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伟
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一幕剧情长留心上:孙少安用开砖窑卖砖得来的钱买回面粉,妻子秀莲蒸了一笼白面馍,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围在一起准备开吃。孙少安首先递给老父亲孙玉厚一个白面馍,孙玉厚老人看着又白又大的白面馍端详许久,迟迟不肯下口。在少安的一再催促下,孙玉厚才像下了决心一样咬开了白面馍。馍渣掉在裤腿上,老人一粒一粒捡起来送进嘴里慢慢咀嚼。看着全家人终于吃上了白面馍,少安也拿起一个大口啃起来。先是笑着啃,接着一边啃一边擦拭眼泪……
此情此景,触动了观者如我脆弱的情感神经,鼻子一酸,泪眼模糊。
我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对于农村、粮食、土地、贫穷有着深刻的记忆和独特的情愫。正因如此,正在重播的电视连续剧《远方的山楂树》中,知青彭天翼和秦支书组织老百姓办粉厂出粉条热闹喜庆的那一幕,再次打开了我的泪腺。
关于粮食,我亲身经历了一个近乎荒诞却铭记于心的小事件。我的父母都是十分勤劳的农民,可是无论他们怎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粒汗水摔八瓣”,贫瘠而有限的土地都难以保证一家七口人丰衣足食。如果年成不好,粮食还会出现紧缺,就得去借或买。
有一年,我家向一位亲戚家借了两百斤玉米。亲戚说,我家经常给他家帮工,这粮食送给我们,不用还了,我们很感动。几年之后,粮食涨价,玉米也涨价,亲戚就改了话口,催我家赶快把玉米还了。
父亲一时愣住了。因为当时我家仍然缺粮,父亲就恳求延迟一段时间,等地里的玉米成熟了,我们立即还上,但亲戚不答应。父亲虽穷,但重情义而且心气高,他和母亲一商量,借钱买了上好的玉米去还。
记得那天下午两三点,我和父亲从家里出发,他背150斤,我背50斤,去往20里外的亲戚家。快到亲戚家时天已经黑了,我们经过一座森林茂密的小山岗,借助微弱的手电光和歇气时支撑背夹子的拐杖,在崎岖的小道上高一脚低一脚行走,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还了玉米。老实说,这件事我怎么也忘不了,多少年都对它难以释怀。
时光荏苒,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农村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农村土地的耕作模式和生产经营方式都发生了颠覆性改变。
土地集中流转、规模生产经营、高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调整、多种业态融合、综合利用开发……现代农业让农业大增效、农民大增收、农村大变样,农民已经不再为粮食和温饱发愁,彻底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当然,现在的我已不再憎恨我的亲戚,因为我明白那是贫穷所致,是那个时代很多农民的无奈和痛楚,我更感念他们曾经给予我家的帮助。今天,生活在幸福中的我感恩着,我感恩伟大祖国、伟大时代,也感恩养育了我的父母,感恩故乡土地里长出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