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度、格调 | 汤先生
“我不开心,我要去死”
记得2018年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篇新闻,澳大利亚104岁地物理学家戴维·古德尔(David Goodall)选择了用安乐死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时看到这个报道时,心头不由一紧,我想不通,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且活了104年的人,是要比这世上绝大多数人更了解客观世界的人,为何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因生活艰难吗?还是因为身体被疾病折磨。
他说他的朋友都已去世,身体机能的退化导致自己的工作也很难进行。104岁的他无法独立生活,只能靠他的儿女轮流养活,但他的儿女也有儿女了,很难将重心倾向他,他孤独,无助,想要了结此生。
但其实当时的我也仍不明白他言语中的痛苦,只是觉的生命可贵,没了朋友还有家人,他去世了他的家人仍然惦记他。
现在想来,或许是我年纪尚小,不明其中深意。
直到,我的姥姥寄宿在我家。
暑假我回家时,看到大门内贴着一张纸“妈,你这是在秀婷(母亲的名字)家,你不要出门,我马上就回来了”当时有些诧异,记忆中的姥姥还白发红颜。
姥姥已经是82岁的年纪了,姥爷去世得早,她一人拉扯着7个孩子长大,也算是辛苦了一生。
好在上天回报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上并没有什么毛病,只是记忆不太好了。
常常问我:她这是在哪住着?又时常看我半天才能认出我,连说我都这么大了。
当有客人来时,她会常常对客人重复她年轻时养了7个孩子。面对一脸懵的客人,我会解释说:姥姥年纪大了,她根本记不清她说过了。
碍于记忆差,子女们只能轮番照顾姥姥,出门也要陪同,因为害怕姥姥忘记回家的路。
姥姥常会跟母亲抱怨:你们谁都不要我,把我送来送去。
嚷嚷着要回农村,落叶归根
而母亲会解释说:谁不要你了,这不是都在轮番照顾你,照料你,不要一天说死呀死呀的。
其实我理解姥姥这种飘无定所的感觉,但我也能理解母亲她们,生活成为了她们的苦衷,轮番照顾也是无奈中的无奈。
母亲每天上班时总会叮嘱我,照看好姥姥,别让姥姥出门,别让姥姥去厨房。
“好”
碍于年龄上的挂钩,和语言上一定的障碍(姥姥并不会讲普通话),常常是姥姥一人在客厅和她的卧室活动。
而我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畅游互联网,每次出门倒水时,看到姥姥一人孤独的躺在沙发上眼光呆滞地看着前方。
我想说些什么,可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姥姥在子女长大前一直在农村生活,进城后就帮助三舅照顾我的表姐表弟,跟外界没有什么交流,这导致她一个朋友没有。
做饭,扫地等家务活,在现在年轻人眼中是劳累繁杂的活,可在她眼中这就是她的生活。
现在迫于年龄,她失去了一定的自由的同时,子女的关心也让她失去了生活,这些统统地夺走了她对明天的期待。
我料想无聊,无助可能压在了她的内心。
而我的爷爷奶奶则不同,奶奶为人时尚,70多岁还能熟练地使用手机,平板,聊天看新闻这些不在话下。
爷爷虽然古板,但身边朋友多,每天出门玩成了他的爱好,并不孤单。
可我姥姥呢?
我一瞬间明白了,为何要去求一个安乐死。
“我不开心,我要去死”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同,我很能理解作为子女而言希望自己的父母长命百岁,能够长寿健康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但其实,我在想,作为这么高年龄的人而言,可能活着并不是他们的首要需求了。
与社会脱节,朋友的离世,子女因自己生活的与他们疏离,年纪大导致的机能下降无法独自生活,这些都在蚕食着老人的内心。
与这些相比,可能死亡对他们而言才是解脱。
可子女们不让他们死啊,用亲情拖着他们,你是我家人,你不能死。
我想,这并不是爱,而是赤裸裸的自私。
只是用着自己的所谓的爱强加在老人身上。
我想,假如真的爱,就该多去陪陪老人,让他们感觉,他们还没有被抛弃,而不是让他们孤独的活着。
让他们感觉生活仍然还有希望还有期待。
各位看官好,我是汤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让您觉得脸上有光,说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点赞,有什么指点的地方,也请在评论区留下建议,我都会看,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