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的后事,傍晚嘴里含上了夜明珠
推荐语: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有一个名字无论如何不能忽略,这就是慈禧太后。作为清末最有权利的女人,她毫无疑问对中国政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巧合的是,她跟光绪皇帝病逝在前后两天,给历史留下了很多谜团。在她人生中的最后一天,早晨还在处理光绪驾崩之后的后事,到傍晚嘴中就已经含上夜明珠去世了。
为巩固手中权力,慈禧发动两次政变
对于慈禧,想必每一个人中国人,都听过她的名字。在中国古代王朝中,除了武则天之外,应该就属她掌握的权力最大,甚至有人认为她就是实际上的"女皇帝"。不仅可以左右国家大事,还能够废立皇帝。事实上,在光绪皇帝进行戊戌变法之后,她就有替换前者的想法。只不过当时满朝文武加上帝国主义国家反对,才最终作罢。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她出生于19世纪30年代中期,曾是咸丰皇帝的妃嫔。因为生下了同治皇帝母凭子贵,在宫中的地位直线上升。同治继位之后,她被尊称为慈禧太后,后来更是联合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将顾命八大臣全部诛杀,此后她开始逐步掌握朝政。在同治驾崩之后,因为没有子嗣,所以她选择自己的侄子光绪继承皇位。
虽然她在1889年曾经象征性的宣布,将归政于光绪,自己退隐颐和园中。但是因为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的戊戌变法,她再次出山发动了政变。不仅将戊戌六君子全部斩杀,甚至将光绪囚禁于中南海瀛台之中。在他驾崩之后,再次选择年仅3年的溥仪继承皇位,同年10月,她在皇宫中去世。
处理光绪皇帝后事,立下新皇帝
在历史上,很多人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如果不是她的两次政变,后来中国政治格局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面貌。甚至有人将其称之为"篡权者",虽然她的身份尊贵,手握大权,但毕竟不是皇帝,如何能兴废立之事呢?这分明是在僭越礼制。当然也有很多人替她辩护,认为如果不是慈禧,可能晚清历史的下场更为凄惨。
事实上,国人对于晚清那段历史十分好奇。1908年的11月15号,这是慈禧太后人生中的最后一天。就在前一天,光绪皇帝在皇宫之中驾崩,慈禧一生中竟然经历了三个皇帝,这恐怕也是她没有想到的。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在14号晚上她依然在处理政务,直到深夜才开始休息。第二天她起得很早,因为要处理光绪皇帝的后事。除此之外,她还在忙着立谁为大清国新的统治者。
当时她已经73岁高龄了,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高寿了,连续的劳累让她的身体也吃不消了。在吃完早膳之后,她将朝廷重臣一起召集来,商量着到底立谁为新皇帝,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场的包括摄政王载沣、军机大臣们和光绪的皇后,同时也是她的侄女。在经过一番商讨后,终于决定溥仪为新皇帝,载沣就是他的生父。
之后就是上尊号的问题,载沣依然是摄政王负责朝中大事,她自己则是太皇太后,依然是大清国的最高统治者。在将这些事情都处理完毕之后,已经是当天中午了,她就像往常一样在宫中用御膳。就在此时慈禧突然感到身体极度不适,不仅呼吸困难,甚至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还没等身边的人反应过来,她就已经晕倒了。
傍晚去世,嘴中含着夜明珠,后被盗掘
醒来之后,她认为自己是连日来操累导致以往的旧病复发。不过当时的慈禧还是有预感的,毕竟自己年纪太大了。她命人将一班大臣重新召集起来,开始颁布遗诏,大致的内容就是你们要好好辅佐新皇帝,为大清国的江山基业尽心尽力。此后她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出声,正当大臣们以为老佛爷已经驾崩的时候,她却突然回光返照,说了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她说自己在这数十年中垂帘听政,实在是非常无奈的选择,并不是有意不将权力归还给皇帝。同时,她也表示在自己去世之后,一定要牢牢遵守祖训,不能让女人干政!此外,她还叮嘱大臣们,要好好防范,不允许宦官掌握权利,同时要小心各地起义,别让明末的动乱发生在清朝。连她也没有想到的是,在她驾崩之后仅仅3年后,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之下,清王朝就走进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说完这段话,慈禧太后就一直昏睡到傍晚,就这样平静的离开了人世。宫里的人,在她的嘴中放入了一颗夜明珠,象征着某种含义。在她驾崩之后,可谓享尽了哀荣,其丧葬规模比之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她出殡那天,京城内外可谓水泄不通,人们都想看看这位掌控大清国政坛数十年的女人,死后是什么模样。
据悉,光是她的灵柩就要上百人才能抬得动,由此可见里面到底有多少金银珠宝。也难怪,民国时期的孙殿英先要盗掘慈禧太后的陵寝,里面的无价之宝实在是太多了。对于那颗夜明珠,历史上也有记载。根据溥仪后来的回忆录表示,夜明珠在被盗走之后,被人送给了当时一位权贵夫人,这让他对此事此耿耿为怀。
总结:在后人的评价中,慈禧肯定是过大于功的。在她的统治之下,大清王朝最后几十年的历史,真可谓是民不聊生。对内人民苦不堪言,对外屡屡被帝国主义国家欺辱,甚至被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曾经享尽荣华富贵的老佛爷,在去世之后,甚至连陵寝都被人盗掘一空,只留下一个荒冢任人评说。说了这么多,你对慈禧太后的评价怎么样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讨论。历史的变革和时代的进步,我将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