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历史人物的星汉中,有两颗最明亮的民族英雄之星——一颗是蒙古族的元太祖成吉思汗,另一颗是满洲族的清太祖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1559-1626),建州女真人。
姓爱新觉罗,其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受明朝册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祖父觉昌安(明人称叫场)、父塔克世(明人称他失)先后继任都指挥,与明朝辽东镇将李成梁结好,皆忠顺出力。努尔哈赤十岁丧母,因继母虐待,十九岁时分家自立。以后常到抚顺、清河(今本溪北清河城)等地经商,广交朋友,学会蒙、汉语言文字,喜读《三国演义》及《水浒传》等小说,从中学习韬略兵法。十八九岁时,隶属于李成梁部为兵,每战必先登,屡立战功,受到器重。
明朝万历二年(1574),觉昌安协助李成梁攻灭经常侵扰辽东的另一女真首领王杲。王杲死后,其子阿台继续与明朝作对。万历十一年,建州苏克苏浒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勾引明军镇压阿台,觉昌安孙女嫁给阿台,觉昌安、塔克世先后入城劝降。不想,明军攻城后,觉昌安被焚而死,塔克世为明军误杀。为报偿他们的冤死,明朝授努尔哈赤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同时,明朝扶持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当时建州许多部皆归附尼堪外兰。努尔哈赤暂时无力与明朝抗衡,于是把父、祖之死先归罪于尼堪外兰,说:“害我祖父者,尼堪外兰所构也,必执以与我,乃已。”《清太祖实录》卷1,癸未二月甲申。他以父亲“遗甲十三副”起兵,征讨尼堪外兰,攻破图伦城,尼堪外兰弃城而逃。努尔哈赤时年二十五岁,从此,他开始了统一女真的事业。
当时女真族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黑龙江女真四部,散居在中国东北,努尔哈赤25岁时以13副铠甲起兵,与明前交好,经30多年努力,统一了女真各邦,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称帝,年号“天命”,建国号“金”(史称后金)。 在统一过程中,创建了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
1616年2月17日(明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初一日)努尔哈赤宣布自己为金国汗,割据辽东,建元大命,定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开国第二年即誓师攻明,后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与明朝进行战略决战,结果歼灭包括明师主力杜松部在内的明军10余万人,从此取得了辽松战场主动权。
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制度,是兼有军事、行政、生产和多种职能的社会组织形式;努尔哈赤借鉴汉文而制定满文。这些都对发展民族文化,加速社会封建化,起了重要作用。
金庸称他为“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
八旗军旗
对东海女真,从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也派兵进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开始征服东海女真散居各部。至天启五年(1625),将东海女真大部分统一起来。
1.创建八旗制度
在统一女真进程中,为了把部众组织起来,提高战斗力,并便于管理,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原来,女真人狩猎或出征时,各出一支箭,每十人中立一个总领,总领称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意为首领、主人。雍正《八旗通志》说:“初,出兵校猎,不论人数多寡,各随族长屯寨行,每人取矢一,每十人设一牛录额真领之。”努尔哈赤起兵后,“诸部归附日众”。万历二十九年(1601),他在此基础上创建旗制,规定每女真壮丁300人设一牛录,首领为牛录额真。他设黄、白、红、蓝四旗,“旗皆纯色,每旗三百人为一牛录,以牛录额真一辖之”。嗣后,努尔哈赤进一步扩大旗制,以五个牛录设一甲喇,首领为甲喇额真。甲喇,意为参领。五个甲喇设一固山,首领为固山额真。固山,意为旗。至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势力更加壮大,遂建立八旗。1601年初建时仅三旗:黑旗、白旗、红旗。1615年因"归服益广"将三旗析设为八: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合称八旗,统率满洲、蒙古、汉军。“以初设四旗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为八旗”雍正《八旗通志》卷32《兵制志一·八旗兵制》。黄、白、蓝三色旗镶红边,红色旗镶白边。这样,共有八种不同颜色的旗帜,称为“八旗”。
八旗制度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遇有战事,由各旗按牛录为单位抽调兵员,战事完毕,归旗为民,从事生产,以耕养战。八旗每旗七千五百人,八旗共六万人。以后每旗总人数有增加,但最基层和最高层数目都不变,只是将中间单位数目加以增加,如甲喇数目增至八、九、十个为一旗。八旗最高统帅是努尔哈赤,自领两黄旗,其余各旗由他的儿子、侄子、孙子为旗主分领,称为和硕贝勒,各置官属,各有臣民,各不相下。和硕,原意为四方四角。贝勒,原为女真各部首领称号。和硕贝勒,意为一方之主,即旗主,位在其他贝勒(努尔哈赤的兄弟子侄等)之上。八旗制度以八旗为纽带,将全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宗族联结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生气蓬勃的社会机体,“盖凡隶于旗者,皆可以为兵,非如前代有佥派召募充补之烦,而后收兵之用也”《清朝文献通考》卷179《兵考一·兵制》。,不仅发展了生产,更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的创造,是清朝的核心社会制度,也是清朝定鼎北京、入主中原、统一华夏、稳定政权的一个关键。
2.创制满文
在努尔哈赤统一各部之前,女真人虽使用同一种语言,但没有通行文字,而使用蒙古文,“必译为蒙古语读之”。满洲实录这对巩固和发展女真各部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发展社会生产都是不利的。为此,努尔哈赤决定创制自己的文字。万历二十七年(1599),他命官员额尔德尼、噶盖二人创制满文。二人为难,努尔哈赤指示说:“但以蒙古字合我国之语音,联缀成句,即可因文见义矣。吾筹此已悉,尔等试书之,何为不可?”即以蒙古文字头形体,拼写女真语音,创制出满文。《清太祖实录》称,努尔哈赤“独断,将蒙古字制为国语,创立满文”,“颁行国中,满文传布自此始”《清太祖实录》卷2,己亥二月辛亥。,此即俗称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女真各部逐步统一,满文创制和应用,标志着满族民族共同体已趋向形成。
3.建立后金政权
八旗制度建立以后,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称汗登位,建立大金,又称后金,建元天命,赫图阿拉称兴京。对此,《清太祖实录》记载说:天命元年丙辰春正月壬申朔,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及八旗贝勒大臣,率群臣集殿前,分八旗序立。上升殿,登御座,众贝勒大臣率群臣跪,八大臣出班,跪进表章。近侍侍卫阿敦、巴克什额尔德尼接表,额尔德尼跪上前,宣读表文,尊上为覆育列国英明皇帝。于是,上乃降御座,焚香告天,率贝勒诸臣行三跪九叩首礼。上复升御座,众贝勒大臣各率本旗行庆贺礼。建元天命,以是年为天命元年。时上年五十有八。这样,努尔哈赤正式建立了国家政权,脱离与明朝的隶属关系,开始了和明朝对抗时期。
1626年(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攻打宁远堡(今辽宁兴城),被明将袁崇焕打得大败而归,9月30日(八月十一日)含愤去世。资深澳门历史研究者金国平和吴志良两位先生在合写的《澳门与入关前的满清》一文中认为,由于对明军使用的新式火器毫无精神准备,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受伤的可能性极大。经过潜心研究,金国平和吴志良终于从朝鲜人李星龄所著的《春坡堂日月录》中找到了一条明确记载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受“重伤”的珍贵史料。据该书记载,朝鲜译官韩瑗随使团来明时,碰巧与袁崇焕相见,袁很喜欢他,宁远之战时曾把他带在身边,于是韩瑗得以亲眼目击这次战役的全过程。宁远战事结束后,袁崇焕曾经派遣使臣带着礼物前往后金营寨向努尔哈赤“致歉”(实为冷言讥讽),说“老将(按指努尔哈赤)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按指袁崇焕),岂其数耶!”努尔哈赤“先已重伤”,这时备好礼物和名马回谢,请求约定再战的日期,最后终于“因懑恚而毙”。这条史料明确记载努尔哈赤是在宁远之战中受了“重伤”,并由于宁远兵败,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悒悒不自得。在肉体和精神受到双重创伤的情况下,这位沙场老将终于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