此案后上奏皇上,乾隆大怒,下旨杀了知县李忠等30多人。钦差高斌和李忠知县都去过供奉小刀子爷爷(官越做越小的清官,死后百姓为他立庙)的小庙烧香,而且李忠是断发以祭。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天下粮仓》第21集,六品刑部主事米河拿钦差的名头,压四品开封知府看守荒凉坟地,夜晚把胖知府吓得魂不附体,在“鬼魂”环伺中,如实写出了交代书。
最后一集,刘统勋命人搭起柴堆,官员们纷纷上去祭雨,限三日之内无雨则点火自焚。刘统勋、顾琮等57位官员足足在上面坐了三天。第三日,刘统勋命令点火,顿时火起。米河及时赶到,大呼灭火。就在此时,滂沱大雨下了起来,上苍被感动了。
乾隆王朝的刑部侍郎刘统勋,死后追谥“文正”
本片故事发展的明线:乾隆元年天下大旱,引发一场围绕粮食灾荒的宫廷和官场斗争,刘统勋等人揭露官仓舞弊,协助皇帝整顿吏治,应对天灾。
故事发展的暗线:天命主义。从记录看,中国历史上,天灾越来越频繁。天是人格之天、主宰之天,用灾异“遣告”统治者。这就是古人的救荒观念之特色——“天命主义的禳弭论”。(邓拓:《中国救荒史》,1937年初版,1956年重印)
清乾隆朝荒政能臣刘统勋:整肃吏治
《天下粮仓》的第一集,出现了“天字一号赈灾粥厂”。粥厂是用来赈济灾民的慈善设施。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中称之为“消极之救荒政策”,因它只能“治标”。
刑部侍郎、钦差大臣刘统勋深知,大清律规定,“厚粥”厚可插筷子而不倒,如果筷子倒了,粥厂负责人的人头要落地。沈石等大小官员的人头就是因此被砍掉的。
《水浒传》的天灾观念和应对
和我们通常的天灾观不同,《水浒传》的天灾观念很泛化。将宋江等人造反,也说成是从天而降的灾祸。
《水浒传》原著中,表述了宋仁宗的应对天灾的措施:
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水浒传》原著第一回)
没有提到皇帝为了应对天灾而整肃吏治。事实上,《水浒传》里以蔡京、高俅、童贯、杨戬四大奸臣为代表的统治集团,对百姓造成的伤害,确实甚于天灾。
《水浒传》VS《天下粮仓》,应对“天灾”,宋仁宗和乾隆帝,到底谁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