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1950年,出现了这样一部电影,
刚上映时轰动全国,
被评为年度十佳影片。
仅半年后却被禁播,
直到60多年后才可供研究使用。
看过它的人曾说:“这部电影,
是可以媲美《辛德勒名单》的片子,
在当时估计能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
让人好奇的是,这部影片为何被禁?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它的主人公,
竟是一位被记载进正史的,
中华五千年来唯一一位乞丐!
这部影片,叫做《武训传》,
主人公,便是这位千古奇丐:武训。
武训原本没有名字,他出生于1838年,
虽是个儿子,
却并没给这个贫瘠的家带来多少欢乐。
家里太穷了,父亲也没文化,
连个名字都“取不起”,
由于排行老七,人们便叫他武七。
武七的童年,是在一连串的噩耗,
和凄苦的日子里,生生熬过来的。
8岁,山东闹起了大饥荒,
父亲就在那一年饿死,
这无疑使这个贫苦不堪的家,
愈加雪上加霜。
10岁,带着武七讨饭的母亲,
死在了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从此,武七无爹无娘,无依无靠,
天大地大,再没有家。
好在武七挣扎着活了下来,
虽然贫困潦倒,
但有个美好的读书梦,
一直深藏在武七的心里。
有一次,
他拿着自己攒了很久的碎银子,
兴高采烈的来到学堂对先生说:
“我也要念书。”
不料,因自己满身的补丁,
遭到好一通破口大骂:
“滚!要饭的也配念书!
还不快滚开,你想偷东西吗?”
吓得武七摔倒在地。
从此,读书就像遥不可及的星星,
武七无论怎么努力,
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去给地主当长工,勤勤恳恳什么脏活都干,
可因为不识字,地主伪造账本,
将他三年的工钱全部克扣,
武七说:“一个人做事情,总要凭良心。”
地主竟将他绑在房梁上毒打了一顿。
遭到欺凌的武七气息奄奄,
在一个破庙里蜷缩了三天三夜。
三天后,他想明白了穷的根源,
自己备受欺凌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可这天底下,
尚有千千万万和他一样读不起书的穷人,
难道就注定要永无出头之路?!
身份最卑贱的他,
就在那时立下了最伟大的宏愿:
修义学,
让穷人家的孩子都能够不花钱读书,
让他们拥有知识,
找到改变命运的道路!
武七走出了破庙,他变得疯癫起来,
蓬头垢面衣衫褴褛,
嘴里嘟嘟囔囔隔不停,好像是什么:
扛活受人欺,不如讨饭随自己;
别看我讨饭,早晚修个义学院。
众人听了哄笑不已,
武七啊,准是受太大刺激疯了,
办义学?扯淡么,
老百姓饭也吃不饱的年代,
你一个乞丐要办义学,简直是天方夜谭!
人们骂他、笑他,
武七不以为意,他轻轻对自己说:
“这天下的事,都是人干出来的。”
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的封建年代,
武七把头发剪了,
他捧着卖头发的一吊钱哭着跪在父母坟前:
“爹啊,娘啊,
这是不孝儿办义学的第一笔钱......”
20岁,武七乞讨来到了临清街头,
他一个村一个村的走,
除了讨饭果腹,就是吆喝着出卖劳动力:
出粪、铡草、拉砘子来找,
管黑不管了,不管钱多少。
为了攒下义学的每一分钱,
武七愿意被人当牲畜去用,
他甚至当众吃蝎子、蛇、砖瓦等,
以这种自虐方式博取大家好奇,
换得一点点赏钱。
他嘴里唱着说:
竖一个,一个钱,竖十个,十个钱,
竖得多,钱也多,谁说不能修义学。
武七做尽了没有尊严的事,
就连同为乞丐的人都奚落他,
可这般拼了命赚来的钱,
武七一分都没有花。
他自己平时就吃霉烂的和糟糠菜根,
有人劝他何苦这样呢,他唱着答道:
吃得好,不算好,
修个义学才算好。
快30岁那年,他和哥哥们分了家,
几亩薄田换做百吊钱,
武训拿着这人生第一大笔钱,
找到可靠的人帮他放贷生息,
好为办义学储备更多的钱。
到他50岁,终于攒下了3000多吊钱,
这在当时,
已经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了,
足够他娶一个老婆再置办百亩良田,
过上小康人家的生活。
然而,这些血汗钱,
武七仍是分文没有花在自己身上,
他放弃自己几十年尊严,
办成了一件最有尊严的事:
1887年在柳林镇,
筹建了一座义学学堂。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
由一个乞丐靠乞讨兴办的义学。
为了这一天,为了这一个义学梦,
武七,足足努力坚持了30年!
世人难信,
这竟是来自一个乞丐的心胸。
学堂办起来了,可老师哪里去请呢?
又有谁能看得上一个乞丐办的学校?
武七听说柳林镇杨进士是个正直的人,
他就跑去杨家,足足在门口跪了3天,
终于感动了杨进士愿意教学。
1889年春,
柳林镇的崇贤义塾终于开学了,
足足20多间房。
那天武七宴请来士绅,
大家都在桌上谈笑风生,
身为义学创办者的武七,
却站在门外伺候。
等到进酒进菜,他向来客磕头致谢,
别人招呼他一起吃,他坚决不肯:
“我是乞丐,不识字,不敢与先生同席。”
更让人感动的是,尽管有了足够的校舍,
武七却不肯占用一个房间,
自己仍睡在走廊里。
平时他也常来义塾探视,
老师课教得好,学生学得好,
他都要叩跪感谢。
有一次学生都已到齐,
老师崔隼却没来上课,
武七就悄悄走进崔隼的卧房,
不声不响地跪在床前不住流泪。
崔隼醒来看到这一幕,感到很惭愧,
从此再也不敢懈怠。
对于学生,武七也是如此,
遇到学生旷课,
他就跪在学生面前流着泪劝说:
读书不用功,回家无脸见父兄,
读书不用心,回家无脸见母亲。
有些人跪下,丢掉的是尊严,
而武七的下跪,却赢得了尊重。
在武七的感召之下,崇贤义塾师生同心,
老师尚德,学生奋学。
三年后,武七又办起了第二所义学,
不光如此,在逢年大旱之时,
武七都倾囊购买高粱救助灾民。
此时起,人们看待他的目光变了,
武七不再是人人唾弃的乞儿,
而是远近闻名的武大善人。
武七也渐渐老了,
53岁的年纪无妻无子,
有人劝他娶妻生子预备养老,
他却不在意,唱着说:
人生七十古来稀,五十三岁不娶妻,
亲戚朋友断个净,临死落个义学症。
人们说,武七,
是一个为大义而生的人。
很快,武七的故事被“上达天听”,
他的绝世奇行轰动朝野。
清政府为他立传著书,
这是中华五千年来,
唯一一位能进入正史的乞丐!
光绪还为他颁“乐善好施”牌匾,
并赐他名,从此,
武七有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名字:
武训。
1891年,年迈的武训,
决定在临清创办第三处义学院。
五年后临清御史巷义学正式开学。
然而此时此刻,
武训已是耗尽了他最后的心血,
他病倒了,
每日静静躺在义学房檐下,
不吃饭、不服药,每天只喝几口清水,
他说,钱都省下给学院。
1896年4月23日,
武训在朗朗读书声中,
含笑走向另外一个世界。
出殡当天,
各乡县自发参加葬礼者达数万人,
义塾师生无不纷纷落泪,失声痛哭。
“这天下的事,都是人干出来的。”
言犹在耳,武训,这位千古奇丐,
他用自己悲惨的人生,
换来了无数穷苦人改变命运的机会。
近代著名书画家李苦禅,
就是从武训兴办的义学里走出来的。
而今天的山东示范化学校:
临清武训实验小学。
就是当年武训创办的第三所义学。
民国时期,武训的声名达到了最盛。
在国外,他被收入《世界教育辞典》中,
被尊称为“无声教育家”、“平民教育家”。
在国内,他被称为“普及教育之先导”,
“中国教育事业楷模”。
梁启超、张学良、蔡元培、
季羡林、郁达夫等社会各界人士,
纷纷为他写文章、题词。
平民教育家陶行知,黄炎培等人,
就是在武训祠参观武训的事迹之后,
搞起了轰轰烈烈的乡村教育建设。
延续到今天的平民教育,
就是武训这个乞丐,
用30年的坚持给我们趟出来的路!
1934年,
在武训诞辰97周年的纪念活动中,
蒋介石亲笔题写《武训先生传赞》:
“以行乞之力,而创成德达才之业。
以不学之身,而遗淑人寿世之泽……”
据说当年,
某中学的一次历史考卷中有这么一道题:
说出你最崇拜的历史人物,
不少学生写下了同一个名字:武训。
新中国成立后,
武训的故事仍感动着后人。
1950年,电影《武训传》上映,
完整再现了武训传奇的一生。
连放映数月,广受好评,
被选为年度十佳影片。
可是很快,
这部电影因武训所在年代的封建色彩,
被批被禁,
武训也被描述为“大地主、大流氓、大债主”。
十几年后,更加猛烈的风雨到来,
武训可能想不到,自己生前尝尽了苦难,
去世多年后竟是这样的下场:
他的墓被掘开,
尸体被用锤子砸成粉末,
连同棺材一并放火烧了,
就这样,一代奇丐,挫骨扬灰……
整整30年后,武训终于被平反;
又过去60年后,
《武训传》终于解禁被供研究使用。
可是即便如此,随着时光的流逝,
武训已经被遗忘了!
当年和武训齐名的一个外国人,
是瑞士的菲斯泰洛奇,
瑞士从贫穷落后,
到今天教育世界闻名,
就是因为菲斯泰洛奇和武训一样,
提出平民教育并为此不遗余力。
而今天,
菲斯泰洛奇被称为“教圣”,
瑞士成为世界一流的教育大国,
而武训呢?因种种原因,
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今天的中国,还有谁记得,
当年曾有一乞丐,为中国的穷人们,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做了那样顶天立地的事情!
名传千古不为己,但求穷人不受欺!
捧起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乞丐的形象虽然不美,
但是那颗比金子还宝贵的心灵,
应该在全社会熠熠闪光。
今天,重拾武训的故事,
他不应该被中国人所遗忘!
愿平民教育精神,
传遍中华每个角落,
我们民族能早日迎来教育复兴!
— END —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华人星光原创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