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朱元璋遇魇镇停建中都凤阳城)
话说李善长虽逃过一死,刘伯温却捅了马蜂窝,一个大大的马蜂窝一一淮西集团。
这个淮西集团最早的蜂王是朱元璋,现在这个蜂王进化成人王了,剩下的位置由第一功臣李善长顶了上来。
这个马蜂窝,除了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其余的都是些疯狂的杀人蜂,除了忠厚一点的徐达,汤和之外,我们来让他们闪亮登场吧(都是后来到陪李善长案赴死的杀人蜂):
凉国公蓝玉:那是皇太子朱标老岳母的弟弟兼蜀王朱椿岳父;
开国公常升:皇太子朱标小舅子,鄂国公常遇春的老二,就是次子;
永平侯谢成:皇三子晋王朱棡岳父;
魏国公徐辉祖:皇四子燕王朱棣小舅子,魏国公徐达之子;
宋国公冯胜:皇五子周王朱橚岳父;
定远侯王弼:皇六子楚王朱桢岳父;
安陆侯吴杰:皇七子齐王朱榑小舅子;
信国公汤和:皇十子鲁王朱檀岳父,先罚,后免死;
武定侯郭英:皇十五子辽王朱植岳父;
曹国公李景隆:朱元璋亲外甥李文忠之子;
西平侯沐英:朱元璋养子,后发配去了云南,成了云南王;
颍国公傅友德,是一介孤臣,除了打仗啥都不会;
会宁侯张温、舳舻侯朱寿已经告老还乡;
东平侯韩勋、西凉侯濮玙、沈阳侯察罕正在东昌训练军士;
东川侯胡海、普定侯陈桓、靖宁侯叶昇正在湖广平乱;
凤翔侯张龙在训练军士;
长兴侯耿炳文在陕西守边……
我看到这一串名单时,既感到李善长的淮西集团的强大和可怕,也为朱元璋的心狠手辣感到惊心:这不亚于又一次火烧庆功楼。
火烧庆功楼
那是一年前,也就是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在城中鼓楼岗的山顶上,建个功臣楼和功臣庙,要大封功臣(与宗庙不同,这是以记念在战争中死去的或将死去的功臣,类似那个什么社或军事博物馆)。
听到要造功臣楼,凡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打下江山,抛头颅洒热血的开国功臣,无不深受感动,称赞老大英明,老大威武。
国师刘伯温却忧心忡忡,来到皇宫,见了朱元璋,恳求说:“如今陛下王业已成,天下己定,臣责已尽,且臣身体有恙,愿辞官归田,颐养天年。”
朱元璋忙说:“国师随我辛苦征战多年,今天下初定,百业待兴,正要依靠国师辅佐,为何就要归隐?”
刘伯温说:“现在朝中韩国公虽病退,但有汪广洋,胡惟庸为左右相,佐理朝政,政通人和。况且臣还要替陛下去完成那件重要的事,如在朝中为政事所羁,如何做得?”
朱元璋如醍醐灌顶,连连称善:要得要得,这是大事。便御赐刘伯温金牌一枚,考察经费若干,如朕亲临,代联巡视山川地理,考察风土人情。(刘伯温取得了公费旅游兼中央巡视员的资格,暗地里去斩龙脉了)
洪武四年四月,朱元璋准许刘伯温告老还乡,“诚意伯刘基致仕”《明史·本纪·太祖二》,并且给他下了道密旨,令他“察其乡有利病于民社者潜入奏”。(就是当个秘探,打小报告,这是官方明文说法)
这既是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也是刘伯温的金蝉脱壳之计。
去年的十一月,刚刚被封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了诚意伯的他为什么要走呢?
这话要从当年的五月说起。
洪武三年五月,大明北征军取得了重大胜利,元顺帝(惠宗)已于当年驾崩,继任的是他儿子爱猷识理达腊。(比较拗口,不去管他,也就是元昭宗)
朱元璋的外甥大将李文忠发挥“宜将余勇追穷冠”的精神,一举攻克元朝最后的临时国都应昌(今在内蒙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达尔罕苏木,元昭宗跑了,他的儿子买的里八剌和五万人一起成了俘虏)。
捷报传来,那是举国欢腾,这时候朱元璋却在李善长的建议下,下一道奇怪且莫明奇妙的命令:
“曾经在元朝做官的人就不要进来朝贺了(李文忠捷奏至,命仕元者勿贺)”。
被禁止朝贺的人员名单中,就包括刘伯温,当然那时候他还不是诚意伯(当年十一月晋封),还有浙东集团二号人物,太子朱标的老师宋濂等等一众前元的文官们。
那么明军征讨北元取得重大胜利,朱元璋为什么禁止刘伯温等朝贺呢?这是李善长的淮西集对刘伯温的浙东集团打击报复和羞辱:
江山是我们淮西人打下来的,与你们浙东文官何干?况且这些文人圈子大都做过前元的官。
李善长出了馊主意,而老朱竟然采纳了,刘伯温感到了心寒和透骨的刀锋凉意。
两个集团的结下梁子,第一次PK是发生在洪武元年。
两个集团的第一次较量
引发矛盾的导火线是一个叫李彬的人,是李善长的亲信,也是他的远房侄子。
由于杀人犯法被担任御史中丞的刘伯温抓了起来,查清罪行后,按律当斩,杀人偿命。
而这时朱元璋在外打仗又不在都城,李善长无奈之下只好屈尊(毕竟是首辅)去找刘伯温说情。
结果刘伯温却一点也没给当朝首辅的面子,还把件事向朱元璋打了小报告。朱元璋一听怒不可遏,虽在远方,也命令立刻处死了李彬,真是犯我律法,虽远必诛。
不想,朱元璋的杀无赦的手令竟然被李善长第一时间截胡了(他是首辅,军国文书有第一阅览权)。他为了救自己的亲信一命,他想了一个借口,他相信只要讲出这个借口,刘伯温是无论如何也会给他的面子的。
他再次找到刘伯温,说了这样一句更加莫明其妙扯犊子的话:“京城有很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此时不应妄杀人吧。”
老天下不下雨,和李彬的死有毛线关系?又不是窦娥,又不是海龙王之子,而是一个十足的杀人犯。
李善长想以此为借口,“警示”刘伯温暂时不要杀李彬。
然而,刘伯温的回答是冷冰冰,杀气腾腾的六个字:“杀李彬,天必雨!”
李彬很快就人头落地了。
诚意伯刘伯温
李善长的愤怒之火也如燎原之势,他开始了反击。把柄就在刘伯温说的 “杀李彬,天必雨!”六个字上。
因为杀李彬后,老天还真的一直艳阳高照,很长时间也没有下一滴雨。
等朱元璋回朝后,李善长煽动很多手下门徒门人,添油加醋地对攻击刘伯温进行弹劾,名誉功击。
朱元璋不奈烦了,屁大的事,何况杀李彬是他下的手令,一句“晓得了”就打发了李善长等人的頢躁。
第一次PK,刘伯温完胜。
而三年后这次第二次PK,刘伯温完败。丢了面子不说,还威望扫地,以后如何工作?话说重了,人家一句:拉倒吧,我再怎么样,也是大明臣子,不是两姓家奴!
留言智救鄂国公徐达
刘伯温出了皇宫,溜达来到了徐达府上,向他辞行。
徐达不也是淮西集团的人物吗?
答案:是的,还是灵魂人物。
但他是最早的开国三公之一,(朱元璋还是吴王时封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为三公,登基后又加封六公),老朱的儿女亲家,发小,一起放过牛,扛过枪的铁哥们,自然不必唯李善长马首是瞻,他自立门户派系,就是不怎么尿李善长。
李善长主管行政,他主抓军事。
而且他为人豁达大度,光明磊落,不使阴的,也十分信赖刘伯温,行军打仗常咨询刘伯温建议,两人互引为知己。
临别时,刘伯温握着徐达的手悄悄地说了句:“老弟啊,老哥走了(大徐达21岁)。有一句话望你牢牢记住:功臣楼庆宴之日,你要紧随皇上身边,寸步不可离开。”
徐达一时没不明白过来,想问十万个为什么。刘伯温摆摆手说:“照此行事,日后便知。”
历时一年,宏伟的功臣楼建成了,旁边的功臣庙还在建。这座楼,坐落在鼓楼岗的山顶上,三层楼身宽大敞亮(便于开宴会,可同时开六十多桌,三层可容纳千余人),看来很结实,全木结构;窗户又高又小,看来也很安全,虽没有加防盗网,但若从窗户跳下来,滚下高高的山坡石块也是个死。
后来重建的功臣庙
朱元璋择定了良辰吉日,先邀请的第一批是武将(在外征战的除外)前来赴宴。
老朱的队伍比较复杂,征战十余年,除了嫡系的淮西集团,七成以上是后来招纳的造反派头头和来自陈友谅,张士诚和方国珍等敌对集团的投降将领,这些人又各自成系,相互不服,经常火拼。
搞的是乌烟瘴气,山头林立,老朱是不胜其烦。今天论功封赏,让大家自然都放下前嫌,心高彩烈!
这一天,日头刚落,功臣楼里大红灯笼高高挂,一片箫歌,灯烛辉煌。赴宴的将领们互相恭喜、道贺,好久不见。
哎~,老三啊,你还活着啊!
哦,佬表你好,三年多不见了,你胖了…
嗨,二胖子,这些年你小子又升官啦?乖乖,游击将军了。
那是比火车站还热闹,还嘈杂。
大将徐达没那个心思,心里想着刘伯温的临别赠言,哪有心思与众人寒暄。
他早早来到功臣楼,四处蹓达,举目望望楼顶,雕梁画栋,斗拱相连,飞檐翘角;低头看看地面,方砖铺地,平滑如镜。
他把耳朵紧贴雪白的墙壁,用手对墙敲了几下,觉得声音“咚咚”发嗡,空的!他的脸刷的一下,吓的白纸一般。
他是见过血雨腥风的将军,此时却身坠冰窟。
这时,只听一声唱喝:“皇上驾到!”百官肃立,躬身行礼。朱元璋昂然走进大厅,笑容满面,来到席前,忙叫免礼,简短的开场后,朱皇帝下达了命令:兄弟们开喝!
酒宴大开,山珍海味,凉菜热炒,红焖清蒸,一道道上来。将领们开怀无比,大盏吃酒(军中的大碗没有了,代之是精美的瓷盏),大块吃肉,那是热闹非凡。
徐达平日酒量不小,今天却怎么也不敢多喝,陪在朱元璋的左桌,一直盯着朱元璋的一举一动。
酒正吃到兴头,朱元璋忽然站起身来敬酒,从三楼开始,一层层敬下去:啊,众位!吃好喝好!切丝!(英语干杯!)
一楼敬完了,便向后门走去(众将以为皇上要去方便下)。徐达连忙跟了上来。
朱元璋发觉身后有人,回头一看,见是徐达,便问:“爱卿为何离席?”
徐达说:“特来保驾。”
朱元璋说:“不必了,爱卿请回。”
徐达凄哀地望着他说:“皇上,请让我回去放牛吧?”
朱元璋暗暗一惊,心想:好家伙!其实我也不想杀他,但我的机密又不能告诉他,他又是军中首脑不能缺席。既已识破,便放了他吧。
朱元璋忙说:“爱卿请随我来。”
朱元璋带他推开一个石门,走进一个地道。他俩往下走出几百步,突然,“轰隆隆”一声闷响,脚下一阵阵颤抖。
山顶上的功臣楼瓦飞砖腾,火光冲天,可怜满楼武将,或飞上天空,或葬身火海。
一切都灰飞烟灭了,化作尘土。
火烧功臣楼,后世有戏曲《火烧庆功楼》,多以为是民间故事,戏曲小唱。但我是无史不传,道家不打诳语。
据明朝大学士宋濂,太子朱标的老师,刘伯温的好友,浙东集团二号人物,在《明史张中传》中记载,朱元璋的确曾在南京城建造了一座楼,每逢兴兵作战之时,他常与身边的谋士武将在此讨论军国大事,楼里的确藏有火炮和火药。
宋濂在他的文集里还提到过一件关于该楼的意外事故——有一天,该楼发生火灾,引起爆炸,声音如雷。偏偏楼在城中的鼓楼岗上(今鼓楼区),和皇宫官府大楼相隔不远,导致南京城内一片惊慌。
朱元璋那天运气好,听了张中的话,并不在楼上。是不是张中预的,不得而知,反正那天宋濂和张中在府中下棋,也没有去。
文人的春秋笔法,不敢直言。
那天上天的除了那批降将,淮西集团的中下层将军也折损大半,而文官集团的浙东朋友圈,一个没有。
第三轮PK,刘伯温完胜,李善长半败。
如今凤阳之行第四轮PK,皇上雷霆震怒,李善长死里逃生,刘伯温也心力憔悴,不想再斗了。奉旨去斩龙脉吧,乐得可寄情山水,做个逍遥仙客。
他的第一站去了哪里?
未完待续。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