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负薪,如挂角。身虽苦,犹苦卓。”这是《三字经》里的几句,提到了两个故事,其中一个,是隋朝李密牛角挂书的故事。
牛角挂书出自《新唐书·李密传》,里面记载:“(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牛角挂书也是一则著名的成语典故,谁家孩子要是读书不用功,老师家长或许就会用李密牛角挂书的故事来激励他。
不过呢,李密挂书归挂书,那是为了方便,他本人出身辽东李氏,家族四世三公,是典型的富N代。
在隋末唐初,门阀们还是有很大的势力,那是从汉朝就延续下来的规则,李密出身门阀,又这么爱读书,这就是“条件比你好,还比你更努力”的典型了。
这样的李密,没理由混不出名堂。乱世出英雄,隋末乱世中,李密先是跟随杨玄感起兵,当了他的谋主。杨玄感骄而自衿,不久被击败,李密被捉后又想办法逃走,投奔了瓦岗寨的翟让。
瓦岗寨大多是农民军,文化水平不高,有文化又有智谋的李密很快立足,发展出自己的势力。最后,有野心的李密干掉了原来的老大翟让,取得了瓦岗军的领导权。
此后李密率军逐鹿中原,一度声势浩大,却在与王世充的争锋中最终落败。这时候,李渊已经占领长安,李唐如日中天,李密兵败将散,无力回天,于是投奔李渊,被封为邢国公,李渊还把表妹独孤氏嫁给李密,两人攀上了亲戚,这就是李密归唐。
李密聪明一世还是被聪明所误,关于他的结局,史料里是这么记载的:李渊派李密去黎阳招抚自己原来的部下,李密得旨而去。走到半路,突然又有使者赶来宣布李渊又要把李密召回,李密非常害怕,于是决定反叛,率领部下攻击附近县城后南逃,走到邢公岘,被伏兵在此的盛彦师候个正着,全军覆没,李密、王伯当被传首长安。
史料里记录得细节生动,李密率数千部下,穿着女人衣服骗过了桃林县的防御,然后换装杀出,占领县城,抢掠后逃走。
“高祖使密领本兵往黎阳,招集故将士,经略世充。”李密“行至桃林,高祖复征之,密大惧, 乃简骁勇数千人,著妇人衣,戴幂羅,藏刀裙下,诈为妻裙。自率之入桃林县。须臾,变服突出,因据县城,驱掠畜产,直趣南山,乘险而东。遣人驰告张善相,令以兵应接。”
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里,记录都差不多是一样的意思。
李密之死,本来到这里也就盖棺定论了。哪知道,1976年在濬县城关乡罗西村出土了一块墓志,考证后得出结论,这是李密的墓志。
墓志篆刻的铭文上,大部分和史料记载没什么两样,介绍了李密的生平。不过在最关键的李密之死上,出现了不一样的说法。
根据墓铭的说法,是这样的:
“(密)与元帅秦王东讨洛邑,出鸡鸣之关,次体牛之塞。召公旋筛,更尽嘉谋... 公内怀震恐,弃军霄遁...”
从内容来看,李密不是自领一军,而是和秦王一起,秦王是李世民,李密显然不可能领导李世民,那么他只能接受李世民领导。
李世民带兵,李密要想秘密收买数千效忠他的死士在军队里,那就更不可能了,如果是真的,死的可能是李世民而不是李密,所以后来的事也就不可能发生,带着几个心腹,比如王伯当“弃军霄遁”才是李密真实的反应。
那么李密到底有没有反意呢,这没人能肯定,不过墓铭里有几句话,表明了作者的态度:
“公想淮阴之伪游,惧彭王之诈返...熊耳峰危,羊肠径险。降吴不可,归蜀无路。顾骏马以徘徊,哥虞子而流涕。同阴陵之失道,类尸乡之丧元。”
这几句讲得很清楚了,里面提到的是韩信、彭越、项羽、田横这些枭雄,他们没有一个是正常死亡,怎么死法的,下面还有几句:
“惜乎!高鸟未尽,良弓避折,狡兔未获,韩卢已亡”。
这摆明了是嘲讽,鸟尽弓藏的意思连字面上的遮掩都不需要了。
说到这里,还没交代是谁这么大胆,敢撰写如此直白的墓铭。
其实也不奇怪,是魏征。
魏征是李密的老部下,对他非常了解,又是历史上著名的直肠子,唐太宗都兜不住他,他为旧主写下如此铭文,也没啥可奇怪的。
好了,再来从头捋一遍李密之死的经过。
李密奉旨跟着李世民出征,说是让他去招抚旧部。走到半路李渊派人要讲他召回,说老哥你谋略太出色了,我想了半天舍不得让你走,这样吧你还是回来,咱们再好好捣鼓捣鼓,你再给我整点新点子。
李密有没有叛心不能确定,根据他接到命令的反映“内怀震恐,弃军霄遁”来看,或许有也或许没有。
如果有,也不奇怪,李密本来是个枭雄,未必肯就这么甘于人下,李渊父子也是人精,不会真正信任李密,李世民统军,李密随军,才是符合情理的操作,如果让李密自统一军去招抚旧部,指不定就连李渊派给他的军队都一起拐跑了。
结果李渊来了这么一出,派人家出去,半路又紧急召回来,也不说清楚是为什么。对于李密这样刚投降不久的曾经的大佬来说,不由得他不“内怀震恐”。
这个行为,恰在李渊父子意料之中,早就给他安排得妥妥当当。李密一跑,反叛的罪名就坐实了,他不可能再有回头路,但是跑也是跑不掉的,因为唐军早就准备瓮中捉鳖,所以李密只能“熊耳峰危,羊肠径险。降吴不可,归蜀无路”,最后束手就戮。
李密降唐后,他的许多部下也跟着归降,其中包括魏征。魏征虽然以后被李世民当镜子照,但当时他不是李世民的人,他是李建成的支持者,标准的太子党,他为李密撰写墓铭,不必有所顾忌。加上他直率的性格,痛惜李密不明不白死去,言语上也没有客气,李密之死的真相,就这样被他记录下来,直到今天出土被发现。
在李密死前,他对唐朝时有功的,李渊能占领长安,正是由于李密切断了隋朝的归路,这点在《旧唐书》上也有记载。
《旧唐书·李密传》:“明公与唐公同族,兼有畴昔之遇,虽不陪 同起义,然阻东都,断隋归路,使唐公不战而据京师,此明公之功也。”
当然了,对政治而言,没有仁慈这种说法,谁要是心存怜悯,最后倒霉的很可能是自己。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是如此,其中最明显的大概就是唐朝。
对唐朝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小院推荐一套《大唐兴亡三百年》,了解唐朝历史,读这套书就够了,全套厚厚的七本,大唐帝国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全在里面了,读一页就能上瘾!